寧夏故事|「護林是我的命,我的心走不出這座山」——護林員孫國亮...

2020-12-22 環京津網

西風怒吼,黃沙眯眼。

一位50歲的男子小心翼翼地走在一條自己踏出來的羊腸小道上,生怕踩著還未披綠的蒿草。遇到沒路的地段,他深一腳淺一腳地跳躍在或溼滑或尖銳的石頭上,步履維艱。

腳下,是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水溝管理站轄區。

漫漫巡山路,孫國亮走了32年。

記者幾天前跟隨巡山的男子叫孫國亮,他已在大山中堅守了32年,行程11萬多公裡,繞地球赤道近3圈。

這個比實際年齡看似老十多歲、雙手像半截老松木的人,和這裡的100多位護林員一樣,患上了風溼病、胃病等職業病,遇到變天時節,靠貼膏藥才能勉強維持巡山。

孫國亮笑言,自己老了,可能再有幾年就走不動了。「等我百年之後,把我的骨灰撒到山裡,繼續守護賀蘭山。」

面對曾經千瘡百孔的大山,他暗自許下承諾,哪怕用一生也要讓大山重煥生機

千百年來,賀蘭山饋贈給它的兒女豐厚的禮物。但也正是人類一味的索取,一度使賀蘭山地表植被受損,珍稀動物難覓蹤影,山體更是滿目瘡痍。

護林,這種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延續下來的方式,是寧夏人挽救和守護賀蘭山的共識。

孫國亮至今仍清晰地記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在賀蘭山大砍大伐的火熱場景。每天,孫國亮的父親用驢子馱著200多斤重的木材,穿梭在森林深處。

不知從何時起,山裡的呱呱雞數量驟減,有時一連幾天才能發現兩三隻。到上世紀八十年代,賀蘭山接近人類生活區的林木已被伐得所剩無幾。

孫國亮隨身攜帶小本記錄巡山日誌。

1988年,初中畢業的孫國亮通過招考成為一名護林員。

與父輩不同,孫國亮的工作職責是阻止盜伐、偷獵、盜採。

護林路上,孫國亮不止一次發現伐木後留下的一個個枯樁,千瘡百孔、面目全非的大山讓孫國亮心痛不已。隨著年齡和閱歷增長,孫國亮漸漸醒悟:「人類虧欠大山的太多,我必須替父還債。」

沿著父親伐木的痕跡,孫國亮開始了護山之路,每天往返十多公裡。如果到海拔1800米以上的深山區巡山,單次往返得耗時4天。

尖銳的石頭經常刮傷手掌、小腿,巡一趟山回來,傷痕累累;遇到大風天氣,頂著飛沙走石,必須緊挨著山壁走,稍不留神,腳下便是萬丈深淵;運氣不好的時候,兩處泉水間的路程要走四五個小時,大風吹在乾裂的嘴唇上,生疼生疼……

「在山上走三四公裡,相當於在平地上走一二十公裡。巡山時不敢歇腳,不是因為不累,而是要趕時間,否則就不知道晚上的床在哪裡了。」孫國亮笑著說。

在與青山為伍、與綠水為鄰的日子裡,孫國亮的足跡遍布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5%的護林點,也鑄就了一段不同尋常的守山路。

14年前的一個秋天,孫國亮和兩名同事像往常一樣在馬蓮口管理站轄區巡山,突然發現3名偷獵者。

在一塊高約3米的巨石上,孫國亮一躍跳下,從衣服後領逮住一名狩獵者,並將其壓倒在地。兩個人赤手空拳搏鬥了十多分鐘,偷獵者突然掏出一把匕首,在孫國亮手臂劃出一道長達7釐米的刀口。

一時間,鮮血直流。孫國亮忍著劇痛,奪下偷獵者手中的刀,在他的震懾下,對方這才停止了反抗。

本以為可以鬆一口氣,誰知聞風而逃的另外兩名偷獵者又回來了!讓人毛骨悚然的是,他們的槍直直瞄準孫國亮和同事。

緊要關頭,孫國亮不知從哪裡來的勇氣,一步步靠近持槍的偷獵者,一把奪過對方手裡的一把槍!而這時,對方又用另外一桿槍頂住孫國亮的腦門。

就在命懸一線時,孫國亮急中生智,衝對方大喊:「這麼打下去註定落個你死我傷的下場,不如大家都退一步,你們可以棄槍換人。」孫國亮讓偷獵者將槍和自己綁到一起,作為人質。待偷獵者和同事交換人質後,三名偷獵者逃之夭夭。

孫國亮牢牢記住了對方的臉。之後,他和同事配合公安部門將偷獵者繩之以法。

事後,有人責怪他,對方的目標是巖羊,你為何不顧自己的性命?他回應:「邪不壓正,我的背後有黨和政府。」

鐵面無私、六親不認,特殊職業讓孤獨如影隨形

守林32年,孫國亮走過24個護林點,覆蓋50多個村莊,但是結交的朋友並不多。

「幹的是得罪人的事兒,怨不得別人。」

2003年,為了扭轉嚴重惡化的生態環境,寧夏在全境實行封山禁牧。不少世世代代將賀蘭山當作牧場的養羊人,與孫國亮打起「遊擊戰」,趕著羊群晝伏夜出。

拌嘴、罵架,成了常有的事。

家住拜寺口附近的宋老漢養了300多隻羊,總是想方設法讓羊兒進山吃草。

口渴了,孫國亮就地跪在小溪旁喝一口溪水。

孫國亮勸不住,便憑藉好體力,一溜煙跑到老漢和羊群的前方,將羊從山裡往外趕。固執的宋老漢不聽勸,再將羊群往裡趕。一來二去,羊兒乏得氣喘籲籲,二人之間的「戰鬥」以宋老漢心疼羊群而妥協告終。

護林點門口,不時有村民送來羊肉、瓜菜等禮物,送禮的理由無非是想偷牧或偷獵。有人想在保護區附近採石,打聽到孫國亮喜歡喝酒,索性送來整整一箱高檔酒。

在缺資少物的護林點,這些禮物彌足珍貴。然而,村民但凡有一絲「圖謀」,都會被孫國亮拒之門外。

「我不能為了一時嘴饞,沒了原則。」孫國亮說,缺菜少肉不打緊,他最喜歡的就是辣椒拌麵,素材簡單,不用求人。

守好林,前提是鐵面無私,甚至六親不認,這份特殊的工作,帶給孫國亮的則是如影隨形的孤獨。

他人不解,內心苦悶時,孫國亮喜歡用文字排洩情緒。在《奪槍事件》一詩裡,孫國亮寫道:

「我對著山喊,我也想在人群裡生活。

我對著山喊,我用汗水和孤獨追求著什麼。

我無怨無悔,但我也需要理解。」

在同事李建平眼裡,孫國亮也是個「狠」起心來一點也不講感情的人。

幾年前,孫國亮得來一隻狗,起名小黑。漫漫巡山路上,小黑是孫國亮唯一可以對話、取暖的伴侶。巡山路蜿蜒曲折,小黑累得氣喘籲籲,孫國亮就抱著小黑走。但是一天,孫國亮卻親手將小黑送上了路。

臨死前,小黑顫抖著身體,含著淚絕望地望著孫國亮的眼神,讓他每每想起來心如刀絞。

孫國亮說,小黑的死是不可原諒的,因為它偷吃巖羊。

「我是個護林的,別人偷盜巖羊,我可以奪槍,和他們拼命,對於『家人』,我不能助紂為虐。」

在大水渠護林點,孫國亮度過心裡最苦的4年。

2003年,自治區實行封山育林,賀蘭山下許多村莊實現整村生態移民。

幾乎一夜之間,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搬家。目送著曾經因為小利益吵得不可開交的鄰居一個個搬走,孫國亮心裡落了空。經常會到村民遺棄的舊居,呆坐大半天。

這時,一種孤獨感噴湧而出,卻又無人訴說,心裡堵得慌。

「我接受大家對我的指責,因為我的執著,我傷害了不少人,但是我無悔,我在用忠誠愛著我的山。」

32年來,不計其數的牛羊、驢、騾子被孫國亮趕下山林;200多把斧頭、電鋸等工具被他收回護林點;他工作過的24個護林點,盜獵、盜伐、偷採等違法行為幾乎絕跡。

父輩的債看似還清了!

「現在工作輕鬆了嗎?」記者問。

「哪有?生態恢復後,防火是更為艱巨的任務。我要讓賀蘭山變得更好!留給後人的將是一個富饒、翠綠的山,這是我們對大山的承諾。」

「護林是我的命,我的心走不出這座山。」與大山朝夕相伴的孫國亮質樸得像個孩子

孫國亮的確是離不開大山的人。因為他對大山的付出,如釀葡萄酒般,愈加濃烈、真誠。

一天夜裡20時許,孫國亮接到求助電話,一位女子被家暴後萌發輕生的念頭,獨自進到賀蘭山。家人好不容易聯繫到她,卻不知女子的具體位置,無法營救。熟悉地形的孫國亮主動請纓參加救援,一路摸黑,跌跌撞撞2個多小時,孫國亮才發現女子。

見到有人前來,女子情緒激動,揚言要跳下山崖。孫國亮趁女子不備時,抓住她的衣服,成功將其救下,距離女子一尺遠處,便是萬丈深淵。

護林多年,孫國亮施救過的輕生者、驢友不計其數,每次遇到緊急情況,他總是從人群中一躍而出,施救完又不留姓名,悄然離開。「我不想當英雄,憑著良心做事,我只是做了該做的。」

在旁人眼裡,孫國亮捨己救人、不求回報。在女兒眼裡,孫國亮卻是「另類」。

巡山累了,孫國亮(右)和同事歇歇腳。

每個月,孫國亮在家的天數僅為4天,粗算下來,每年在家的天數不到全年的13%。這個極不合理的佔比中,孫國亮的女兒度過了無數個缺少父愛的歲月,也讓孫國亮和女兒之間隔了一道無法逾越的山。

「看見我冷得像賀蘭山的雪。」「每次聊天,說話不超過10分鐘。」孫國亮這樣總結和女兒的相處。

「我爸挺沒意思,說話三句不離他的山。」孫國亮的女兒無奈地回應。

時間久了,孫國亮索性不在家裡提賀蘭山。包括不放置任何與護林有關的東西。

全國優秀護林員、「感動寧夏·2008年度人物」評選提名、自治區森林衛士……孫國亮也從不將這些年獲得的榮譽告訴女兒。

「妻子有沒有提過讓你換個工作?」

「她爸也是護林員,她打小就知道這行的苦。再說,護林是我的命,我的心走不出這座山。」

善良的妻子對孫國亮充滿包容和理解。但是對家人的愧疚,質樸得像個孩子的孫國亮,一輩子都無法釋懷。(寧夏日報記者姜璐文/圖)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聚焦迪慶護林員餘美秀的故事
    12月22日《光明日報》刊發文章聚焦新時代護林員的奮鬥與快樂其中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縣巴迪鄉巴迪村託底上組生態護林員餘美秀講述了脫貧之後她要繼續巡山守林的故事一起來看編者按回顧即將過去的「十三五」時期,不論是環境保護,還是脫貧攻堅,生態護林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光明智庫帶您走近平凡護林員,看看這些質樸辛勤的勞動者如何跋涉於密林山野、守護著綠水青山,為祖國大地綠意盎然奉獻青春與心血。同時,「十四五」時期護林增綠任務怎樣完成,護林員的工作質量如何提升?專家為您深入解析。
  • 迪慶州維西縣巴迪鄉生態護林員餘美秀的故事
    「她是我們村最能幹的女護林員,很勤勞,為人忠厚老實,2016年被選聘為生態護林員至今,已在護林崗位上幹了4個年頭。你們別看她很瘦小,但走路爬山、幹農活像男人一樣,厲害得很。」村護林員小和介紹說。其實,真正了解餘美秀工作情況,還得從擺在我們面前這幾大本巡山日誌開始。「我一定會認真履行護林員崗位職責,盡我所能做好各項工作。」
  • 堅守十七載 守護一片林——印江護林員的護林故事
    隨即,穿上補了又補的解放鞋,拿起堆在灶房角落的彎刀,朝山頭走去。這一去,便是四五個小時的巡山路;這一去,便是17載的堅守,白了發,綠了山。17年,印江自治縣合水鎮坪峨村村民,52歲的李守文一直用自己的行動,信守著承諾和擔當。李守文一邊巡山,一邊清理路邊的樹枝。
  • 分水嶺自然保護區護林員:用情護林、永愛築綠
    泥石流猙獰的面目,讓這個18歲的年輕人深刻認識到,這一切都是亂砍濫伐惹的禍。從此,保護森林的意識在他的心頭萌生,2013年,鄉林業站聘請公益林護林員,他從此幹上了護林員。護林員們巡山中無獨有偶,五臺山管護所石洞管護站護林員朱紹學當護林員的初衷也是為了心中的綠色夢,他說:「我不怕爬山涉水,因為我喜歡綠水青山,希望家鄉變得美美的。」朱紹學1996年入伍後,在部隊常思念的,就是寨子周圍那翠綠的森林。
  • 巡山護林防山火,陳良柏43年的林海情緣
    為管護好森林資源,守護綠水青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每日與青山、綠樹、星辰為伴,長年累月在山林中巡邏,付出了常人難以承受的辛苦與寂寞,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故事。陳良柏,就是這樣一名堅守金雞水庫林區40餘年的護林員。
  • 魯山縣西竹園村護林員劉青:大山深處的護山使者
    「現在這季節天兒正幹呢,這些草啊,樹枝啊,一點火星都見不得的,不然山風一刮後果可不敢想啊!」12月1日,魯山縣堯山鎮西竹園村的護林員劉青感慨道。劉青對這座大山有著深厚的感情,覺得只有在這裡才真正踏實,起山火的時候他每次都衝在最前面。考慮到他的性格和家庭情況,村裡研究後決定讓他做山上的護林員,現在的劉青每月有500元的工資補貼,再加上養蜂和打零工收入,2018年就脫貧了,靠著黨的好政策過上好日子的劉青對自己的工作更加盡心盡責了。
  • 在蘄春縣這個村,有一位「護林山神」
    通過嚴格執行三改,板溪村的防火被動局面一舉得到徹底改變,出現了三多三少現象,文明祭祖的人多了,野外用火的人少了;參與管理的人多了,事不關已的人少了;護林人多了,毀林人少了。板溪村三組23戶72人,原先全部住在小桴山一帶、山高林密,是村防火重點組。
  • 護林員柳志明:守好青山就是我的責任
    柳志明正在崮山公園巡查  「這個季節是火情高發期,必須早到崗,每一個角落都要巡查到,杜絕火情的發生4月3日早上7點,萊蕪高新區鵬泉街道護林員柳志明早早地來到了崮山公園,開始了一天的護林防火巡查工作。  護林員的巡查工作從早上7點半開始,一直持續到下午6點左右,而柳志明經常會加班。「一天最少巡查兩次,我負責的這片區域整個巡查下來,開車或騎摩託車的話得1個多小時。有的地方是步道,不能開車上去,比如說大崮山山頂,就得徒步巡查,爬到山頂大約半個多小時。」
  • 護林員梁尚喜:大山裡的最美堅守
    有這樣一群護林人,在這漫漫山野間,他們每天用步數丈量這片山林,用默默守護換來滿山蒼翠。在石泉縣雲霧山國有林場,62歲的護林員梁尚喜在這片大山中摸爬滾打了35年,將青春與熱血都奉獻給了這片10萬多畝的山林。護林員 梁尚喜:你看這個就是我們保護的主要就是紅豆杉,這一片都是的,這一片到這崖上這一片的紅豆杉,是我們主要保護對象,大熊貓級別。
  • 「幹到走不動為止!」最美護林員守護山林20年
    4月24日上午12時,在石家莊平山縣白草坪護林防火瞭望哨,山風在耳邊呼嘯而過,護林員李翻生警惕地將周圍群山巡視一遍後,手持對講機呼叫著,對講裡陸續傳來各個瞭望哨報平安的聲音……這樣的呼叫李翻生每天進行6次,無論是在寒風凜冽的冬夜還是在烈日曝曬的初夏,李翻生都會準時發出報平安的聲音,守護這片山林,李翻生已經堅持了20年。
  • 願做一輩子護林員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一片500餘畝的山林,韋正貴的腳步重複走了近四年......。用心:守護一片綠水青山「巡山護林,可不是隨便走走就了事了,除了要細心觀察,還要做好山林周邊老鄉的防火思想工作。」
  • 美麗中國·我的家——壺關:石頭山造林、壘石牆護林
    寸草難生的幹石山上種出鮮活的綠色,靠的是壺關人不服輸的拼勁兒,是40年全民接力護林的韌勁兒。  從山西省壺關縣十裡嶺上放眼望去,春風已將山頭吹綠,耳畔松濤聲陣陣,周邊大片的山被油松、楊樹等覆蓋,中間還夾雜著耐不住寂寞的山桃花,萬綠叢中的那一點紅格外醒目。  身處這太行高處,一股江山畫卷盡收眼底的豪情油然而生。
  • 兩人、三餐、四季——大瑤山裡的夫妻護林員
    新華社南寧7月31日電  題:兩人、三餐、四季——大瑤山裡的夫妻護林員  新華社記者周華、曹禕銘、崔博文  起床洗漱、準備乾糧。早上8時,瑤族夫妻護林員黃通甫和黃日秀吃過簡單的早飯,穿上工服,背起巡山設備和乾糧,走向霧氣籠罩的大山。
  • 全市「最美生態護林員」擬推薦人選情況公示
    在林區天天爬,天天走,很多山路都是張馬林用他那雙「鐵腿」走出來的,這些年他制止侵佔林地事件10餘起,期間多次受傷流血。幾十年來張馬林守住清貧耐住寂寞,守護著這片深山,連老婆和孩子都要很久才能見上一面。  近幾年來,彭士禎按照林長制工作新要求,一如既往地在責任網格區域巡山護林,彭士禎還經常到群眾家中,與村民講解森林防火的重要和火災的無情,向村民宣傳林業新知識,又細緻調查了解山情、林情和社情。堅持每天巡山查林,跑遍了轄區的每一條山梁山溝,每一片林地、林班的地理位置、面積、林木種類等都熟記於心。
  • 以站為家 與山為伴丨前哨林場六幹線管護站護林員包銀柱
    以站為家 與山為伴丨前哨林場六幹線管護站護林員包銀柱 2020-06-03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美護林員丨西藏白瑪次仁:24小時值守在魯霞溝的護林員
    依據森林火災發生的特點,白瑪次仁重點抓住兩個環節做好魯霞溝森林防火工作:一是認真做好林區森林防火宣傳,把進山人員森林防火宣傳工作做深入、做到位。二是加強火源管控工作,對入林人員進行一一登記,詢問是否攜帶易燃易爆物或是否有吸菸習慣,同時定期或不定期對林區施工現場開展火源排查,做到入林不生火、不用火,把林區火災隱患降到最低。
  • 巡山穿林,新時代護林員的奮鬥與快樂
    父親的這句話我一直記在心裡。我父親是一名林場老職工,小時候我就常聽他念叨,希望我快快長大,和他一起保護林場。於是,高中畢業後第二年,我成了一名護林員,一幹就是31年。我在工作日記裡記錄了第一天上崗的情景:「今天國慶節,是我參加工作的第一天,也是我第一次巡山。老爸陪著我把管護站的給養準備好就走了,我一個人上了山。
  • 浙江建德護林員胡秀忠:30年守護亞洲最大古楠木群
    樹下溪水潺潺,野花遍開,蝴蝶和蜜蜂東飛西舞,沉醉在這片盎然綠色中。&nbsp&nbsp&nbsp&nbsp背上水壺和乾糧,拿上柴刀,胡秀忠像往常一樣,開始了一天的護林巡查工作。1990年,胡秀忠成為保護這片林區的護林員,一幹就是30年。
  • 巡山穿林,新時代護林員的奮鬥與快樂_新華報業網
    父親的這句話我一直記在心裡。我父親是一名林場老職工,小時候我就常聽他念叨,希望我快快長大,和他一起保護林場。於是,高中畢業後第二年,我成了一名護林員,一幹就是31年。  我在工作日記裡記錄了第一天上崗的情景:「今天國慶節,是我參加工作的第一天,也是我第一次巡山。老爸陪著我把管護站的給養準備好就走了,我一個人上了山。
  • ...的綠色堅守——記甘肅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護林員王新平
    三十六載的綠色堅守——記甘肅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護林員王新平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薛巍敏 通訊員 柳文斌「巡護記錄馬虎不得,要及時填寫,來不得半點虛假。」護林工作繁重而且危險,王新平也曾盤算過調離,但左思右想,他還是決定不放棄、不懈怠,因為在他內心深處,十分珍惜護林員這份職業和對太子山森林資源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