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電子支付要追上大陸恐比登天還難

2021-02-08 臺商匯資訊


大陸「支付寶」等行動支付如火如荼,臺灣卻仍在原地踏步。臺灣「行政院會」30日通過了「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修正草案,希望整合行動支付與悠遊卡票證系統。這意味著未來「修法」通過,各電子支付機構未來可以相互移轉款項,也可透過電子支付工具儲存外幣。



據報道,這次通過的「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修正草案,要將原本行動支付(電子支付)系統與悠遊卡票證系統(電子票證)二元化管理的法制統合為一,擴大電子支付機構的業務範圍,開放跨機構間互通金流服務,增加民眾支付的便利性,為臺灣儲值支付工具發展提供便利。


「金管會」說明,這次修法擴大電子支付機構業務範圍,包括配合開放電子支付機構經營小額匯兌業務、放寬外幣儲值管道及方式、增訂外幣儲值得由其他經主管機關會商「中央銀行」核准的方式存撥,以提升儲值便利性及使用者體驗,打造以電子支付機構為核心之「支付生態圈」。



然而從「修法」到落實還為時尚早。回顧臺灣電子支付多年原地踏步的曆史,應該說想要追上大陸的發展腳步恐怕真挺難!


早在2015年臺灣「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得以通過實施,隨後島內第三方支付業者如歐付寶、樂點、智付寶等陸續提出業務申請,並拿到了營業許可,臺灣官員還曾為此高喊2016年是「電子支付元年」。


不過,監管的口子一開,銀行、網商、電信運營商、手機生產商、門戶網站等蜂擁而入,推出的各類APP讓人眼花繚亂。讓原本對移動支付抱有很高的期待島內民眾抱怨的是,在臺灣還遠遠不能實現「只帶手機出門」,如果不帶錢包只帶著手機出門,就得下載一大堆APP,並完成各自的注冊和賬戶綁定。就算下載了很多APP,許多地方也還不支持移動支付,算來算去倒不如帶信用卡和現金出門方便。


因此,雖然2016年曾被臺灣期許為「電子支付元年」,但成績單卻不溫不火。


直接原因很簡單:島內法規規定,買賣雙方必須是同一家電子支付機構的會員,以及儲值需用現金,無法刷卡或從銀行轉到虛擬賬號,這樣消費者就必須同時是購物網絡平臺會員與智付寶、歐付寶或樂點會員。可以說,這些不切實際的法律規定直接阻斷了其實際施行的可能性。


悠遊卡公司向「金管會」申請發行數字悠遊卡在線支付,卻被「金管會」一卡2年,不斷打起口水戰。柯文哲和連勝文都曾發聲「早就領教過了當局的官僚作風」,連勝文更直言,官僚心態保守、法規過時與落後,這才是臺灣金融業所面臨的真正困境。


為了突破發展困局,臺北市於2017年6月25日正式上線臺北市政府智能支付平臺「pay.taipei」,民眾只要下載「pay.taipei」行動App或上網,便可一鍵繳納水費、停車費及聯合醫院醫療費用,成為全臺首創的市政繳費平臺。當時,臺北市長柯文哲表示,針對這些新創產業,是要管理不是禁止,北市府會改變作法,不管臺當局怎樣,「我們一定會『先走』,不要被臺當局拖垮。」



「不要被臺當局拖垮」,柯文哲當時的擔憂,如今看來也不無道理。


時至今日,與大陸移動支付的如火如荼相比,臺灣移動支付落後,早已是全島共識。在臺灣的電視節目上也經常出現兩岸移動支付發展現狀的討論。臺灣主持人黃智賢說起自己來到上海的見聞,感歎上海變化之快。來到中餐廳可以用手機點菜、支付,餐廳還有充電寶,掃一下即可充電。國民黨籍「立委」費鴻泰在臺灣節目中表示,來到大陸發現路邊推車賣水果的都用微信、支付寶支付,直呼「天啊,太厲害了」。一些綠營媒體也坦言大陸移動支付發展迅速,並批評島內發展緩慢的「臺灣pay」成了「臺灣呸」。


具體到對移動支付的監管上,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李沃牆曾指出,大陸法規是「先開後縮」,由市場去淘汰;臺灣法規是「先縮後開」,監管機構防弊心態過重,阻礙產業發展,業者難以把餅做大。臺灣的監管部門應在兩點間取得平衡點,給產業發展留足空間。臺灣可以從監管理念方面借鑒大陸發展的經驗,此外在商業模式和消費觀念層面也可以多向大陸學習。


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胡石青曾發文指出, 深入來看,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之所以在這麼短時間裡在兩岸形成如此大的差距,與島內社會的保守自閉心態有直接關係。在現在的島內社會氛圍下,臺灣有關部門從規劃法條時就以防弊為優先,完全無視現代服務業超越創新的客觀需求。


胡石青認為,大陸支付寶之所以能夠上路,就是與大陸主管部門放手鬆綁有極大關係,在大力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宗旨下,支付寶實際上是在沒有相關限制法令的空檔中得以誕生的,它刷新了金融活動的規則,突破了舊框框。這與大陸堅持改革開放的社會氛圍分不開,而臺灣社會卻沒有如此環境配合,因此只能坐視電子商務業發展的日漸落伍。


而外界對於臺灣的經濟環境實不樂觀,《旺報》曾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臺當局對「五缺六失」充耳不聞,令人寒心。臺灣《經濟日報》則指出,蔡當局有很多不利經濟成長的政策,包括「一例一休」、年金改革等。民進黨上臺以來推進的各項改革,無一不引引發臺灣社會的社會波動和經濟震蕩,臺灣民眾對島內經濟信心降至穀底。臺灣電子支付要追上大陸的發展腳步前路漫漫!


點個「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

相關焦點

  • 臺灣移動支付為何步履維艱
    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近日出席活動時稱,期望臺灣移動支付普及率能在2025年達到90%的目標。在大陸菜市場買菜都已可以刷手機的當下,臺灣居然還要花8年才能普及移動支付?島內網友對此表示:「我真等到花兒也謝了!」
  • 話題│臺灣人在陸開戶大不易
    臺灣人向大陸銀行開戶存錢愈來愈難。
  • 電商落後大陸10年 臺「電商元年」何時到來?
    近日,臺灣玉山銀行推出一項新服務:臺灣消費者在淘寶網購買商品,只要單筆金額在2萬元新臺幣以內,只需付1%的手續費,就可以在全臺8000家便利店繳費。有任何問題,只能去留言板留言,什麼時候回復看賣家心情。一位陸生想買一本二手書,給賣家留言,3天後才收到回復。C2C是這樣,B2C(經濟組織對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也不理想。雖然臺灣品牌眾多,但開展電子商務者多為中小型品牌,臺灣傳統百貨公司擔心對實體店衝擊大太,基本不觸碰電子商務。本土中小企業自主電商普遍存在貨源更新慢、風格單一、支付方式選擇少等問題。
  • 觀察│從法令整併談電子支付競爭力
    圖/本報資料照 金管會日前決定,將整併電子支付與電子票證法制,合為一法,雖說這只是法規上的一個小小調整,對臺灣金融科技發展卻是一個正確的決策,甚至整併的速度應該要再更快。以亞洲為例,韓國電子支付比重已經高達77%,中國大陸的行動電子支付更是高達八成;反觀臺灣,大約只佔二成左右。早在前行政院長賴清德任內,就已指示金管會要提高電子支付比重。
  • 【臺客分享】大陸工作 心路歷程
    中國第三方支付定義不一樣,金流法規也不同,所以才有那麼方便的線上支付行為,當中國要扶持某個產業或企業時,此產業的對手(尤其是非中國本土的)就只有死路一條所以,要來這搞 App 的不要鬧了,要來做數位廣告、手機遊戲的也不用想了,裝載在手機裡面的任何軟體都不要想來中國試試,在京東、淘寶、騰訊面前,你的一切是幾近於零。
  • 51.3公裡捷運建了20年, 臺灣未來誰來拯救? 獨家
    在金融方面臺灣更遠遠落後新加坡和香港,科技和電子業也逐漸被韓國追上,網路產業更是被中國大陸狠狠拋在後頭;剛結束的2015年經濟情況依舊低迷,過去10個月連續出口衰退,中央研究院(中研院)預測,去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很難「保1」(僅剩0.75%),在四小龍敬陪末座。
  • 大陸電信運營商開先例,取消在臺灣跨境漫遊費
    另一名在大陸讀書的臺生更直言,相關方案內容確實讓人很心動。而且,如果這個方案大陸各省市都可以辦的話,應該會在臺生圈「掀起一陣旋風」,畢竟既能節省花費,又十分便利,何樂不為。對於臺灣不再以國際漫遊計費,臺媒《工商時報》和《中國時報》均提及網路上曾針對三大中國運營商發出嘲諷。這種現象,今後可能漸成「歷史名詞」。
  • 觀察│電子支付發展牛步 不利金融科技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說明何謂電子化支付。其實電子化支付就是「非現金支付」,因此其包含信用卡支付、ATM轉帳、電子票證、手機支付與電子支付,特別信用卡支付佔非現金支付的九成以上。 金融科技的發展,有賴建構豐富的金融生活場景環境。
  • 臺灣「支付大戰」硝煙彌漫
    全球移動支付市場規模2019年預計將突破1萬億美元。在巨大商機面前,各方都摩拳擦掌。具體到臺灣,自從去年蘋果、三星和穀歌3大手機支付系統登臺以來,移動支付議題越來越夯。事實上,在臺灣移動支付工具尚未問世之前,大陸兩大移動支付巨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便先後登島,引發不小反響。
  • 專訪臺灣前行政院院長張善政:大陸高科技越來越不需要臺灣 |獨家
    他舉例說,在Google出現之前,臺灣有幾名大學教授合作研發了一個名為「蕃薯籐」的中文搜尋引擎,一度還獲得外資青睞注資,但Google出現後,因市場容量大,每抓取一個關鍵詞的成本只需要蕃薯籐的四分之一,盈利優勢立顯高下。
  • 臺灣網友:大陸太落後了,才用手機支付!
    上午,一同事飄了過來:你要現金嗎?……現金?要那玩意幹啥?不要不要!同事:現金,800塊,要不要?我:然後我轉微信或者支付寶給你嗎?才不呢。你自己花掉啊~同事:花現金??然後零錢找來找去嗎?那麼麻煩,帶著還重!我:…………同事:算了,我還是拿去存了吧!
  • 臺灣嘲笑中國上 FB 要翻牆?陸生回擊:臺灣人根本目光如鼠
    許多臺灣人喜歡嘲笑大陸上臉書要翻牆。殊不知,只從政治看問題,眼界思維如此之狹隘,綠民眼光如鼠、野人獻曝、愚不可及。——中國大陸過去 20 年的網際網路成果是:我們打造了一套自己的網路產業鏈,全球第二大。全世界排名前 10 的重要網路產業,不是美國的就是中國的,而且開始進軍全球市場。
  • 【案例互動】人民幣匯回臺灣好難?最新解方很多臺商都不知道
    「搬出」非常難。其實大陸當局已開放,在大陸的「賣屋所得、租賃房產及薪資所得」可以外幣方式匯出,今年甚至開放「個人(含境外個人)」在大陸的合法經常項目收入、如工資,可辦理跨境人民幣匯款,但要符合所有匯款門檻並不容易。銀行說,實務上,大多臺商做法不是找地下通匯,就是「人肉夾帶」或用登機箱運出,但這些都要賭上運氣。
  • 陸配故事-大陸當護士到臺灣藥劑師(劉洪梅的不服輸)
    「之前在大陸,我是一名護士,後來來了臺灣,憑著自己不服輸的個性,拿到身份證之後,我也考到臺小業主藥師執業執照
  • 減碳成績 臺灣202項目達標仍遠 大陸超額完成|聯合報臺商版1127曬新聞
    不過,截至目前為止,成績有限,創新容易、翻轉難,甚至今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還不降反升。環保署表示,能源轉型期間,碳排微幅上升,減碳目標達成不容易,還需要時間。5.慶富若全解約 7成放款恐拿不回日月光與矽品結合案打通大陸關鍵的關卡,但日月光投資重心仍集中臺灣。
  • 出售大陸房產所得 走大路匯回
    但因不瞭解「對外支付」政策,加上坊間口耳相傳的「人民幣出境難」等偏差誤解,造成符合條件可備案匯出所得者,反而採用其他高風險途徑!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的《關於服務貿易等項目對外支付稅務備案有關問題的公告》,規範了對外支付的管理,於法有據、完全可合法匯出。
  • 臺灣中華郵政推出首家數字郵局
    為順應網路時代發展,具有逾百年歷史的臺灣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臺灣中華郵政」),16日於臺北金南郵局啟用首家數字郵局,為民眾提供更便利的郵政服務。據瞭解,首家數字郵局設有「24小時自助服務區」,提供ATM、補折機及「i郵箱」服務;另設「數字金融服務區」,由智能機器人駐點,提供業務導覽與互動服務,並配置互動電視造型牆、電腦及iPad等,供民眾線上取號、預填表單、開戶等預約服務。
  • 分析 | 中美貿易戰開打,臺灣地區能否倖免?
    歐美股市聞聲重挫,臺股更是一開盤重跌,到上午10點20分左右,重跌160點,其中電子權值股跌幅較重。無疑,臺灣地區已經無法置身事外!面對來勢洶洶的貿易大戰,蔡英文摒棄一貫的「神隱」作風,親上火線進行喊話。
  • 20名臺灣電話詐騙犯返臺,全放了!
    據悉,馬來西亞警方與大陸警方合作,今年3月下旬在馬來西亞多地查獲5處電信詐欺機房,逮捕嫌犯119人,其中臺灣籍52人,大陸籍65人,馬來西亞籍2人。洪秀柱:別讓臺成詐騙集團輸出地 洪秀柱表示,應從法理情來看任何事,不要用情緒看事情,固然要保護個人,也要將心比心。她表示,犯罪就要接受法律制裁,一切由法來規範,由理來說清楚,由情來理解及將心比心,但不要讓臺灣成為詐騙集團輸出的地方,這是非常丟臉。
  • 關注│大陸3大電商 想搶大陸大潤發
    、騰訊以及蘇寧都在洽談要投資大陸大潤發,但目前還在洽談過程中。本報資料照片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昨晚表示,中國大陸前三大電子商務業者,包括阿里巴巴、騰訊以及蘇寧,的確都在洽談要投資大陸大潤發,但目前還在洽談過程中。尹衍樑說,他是否賣出全部持股或保留部分股權,還沒有定案,但若引進新投資人,大陸大潤發員工都會留任至少兩年,才能確保大陸大潤發業務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