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關節炎會病變嗎?類風溼關節炎病變表現

2020-12-22 腿友之家

一、手關節病變有什麼臨床表現

絕大多數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都累及手關節,掌指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受累最為常見,分別佔58%~65%和53%~63%。這些關節是類風溼關節炎最先累及而且也是晚期產生特徵性畸形的部位。

主要表現為手指僵硬、握不緊或不能持重物、手指疼痛、使間麻木或刺痛、使勁甩手可緩解。手指腫脹以早晨更為顯著,有些手指關節可發生「絞鏈-解鎖」現象,即關節在活動中突然「卡住」,經慢慢活動後「松解「。

近端指間關節的梭形腫大為類風溼關節炎的早期表現。遠端指間關節早期很少受累,如果受累,應與可能並存的骨性關節炎相鑑別。掌指關節可在早期受累,患者感覺局部發脹,在掌指骨關節的遠端關節邊緣有壓痛。由於掌指關節半脫位致使掌骨頭明顯突出,外表上類似於炎性腫脹。

腕背部腫脹是類風溼關節炎的早期特徵性表現之一。腫脹涉及手的伸肌腱鞘,尤其是尺側腕伸肌和指總伸肌腱鞘。手的屈肌肌腱亦常受累,但其表現沒有伸肌腱受累明顯。屈肌腱受累以第3指屈肌腱為最常見,其次為第2和第4指屈肌腱。當肌腱滑過掌骨頭時可引起手掌疼痛。

二、腕關節病變有什麼臨床表現

有57%~60%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腕關節受累。腕關節伸側軟組織腫脹及壓痛是類風溼關節炎的特徵性表現。主要由於伸腕肌腱鞘炎及其鄰近組織的炎症反應而致。在類風溼關節炎早期,腕關節伸側有時可觸及類腱鞘囊腫的囊性結構,是本病的另一提示性體徵。

腕關節受累可出現尺骨莖突「浮起」徵。是由於炎症引起關節腔內壓力升高,加之酶的作用,使尺側副韌帶損傷,導致尺骨基突「浮起」,可被檢查者壓下,同時伴有疼痛。腕關節滑膜炎性增殖時,增殖的滑膜可向手的掌側延伸,而在掌長肌肌腱下方形成一個可以觸及的腫塊;又由於增厚的腕橫韌帶限制掌側間隙的增大,致腕管內的正中神經受壓迫而產生腕管症候群,表現為夜間手的感覺異常,最後發生魚際肌的無力和萎縮。

腕關節病變進展的結果是腕骨關節間隙變窄或消失、骨破壞及強直。腕關節的畸形可有多種,最常見的是尺橈關節破壞而導致的尺腕背側半脫位,腕骨橈側移位伴月骨尺側移位。腕關節破壞也促成掌骨尺側偏移的形成。

三、肘關節病變有什麼臨床表現

早期因滑膜炎和肘部屈曲而影響橈肱關節和尺肱關節。增生的滑膜可在肱骨外上髁的後方、橈骨頭的近端形成一個質軟有壓痛的腫塊。早期症狀為伸肘受限,關節腫脹、壓痛,而肘部的屈曲、旋前、旋後等運動障礙出現較晚。

尺骨鷹嘴和橈骨頭之間常出現關節積液。肘關節受累可出現壓迫神經的症狀,內側以尺神經壓迫較為多見,外側以橈神經分支,即骨間後神經受壓迫較多見,主要是由於增生的滑膜組織、滑膜囊腫及變形,錯位的骨骼皆可壓迫通過肘部的神經而致。

主要表現為相應神經支配區域的疼痛,感覺遲飩,肌無力和肌萎縮等,如壓迫此神經而致第4指和第5指感覺麻木及第5指屈曲無力。30%左右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出現尺骨鷹嘴或前臂近端伸側的類風溼結節。X線檢查有助於發現早期骨骼破壞和關節積液。

四、肩關節病變有什麼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肩關節活動受限,側臥時患肩疼痛。穿衣、吃飯和梳頭感到閒難。盂肱關節、肩鎖關節及喙鎖關節均可發生炎症。還可侵犯遠端鎖骨、肩部和滑膜囊及頸部、胸部的肌肉。盂肱關節炎症可引起喙突外側腫脹。當鄰近的肩峰下滑囊也發生炎症時,全肩腫大。

在類風溼關節炎活動期,肩關節囊的肌腱結構常發生撕裂,而引起肱骨頭向上半脫位,出現肌腱磨損、肩關節外展受限及肌肉萎縮無力。肩鎖關節受累則表現為局部壓痛及關節不穩定。

相關焦點

  • 類風溼關節炎,自我保健很重要
    冬季氣候寒冷,類風溼關節炎患者也迎來了一個難熬的季節。許多人會將類風溼關節炎與關節炎或風溼混為一談,其實這是不同的概念。預防和治療類風溼關節炎,自我保健很重要。什麼是類風溼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以侵蝕性、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 類風溼關節炎:不痛不代表好了,全方位入手告別類風溼關節炎
    關節外表現主要是其他臟器受累的一些症狀,比如心臟,呼吸系統,腎臟等受累,最常出現間質性肺炎,患者可以出現氣短、呼吸困難、胸悶等症狀。如果患者是累及到了神經系統,比如正中神經,可以表現為手腕無力以及手指麻木等症狀。得了類風溼關節炎怎麼辦?
  • 骨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99%的人傻傻分不清楚!
    骨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都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病變的部位都位於關節處,都屬於慢性全身性關節疾病,兩者的症狀有所相似,但本質上有所卻別,臨床上對於這兩種疾病有時容易混淆,因此了解骨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是很有必要的。
  • 類風溼關節炎的症狀
    關節紅、腫、熱、痛、活動障礙都是常見的類風溼性關節炎的關節症狀。 3、畸形:後期病例一般均出現掌指關節屈曲及尺偏畸形,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關節症狀發生在足趾,則呈現爪狀趾畸形外觀。 6、早期關節的遊走性比較明顯,這是初期常見的類風溼患者的臨床表現。遊走性間隔期比較短,除早期遊走性疼痛外,關節炎的遊走經常是對稱性的。
  • 類風溼關節炎的初發症狀是什麼
    類風溼關節炎發作時,患者的骨關節異常疼痛,嚴峻時還有可能讓患者生活受到一定的限制造成行動不便,更有甚者致殘致死!因此,對於類風溼性關節炎初發症狀的了解是必須的。可以有效的預防更好的治療類風溼關節炎。那麼類風溼關節炎的初發症狀是什麼呢?
  • 類風溼關節炎,為何女性比男性更高發?
    原創 唐小蓉 光華醫院 常笑健康▼本文作者▼類風溼關節炎(RA)是一種以關節病變為主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小關節滑膜病變所致的關節腫痛,繼而軟骨破壞、關節間隙變窄,晚期因嚴重骨質破壞、吸收導致關節僵直、畸形、功能障礙。
  • 類風溼關節炎的初發症狀有哪些
    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生活中常見的慢性疾病,但它對患者的危害是巨大的。類風溼關節炎發作時,患者的骨關節異常疼痛,嚴峻時還有可能讓患者生活受到一定的限制造成行動不便,更有甚者致殘致死!因此,對於類風溼性關節炎初發症狀的了解是必須的。可以有效的預防更好的治療類風溼關節炎。
  • 治療類風溼關節炎切莫輕信「特效藥」
    核心提示:臨床上很多得了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病人都很焦急,一方面是因為全身關節腫痛以及變形帶來的困擾,另一方面由於由於類風溼性關節炎是慢性病,尚不能徹底根治,所以不少病人都私下尋求「特效藥」,對於前一種,目前類風溼關節炎治療已經能夠做到緩解、控制病情,而後一種來說,我們常告誡患者,類風溼關節炎沒有「特效藥」。
  • 類風溼關節炎用藥也是一門學問!
    為何用同樣一種藥,有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幾天半月就能感覺疼痛減輕,而自己卻依然很疼?」 其實,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用藥也是一門學問,藥物治療作為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首選治療方式之一,臨床用藥種類繁多,常見的主要有非甾體類抗炎藥、抗風溼調節免疫類藥物、糖皮質激素、偏方、抗炎止痛類藥物等
  • 類風溼關節炎女性更易得?哪些因素會引發類風溼關節炎呢?
    秋冬季節降溫,類風溼關節炎患者越來越難受 ,關節腫痛,甚至會影響到正常活動。1、為什么女性更加易得類風溼關節炎呢?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炎症反應,由患者的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的組織而引起,35~50歲的育齡女性最容易成為類風溼患者。
  • 讓我們一起學習和認識類風溼關節炎
    類風溼關節炎(RA)曾被稱為「不死的癌症」,過去因為醫學不發達,人們對類風溼關節炎非常恐懼,談之色變。但是隨著醫學的進步和發展,醫生對類風溼關節炎的診治有了巨大的飛躍,同時能夠早期確診並及時有效的治療類風溼關節炎,避免了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等情況的發生。
  • 警惕手指腫脹,關節疼痛可能是類風溼關節炎!
    警惕手指腫脹,關節疼痛可能是類風溼關節炎!時間:2020-11-25 10:23 鄭州痛風風溼病醫院 手指關節疼痛,若伴有關節炎症狀就有可能是早期類風溼關節炎、痛風和骨關節炎,需要及時到類風溼專業醫院就診,科學查明病因、採取專業對症的治療方式,早日解除關節疼腫,防止發展到中晚期,引起關節的變形致殘。
  • 類風溼關節炎錯誤的運動鍛鍊方式會加重病情!
    目前公認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內分泌、營養、地理、職業、心理和社會環境的差異、細菌和病毒感染及遺傳因索等方面有關係,以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為主要臨床表現,屬於自身免疫炎性疾病。
  • 骨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痛風,如何鑑別
    骨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和痛風是引起骨關節痛的三大常見原因,這些疾病往往讓病人區分不清。讓我們來一一了解一下: 骨性關節炎 骨性關節炎,老百姓俗稱骨刺,是一種以關節軟骨進行性損害、骨質過度增生、僵硬、肥大變形和關節腫痛活動受限為特點的常見風溼病。
  • 類風溼因子陽性不一定是類風溼關節炎
    長沙晚報1月14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媛 通訊員 羅霞)「醫生,我的手指關節疼痛好久了,是不是得了類風溼關節炎呢?」近期的幾次寒潮,讓風溼科門診的病人多了起來。醫生提醒,風溼性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都有關節受累的表現,雖然名稱容易混淆但不是同一種病,風溼性關節炎急性炎症一般2至4周後消退,關節不留後遺症。類風溼關節炎不可治癒,但可達標控制。
  • 患上了類風溼關節炎,這五件事你必須知道
    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關節病,好發於中年女性,其他年齡的人也常有發生。絕大多數類風溼關節炎都是進展性的。除了引起關節疼痛、腫脹、關節畸形和骨質疏鬆外,還會發生皮膚、肺和血液系統損傷。以前,因為其治療困難,病人感到十分痛苦,被公認為「人類的頑疾」。
  • 晨僵是類風溼關節炎的「信號燈」?該如何緩解
    晨僵是類風溼關節炎典型的表現,指晨起病變的關節在靜止不動後出現較長時間僵硬,雙手僵硬,握拳困難,如膠粘著的感覺,同時可伴有肢端發涼,麻木等現象,在適當活動後可逐漸減輕。晨僵持續時間應從病人清醒後開始活動算起,到患者晨僵明顯減輕時為止,通常以分鐘來計算。為什麼會出現晨僵?
  •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什麼,為什麼會得類風溼性關節炎
    類風溼關節炎,如果光從病名來講,好像是單純類似風溼的關節炎症。然而,類風溼關節炎除了侵犯關節外,還侵犯人體的多個器官和組織。   類風溼關節炎是以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異質性、系統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 類風溼關節炎的特殊類型費爾蒂症候群,不可完全治癒且預後不佳
    導語:對於類風溼關節炎大家並不陌生,但是對於費爾蒂綜合症大家可能都沒聽說過,其實費爾蒂症候群是類風溼關節炎的一種特殊的類型,是一種比較罕見的疾病,有一定的遺傳和家族聚集的傾向。發病後會出現哪些典型症狀?1、疾病定義費爾蒂症候群是類風溼關節炎的一種特殊類型,相對罕見,是指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合併脾大和粒細胞減少的症候群。
  • 風溼免疫科張春豔主任:類風溼關節炎是什麼?
    風溼免疫科張春豔主任:類風溼關節炎是什麼?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滑膜炎為特徵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覆發作,可導致關節內軟骨和骨的破壞,關節功能障礙,甚至殘廢。血管炎病變累及全身各個器官,故本病又稱為類風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