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關節病變有什麼臨床表現
絕大多數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都累及手關節,掌指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受累最為常見,分別佔58%~65%和53%~63%。這些關節是類風溼關節炎最先累及而且也是晚期產生特徵性畸形的部位。
主要表現為手指僵硬、握不緊或不能持重物、手指疼痛、使間麻木或刺痛、使勁甩手可緩解。手指腫脹以早晨更為顯著,有些手指關節可發生「絞鏈-解鎖」現象,即關節在活動中突然「卡住」,經慢慢活動後「松解「。
近端指間關節的梭形腫大為類風溼關節炎的早期表現。遠端指間關節早期很少受累,如果受累,應與可能並存的骨性關節炎相鑑別。掌指關節可在早期受累,患者感覺局部發脹,在掌指骨關節的遠端關節邊緣有壓痛。由於掌指關節半脫位致使掌骨頭明顯突出,外表上類似於炎性腫脹。
腕背部腫脹是類風溼關節炎的早期特徵性表現之一。腫脹涉及手的伸肌腱鞘,尤其是尺側腕伸肌和指總伸肌腱鞘。手的屈肌肌腱亦常受累,但其表現沒有伸肌腱受累明顯。屈肌腱受累以第3指屈肌腱為最常見,其次為第2和第4指屈肌腱。當肌腱滑過掌骨頭時可引起手掌疼痛。
二、腕關節病變有什麼臨床表現
有57%~60%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腕關節受累。腕關節伸側軟組織腫脹及壓痛是類風溼關節炎的特徵性表現。主要由於伸腕肌腱鞘炎及其鄰近組織的炎症反應而致。在類風溼關節炎早期,腕關節伸側有時可觸及類腱鞘囊腫的囊性結構,是本病的另一提示性體徵。
腕關節受累可出現尺骨莖突「浮起」徵。是由於炎症引起關節腔內壓力升高,加之酶的作用,使尺側副韌帶損傷,導致尺骨基突「浮起」,可被檢查者壓下,同時伴有疼痛。腕關節滑膜炎性增殖時,增殖的滑膜可向手的掌側延伸,而在掌長肌肌腱下方形成一個可以觸及的腫塊;又由於增厚的腕橫韌帶限制掌側間隙的增大,致腕管內的正中神經受壓迫而產生腕管症候群,表現為夜間手的感覺異常,最後發生魚際肌的無力和萎縮。
腕關節病變進展的結果是腕骨關節間隙變窄或消失、骨破壞及強直。腕關節的畸形可有多種,最常見的是尺橈關節破壞而導致的尺腕背側半脫位,腕骨橈側移位伴月骨尺側移位。腕關節破壞也促成掌骨尺側偏移的形成。
三、肘關節病變有什麼臨床表現
早期因滑膜炎和肘部屈曲而影響橈肱關節和尺肱關節。增生的滑膜可在肱骨外上髁的後方、橈骨頭的近端形成一個質軟有壓痛的腫塊。早期症狀為伸肘受限,關節腫脹、壓痛,而肘部的屈曲、旋前、旋後等運動障礙出現較晚。
尺骨鷹嘴和橈骨頭之間常出現關節積液。肘關節受累可出現壓迫神經的症狀,內側以尺神經壓迫較為多見,外側以橈神經分支,即骨間後神經受壓迫較多見,主要是由於增生的滑膜組織、滑膜囊腫及變形,錯位的骨骼皆可壓迫通過肘部的神經而致。
主要表現為相應神經支配區域的疼痛,感覺遲飩,肌無力和肌萎縮等,如壓迫此神經而致第4指和第5指感覺麻木及第5指屈曲無力。30%左右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出現尺骨鷹嘴或前臂近端伸側的類風溼結節。X線檢查有助於發現早期骨骼破壞和關節積液。
四、肩關節病變有什麼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肩關節活動受限,側臥時患肩疼痛。穿衣、吃飯和梳頭感到閒難。盂肱關節、肩鎖關節及喙鎖關節均可發生炎症。還可侵犯遠端鎖骨、肩部和滑膜囊及頸部、胸部的肌肉。盂肱關節炎症可引起喙突外側腫脹。當鄰近的肩峰下滑囊也發生炎症時,全肩腫大。
在類風溼關節炎活動期,肩關節囊的肌腱結構常發生撕裂,而引起肱骨頭向上半脫位,出現肌腱磨損、肩關節外展受限及肌肉萎縮無力。肩鎖關節受累則表現為局部壓痛及關節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