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
具名《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佛成道後在菩提場等處,藉普賢、文殊諸大菩薩顯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雜華莊嚴,廣大圓滿、無盡無礙妙旨的要典。
華 嚴 菩 薩 化 身
在中國佛教史上
有兩位古德傳為華嚴菩薩化現:一為唐代清涼國師(澄觀大師),一為元朝正順法師,皆以專修《華嚴經》而名。
-
澄觀大師,諱澄觀,字大休,唐朝越州會稽夏侯氏人。法師身高九尺;眼睛有重瞳,重瞳就是兩個眼仁,白天看著他不怎麼樣,和普通人是一樣; 但是晚間看見他的眼睛就有一種光明射出來。他雙手過膝,兩隻手超過這膝蓋,中國傳統文化裡凡是兩手長過膝蓋的人,都主於大貴的,這是一種奇特的相。他有四十顆牙,我們普通的人都是有三十二、三十四顆,或者三十六、三十八顆牙齒。佛有四十顆牙齒,而這位澄觀法師也是有四十個牙齒。他讀書讀得非常快,七行俱下,我們一行的時間,他可以看七行,這位法師聰明到絕頂。
為什麼說他是華嚴菩薩呢?
澄觀大師著作一部《華嚴疏鈔》,專講《華嚴經》。等到他圓寂之後,在中國和印度的交界處,有一位阿羅漢,見到有兩個很年輕的菩薩,在虛空裡頭走。這位阿羅漢有神通,他就用神通令這兩位青衣的童子,也就是這兩位年輕的菩薩,不能走了,問他們:『你們是誰?到中國做什麼去啊?』,這兩位說:『我們是北印度文殊堂神,到中國五臺山去請華嚴菩薩的牙齒,回到我們的國土去供養。』。這位阿羅漢一聽,說:『哦,是這樣,那你們可以去了。』
兩位青衣童子走了之後,這位羅漢以後也到五臺山去,就對著一般人說他見到怎麼樣的一個境界。這時人們就把清涼國師的棺木打開來,一看,果然他兩顆牙齒沒有了。這兩顆牙齒就是被兩位年輕菩薩請去供養了。所以在佛教裡,一般人都知道這位澄觀法師,是華嚴菩薩的化身。
澄觀法師一生生歷九個皇帝,做七個皇帝的國師。又被尊稱為「清涼國師」。
這九個皇帝都是誰呢?
是唐朝的
(一)唐玄宗、
(二)唐肅宗、
(三)唐代宗、
(四)唐德宗、
(五)唐順宗、
(六)唐憲宗、
(七)唐穆宗、
(八)唐敬宗、
(九)唐文宗。
由代宗以後,都是拜這位清涼國師做國師的。
唐貞元十四年四月,逢帝誕日,當時他住錫在五臺山「大華嚴寺」,德宗皇帝詔請入殿,開示《華嚴》宗旨。皇帝一聽龍心大悅,讚嘆說:「講得真是妙啊!」,於是賜紫衲方袍,禮為「教授和尚」;言其是皇帝的教授和尚,常常給皇帝講經說法。
為什麼他叫「清涼國師」呢?貞元十五年四月,又逢帝誕日,皇帝再詔請教授和尚入內殿,闡揚《華嚴》大經。他給皇帝說法,皇帝聽了之後,說:「您真是令我得到清涼!現在真是好!真是得到自在清涼了。」,所以就賜「清涼」為國師之號,說:「以後就稱澄觀法師叫『清涼國師』。」,後人也就稱「五臺山」為「清涼山」。
----
元朝時代華嚴菩薩化身,正順法師,是尉州高氏之子,他生下來就天資聰穎,頗具靈心悟性,志願要脫離汙濁紅塵,拜師出家。
起初父母不答應,可是他表現得意志堅決,一再懇求。
「容許孩兒出家求法吧!」
「好吧!」父母沒有辦法,最後不得不答應他的要求。
經過商量,父母就送他晉謁五臺山壽寧法師座下為沙彌,終於在那兒披剃後,受了具足戒。
他很用功,只是潛心讀誦雜華嚴經部,竟閱讀了千部之多,且有相當心得,又時常作華藏世界觀,即是觀想大日如來亙古今三世常在說法,十方世界的一切菩薩,及樹神、海神、水神、火神、風神、夜神、月天子、日天子、大梵天王等,盡會集來到這個世界,聽「華嚴經」的說法。
這個世界叫做「華藏世界」,乃是太古時代大日如來修行時,受教於無量數佛,發起大願而成就的世界,因為是由美麗的蔓華所莊嚴的美觀世界,因此名為華嚴世界。換句話說,我們所居住的世界,一切都是由大日如來過去所修行累積的功德而顯現的美麗莊嚴的華嚴世界。
華嚴經闡述此世界一切的顯現都是由於業力,即是我們心的作用,換句話說三界是一大精神的顯現,這就叫作「一心法界」。故華嚴經全篇站在唯心論的立場,觀察全世界,而向全世界宣揚佛法,認為我人如有一顆善美的心,就可淨化我人世界為理想世界。
有一天,他禪定正入觀時,忽然聽空中有聲音說道:
「融和經義氣可吞山河之慨;少時風雲際會自然能得成就。」
於是立即契入華嚴,頂戴華嚴經,不論行住,都不敢有違華嚴之旨,因此世人尊稱他為「華嚴菩薩」。
他曾建一座藏經樓名「華藏閣」,閣樓之下有水,水面上植有大蓮華,而且塑著毗盧如來聖像端坐蓮華之上,他每天面對佛像修禪觀,有時候入定經過三、五天才出定。
大元皇太后仰慕他的德名,三次下懿旨召見,但他無意功名,也自認不善奉迎權貴,因此都沒有遵旨入宮。當朝皇帝又以「五路總攝」的僧官職位相授,他又堅決地謝辭了不願接受。
成宗皇帝駕臨五臺山,對他禮遇有加,至為看重。
他臨圓寂前夕,對寺眾們說:
「無盡剎海,不離當處;妄情未破,悟入無時。」
門下弟子法忍法師問:「未知上人現在向什麼地方去呢?」
他回答:「虛空剖出一莖骨。」
意義頗深,門下徒眾再次乞求示偈以解眾人迷津,於是他寫下了這幾句——
「歷劫本無去住,
應用何思何慮?
轉身踏破虛空,
一切是非不顧。」
就這樣安祥地示寂了,示寂之日在他書寫過的幾桌上顯現出龍瑞,還現出五彩的光芒照耀在庭院之內。
示寂後經三天,三昧真火自焚其體,門下弟子檢拾到不少舍利,並建塔供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