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頸下驚現8釐米黑色巨瘤,原來是癌復發!專家指出:甲狀腺腫瘤一定...

2020-12-11 瀟湘晨報

今年1月,陳女士(化名)突然發現自己頸部出現一個黑色腫塊。最初她並沒有特別在意,誰知腫塊生長迅速,3個月左右就長成拳頭大小。經門診檢查,發現腫塊竟然是10餘年前的甲狀腺癌再次復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頭頸外科主任王卓穎團隊不僅成功為其成功實施了甲狀腺癌根治術,還通過鄰近皮瓣移植,完美修復了巨大切口,幾乎看不出明顯疤痕。患者術後四天即順利出院。

患者今年51歲,曾於10餘年前接受過甲狀腺手術,術後她認為自己已經痊癒,因此並未遵照醫囑進行定期隨訪。

今年年初發現腫塊時,因為疫情影響,沒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當她來到仁濟醫院頭頸外科門診時,腫塊直徑已達8釐米,表皮發黑,給她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嚴重不便。

王卓穎詳細詢問病史並結合體格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結果,診斷為復發性甲狀腺癌,癌腫組織已侵犯皮膚,手術治療刻不容緩。王卓穎當即將患者收治入院,決定立即為患者進行手術治療。

在麻醉科的密切配合下,王卓穎主刀為該患者進行了甲狀腺癌根治術。術中發現,甲狀腺腫塊邊界不清,已佔據全部腺體並侵犯周圍肌肉、皮膚,粘連氣管食管,手術難度陡然加大。王卓穎細緻地分離腫瘤組織,同時小心翼翼地保護喉、氣管等重要部位,防止可能產生的併發症。1小時後,手術團隊終於完整地切除腫瘤,完成淋巴結清掃,患者出血量僅20ml。

由於腫瘤侵犯皮膚範圍廣,手術切口較大,考慮到患者為女性,有美觀需求,王卓穎還特別精心為其量身設計了切口縫合方法,即通過鄰近皮瓣移植,完美修復巨大切口。

患者恢復良好,術後四天即順利出院。其頸部切口平整,幾乎看不出明顯疤痕。患者高興地說:「感謝仁濟醫院的醫生們,不僅給我切除了腫瘤,傷口還縫得那麼好,現在都基本看不見疤痕了。」

據悉,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約佔全身惡性腫瘤的1%,女性發病較多。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青壯年多見。甲狀腺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狀和體徵,通常在體檢時通過甲狀腺觸診和頸部超聲檢查而發現。

仁濟醫院頭頸外科主任王卓穎擅長甲狀腺、唾液腺、軟組織及喉部腫瘤等的診治,尤其擅長經腋窩入路、經口入路等微創術式的甲狀腺癌根治術,在以最小痛苦解除病痛的同時,還能滿足患者對於美觀的需求。

王卓穎特別指出,甲狀腺腫瘤預後相對較好,但術後治療和隨訪是一個長期過程,正確認識、規範診治是疾病治療的關鍵。術後的長期隨訪和治療方案調整能確保和鞏固治療效果,提升生活質量。甲狀腺癌術後2年內應該堅持每三個月隨訪一次,2年後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可以每半年複查一次。他同時提醒,甲狀腺腫瘤患者一定要重視日常隨訪,切勿心存僥倖心理,以免耽誤病情。

【來源:周到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這種會「啃骨」的腫瘤,如何防術後復發?
    有一種腫瘤,主要臨床症狀是患部疼痛和壓痛,骨質膨脹變薄時,壓之可有捏桌球感,或有牛皮紙音。這種腫瘤是骨巨細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它是一種局部呈侵襲性生長的原發性骨腫瘤,因在顯微鏡下該腫瘤具有體積巨大細胞而得名。
  • 女子脖子上長了塊「石頭」 原來是得了甲狀腺腫瘤
    女子脖子上長了塊「石頭」 原來是得了甲狀腺腫瘤 原標題:   27歲的王茜(化名)被脖子上的腫瘤折磨了四年。四年來,原本很小的腫塊慢慢變大,最終長成14釐米長的球形「石頭」,不僅吃飯喝水困難,連呼吸也不暢快。
  • 甲狀腺結節會癌變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而很多患者由於對甲狀腺疾病不了解,經常有一些患者得了甲狀腺疾病不自知,也有一些患者查出甲狀腺結節會非常擔心癌變,導致不能及時、科學、有效地診治疾病,所以,了解其病因及治療方法十分必要。 本期專家講堂,我們特別邀請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普外科副主任——周竹超醫生為大家解讀:甲狀腺疾病的防與治。
  • 西安腫瘤專家,西安腫瘤專家排名
    西安腫瘤專家,西安腫瘤專家排名 時間:2020-12-02 15:50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那麼西安腫瘤專家,排名怎麼樣呢,西安腫瘤專家,哪位出名的,我們來了解一下。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兩類,所有惡性腫瘤均稱為癌症。
  • 甲狀腺結節並不一定是癌,但如果符合這4個特徵,基本就是惡性
    雖然甲狀腺結節的發病率高,也多是良性,預後整體都算是比較好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大意,如果發現結節,一定要及時就醫,排除惡性結節可能。 江蘇省中醫院普外科甲狀腺結節專病門診首席專家朱永康表示:4類甲狀腺結節最容易癌變,要引起重視,分別是: (1)單發性結節; (2)影像學檢查顯示結節形態不規則,裡面有鈣化灶; (3)手診感覺質地硬,表面高低不平
  • 感染新冠病毒後腫瘤消失?!快來了解下腫瘤領域的「借毒殺癌」理念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就在前幾天,英國醫生發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一位惡性淋巴瘤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腫瘤居然幾乎消失了!
  • 這種癌不再是重大疾病?對這個越來越普遍的結節,你必須知道的幾個...
    隨著檢測技術的提高,大部分甲狀腺癌症可以在初期就被發現,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體檢,特別是被查出有甲狀腺結節的朋友千萬不能掉以輕心!3年前發現甲狀腺結節60歲的吳大媽是杭州富陽人,早已退休在家的她最喜歡跳廣場舞,身體一直都還不錯。
  • 廣東腫瘤專家:細胞治療違反醫學倫理學
    術前的新輔助放化療不僅可以有助於「保肛保功能」,也有助於降低復發率,有數據指出可以使直腸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提高10%左右。不過,汪建平強調,考慮到個體的差異和腫瘤的特性,目前仍有30%左右的結直腸癌病人對術前放化療不敏感。
  • 甲狀腺結節良性居多,但癌變起來太兇猛!五個特徵,判斷惡變風險~
    對於臨床醫生來說,看過一個未分化癌病人,就可能一輩子都忘不了,這個腫瘤比「癌中之王」胰腺癌、晚期的肝癌惡性程度還要高。一般病人得了這種腫瘤,他的時間常常是以月份來計算。腫瘤越大越容易向外侵犯周圍的器官。臨床上,1公分以內為微小癌,微小癌相對來說大部分是「懶癌」,需要不斷觀察。而1公分以上的腫瘤需要醫生介入治療。4、淋巴結轉移的情況。甲狀腺癌的特點是容易出現淋巴結轉移,表現為淋巴結腫大、淋巴結異常,那麼就需要超聲波、CT核磁做進一步精確判斷。5、位置。
  • 【探究竟】聽說,頸前甲狀腺手術也可以不留疤了?
    雖然近些年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逐年升高,但大多屬於良性組織增生和退行性病變,僅有5%-10%的甲狀腺結節為甲狀腺癌。甲狀腺癌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女性更為常見。好在,甲狀腺癌被稱作「懶惰」的癌症,大多數生長緩慢,惡性度較低,其中最常見的約佔85%-90%的乳頭狀癌治癒率可達95%以上。
  • 全國腫瘤專家排名
    全國腫瘤專家排名 時間:2020-12-02 15:58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那麼全國腫瘤專家,排名怎麼樣呢,全國腫瘤專家,哪位出名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到目前為止,尚未完全闡明腫瘤形成的確切機制。可能的誘發因素大致分為兩類:先天性和後天性。
  • 如果你是甲癌患者,罹患其他癌症的風險增加
    甲癌患者患部分第二癌症的的風險增加!  研究人員討論了為什麼繼發性惡性腫瘤更可能是小的(小於1釐米)而不是大的(>4釐米)。他們指出:「這可能是對以前的癌症倖存者加強監測和甲狀腺篩查的結果。」  哪些人需要進行甲狀腺癌篩查?
  • 觀眾發現電視記者脖子有腫塊,一查果真是癌!身上這8類腫塊一定要...
    7月26日美聯社報導,美國一位觀眾看電視時,注意到電視上一名女記者脖子上有一處腫塊,於是給她發郵件,建議她去檢查一下。這名28歲的電視記者 Victoria Price 聽從了這個建議,結果真的被診斷出患有癌症!並將接受手術,切除腫瘤、甲狀腺和幾個淋巴結。她說:「醫生發現腫瘤正在擴散,但沒有擴散太多,我們希望這是我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手術。
  • 南京同仁醫院院長 于振坤:聲音嘶啞可能是腫瘤信號喉乳頭狀瘤的...
    做為一個有經驗的臨床醫生,一聽呼吸困難的情況,應該對上氣道和下氣道就有一個很好的鑑別。主持人:目前對於喉乳頭狀瘤患者有哪些治療方法?于振坤:喉乳頭狀瘤,唯一肯定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手術治療,清理腫瘤。手術治療包括很多類型,包括冷器械,雷射手術,射頻消融手術等等。但是第一件要做的是改善呼吸困難、解救呼吸困難。
  • 腫瘤標誌物高了未必就是癌
    什麼是腫瘤標誌物腫瘤標誌物(TM)又稱腫瘤標記物,是指由腫瘤細胞本身合成、釋放,或者是機體對腫瘤細胞反應而產生或升高的一類物質。能反映腫瘤發生、發展,對於腫瘤的診斷、療效和復發的監測、預後的判斷具有一定的價值。
  • 息肉一定會癌變嗎?北大腫瘤醫院的專家們告訴你答案
    本文專家:步召德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一病區主任醫師郝純毅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肝膽胰外二科主任醫師高雨農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婦瘤科主任醫師張彬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頭頸科主任醫師腺瘤性息肉且符合以下任一標準,癌變危險性較高:1、息肉個數3個及以上;2、息肉直徑≥1釐米;3、不論大小,病理報告出現「管狀絨毛腺瘤」或「絨毛腺瘤」;4、不論大小,病理報告有「高度異型增生」或「高級別上皮內瘤變
  • 常規體檢發現「意外瘤」,六旬老人手術拆除「沉默炸彈」
    長江網8月5日訊(通訊員周珊 記者李麗)近日,家住漢口的柳女士在一次日常體檢中,發現體內藏有一個直徑近4釐米的「沉默炸彈」——腎上腺瘤。64歲的柳女士近幾年相繼經歷了痔瘡、腸息肉、甲狀腺等大大小小數次手術後,每年都會給自己安排1至2次全身體檢。
  • 研究證明:腫瘤電場治療腦膠質瘤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天津9月16日訊(記者朱國旺 楊奇奇) 9月12日,中國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第四屆中國腦膠質瘤學術大會在天津舉辦,數位專家公布了腫瘤電場治療在中國膠質母細胞瘤(GBM)患者中的前瞻性、觀察性研究。
  • 第三屆百濟神州實體瘤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中國北京,10月17日】 百濟神州(納斯達克代碼:BGNE;香港聯交所代碼:06160)年度品牌學術交流盛會——第三屆百濟神州實體瘤高峰論壇在京舉行,數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與五萬餘名國內實體瘤領域的權威專家、臨床醫生及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的平臺參會,就國內肺癌、泌尿腫瘤、乳腺癌、骨健康、肝癌與婦科腫瘤等高發癌種的診療現狀、治療策略及前沿進展展開分享與討論,共同探索產學研醫多方聯動的新模式
  • 中核創星丨回旋加速器變身 成頭頸癌黑色素瘤患者的福音
    中核創星丨回旋加速器變身 成頭頸癌黑色素瘤患者的福音 2020-12-09 2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