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鶴大橋。
綿延的海岸線、星羅棋布的島嶼、植被覆蓋豐富的山巒,廣東省珠海市令人羨慕的藍天青山綠水背後是對綠色發展的堅持。對於洪鶴大橋來說,打造廣東省第一批綠色公路建設典型示範工程,是與建設「珠海第一跨」和「珠海新地標」同等重要的目標。
12月15日,洪鶴大橋正式通車!極目遠眺,海天之間,大橋飛渡天塹,氣勢磅礴。洪鶴大橋起點位於珠海市香洲區南屏鎮洪灣,終點與江珠高速公路延長線及鶴港高速公路相交,形成鶴洲南互通,全長9.65公裡。自項目籌建開始,珠海交通集團所屬珠海洪鶴大橋有限公司(簡稱洪鶴公司)將綠色環保理念貫穿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管理、服務等全過程,形成了「多元化融合、耐久性設計、精益化建造、高品質服務、創新型引領」的建設理念與舉措,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目標。
「滴水藏海」顯恢弘 多元融合促發展
100餘個海島環繞,海岸線綿延600多公裡……這些海洋要素讓珠海擁有獨特的自然地理和區位優勢,以及源遠流長的海洋文化歷史積澱。
洪鶴大橋通車之際,記者來到珠海,近距離感受大橋魅力。橋面視野開闊,筆直平坦,全線平曲線形採用基本形和S形,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呈現出靈動、優雅的整體效果,「滴水藏海」的主橋塔造型設計猶具美感。
洪鶴大橋自帶創新特質,與項目在生態環保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密不可分。為保障示範工程實施方案順利實施,洪鶴公司委託第三方專業技術諮詢單位開展綠色公路建設的全過程諮詢。
「洪鶴大橋線形直捷、連續、均衡,與地形相協調,外形彰顯了建築之美和藝術之美。在指引系統設計中,注重引入珠海人文要素,設計了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個性化標誌,提升了整體景觀效果。」洪鶴公司總經理林全富告訴記者。
洪鶴大橋又名「港珠澳大橋西延線」,東接港珠澳大橋、西連鶴港高速公路並與黃茅海通道對接,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更好發揮港珠澳大橋作用的主要通道。規劃圖顯示,由洪鶴大橋出發,經港珠澳大橋,可以直抵香港,一線縱橫,暢通無阻。「洪鶴大橋建成後,形成『港珠澳大橋互通三地、洪鶴大橋融匯東西』的區域路網格局,使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資金、物資充分湧流,為港珠澳深度融合及三地融入大灣區奠定了交通基礎。」林全富說。
「滴水藏海」的主橋塔造型。
作為珠海「六橫十縱」的主幹線之一,洪鶴大橋也是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前,連接珠海東西部城區的通道只有珠海大橋,早晚高峰擁堵嚴重,城市交通瓶頸日益突顯。「洪鶴大橋通車後,可大大緩解珠海大橋的交通壓力。從洪灣互通出發走洪鶴大橋到珠海金灣機場,只需20分鐘。」林全富介紹。
記者了解到,洪鶴大橋在立項之初,就按照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提供的建議,圍繞項目定位與總體建設方案,創新並形成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融匯綜合交通體系、融合城市發展等多元化融合建設理念。
在項目總體路線布局規劃時,洪鶴公司充分考慮連通珠海城市道路、金灣機場、高欄港區、洪灣漁港及中國海監廣東省總隊粵中維權執法基地碼頭等綜合交通體系建設需求。建成後的洪鶴大橋,為打造珠海市「陸海空一體化」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洪鶴大橋對珠海城市擴容提質,促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林全富表示,項目選址規劃時,綜合考慮城市發展規劃,結合珠海鶴州CBD建設規劃區,同步建設鶴州南互通,與鶴州CBD城市交通體系有效銜接,為鶴州CBD建設預留了條件,保障兩岸打造景觀。
橋梁合龍施工。
建管養運全周期 防腐耐久築品質
行走在洪鶴大橋上,主塔和斜拉索似一架巨大豎琴的琴弦將天地分割。有人問,這樣的設計難道僅僅是出於美觀考慮嗎?
不是!洪鶴公司工程部副經理胡雨堅定地給出了答案。他介紹,洪鶴大橋追求工程內在質量及外在品質的有機統一,著力打造優質耐久、安全舒適、經濟環保、社會認可的平安百年品質工程。
「洪鶴大橋主航道橋是國內首座採用兩座串聯的主跨500米雙塔雙索麵疊合梁斜拉橋,共用一個交接墩。超大跨度在串聯式斜拉橋領域十分罕見,為『珠海第一跨』。」林全富介紹的這項新技術,是洪鶴大橋建設者們引以為豪的技術創新。
立足建設百年大橋目標,橋梁在設計階段深入貫徹全壽命周期成本理念,既注重項目初期的建設成本,也注重後期的維修和養護成本。遵循建管養一體化設計理念,注重建設質量和工程耐久性,並將嚴格控制工程投資貫穿到項目設計、建設的各個環節;建立綜合最優化設計評價系統,加強總體設計,全局性、統領性地進行路線、路基路面、橋涵及沿線設施、環保景觀等專業設計;吸取以往項目養護和運營管理中所積累的經驗,儘可能減少後期維護費用,延長使用壽命。
推廣使用長壽命工程材料,是橋梁「延年益壽」的重要手段之一。洪鶴公司積極推進鋼結構橋梁的應用,主橋採取鋼混疊合梁設計方案,充分發揮鋼橋在全壽命周期成本方面的比較優勢。施工階段,分別於2017年、2018年編制了《珠海洪鶴大橋混凝土耐久性技術實施細則》及其修訂版,通過控制原材料質量、優化施工工藝,合理摻入優質礦物摻合料,加強混凝土生產與施工質量控制,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洪鶴大橋所處西江入海口的磨刀門水域屬於海水環境,對鋼筋混凝土結構具有較強的腐蝕性。為減少海水對橋梁結構物的腐蝕影響,洪鶴大橋採用冷噴鋅+氟碳漆六道防腐工藝,將鋼梁防腐使用年限提高到15至20年。主橋斜拉索採用鋼絞線斜拉索,設置四道防腐體系,分別為鍍鋅、油脂、PE護套、HDPE外護套,大大提高了斜拉索的耐久性和防腐蝕性。
強震、強風、船撞、水毀等災害和惡劣環境也給橋梁安全耐久性與災害防護能力帶來巨大挑戰。針對洪鶴大橋兩座串聯式大跨度斜拉橋的結構特點,以及區域風況複雜、抗震設防等級高的要求,洪鶴公司對其抗震能力和減隔震性能展開研究,根據研究成果,確定橫向減隔震措施及減隔震關鍵參數,提高橋梁的耐久性。
據統計,洪鶴大橋開工建設以來,先後被確立為廣東省公路水運工程平安工地示範項目、廣東省綠色公路建設試點示範項目、廣東省建築業新技術應用示範工程、廣東省建築業綠色施工示範工程,編制完成項目技術規程3部,申報專利6項,QC成果發布完成9項,科技成果鑑定完成3項,工法申報完成1項,獲廣東省建設工程優質結構獎1項。
洪鶴大橋全線採取基於溼地保護的橋梁總體設計方案。
綠色設計護溼地 「永臨結合」惠民生
「橋梁選址時,我們在溼地公園內儘量少置橋墩,保護溼地;在降噪上,採用新型梳齒式伸縮縫,減少過孔噪聲;採用SMA(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瀝青路面,降低公路交通噪聲。」洪鶴公司總工程師楊斌財曾參與建設港珠澳大橋,對橋梁建設過程中的綠色環保舉措有著豐富的經驗。
黨的第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洪鶴大橋橫穿橫琴芒洲溼地公園、鶴洲南養殖圍墾區、對澳供水河等環境敏感點,環保管控要求高。為保障示範工程實施方案順利進行,洪鶴公司從綠色設計、綠色施工、綠色運營等方面展開攻堅。
在設計階段,洪鶴大橋全線採取基於溼地保護的橋梁總體設計方案,利用精密化數字地面模型技術,減少徵遷、少佔良田好土。綜合遠期路網規劃,將原T形交叉形式調整為十字形交叉,採用渦輪式互通方案,優化了互通指標;採用全橋梁方案,減少用海規模。珠江三角洲是重要的洩洪納潮通道,防洪要求儘量減小阻水率。「我們採用深水埋置式承臺設計,減小阻水比,增大洪水過流能力。」楊斌財介紹。
洪鶴大橋海域施工佔比超過80%,水上施工難度大;洪灣、磨刀門水道船隻多,通航保障壓力大……為克服這些困難,洪鶴大橋全線採用預製標準化結構,儘量減少混凝土現澆結構,縮短建設工期,降低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小箱梁、節段梁、橋面預製完成後,通過水運或陸路運輸至現場,實現工廠預製、現場架設,大大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楊斌財說。其中,節段梁預製廠以原港珠澳大橋香港段梁廠作為預製場地,只對原設施進行簡單修復和翻新,避免再次徵地、破壞環境,實現了資源的節約利用。
「永臨結合」是洪鶴大橋綠色施工的重要手段。1標段引橋施工便道與規劃的村道結合,項目建成後移交作為永久道路;2標段進場施工便道作為芒洲溼地公園永久旅遊觀光道路;3、4標段進場道路作為防洪應急救援通道,實現現場施工與遠期城市開發相結合。另外,洪鶴公司建立了建管養一體化管理平臺,將施工監控作為橋梁健康監測的前沿部分,把橋梁施工監控預留數據傳輸接口與橋梁健康監測系統對接,將施工監控與運營期的橋梁健康監測相結合,實現橋梁監測的「永臨結合」。
鑽渣平整後撒播草籽、花園式駐地、太陽能熱水器和路燈、水上紅外限高測量報警系統、自動洗車臺……施工現場忙得熱火朝天,周邊環境卻寧靜祥和。在全體建設者的努力下,洪鶴大橋工地無揚塵、土方不裸露、廢料不停留,實現了「高顏值」綠色工地的目標。
橋面瀝青攤鋪。
智慧管理強安全 黨建聯建聚合力
「『智慧』是洪鶴大橋的建設支撐,『智』在技術新、運用廣,『慧』在監管嚴、質量高,我們從BIM技術運用、智能化管控、信息化監管、7S評比等多個方面打造智慧工程,推動綠色公路建設。」洪鶴公司安全部經理陳文靜說。
一部手機或一臺電腦,即可實時查詢項目人、材、機資源配置、流動情況,及關鍵工序檢驗流程、質量指標檢測情況、工程進展情況、關鍵部位全過程視頻監控情況等。陳文靜介紹,洪鶴公司以BIM模型為基礎建立項目綜合管理平臺,將線下管理轉至線上,實現智慧工地建設和科學化管理。同時,通過系統對已採集的質量問題、安全隱患數據統計分析,輸出本階段質量、安全問題的高發點,提高項目管理水平。
健全的制度是綠色公路建設示範項目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為此,洪鶴公司實施科技示範與綠色公路建設績效評價制度,對成效顯著、創新成果突出的設計、施工及監理單位實施以獎代補,對績效評價不合格的單位予以通報批評和經濟懲罰。大到施工單位,小到班組,洪鶴公司不斷優化管理方案。在傳統首件制的基礎上,2017年5月,洪鶴公司制定《珠海市洪鶴大橋工程班組作業標準化管理辦法》,將質量安全管理延伸到一線最小的作業單元班組,開展班組首件考核制,監理工程師和業主代表全程參與班組的考核。另外,在施工現場和施工班組全面實行「7S」管理(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節約」),文明施工、安全作業。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動作要快!各部門、工班負責人核對好人員,沒問題就趕緊上車!」2017年,在強颱風「天鴿」到來前,洪鶴大橋項目部有序組織全體人員安全轉移。今年年初又遇新冠肺炎疫情,人員、材料緊缺,施工單位克服重重困難,確保大橋主橋鋼梁在颱風高發期來臨前合龍。項目建設過程中,洪鶴公司注重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以黨建促工程建設,以黨建聯建為抓手,築造品質工程,凝聚洪鶴文化。
車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遵循生態文明理念、秉承工匠精神建設的洪鶴大橋,與周邊美景相映成趣。憧憬未來,總讓人心潮澎湃,洪鶴大橋將經受風浪洗禮,見證經濟繁榮,書寫更多輝煌。
圖片由 珠海洪鶴大橋有限公司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