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處理考場舞弊嚴刑重典,朱元璋接連處死2屆狀元

2020-12-15 陽明新學
網絡配圖

當今社會,差距越來越大,窮人家的、特別是從農村裡面來的孩子,越來越缺少與城市孩子競爭的能力。而高考是唯一能與其他人公平競爭的舞臺,高考可以說是寒門學子逆天改命的龍門。

在孔孟之鄉,最近爆出了赤裸裸地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件,像陳春秀、苟晶這些寒門學子,本來是可以通過高考上大學改變自己的人生和命運,然而卻被他人給頂替入學了,這一切直到現在才得以讓全國人民所知曉。更加觸目驚心的是,就山東省內的自查,類似頂替上大學的竟然有200多例,這應該還只是冰山一角。

網絡配圖,苟晶

現在事情的處理還不知道會是怎樣,但參考以前類似事件的處理,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最近網絡上對這事兒的期望僅僅是取消一些涉事人員的待遇而已,顯然這是不能讓人信服的。這事要是放在古代,那處理可就嚴重多了,這可以定性為明目張胆的考場舞弊窩案,不僅僅是取消待遇、撤職的問題,嚴重點兒是會掉腦袋的。

網絡配圖

明朝丁丑年間,朱元璋當皇帝的時候,因為涉嫌考場舞弊,前屆狀元張信被凌遲,當屆狀元陳安當上狀元才20多天就被車裂,85歲主考官被流放邊境,涉案被處理的官員600多人。

陳安是閩南人,天資聰穎,年少詩文出眾,在閩南當地很有名氣,與其他九人被人們稱為「閩南十才子」。洪武30年春,陳安憑藉過人的文採,毫無懸念地通過的鄉試、會試,在殿試中被朱元璋欽點為當科狀元,一時間,狀元郎陳安紅袍白馬,春風得意馬蹄疾,錦繡前程指日可待。

網絡配圖

可是令陳安沒有想到的是,一些落第的北方學子卻將主考官劉三省、白信蹈給告了御狀。理由是當科錄取進士52名,竟然全部是南方人,沒有一個是北方人。而劉三省和白信蹈也是南方人,北方學子認為這兩名主考官偏袒南方學子,搞地域歧視,有營私舞弊之嫌,於是北方學子開始遊街叫屈、聯名上疏喊冤。

這事兒很快就傳到朱元璋的耳朵裡面,這種大事還得了!朱元璋下令嚴查,還派了張信重新閱卷。20多歲的張信是上屆科考狀元,學識淵博,深得朱元璋喜愛。

網絡配圖

張信領命後不敢怠慢,立即親自開展重新閱卷工作,並且由原主考官劉三省和白信蹈以及當科狀元陳安在一旁監督。經過張信認真地覆核考生的試卷,認為劉三省等人並不存在徇私舞弊的情形,北方學子最好的成績也只能排在53名,堅持原榜沒有什麼問題。

但朱元璋考慮的是南北要平衡,本意是想讓張信調整部分北方學子進榜。那裡料到張信人太年輕,沒有領會到朱元璋的意圖。而北方學子在得知張信的覆核結果之後,認為張信等人是收了賄賂,故意為之,一時北方學子群情激憤,連帶一些北方官員也上疏認為這裡面有問題。

網絡配圖

由此,朱元璋大怒,下令刑部將張信、劉三省、白信蹈、陳安等人抓起來嚴刑審問,並且屈打成招,坐實了這場科舉案的舞弊性質。

張信等人被凌遲處死,劉三省因為已經85歲高齡,免於一死但流放充邊。最慘的是當科狀元陳安,先是被污衊為舞弊被判處流放充邊,但北方學子不依不饒繼續鬧事,為了平息北方學子的怒氣,朱元璋改判陳安車裂處死,可憐新科狀元才當上20多天,竟然被處酷刑冤死。

隨後,朱元璋廢除這次科考的皇榜,增錄了61名北方學子,重新組織了殿試,並欽點北方學子韓克忠為狀元,這場科考風波才平息了下來。而朱元璋也意識到了南北方學子的學業差異,自此以後南方和北方分開考試,也就形成了明朝特有的科考「南北榜」。

網絡配圖,陳春秀

這場幾百年前的科考舞弊案是不是真的有舞弊行為,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但朱元璋用嚴刑重典來處理這種事情,說明了他對於國家選拔人才的重視,是不容許有任何營私舞弊的行為的。從某種角度來看,陳春秀、苟晶等學子高考被頂替的性質比科舉舞弊還要嚴重。

您對苟晶她們被頂替有什麼感想?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陳安高中狀元20天就被朱元璋車裂處死,明朝學霸為何如此苦命?
    其中的狀元,更是其中的魁首,前途自然是不可限量,而能夠登科及第還被列入了人生八大喜事之中,正所謂「金榜題名時」。在古代,普通人家的子弟如果考取了狀元,那一定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畢竟在我國古時大多數時期都是重農抑商,即便今生能賺很多錢,但是卻不被人們所看好。但考取狀元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明朝幾百年的歷史中,狀元只有89位。
  • 明朝第6個狀元,僅當了20天,就被朱元璋處以車裂之刑,下場悽慘
    就連整個明朝歷經276年,也才出了90個狀元,可見當時考狀元要比考清華北大難得多,不過這也足見它的珍貴之處,尤其是在建國初期,急需人才的情況下。正如朱元璋時期的一位狀元,好不容易金榜題名,正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卻被處以車裂之刑,而此時距離他當上狀元才20天。按理說,能考上狀元的都是人中翹楚,皇帝應該很愛惜才對,為何卻要處死他?還是用極其殘酷的刑法。
  • 這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發明的
    朱元璋這位貧民出身的明朝開國皇帝,整頓吏治,嚴懲貪官汙吏的手段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為了反腐,他極力主張「刑亂世,用重典」,親手編制《明大誥》,官員若貪汙贓銀六十兩以上,將被處梟首示眾、剝皮實草之刑。
  • 剛高中狀元不到20天,就被朱元璋給車裂了,關鍵是他還沒犯啥錯
    能成為狀元的,年必定是萬中無一的翹楚。而對於這樣的人才,皇帝肯定是要委以重用的,絕無殺他的可能性。但就有這麼一個倒黴的狀元,才當了不到20天就被這樣做給車裂了。 今天小李子就來聊聊關於這位倒黴的狀元——陳安!
  • 狀元陳安上榜僅一月,朱元璋為何就下令殺死他?背後牽扯一樁奇案
    陳安是洪武三十年二月殿試的狀元,他也是朱元璋重開科舉以來明朝的第六位狀元,可陳安還沒來得及為自己高中狀元而慶賀,朱元璋便下令將他處死了。這件轟動朝野的事件,叫做"南北榜案",又稱為「洪武三十年科舉作弊案」。 《明史》 志第四十六選舉二:廷試,擢陳安為第一。
  • 陳安為何做狀元二十幾天就被車裂而死?網友:狀元郎陳安死得冤
    陳安,福建閩縣人,生於明朝初年,自小就被稱為聖童,尤其善詩文,成年後更是名聲在外,與林鴻、陳仲完等九人並稱「閩南十才子」。洪武三十二年,朱元璋舉辦了一場規模巨大的科舉考試,主考官為翰林學士劉三吾、王府紀。 當時,陳安也有幸參加了這場考試,並成功高中榜首,成為大明第六個狀元。
  • 朱元璋廢除丞相加強了皇權,為何後來的明朝皇帝還受文官的制約?
    生於貧困家庭的朱元璋投奔了郭子興的紅巾軍,加入推翻元朝的起義中,憑藉其機敏英勇的作戰才幹,很快得到賞識,聲名四起。接連消滅陳友諒、張士誠之後,1368年,朱元璋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輝煌的大明朝由此正式建立。朱元璋在位期間,輕徭薄賦、為政勤廉,社會生產逐漸恢復並不斷發展,開啟洪武之治的盛世。
  • 朱元璋嚴查此案,處死幾萬貪贓枉法的官吏,民怨反而變大了
    1343-1344年,安徽鳳陽等地發生了嚴重的旱災、蝗災,土地龜裂,農民顆粒無收,許多地方都出現了餓死人的事情,這也包括朱元璋一家。作為歷代貧農,朱元璋一家八口,豐年勉強能餬口果腹,遇上這種大災之年,基本沒有招架之力,他的大哥、父母、以及侄子在短短的幾天內相繼餓死,十分悲慘。
  • 朱元璋處理明朝貪汙第一大案,凌遲、剝皮、抽腸、夷三族
    朱元璋建立明朝,居安思危,深知創業之艱難,念及天下萬民之苦,嚴謹官員貪汙腐敗,特制定《大明律》,官員貪贓枉法者,一貫錢以下
  • 汪淵智:朱元璋的反腐敗思想及其法律實踐
    汪淵智 明朝初期,朱元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一場大規模的反貪汙、反腐敗的鬥爭,對於那些貧官汙吏給予了無情的打擊和徹底的清理。違犯了這些規定,輕者記過、停俸、奪祿,重者處死。(《明太祖實錄》卷七十)2、在洪武三十年頒行的、由朱元璋親自主持編訂的《大明律》中,嚴格規定了貪髒枉法的犯罪行為及其刑事責任。
  • 李善長——明朝第一人臣,朱元璋的大謀士
    李善長作為一直追隨朱元璋的人,為朱元璋起義滅亡元朝建立明朝奠定了莫大的基礎。因此李善長也毋庸置疑的做上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成為了明朝的第一人臣。李善長年少的時候就對讀書很有天賦,可以說得上是天才了,故有「少時讀書有智」的說法。長大後的李善長一心投入法家學說之中,深入研究法家思想,受法家思想影響頗深。
  • 明朝洪武四大案之藍玉案
    在歷代帝王中,說到重視立法與法治宣傳教育,運用嚴刑酷法治世的,明太祖朱元璋算是個典型。
  • 狀元胡廣:明朝文臣獲得諡號,就是從他開始的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音頻格式 黃勇/文 在明朝的科舉考試中,胡姓人不如在宋朝時那麼輝煌,只出了一個狀元胡廣、一個探花胡正蒙,文進士有386個。
  • 明洪武年間的陳安,為何僅做了二十幾天的狀元就被處以車裂而死?
    陳安是明朝洪武年間的狀元,因涉及到明初的「南北榜案」,被朱元璋革去功名,並處以極刑,車裂而死。陳安可以算得上史上最悲慘的狀元,僅當了狀元二十餘天,就落此下場。其死因,主要是碰觸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底線,成為了朱元璋屠刀之下的可憐犧牲品。
  • 宋明兩朝都產生了「新儒學」,為何宋朝壓制人性,明朝卻解放人性
    而明朝的"陸王心學"主旨是"心外無物",目的在於解放人性。那麼,宋明兩朝同樣都誕生了"新儒學",為何宋朝壓制人性,明朝卻解放人性? 明朝建立於元朝末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大明建國。當時元朝的統治者殘暴,比如1351年元順帝派賈魯治理黃河曾一次性徵調各地百姓二十萬人治理黃河,引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大名鼎鼎的紅巾起義就是其一。所以,朱元璋對元朝的推翻,是推翻殘暴的統治者,這樣的行為很符合中國人自古"誅暴亂"的價值觀。
  • 朱元璋深夜批改奏摺,一宮女送來熱粥,朱元璋:粥不錯,人處死
    而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是其中一個。朱元璋小時候家裡十分貧窮,早些年還曾因為父親討債而顛沛流離。後來發生了一場蝗災,父母因為這場災難雙雙死亡,兄弟姐妹為了生存也都各奔東西。為了能夠在亂世生存,他進入寺廟混飯吃,也備受欺凌。那時候正是元朝末年,朝廷內部正在因為權力的問題而針鋒相對,朝廷外更是各方勢力僵持不下。所以當時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正可謂是民不聊生。
  • 朱元璋有多狠?官員造假,他下令處死234州1171縣大小官員
    也因此,在處理官員貪腐時,朱元璋是毫不留情。"空印案"便是他首次大規模整治官員貪腐的著名案件。無人不知的"潛規則"古時候,沒有火車,沒有飛機,人們出門全靠車馬。極其不便利的交通,不僅影響人們的出行,也影響政務的處理。當時,政府規定,各地方官員每年都要向戶部呈交地方一年的財政收支和稅款的帳目。那時候的稅款便是糧食。對於財政上的數字,分毫不差是基本的要求。
  • 朱元璋:我能活多少歲?算命先生:比我多活一天,朱元璋:處死
    雖然出身不好,但是他的結局卻十分好,從一個窮的只能要飯的乞丐,到最後竟成了明朝的開國皇帝。其實他在當皇帝之前,曾有一位先生告訴他,日後會成為天子。 朱元璋不僅給了他豐厚的獎賞,還將先生送回家去,但不並非所有算命先生結局都很好。後來有一次朱元璋在攻打滁州時,多日下來損失很大,也沒有攻破。
  • 朱元璋深夜看奏摺,宮女貼心地送來一碗粥,卻莫名被處死
    朱元璋每日裡處理政務的間隙就會到菜地裡散散心,像個農夫一樣忙活,或者與馬皇后一起勞作,仿佛在體驗年輕時那失去的田園時光。 ,但對繁文縟節和廢話深惡痛絕,曾因奏摺太囉嗦暴打大臣;他規定朱家後代都不準做官,不過可以拿俸祿,但只能困守在就藩之地的府內,導致沒了政治追求的藩王們敞開了生娃,畢竟多生一個就多拿一份撫養費,以至於最開始區區49人的宗室歷經兩百多年到明朝滅亡時竟然多達30萬人,而這些都是有爵位的朱家後代,極其恐怖。
  • 科場舞弊案,鹹豐帝殺了一位一品大員,從此再無大規模舞弊事件
    至此事情查清楚了,柏葰身為主考官,出現這種舞弊嚴重的事情,自然是難辭其咎。更何況他牽扯到了其中,並且收了錢,就看鹹豐帝怎麼處理他了。柏葰身為兩朝元老,乃是一品大員,雖說按律當斬,但按照古代的政治環境來看,像這樣的高官,皇帝往往是不會殺的,而鹹豐帝也的確不想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