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秀華:我也有想法沒有表達出來,做真實的人很難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封面新聞專訪餘秀華

  「當愛一個人時,靈魂是在上升,不是沉淪」

  很多讀者早早在演講大廳外排隊等候。坐得滿滿當當的人群中,有一位男讀者站起來提問後不忘大聲喊,「餘秀華老師,我愛你。」這個大型追星現場的主角,不是娛樂明星,也不是青春文學「偶像」作家,而是一位詩人。

  11月15日,詩人餘秀華來到成都文軒BOOKS書店,做了一場詩歌分享會。雖然吐字發音有點艱難,但她妙語如珠,幽默風趣,多次逗得現場哈哈大笑,掌聲雷鳴。

  五年前,一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刷爆朋友圈,餘秀華一夜之間火遍大江南北,之後出書也是一本接一本。餘秀華這次來成都,帶來的就是她第一部詩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新版、她的首部散文集《無端歡喜》、詩集《我們愛過又忘記》。《月光落在左手上》2015年出版後呈現熱銷態勢,至今銷量已經近40萬。有人說,這是中國新詩自海子以來,單本詩集銷量最好的。餘秀華的經歷還被導演範儉拍成了紀錄片,斬獲了國內外多項大獎。日本《朝日新聞》兩度報導了她的事跡,瑞典方面也有人邀約她去做詩歌分享會。據出版社透露,餘秀華的作品英文版已授權美國出版公司,預計將在2021年9月上市,由企鵝出版集團發行。

  出名帶來的好處實實在在:比如經濟條件的改善和自由度的提升。有了錢,她給家裡修了新房子。跟前夫離婚時,對方要錢,她也能拿得出。雖然現在,愛情是會讓她苦惱的課題,但對目前的生活,「雖然還是有很多麻煩事」,她總體是滿意的。

  熱鬧背後,餘秀華要面對日常瑣事,生活的艱辛。在採訪之餘,她無意間提到,買的書架在家裡還沒組裝,「圖紙並不複雜,但是我的手不靈便,裝不好。」父親年紀大了,1996年出生的兒子,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平時不在家。

  「我首先是個人,然後才是個詩人」

  19歲的餘秀華,被父母安排結婚。走過了一段痛苦的婚姻生活後,2015年,她主動把婚離了。在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中,餘秀華表現出對離婚很決絕的態度。提到她很「勇敢」,餘秀華頭擺得很厲害,「不不不,其實我不勇敢。我糾結了很久。如果我勇敢的話,我那婚早就離掉了,也不會拖了那麼多年,承受那麼多痛苦。」

  如今,她慶幸自己把婚離了,「如果我沒離婚,那我現在面對的壓力,還要加上他的那一部分。」離婚最大的原因,她提到「孤獨」,「比如當我遇到難處的時候,我的前夫的第一反應肯定是說我的不對,說我做的不夠好。我想,他也不是不願意幫我或者理解我,而是他沒有那個能力,沒有那個理解力。很孤獨。」

  成名必然會帶來一些困擾。2020年國慶期間,餘秀華發了一條微博:「國慶假期期間來訪者概不接待。特別是『順道』來看我的人!我可不是誰消遣的對象。」

  可貴的是,她寫作的心態很穩,對名利看得透,「就寫詩來說,永遠不要拋棄掉初學者的心態。一旦有那種『我是大咖』那種心理,一個詩人就基本完蛋了,寫不出什麼東西了。」

  「詩歌會一輩子都是我的拐杖。人會有很多焦慮,會有被拋棄和拋棄人的時候,什麼都靠不住的時候。但詩歌不一樣,當你需要它的時候,它就在那裡,它一定會出現。你不需要它的時候,它就靜靜地待在一邊。詩歌是很美好的存在。」但對詩歌的這份信賴,餘秀華也並不想誇大。

  有讀者提到,比起前期的作品,成名之後的詩作,風格變得沒有那麼多強烈的衝擊力了。餘秀華這樣回應,「這幾年,沒有了婚姻的羈絆後,我還是輕鬆了太多。沒有壓抑,就沒有爆發。但是,人的生活,不是為了寫作而準備的。也許,我之後寫的作品會很平庸。試想,誰會願意天天掙扎在生命的死亡線上,去成全別人對文學作品的要求?我認為,這是生命的本末倒置。我寧願平庸,也不願犧牲生活來換取詩歌。我首先是個人,然後才是個詩人。生活永遠比文學重要。生活應該放在寫作前面。沒有生活,就沒有詩歌。」她又提到海子,「我挺希望海子是活著的,哪怕是平庸地活著。」

  「能當上鍵盤俠剋星,是不怕惹麻煩」

  餘秀華似乎有獨特的上熱搜技能,隔三差五就會在微博上製造一些波瀾。2020年,餘秀華因「表白李健」、參加某短視頻平臺活動讀詩、關於詩歌尺度的討論,幾度登上微博熱搜榜。餘秀華特別善於在網絡上跟人言論交鋒,遇到難纏的人,毫不客氣回懟,被稱為「鍵盤俠剋星」。對此,她笑著說,自己之所以能夠「制服」鍵盤俠,是因為自己不怕惹麻煩。「小人還是很多,這也沒辦法。不過還好,我現在儘量克制,不在網上罵人。」說她發言「犀利」,餘秀華糾正記者,「應該說是『準確』。一個人能不能把話說準確,這是一種思維的能力。」

  在愛情等話題上,餘秀華說話風格「很猛」。但談到文學本身,她馬上轉換到非常嚴肅認真的語調和神情。她的很多文學觀點很有見地。比如有人問她文學方面的話題,她非常真誠地回答,「任何寫作,要求我們有寬廣的知識面,取決於思考的方向、能力、深度。如果思考不夠深刻,那麼語言也往往是平庸的。同時,很多人能說得特別好,但是寫不出來。這說明,思想和語言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有讀者問她,寫作遇到卡殼或者瓶頸期,是怎麼處理的?「不好意思,截至目前,我還沒遇到真正意義上的創作瓶頸。我寫詩不是因為有靈感才寫,而是當我覺得自己好像有點荒廢時光,要不要寫一首詩?我就打開電腦去寫了。」

  愛情是餘秀華詩歌的重要主題。對待愛情,餘秀華依然像一個情竇初開的小女生,「跟簡單喜歡一個人不一樣,愛一個人,就變得很著急,同時又小心翼翼。愛情必然伴隨著痛苦。因為愛情會面臨很多具體的問題。會面臨很多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而且,愛情這個東西,就是很『賤』嘛。你去追的時候他跑掉了。等你走了之後,那個人又捨不得,反正就總是不在一個頻道上。有時候我覺得,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沒有愛情的時刻。」

  會有一個「再也不渴望愛情的時刻」的到來嗎?「應該會有。但我也怕這個時候到來。因為那樣的話,就意味著我就是個老太婆了,真的老掉了。當想愛一個人的時候,靈魂是在上升,不是沉淪。這也是為什麼我愛過那麼多男人,我並沒有自我羞恥感的原因。能愛人,說明生命力還很旺盛。」

  「哪有那麼多男性給我靈感啊,想得美」

  如果不外出,也不喝酒,餘秀華平常的一天,「八點就起來,澆花。」她喜歡養花,「了解每一朵花的習性,每天觀察它的變化。今天這個花要澆,明天那個花要澆。」澆完花,洗衣服,掃地,「這些搞好了就喝咖啡,看書。」周末兒子回家來,偶爾兩人聊聊,看到網絡上有關於餘秀華的新聞,兒子也會安慰她。

  餘秀華對成都這個城市,印象很好,「我個人覺得比武漢好。這裡適合生活。」她也想去川西高原,看看雪山,「但我一個人不方便去,身體還是受限。希望有機會有朋友能帶我去。」她又說起成都男性的優點,比如尊重女性,「成都的詩人,很多我都認識。畢竟圈子就那麼大。成都的男人,對我還不錯。有時我想,不如搬到成都來。可惜我沒有這個條件。」

  有一位男性讀者提到,很多男藝術家會有一個女性繆斯。於是問餘秀華,「怎樣的男性最會給她帶來靈感?」餘秀華說,「靈感,主要是我自己給的。是我自己在用心體會這些不靠譜的男人,寫出來的。不靠譜的男人,被靠譜的女人認真體會,才會產生詩歌。哈哈。其實,靈感的來源,更多的是來自場景,一朵花,一個場景,一首印象等。靈感,是人的所思所想,慢慢匯聚到一個臨界點產生的。哪有那麼多男性給我靈感啊,想得美!」

  封面新聞記者張杰實習生甘昕禕葉志虎

  /人物介紹/

  餘秀華,詩人。1976年出生於湖北鍾祥,因出生時難產腦缺氧而造成腦癱,致使行動不便。高中畢業後,賦閒在家。2009年,正式開始寫詩。2014年11月,在《詩刊》發表詩作。2015年1月,首部詩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出版。之後出版有詩集《搖搖晃晃的人間》《我們愛過又忘記》,散文集《無端歡喜》,小說集《且在人間》。

  封面新聞專訪餘秀華

  「敢說」的背後要承擔很多東西

  社交網站上的餘秀華,懟鍵盤俠,一懟一個準兒。她說,反正我不怕惹麻煩。有時候遇到「槓精」,針對詩集的名字開槓:為啥月光一定要落在左手上?而不是右手?餘秀華笑了,「這還真有說法。因為我是用左手寫字。」她不追劇,也不追綜藝,但是愛看小視頻。尤其是關於生活、美食類的。最近她在手機上看減肥妙招,不讓吃這不讓吃那,尤其是不讓吃碳水,「我根本做不到。昨天我覺得要減肥,結果我今天吃了好幾個包子。哈哈!」又說,刷小視頻有時候不節制,浪費了很多時間。「以後還是要克制這種網癮。」記者在採訪中提醒她要少喝酒,愛惜身體,她表示接納,並對詩酒之間的關係有一番見解:「有人說,煙出文章酒出詩,其實不可能!喝酒喝得暈暈乎乎的,寫啥詩?!我覺得那些喝酒很多的人,都和我一樣,就是精神空虛。精神空虛無所寄託,只能喝酒。」

  餘秀華說話風趣幽默,有足夠的自信,並且在談話中,也不諱言自己這份自信,「其實我覺得我這個人長得不算特別醜。我現在這個樣子,主要因為我以前生過一場病嘛。」有人提到另外一位曾經流行的詩人,其詩跟餘秀華的詩,都很「純真」。餘秀華提醒他,「你不要把我的純真和他的純真混為一談。這是不一樣的。」

  「假如我不再愛任何人,心如死灰也很可怕」

  封面新聞:前段時間看你在抖音裡,在採訪鏡頭前,能發現你喝酒很多,因為一段愛情出了問題,非常痛苦,覺得生活沒意義,想自殺。狀態不好,以至於讓人擔心你可別陷入抑鬱了。現在看你狀態好多了。當時在痛苦中,寫詩能緩解一些痛苦嗎?

  餘秀華:那段時間心裡很不舒服,不要說寫詩,啥也做不成。前幾天還真有朋友電話我,建議我去看看心理醫生。其實我現在已經走出來了,我頂多就是頭偶爾嗡嗡響。有時候會有一點幻覺。去看看醫生也行,跟專業人士多交流,是好事兒。

  封面新聞:你要少喝酒,多寫詩,充分發揮你的天賦啊。

  餘秀華:我的才華已經用得夠夠的了,不用也行了。酒確實要少喝。前段時間喝酒太多,都發胖了。我要減肥了。

  封面新聞:你對愛情的追求和表達,都很直率。這是很少見的。

  餘秀華:我對愛情是很執著,但是人家不理我,讓我覺得真的對不起自己。一次又一次總是很丟人,但我覺得這也是生命還熱情的一個象徵。假如我不再愛任何人,那就是心如死灰,也很可怕。

  「我也有想法沒有表達出來,做真實的人很難」

  封面新聞:很多年輕女讀者將你的坦率、敢於表達自己的態度當成榜樣。

  餘秀華:其實還好吧,我也有想法沒有表達出來,很多想法不敢說。我覺得這些女孩看到的是一個表象,『敢說』的背後要承擔很多很多東西。很多時候我也會覺得,做一個真實的人真的很難。

  封面新聞:你曾經說,相比女性看男性角度比較多維度,男性看待女性的角度就比較單一。對此,你可以具體展開多談一下嗎?

  餘秀華:女性對男性的第一印象即使不太好,但是她覺得還可以聊聊深入了解一下。而有的男性如果第一印象沒覺得太好,就很可能不會了解下去。這是兩個性別之間的差異,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男人哪怕很差,他都覺得自己還行。女人活成仙女,都還是對自己有要求。這種性別優勢心理,從何而來?我覺得這跟社會從古到今的發展脈絡有關係,曾經男尊女卑的社會心態造成的影響。想要解決社會長期存在的性別偏見問題,也很難。我們能做的就是獨善其身,能獨善其身,都很不容易了。

  封面新聞:現在社會女性大齡單身青年很多,她們不會為了結婚而結婚,但同時這個群體也感到各種壓力。對這種現象,你有怎樣的看法?

  餘秀華:大齡單身女性會遭受到各種壓力,這些都是很自然的。其實,不結婚會有壓力,結婚了也會有壓力。人活著都是有壓力的。每個人都會因為各種原因產生壓力,一切都看你自己的選擇,還是尊重自己內心的意願。話說回來,這些年,社會對大齡單身女性還是越來越寬容了。

  封面新聞:前段時間有一個討論是關於來自貧寒家庭的女孩兒,父母辛辛苦苦供養讀完大學,一畢業就結婚當家庭主婦。你是怎樣的觀點?

  餘秀華:一個女孩子,父母供養得那麼辛苦,特別是一些獨生子女,大學畢業或者研究生畢業甚至學到博士,就在家當個家庭主婦,學那麼多知識有什麼用呢?當然,這也沒有辦法說到底是對是錯,要尊重每一個人自己的選擇。只是我個人不太理解,對於具體的女性個體來說,也太虧了。

  「好詩沒有固定標準,詩歌審美也不必相同」

  封面新聞:還記得是什麼時候寫第一首詩的嗎?

  餘秀華:我小學寫過一首,初中寫過一首,那就是最早的。高中課本裡面有一首詩歌叫《望星空》(郭小川的詩),另外還有艾青的詩,都讓我對詩歌更有感覺了。

  封面新聞:知心朋友多嗎?

  餘秀華:幾乎沒有。就算有,也是酒肉朋友。落難的時候是沒有人幫你的。我認為,很多人能做到錦上添花,很難做到雪中送炭。

  封面新聞:你的讀者很多是年輕人,你兒子看你的詩嗎?你們之間聊天都聊什麼?

  餘秀華:我不知道兒子看不看我的詩,我們不會聊這些,但他有沒有偷偷地看我也不知道。我和他沒怎麼聊天,他禮拜天才回家一下,如果加班就不回來。回來就看手機。他也不關注我網上那些事。有時候我也跟他說,他還是會安慰我。我對他也沒什麼要求。我也不催他談女朋友或者結婚。婆媳關係可難搞了。我真的怕婆媳關係搞不好。

  封面新聞:我看過你的小說《且在人間》,你以後還有寫小說的計劃嗎?

  餘秀華:我當時寫小說是為了練字體,不是為了發表,沒想到後來還用上了。我還會繼續寫小說。只是還沒有開寫,這段時間更多的在看書。

  封面新聞:你都讀什麼書?

  餘秀華:我看的書中,只有百分之一是詩歌。我更喜歡讀小說、隨筆、歷史等。

  封面新聞:我關注了你的抖音,你很真實。

  餘秀華:我的抖音,我的媽呀,我都不會拍。拍得很粗糙。不像別人,還要講究鏡頭啊場景啊,我就一個鏡頭,對著我自己拍。我還不修邊幅。哈哈。

  封面新聞:我在網上看到你讀自己的《我愛你》那首詩的視頻。很動人。「巴巴地活著,每天打水,煮飯,按時吃藥/陽光好的時候就把自己放進去,像放一塊陳皮/茶葉輪換著喝:菊花,茉莉,玫瑰,檸檬/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帶/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內心的雪 /它們過於潔白過於接近春天…… …… 」

  餘秀華:那是我發在公眾號上的一段視頻,我都忘了發抖音上了。

  封面新聞:你讀關於你的詩歌評論嗎?

  餘秀華:我看不懂那些學者的語言。每個評論家有自己的一套理論體系和結構,他們把所有東西放進去解剖。在我看來,評論和寫作,一點點關係都沒有。

  封面新聞:如今,寫新詩的人很多,但要擁有很多讀者,並不容易。你的詩有很多人喜歡。把詩寫好,並且讓讀者喜歡,有什麼訣竅嗎?

  餘秀華:我認為,寫詩既不能太直截了當,也不能過於晦澀。你要想辦法把你寫的東西找到一個平衡點,一個語言的平衡點。

  封面新聞:在你看來,怎樣的詩,才是一首好詩?

  餘秀華:好詩沒有固定標準。每個人的審美標準不一樣,詩歌審美也不必相同,如果只用一個標準來看詩歌,文學就沒有百花齊放的可能性。

  封面新聞:我知道你在成名前,在詩歌論壇上結交很多詩友。現在還跟那些詩友來往嗎?

  餘秀華:偶爾還是會跟他們聯繫,但確實交流變少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現在每個人都有公眾號,詩友之間互動少了,不像以前是論壇上交流的真摯氛圍了。另外,人心畢竟還是複雜,不知不覺大家好像有隔閡了,也不太可能一直保持從前那種親密,走著走著很多就散了。

  封面新聞記者張杰實習生甘昕禕葉志虎

相關焦點

  • 餘秀華:我也有想法沒有表達出來做真實的人很難
    離婚最大的原因,她提到「孤獨」,「比如當我遇到難處的時候,我的前夫的第一反應肯定是說我的不對,說我做的不夠好。我想,他也不是不願意幫我或者理解我,而是他沒有那個能力,沒有那個理解力。很孤獨。」成名必然會帶來一些困擾。2020年國慶期間,餘秀華發了一條微博:「國慶假期期間來訪者概不接待。特別是『順道』來看我的人!我可不是誰消遣的對象。」
  • 【文學】餘秀華:我也有想法沒有表達出來,做真實的人很難
    餘秀華:那段時間心裡很不舒服,不要說寫詩,啥也做不成。前幾天還真有朋友電話我,建議我去看看心理醫生。其實我現在已經走出來了,我頂多就是頭偶爾嗡嗡響。有時候會有一點幻覺。去看看醫生也行,跟專業人士多交流,是好事兒。 記者:你要少喝酒,多寫詩,充分發揮你的天賦啊。
  • 餘秀華:老天,你在種我的時候,是不是也漫不經心
    從前一眼望不頭的黑暗,如今都已經煙消雲散,前方還響起了光明的前奏——然而,縱然再明亮,餘秀華的身體也無法修正,她的口齒依舊不清,她的腳步依舊零碎,她的人間夢依然搖搖晃晃,得不到確定。這首《點種》寫的是一次尋常的春種,花生只在一個寒暑就能完成一次盛放,這讓餘秀華十分羨慕,她多想自己也能回爐重造,就像被父親投進窩裡那般簡單。人生再來一次的想法,誰都在心底萌芽過。
  • 那些不願透露真實想法及目的的表達,很難得到「真實」的回應
    01 你做事的真正目的決定了你是否會做這件事以及你的耐性能夠持續多久熱愛讀書的你,可能真正思考過閱讀與生活、工作之間的關聯?其實無條件的閱讀會令閱讀狀態更加美妙,如果在還未開始閱讀之前就因為種種顧慮而不去行動,那麼我想閱讀永遠都不可能與生活發生什麼直接或間接的關聯。絕大多數對閱讀本身產生質疑的聲音都來自於那些還沒開始閱讀的人。
  • 《且在人間》:餘秀華,我要表達憤怒,以及對男性世界的不滿
    《且在人間》:餘秀華,我要表達憤怒,以及對男性世界的不滿餘秀華是詩人,這一點毋庸置疑,甚至可以說,她是如今唯一可以靠出版詩集養活自己的人,這一點已經很厲害了,而這本小說,完全改變了我們的初步印象,她原來也可以寫小說,而且寫得不錯,要知道,尋常的小說
  • 兩個詩人食指和餘秀華打嘴仗之後,帶給我們的思考
    食指為什麼要義正言辭地批評餘秀華,在我看來,本質上是兩個詩人陣營,兩種詩歌立場,兩種詩歌生態環境的較量和對比。食指一周前在一場新書發布會上指責餘秀華,大意為:餘秀華只知道喝喝咖啡、看看書、聊聊天、打打炮,一個詩人,對人類的命運、對祖國的未來考慮都不考慮,想都不想;從農村出來的詩人,把農民生活的痛苦,以及對小康生活的嚮往,提都不提,統統忘得一乾二淨,這不可怕嗎?
  • 餘秀華不是中國最好的詩人,但是最打動我的詩人
    餘秀華身上有天然的衝破框架的能力,獨立感受和獨立表達的能力,那種不在任何事物面前失去自我,不在任何事物——親情、倫理、教條、掌聲、他人的目光以及愛情面前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在一個「不怕疼的人」面前,世俗意義上的條條框框都土崩瓦解。她處於低微,依然強大。
  • 寫「黃詩」的腦癱女詩人餘秀華,當眾示愛李健被群嘲!
    餘秀華是李健的粉絲,15年開始就有在微博上對李健表示欣賞,並要為李健寫詩。追星之心人皆有之,何況李健本人也大方回應,稱欣賞餘秀華這樣泥裡生活,雲裡寫詩的狀態。但有些網友偏要去人家微博下做個理中客,還苦口婆心地勸說:「你這樣是對別人的一種打擾,你想表達,別人也未必想聽,喜歡可以放在心裡。」
  • 餘秀華:「殘疾不是我的原罪」,搖搖晃晃,走在尋找丟失情愛的路上
    她毫不隱晦自己的生理需求,把很多女人想做卻始終沒有做到的事情坦然地寫在了紙上。然而,大多數人都沒看到的是,因為殘疾,她對感情的追求來的比普通人更加艱難。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下,女人袒露自己的生理需求就是一件下流的事。
  • 餘秀華一個極具爭議的女人,究竟是詩人,還是文化流氓
    在她20歲左右,由於一直沒有人喜歡自己,也沒有合適的婚姻對象,父母就做主把她嫁給了一個比他大十幾歲老實巴交、沒有文化的農民,對今後她的生活也有個依靠和著落。然而,從來對命運不服輸的餘秀華,在嫁個老公之後,從而產生一種無端的厭惡和憤恨,覺得自己的老公,根本就配不上自己,自己嫁他是牡丹花插在了牛糞。
  • 不顧輿論堅持寫「黃詩」,餘秀華可敬還是可恥?網友群嘲她褻瀆文學
    世人不理解,那我就理解自己沒有人能理解餘秀華詩中所表達的意思,她的詩歌仿佛她本人一樣,原本也不會被世界以美好所擁抱,她的代表作《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多麼的粗陋不堪,絲毫沒有其他詩歌給人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之感,卻又那麼的貼近人生,那麼不具有文學色彩的詞,卻是日常生活的常用語。
  • 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背後,飽含的是餘秀華艱辛搖晃的人生
    我們暫且不管質疑與回應,單就這次子虛烏有的名人站隊,餘秀華就很了不起,她竟然做到被人列入與路遙、林語堂、曹雪芹等大家一欄被人仰視品讀,試問有多少當代作家能做到?回到並不富裕的家庭,很久以來,餘秀華深感無助,並不知道自己能為這個家庭做些什麼。她曾經養雞餵兔,也到外面打過工,甚至去荊門市,觀察天橋上的乞討者如何行乞,以便自力更生,但最終都沒做成。
  • 實用心理學丨如何高情商的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很多時候很多人沉默寡言並不是沒有想說的話,而是因為不知道怎樣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怕說錯,也怕別人不接受。心理學家分析認為,很多人之所以不敢主動去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大多數是因為內心深處有很深的自卑情結。
  • 餘秀華5個月內,給李健寫了4首情詩,網友:沒見過這樣的詩人
    ---顧城「詩」是我們表達情感和描述事物的一種藝術形式,我們對詩的感嘆可能是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美景象,也有艾青的「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的愛國情懷,但在這個網絡發展迅速的時代,更多埋沒在世界角落的「鄉土詩人」被發現,而最近幾年火爆網絡的餘秀華就是其中之一。
  • 餘秀華控訴丈夫:在他看來我的生命只值800塊錢,還不如一頭豬!
    在她19歲那年,母親做主將她嫁給了一個名叫尹世平的男人,他比餘秀華大12歲,他一無所有,婚後他一直住在餘秀華母親家。尹世平是個大老粗,他沒什麼本事,唯一的好處就是身體好,能幹活。他對餘秀華很不尊重,認為女人的作用就是做家務、生孩子,他和餘秀華是兩個世界的人,他們之間沒有共同語言。
  • 腦癱作家餘秀華,等了20年用15萬休夫,寫下情詩冒犯了誰?
    在當時的文學界像餘秀華這樣的文學作品已經是很少了,她是從心底裡萌生出來的想法和感受,把這些寫成詩,讓原本就已經很沉靜的詩壇如同颳起一輪新的颶風,甚至引發了一種新的熱潮被稱作「餘秀華現象」。很多人便開始議論紛紛,說她太「蕩」了,還把這樣的文章寫出來讓大家看,罵的話是越來越難聽,但是餘秀華絲毫不畏懼,對比起她經歷過的那些,這都不算什麼,餘秀華甚至在平臺上公開回復,讓那些污衊他的人都震驚於這個女子的膽魄。
  • 餘秀華——芬芳的靈魂裡躍動著一顆不安分的心
    我一直覺得我是生活的一個演員,也從來沒有當導演的野心。有時候覺得入世太深,往往是停在生活的表面。——餘秀華對生活不失熱愛、對文學沒有凋零,餘秀華今年42歲但是不失一顆純粹的少女心,人是很簡單成長的,但是最為難的是在心理年齡成長的同時還不失一顆童稚的真心和不懈的追求。餘秀華對自己的評價是這樣「我的身份順序是女人、農民、詩人。但是如果你們在讀我詩歌的時候,忘記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將尊重你。」對於詩歌,餘秀華是個偏門人,可對於詩歌的熱愛,餘秀華是整個靈魂的自然流露。
  • 看餘秀華上熱搜有感:這個社會能讓詩人過得好一點嗎
    我很早就關注了餘秀華的微博,她微博經常看到一些攻擊性留言。以前她很少直接轉發出來,可能開始還不熟悉微博的操作,現在她會轉發回復一些攻擊性留言,直接把黑粉掛出來。我看到那些攻擊餘秀華的網友發的言論,我就很想問那些黑粉:你們特麼為什麼要攻擊餘秀華?你們是有病嗎?
  • 《一隻蝴蝶顫抖著》:餘秀華,那麼多的愛,沒有一種能止渴
    《一隻蝴蝶顫抖著》:餘秀華,那麼多的愛,沒有一種能止渴愛而不得,是塵世眾生的最大苦惱,餘秀華寫了許多情詩,沒有一首是完美的,總是帶著無限的憂傷,她就像是流浪的貓狗,看著窗戶裡優雅而滿足的寵物,羨慕不已,外面的風雪肆虐,她只能舔著傷口,默默離開
  • 餘秀華「黃詩」被文學界熱捧,有何高明之處?這一首詩便足以見證
    ,畫壇也有著「鬼畫符」,覺得人們看不懂就是高深莫測了,而在如今,文學界也出現了「標新立異」。文學界沒有這個名詞,對於餘秀華來說,這或許只是最直接的稱號而已,就像是古代的四大奇書之一《金瓶梅》一樣,具有文學價值,但卻也總會被網友質疑「很汙」,用《詩刊》編輯劉年形容她的話來說:「就是她的詩歌,在中國女詩人之中,就像把殺人犯與大家閨秀放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