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可·波特和他的《競爭戰略》

2021-01-10 產品經理養成日記

所有的企業競爭中都會面臨的三個戰略選擇:第一個叫做總成本領先戰略,第二叫做差異化戰略,第三叫做專一性戰略。

「戰略」這個詞大家知道,是從軍事裡過來的,戰,打仗;略,方略。

全世界第一本講戰略的書,很多人說是中國人孫武寫的《孫子兵法》。比如《孫子兵法》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是說兩國交戰,第一件事情是考慮謀略;第二件事情是我跟你來交流;第三件事情是動兵,兩軍對壘;第四件事情是攻城,那就打白刃戰了。

把戰略思想在商業領域進行重構的那個人,叫做麥可·波特。波特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他的爸爸曾經參加過二戰,是一個上校軍需官。然後波特本人很喜歡體育,他喜歡打橄欖球,喜歡打籃球,喜歡踢足球,他是一個體育運動愛好者。1980年的時候,他出版了一本書叫做《競爭戰略》。這本書成為了一個在商學教育中奠基類的作品。他寫這本書的時候非常年輕,33歲。

他在《競爭戰略》這本書首先對戰略進行了分類。他說有三種一般性戰略是所有的企業競爭中都會面臨的戰略選擇,它們是什麼呢?第一個叫做總成本領先戰略,第二叫做差異化戰略,第三叫做專一性戰略。他認為這是所有的企業競爭中都會面臨的三個戰略選擇。

總成本領先戰略

麥可·波特認為企業與企業競爭靠什麼呢?靠產品和服務,那麼所有的產品和服務最根本的一個競爭底線是,我做一個同樣品質和性能的產品,我的成本比你低。

當我成本比你低的時候,第一,我的盈利空間就會比你大;第二,我可以通過降價的方式降維打擊所有的競爭對手,所以成本領先是所有競爭的一個基礎盤。

那麼接下來問題是,一個企業怎麼能夠形成自己的成本領先戰略呢?麥可·波特說,那就有很多辦法了。比如說我提高生產線和組織的管理能力,比如說我引進更好的生產線;比如說,我把我的企業規模做得非常地大,形成邊際效應;比如說我加大科技研發;再比如說我實在沒有辦法了,我通過資本併購的方式,我把我的競爭對手,第二名、第三名敵人都買了,同時形成了市場的壟斷性定價權,那麼我也可以降低成本。

所以波特說,我們無論是從管理也好,還是從併購也好,有很多種辦法可以讓我們的成本降低,在成本上形成一種領先戰略。

那麼什麼時候用什麼手段來降低成本呢?波特說,那就是你企業家的智慧了。所以波特講過一句話,他說,所有企業的競爭戰略,沒有一個戰略是自發出現的,所有的戰略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

差異化戰略

同樣是手機,同樣是衣服,同樣是房子,那麼我跟你有什麼差別?差異化會形成消費者的一個認知。

舉個例子,家電行業,在十來年前的時候,中國的冰箱、空調、洗衣機打成了一片紅海。好多冰箱公司,每一個企業都說我的是全世界最好的冰箱,然後幾乎所有的冰箱性能都差不多,因為在這個行業,在冰箱這個領域中,沒有形成一個技術性的變革。比如說,如果我有一臺沒有壓縮機的冰箱,你很厲害,對不對?到今天沒有發生過。比如說我在冰箱裡面放了一個傳感器,那麼大家都放傳感器;那麼我有除臭功能,大家都有除臭功能。所以打到後來,打成一片紅海也沒有任何的差異了。

那麼當時海爾幹了一件事,大家性能都差不多,對不對?OK,我提供服務。所以海爾提供了一套服務標準,所有的冰箱都一樣的,但是我有一點不一樣,我能夠提供最好的到家服務。你冰箱發生問題了,出現需求了,我的海爾的服務人員第一時間到位,所以它通過服務形成了一個差異化競爭的能力。

專一性戰略

全世界最好的公司並不完全出現在世界500強的名單中,因為世界500強公司的評判標準是營業額。你只要在2018年,你的營收超過2200億人民幣,你就能進世界500強,但問題是,你做了2200億人民幣,你就是一家好公司嗎?不一定的。

有很多好公司是什麼呢?是它在一個特別小的專業領域中,它具有不可替代性,形成了絕對的競爭能力。德國有一個管理學家叫赫爾曼·西蒙——我們在後面也會講他那本書,他給這些企業起了個名字叫做「隱形冠軍」。就是行業以外並不知道它,但是它在某一個細分領域中,它是全球的第一名、第二名,甚至第三名,這就是隱形冠軍。

那麼真正好的公司是具備這樣的一個專一性特徵的。即便大型公司也面臨這樣的問題,我們前一次講德魯克的書的時候,曾經講過一個案例,通用的老總傑克·韋爾奇去見德魯克,問說我怎麼做一家偉大的一家公司呢?哪個業務是需要我發展的呢?德魯克說,只要有人願意買你的那個業務就是好業務。 所以回去以後,韋爾奇定了一個第一第二戰略,就是我無論進入任何行業,我必須要成為這個行業的第一名和第二名。那麼你成為第一名和第二名最最關鍵的是什麼?你要專一。

所以專一和專業化是一般性戰略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相關焦點

  • 戰略大師麥可·波特的公司破產:他的理論也破產了嗎?
    導讀:享譽全球的戰略大師波特聯合創立的諮詢公司破產了,他那套被奉為圭臬的競爭戰略理論,也跟著破產了嗎?一個值得管理者深思的問題是,在當下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動態商業環境中,「靜態」理論是否依然有效?一個向企業兜售管理理論及最佳實踐的諮詢公司,對自己的經營困境卻無能為力,本身就頗有幾分諷刺意味;而公司創始人之一麥可·波特自帶的「耀眼光芒」,讓外界批評與質疑的矛頭有了明確的指向,同時,也確保了這一破產事件能夠在信息過載的世界裡始終不失討論熱度,在此後的幾年裡,一再地被提起。麥可·波特是哈佛商學院的老牌教授,享有世界聲譽的戰略大師。
  • 麥可·波特:活動是連接戰略和實施的橋梁
    礪石導語:《礪石讀書》是『礪石商業評論』推出的聚焦全球商業經典的讀書專欄,本期推薦的書籍是麥可·波特經典著作《競爭優勢》。活動這一概念不僅在處理競爭和戰略問題上作用顯著,在應對諸如服務管理和競爭中的信息技術作用等功能問題上也被廣泛應用。雖然基於活動的成本核算(activity-based costing)在戰略應用層面尚不成熟,但它已經成為管理會計的新標準。回首過去,我作為一名學者,對於本書產生的反響非常滿意。
  • 競爭戰略:「五種作用力和三種基本戰略」教你如何立身不敗之地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競爭戰略》是由當今全球「競爭戰略之父」、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麥可·波特所著。這本書和《競爭戰略》、《競爭理論》、《國家競爭優勢》等著作被公認為管理界的「聖經」。競爭戰略是指企業在具有相同使用價值的競爭中採取進攻或防禦的長期行為。波特在書中提出了三種有效的競爭戰略:總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集中戰略,並詳細闡述和分析了這三種總體戰略的實施要求。
  • 麥可·波特:戰略是什麼
    他是當今全球戰略管理的第一權威,也是商業界公認的"競爭戰略之父"。他認為,運營效益和戰略定位是企業取得卓越績效的兩個關鍵因素,運營效益代替戰略的最終結果必然是零和競爭、價格戰,以及不斷上升的成本壓力;戰略定位,就是要做到差異化。
  • 總成本領先戰略提出者——麥可·波特採訪艾默生前任CEO
    我看到了「總成本領先戰略」提出者---戰略大師麥可·波特採訪艾默生公司前任執行長查爾斯.奈特的一段對話。查爾斯·奈特在擔任CEO的27年(1973-2000年)裡,艾默生公司一直持續贏利,當2000年他從CEO職位上退休時,艾默生的銷售額已經比他剛剛接手時增長了超過16倍,達到150多億美元。公司也創下了一項空前的紀錄:連續43年收益增長,連續44年股東紅利增長。
  • 麥可·波特:行業衰退期的可選戰略
    礪石導語:《礪石讀書》是『礪石商業評論』推出的聚焦全球商業經典的讀書專欄,上期我們推薦了全球著名戰略管理大師麥可·波特的《競爭優勢》,本期我們推薦他的另一本著作《競爭戰略》。外界較為熟悉是這本書提出了享有盛名的分析模型與三種基本競爭戰略,另外還極具價值的是其圍繞新興期、成長期、成熟期與衰退期等不同階段的企業提出了更具體的戰略選擇。
  • 麥可·波特:一流領導者必備-成功戰略的關鍵
    4166字 | 13分鐘閱讀 麥可·波特 | 文 領導者養成筆記 | 來源由於他們的重型卡車不同於市場上的其他重型卡車,他們在定製化和成本控制方面有獨特的戰略考慮,這使得PACCAR公司的卡車與競爭對手的產品有明顯的區別。 更重要的是,PACCAR公司的產品並不適合所有的客戶,這是該公司戰略中最棒的部分。
  • 麥可·波特的崛起,哈佛商學院的革命
    在不教授商業政策課程的這段時間,波特還完成了他 1980 年出版的《競爭戰略: 分析行業和競爭者的方法》(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幫你分析競爭環境,制定更佳競爭戰略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幫你分析競爭環境,制定更佳競爭戰略上一篇文章為大家講解了分析企業外部競爭環境的工具模型:PEST模型,這一篇文章具體的跟大家詳細討論分析外部競爭環境另一個好用的模型01什麼是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是我們常用來分析企業市場競爭環境的模型,由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創建。
  • 2020學點兒IP知識:挑戰波特競爭戰略理論,雙IP競爭戰略橫空出世
    在這個戰略體系中,有競爭戰略、發展戰略,技術開發戰略、市場營銷戰略、信息化戰略、人才戰略,還有其它戰略。競爭戰略又被稱為業務層次戰略或者SBU戰略,是企業戰略的一部分,是在企業總體戰略的制約下,指導和管理具體戰略經營單位的計劃和行動。
  • 你的競爭對手來自於哪裡?(必看推薦)
    商場如戰場,對於大多數企業和老闆來講最可怕的不是看的見的對手,往往是看不見的對手。 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競爭了這麼多年發現,最大的競爭對手根本不在行內,而在行外。企鵝帝國老馬的微信晴天霹靂一聲響,一路霹靂帶閃電,想讓誰滅讓誰滅。橫空出世,華麗登場,全被給幹趴下。
  • 競爭戰略之父麥可.波特:摩立特為什麼倒閉了?
    對此,我們的記者在《哈佛商業評論》2014中國年會上鬥膽提出了這一問題,沒想到波特表示,「如果有人問到的話,我很樂意回應」。(原來……是因為之前都沒人問過……)首先,讓我們聽一聽麥可·波特對摩力特集團破產一事的解讀:麥可•波特很奇怪。
  • (上)競爭戰略之父——麥可·波特教你如何制定戰略
    戰略是一個公司乃至一個國家的恆久不變的話題,怎樣才能制定一個好的戰略呢?從哪些外界條件出發,和內窺自己才能制定好一個戰略呢? 今天這本《競爭戰略》作者是麥可·波特,哈佛商學院終身教授,當今世界競爭戰略與競爭力領域公認的,被譽為「競爭戰略之父」。他也是當今偉大的商業思想家之一。
  • 戰略分析工具:波特五力行業分析模型!
    麥可·波特(Michael E.Porter)是哈佛大學商學研究院著名教授,當今世界上少數最有影響的管理學家之一。他曾在1983年被任命為美國總統裡根的產業競爭委員會主席,開創了企業競爭戰略理論並引發了美國乃至世界的競爭力討論熱潮。他還是世界各地很多企業領導和政府官員的顧問。
  • 丹佛掘金:小麥可·波特是球隊的X因素
    丹佛掘金的球迷們仍然在為馬利克·比斯利和胡安·埃爾南戈麥斯的離開而沮喪。部分原因是由於埃爾南戈麥斯所帶來的精彩表現,以及比斯利令人興奮的表演。同時,掘金也失去了他們每個人所帶來的活力。馬利克·比斯利是丹佛掘金隊最好的射手。埃爾南戈麥斯是一個非常有實力的球員,他總是在球隊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這兩個人的作用可能只有一個人可以替代——小麥可·波特。
  • 戰略| 定位理論為什麼不能解釋BAT的成功?
    鄧德隆還有一個更誇張的表達,他認為定位是繼泰勒的科學管理和德魯克的管理學科之後的「第三次生產力革命」。這個「高帽」讓人有些暈,我不知道德魯克是否同意有人說他的理論是「生產力革命」,這個從語法來講就是說不通的。即便我們經常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學巨匠牛頓和愛因斯坦也不敢說自己的理論是「生產力革命」吧?!定位理論的信徒們把定位拔得那麼高,但其實在學術圈裡的地位並不高。
  • 競爭對手分析第一大要素:分析對手的未來目標
    [摘要]《競爭戰略》一書是由當今全球戰略權威、「競爭戰略之父」、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麥可·波特所著。本書及《競爭戰略》、《競爭論》、《國家競爭優勢》等作品被公認為管理學界的「聖經」。《競爭戰略》,【美】 麥可·波特 著,陳麗芳 譯,中信出版社本文摘自《競爭戰略》,【美】 麥可·波特 著,陳麗芳 譯,中信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年7月。
  • 全聯盟最新搶眼新秀,麥可·波特風頭蓋過沃倫、東契奇
    出道名師點撥的全美第一高中生麥可·波特出生在一個籃球世家,父親在大學擔任籃球教練,母親曾是愛荷華大學的女籃隊員,兩個姐姐也效力於密蘇裡大學,他走上籃球之路順理成章。從他接觸籃球開始,得到眾多「貴人」指點,一路順風順水。
  • 全聯盟最新搶眼新秀,麥可·波特風頭蓋過沃倫、東契奇
    出道名師點撥的全美第一高中生麥可·波特出生在一個籃球世家,父親在大學擔任籃球教練,母親曾是愛荷華大學的女籃隊員,兩個姐姐也效力於密蘇裡大學,他走上籃球之路順理成章。從他接觸籃球開始,得到眾多「貴人」指點,一路順風順水。
  • 伊對:以「網絡紅娘」模式實現戰略型CSR
    今天,企業社會責任對於每個企業都不陌生,CSR的理論和實踐也在不斷的完善和進步。競爭理論創始人麥可·波特(Michael E.Porter)將CSR分為兩類,一類是反應型CSR,如公益捐助、妥善處理廢物排放;一類是戰略型CSR,其著眼點是尋找能為企業和社會創造共享價值的機會,例如價值鏈上的創新、對競爭環境的投資以及企業在核心價值主張中考慮社會利益,使社會影響成為企業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