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真正的主人是皇帝嗎?其實大家都錯了,住這的人說話才算數

2020-12-22 歷史賢談

"房新樹小畫不古,此人必是內務府。"紫禁城其實就是一個權力和地位博弈的地方。有些人窮極一生也沒能在這裡紮下根,而有些人卻能夠憑藉一時的運氣留在這座城市。說到紫禁城,相信大家最先想起的就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但是事實上,紫禁城裡還生活著另外一些人。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或許這些人才是紫禁城真正的主人。那麼這群神秘的人物究竟有著怎樣的身份呢?他們又是怎樣掌握和把控這座城市的呢?

這群神秘的人物就是內務府的官員們。內務府的歷史其實非常悠久。1661年1月份的時候,康熙皇帝繼承大統。他將皇太極時期設置的內務府進行了精簡和重置。也是在1661年,康熙皇帝專門設置了鐘鼓司負責宮廷內部的禮樂之事和太監的評級考核。不過這些工作也只是內務府管理日常事務的一個分支罷了。內務府作為皇家的私人管家部門,它最主要的工作還是管理宮廷的開支與財政。農莊、畜牧、鹽政、分收榷關、收受貢品都是內務府負責的。

所以這也就意味著內務府內部的工作人員有非常多的油水可撈。每個官員都想進內務府這樣的部門。從1735年開始,雍正還特意調整了內務府總管的官職官階。但是內務府發展到了後期漸漸地已經脫離了傳統的官僚體系。從前內務府知事t皇帝,達利財政的機構,但是到了後期皇權旁落,內務府竟然也可以隻手遮天。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當年內務府為了慶祝慈禧太后的七十大壽,專門撥出了70萬兩銀子。但是到了民國四年的時候,內務府一年的開銷竟然達到了264萬兩。要知道當時的民國政府每年給皇室成員的優待金也不過才400萬兩。內務府這樣的行為無疑是在貪汙。不僅如此,清朝還專門成立了管理宮女和太監的機構敬事房。敬事房的人也完全聽命於內務府。所以這樣就導致皇帝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中,幾乎沒有人願意站出來為他說話。

溥儀結婚的時候,內務府拿不出錢籌辦。曾經高高在上的天子竟然需要變賣自己身邊的寶貝,才能夠籌到錢舉行婚禮。而且就算是這樣,內務府的人還是抓住了機會趁機打劫。他們竟然把罪惡的手伸到了養心殿,盜取寶貝也就罷了,最後竟然還點了一把火燒了養心殿。不過即便如此,溥儀還是選擇了忍氣吞聲。因為1911年辛亥革命發生之後,中國的封建王朝也終於結束了。1912年2月12日,溥儀在重重壓力之下終於宣布自己正式退位。

但是由於溥儀的身份特殊,所以他還是被準許居住在紫禁城中,並且享有特殊的津貼。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內務府等機構才沒有被廢除。直到1924年,溥儀被趕出了皇宮之後內務府才徹底的消失。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圖書是《故宮六百年》故宮無與倫比的宮殿氣象,歷經六百年風霜,依舊熠熠生輝。故宮的建築、藏品、人物三者以及其他元素的互動、演繹,成為故宮六百年的歷史。翻開這本書帶你暢遊紫禁城,歡迎下單

相關焦點

  • 馮玉祥派兵把末代皇帝溥儀趕出紫禁城,是對還是錯?用結果說話
    馮玉祥派兵把末代皇帝攆出了紫禁城,是對是錯?看結果就知道了。本來10幾歲的小皇帝在皇宮和皇后、宮女、太監們一起過家家,雖然沒權沒勢,但小日子過得還算舒心。隨著年齡的增長,雖然對失去皇位心有不甘,但在重兵監視之下,也得老實待著。可是當馮玉祥用強將他趕出圈禁之地後,溥儀不僅帶走了故宮中所有的珍寶,還被日本人利用,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
  • 紫禁城內的「墳墓宮殿」,皇帝親自批准祭祀,墓主人生前威震朝野
    但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卻是一座具有相當傳奇性故事的宮殿。這一座宮殿被稱作是「墳墓宮殿」,墓主人生前曾經威震百官,哪怕是今天青史留名。究竟是哪一座宮殿,在紫禁城中能夠獲得皇帝的親自批准,不僅修造了陵墓中才能見到的「守宮獸」壁虎,而且還將墓主人的棺槨,停放在此長達三十年?
  • 戈軍珍:老闆說話不算數,這……
    他肯定的告訴我,他們老闆肯定不會給這麼多,我問他為什麼這樣肯定,他說他們老闆一向說話不算數,每年發年終獎時都會找各種理由七扣八扣,最終比實際應該發的少許多,並且從來不按時給,至少拖半年以上才發,尤其是以前只有幾萬塊錢都這樣,今年一下子成了往年的三倍多,老闆肯定會找各種理由不給,至少不全給。而另一位的煩惱更有意思,她在一家企業上班十多年了,她從來就不知道自己每年的待遇是多少。
  • 紫禁城中的妃嬪們,嫁給皇帝以後還能回家省親嗎?真相不一樣
    看到了《延禧攻略》的人應該會發現,皇室後宮的這些妃嬪,從來沒有出宮為自己省親。其中包括瓔珞,嫻妃,高貴妃,不管是誰,只要嫁進紫禁城就再也不回娘家了。這難道就是皇帝不允許自己的女人回家省親嗎?紅樓夢裡有一齣戲,是元春省的一位親戚。
  • 從他說話不算數說起
    剛才一個看房子的來了,我開的門,然後這個女人就打電話,買房子的人接通後,這個女人(中介)說上來吧,那個買房的人,聽聲音是個男人,他說在嗎?女人說她沒在,大哥在呢,上來吧,樓下的男人說不上去了,他說話不算數,下午再約吧。
  • 孩子說話不算數,長大也會出爾反爾?不一定
    因為我們都知道,在成人社會,說話不算數,出爾反爾可是很不好的品行,一般這樣的人很難有大的發展,甚至慢慢的會被孤立。很多寶媽擔心自己的孩子長大了也會滿嘴跑火車,不受人歡迎,所以心急如焚,也是人之常情。 那麼,孩子這種行為真的會帶入成人世界嗎?其實大可不必擔心。
  • 在沒有監控設備的古代,紫禁城是如何做好安保系統的?
    這樣的建築很有時代特色,但是也有些不安全,想想周圍都是鏤空的木門,賊人不是一下就能闖入了嗎?因此,在紫禁城周圍就是一溜紅牆根的城牆,將自家的院子做得如此恢弘,也只有朱棣才想得出來了。但也幸虧了這一溜紅牆,將皇家和百姓分割開來,也讓後面的安保工作好實施一些。
  • 他是最辛酸的皇帝,填戶口時寫家住紫禁城,立馬嚇壞了局長
    五千年春夏秋冬,育出多少成王敗寇,而歷來的皇帝都是光鮮得體,享受萬人敬仰的,雖有的下場很悲劇,但論體面可能都比不過「末代皇帝」溥儀辛酸。這位晚清的最後一位皇上,一生坎坷艱苦,嘗盡世間百態,到頭來連登記一個戶口本都犯難。
  • 真正聰明的人,說話都很有分寸
    其實是因為說話有分寸的人,他們更懂得控制自己,他們更懂得尊重別人,他們更懂得人與人相處的道理。所以,這樣的人,必然很優秀,而這樣的人,也必然是真正聰明的人。可是那些真正聰明的人,在說話的時候,都會想一下,什麼話可以說,什麼話不能說。那些話說出來對方不開心,而那些話說出來才是恰當的。於是他們不管說什麼都會想一下,可以說嗎?當他們確定真的可以說時,才會說出來。
  • 紫禁城的最後「囚徒」溥儀:4歲小皇帝一個月吃200斤豬肉
    胖老頭很響地一邊抽著鼻子一邊說話。說了什麼,溥儀全然不懂。 後來溥儀才知道,這個胖老頭就是袁世凱。這是溥儀一生中唯一一次見到袁世凱。袁出宮之後,在東華門遇刺,從此再未進宮。 這一天,是1912年1月26日。正是在這次交談中,袁世凱向隆裕直接提出了退位問題。
  • 那個在紫禁城「撒歡兒」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故宮的鬧心事兒看的夠多了,寶哥哥今天跟大家聊聊當年的紫禁城。三個問題👇1.西華門能「開車」進嗎?2.太和殿前能「停車」嗎?3.上一個在紫禁城「撒歡兒」的人怎麼樣了?嘉慶十四年(1809年),嘉慶皇帝下令,凡是超過70歲的大臣,上朝時都可享有紫禁城騎馬的特權,還可以選擇騎馬或者坐轎,這種制度一直沿用到了清末。如果不在以上條件範圍內,卻被皇帝特別賞賜了「紫禁城騎馬」,那就是一種莫大的榮譽了。
  • 紫禁城600年: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那麼,規模如此龐大的紫禁城,它裡面又有著哪些你所不知道的故事呢?紫禁城三大殿差點被拆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主要是皇帝處理朝政大事的地方,也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 乾隆為自己修了座小紫禁城,極盡奢華珍玩無數,可他卻一天沒住過
    導讀:乾隆為自己修了座小紫禁城,極盡奢華珍玩無數,可他卻一天沒住過帶你日行三千裡,吃貨相見泯恩仇,RR帶你看世界,大家好,我就是那個靠臉吃飯的小R。這些之外還包括了東西兩側的東林宮,以及西六宮是封建時期皇帝與后妃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小夥伴們所俗稱的三宮六院,但是小夥伴們知道哪個區域被稱之為小紫禁城嗎?聽到這個小紫禁城的名字,小夥伴們一定會非常好奇,都知道故宮是紫禁城,為什麼又出現了一個小紫禁城呢?
  • 清朝衰敗後,小皇帝溥儀在紫禁城中是怎樣生活的?
    作為交換,中華民國政府與清皇室籤訂了《清室優待條件》,規定中華民國每年撥給前清皇室400萬兩生活費,允許小皇帝暫居宮禁,侍衛人等,照常留用。正是有了這一紙條例,年幼的愛新覺羅·溥儀得以住在紫禁城中。張勳復闢失敗後,李鴻章之子李經邁向載濤提議:讓小皇帝學習英文,將來政治局面惡化,也好出國避禍。載濤深以為然,又說服了弟弟載灃。就這樣,莊士敦進入了紫禁城,成為溥儀的洋帝師。
  • 坤寧宮其實不住人!皇后娘娘其實也敢不住那兒!
    比如拿宮殿來說,太后要住在慈寧宮的,但是慈寧宮就沒住過幾位太后;乾清宮的西暖閣原本是皇帝的寢宮,但是住在裡面只有順治帝和康熙帝。自雍正帝以後,皇帝都住養心殿。不過,後面的皇后基本都不住這裡了。為什麼呢? 據傳言,因為孝莊在坤寧宮生活時間最長,死後從那兒出殯的,據說沒有人能壓得住孝莊的氣勢,連慈禧都不例外。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本來清朝規制是皇帝要住在乾清宮的西暖閣的,但是自雍正開始,皇帝都搬到乾清宮右前方的養心殿了,皇帝都不住坤寧宮對面的乾清宮了,皇后也總不能自己住在那兒吧?
  • 神秘的紫禁城燒造|達官貴人都鮮少見的瓷器:琺瑯彩
    西方藝術令我們中國人容易接受的一點是它給我們的感受非常細膩,中國人一般的畫意都是點到為止,意思到了就行。琺瑯彩料是屬於油性調顏料,通過外國人帶過來,我們中國工匠才通過其基礎研發出屬於自己的琺瑯彩料,且還創造了更多的色彩。直到18世紀,康熙晚期到乾隆時期,這一百年景德鎮提供給琺瑯彩最好的瓷胎,擁有優秀的表現力,其工藝水平到達了巔峰。
  • 紫禁城吃喝指南:皇帝的團圓飯怎麼吃?
    這也勾起了不少網友好奇心:在紫禁城中,古代帝王是如何吃飯的呢?他們過年時也像今天的人們一樣要吃年夜飯嗎?團圓飯怎麼吃和今天的人們相比,清宮過年最大的不同點當屬沒有晚餐。按清代生活習慣,皇帝吃飯只分早、晚兩頓正餐。因此,嚴格來說,清代宮廷中並沒有今天意義上的「年夜飯」。
  • 大明皇帝前赴後繼修宮殿,朱棣建的紫禁城,到明朝滅亡還在修
    二、繼承老爸遺志的朱棣明成祖,也就是朱元璋的四兒子朱棣繼位後,決定遷都北京,這在當時可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北京原本就是朱棣在做燕王時候的封地,是他政治基礎的根據地,在朱棣眼中,北京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龍興之地」,自然會更加重視。
  • 古代大內侍衛都是真男人,為何皇帝從不設防,原因其實很簡單
    皇宮是古代的皇帝解決政務及其和妃子、兒女們日常生活的地區,作為國家的最大執政者,除了必須的工作人員服侍平時生活起居外,安全隱患也是不可或缺的,假如皇帝的安全都確保不了,那這個朝代基本就是形同朽木了。可是上邊也提及了,皇宮不但是解決政務的,裡面還住著皇帝的諸多妃子及其宮娥,這些女眷全是皇帝的人,為了確保皇家血系,歷代王朝都十分注重「男女之防」。漢朝年間,後宮妃子寥寥數人,因此平時服侍主要是婢女。
  • 狗狗會說話就好了!其實它一直在和你「說話」,只不過主人看不出
    其實,狗狗不管什麼時候都在和主人「說話」,不過因為人和狗的溝通方式不同,所以主人一般看不懂。人類大部分人都是通過說話溝通的,而狗狗喜歡用肢體語言,它們對於身體語言的細微變化非常敏銳,從一個動作就能看出另一隻狗是開心還是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