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評歐陽修《戲答元珍》詩,野芳雖晚不須嗟

2020-12-18 椒鄉文化

詩意貴含蓄,如果詩盡意盡,不留餘味,就不是好詩;反之,如果失之隱晦,使人讀後不知所云,似霧裡看花,也不會引起讀者共鳴。一首長詩能寫得起伏迭巖,已經不容易,而一首短短的律詩要做到這一點就更困難了。因此,從藝術上看,一首律詩如能做到詩意含蓄蘊藉,婉轉曲折,而又一氣貫注,就可以稱得起一首好詩了。宋人歐陽修的《戲答元珍》就是這樣一首好詩。

歐陽修(公元1007-1072)字永叔,自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他是北朵前期的文壇領袖,也是給宋代詩歌承開闢道路的人。宋仁宗三年(1036),歐陽修三十歲,時任館閣校勘。因支持改革朝政的範仲淹而得罪了保守派宰相呂夷簡,被貶為峽州夷陵縣(今湖北宜昌市)令。這首詩就是他到夷陵臺笫二年春所作。

當時,正處於壯年時期的歐陽修第一次遭到這樣的打擊,自然憤憤不平,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萎靡不振,而是泰然處之。因為他相信王朝的腐朽現實會有所改變,改革朝政的正義主張終究會有一天能得到最高統治者的支持。因此,雖處夷陵偏僻地,但由於他充滿了對事業的信心,也就不以貶謫為苦了。《戲答元珍》正是這種心情的表露和抒發。詩題中的元珍,即丁寶臣,字元珍,時任峽州判官,二人系同科進士,峽州州治在夷陵,所以二人時有詩酬答。

詩的首聯化用唐人王之渙《出塞》詩中「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詩句,意謂春天恐怕不會到這偏僻的山城來了。若不然,為什麼時至二月,這裡還不見春花的盛開呢?明為嘆春光之遲到,實則怨君恩之疏遠。

首聯是說春風不至,山城無花,頷聯則把筆鋒巧妙地一轉,寫出一實一虛的兩幅畫面:「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兩句詩,一是眼中所見,一是心中所想,實虛相生,勿勒出山城二月的淡淡春意。

殘雪象徵嚴冬即逝,桔子越冬而猶然在枝是生命力頑強的表現,,春雷是春光將至的信號,竹筍則暗示著蓬勃的生機。由此我們必然會聯想到詩中的這兩句景物描寫正反映了詩人對自己所經功的政治鬥爭的認識:腐朽勢力並未能把正義的力量摧殘淨盡,而正義的力量將伴隨著局勢的變化而準備著新的發展。

頸聯「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對於頷聯又是一宕,與首聯呼應,抒寫孤寂無聊和思鄉之感。這一聯,不象頷聯那樣注意上下兩句的詩意銜接,而是使兩種心緒互相對應,表現謫居僻地的心緒,由於寫得平實親切,很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如果說,頸聯與首聯相呼應,那麼尾聯則和頷聯通聲息,在頸聯詩情下跌之後,尾聯又反轉過來。作者雖然思鄉、多病,但是根據自己對生活的理解,終於又堅定了對前途的信心。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是說自己曾在花園最多的洛陽住過,多少豔麗的名花都觀賞過,如今在這寂寞的山城,所能看到的雖然只有野花,而且遲遲未開,但也總算差強人意,也就大可不必為之嗟嘆不已了。這尾聯是全詩的收結,也是主旨之所在。

從《戲答元珍》中很能看出歐陽修詩歌的風格。在這首短短的律詩中,作者能夠巧妨地把寫景、抒情和議論融為一體,讀起來又是那麼清新自然,曲折有致,抒寫詩人的心潮起伏是那麼細緻入微。

相關焦點

  • 歐陽修極為得意的一首詩,用調侃的語氣,表達了對人生低谷的看法
    在古文、詩、詞方面,歐陽修的造詣成就都非常高,宋詩的開山祖師梅堯臣,以及和他並稱蘇舜欽對歐陽修的詩有著啟蒙之功,但對於詩的語言文字、韻律節奏,歐陽修都超過了他們。歐陽修在探索宋詩的道路時,希望能夠使詩的內容靈動,而又不違背近體詩整齊的體裁,這種「以文為詩」的創作理念,對蘇軾、王安石等人有著深遠的影響。
  • 歐陽修最美的10首詩,空靈蘊藉,淺近自然,和唐詩大異其趣!
    這是歐陽修最負盛名的一首詩,全詩沒有任何生僻字,也沒有唐人七律中的氣度和力度,平和自然,直白如話,顯得疏淡清朗,但在清朗中有空靈的意境,淡而詩味不減。2、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歐陽修 〔宋代〕西湖春色歸, 春水綠於染。群芳爛不收, 東風落如糝。參軍春思亂如雲, 白髮題詩愁送春。
  • 歐陽修詩詞精選(收藏版)
    勸君滿滿酌金甌。縱使花時常病酒,也是風流。臨江仙池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闌幹倚處,待得月華生。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畔有墮釵橫。十年歧路,空負曲江花。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孤城寒日等閒斜。離愁難盡,紅樹遠連霞。玉樓春樽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 歐陽修、餘靖、王素和蔡襄出任「四諫」,新政不成盛世在
    蘇軾除此之外,張載、程顥、呂大鈞等曠世大儒的出名也與歐陽修的學識、眼光和胸懷密不可分;包拯、韓琦、文彥博、司馬光,都得到過他的激勵與推薦。說他桃李滿天下也不為過,歐陽文忠公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礎。當時的主考官是歐陽修的同鄉晏殊,據他後來說,歐陽修未能奪魁,主要是鋒芒過於顯露,眾考官欲挫其銳氣,促其成才。
  • 北宋初期詩壇:白體、西崑體和晚唐體
    今天我們來講講關於北宋初期的詩壇的三種傾向:白體、西崑體和晚唐體以及歐陽修的詩跡。北宋初期詩壇上出現三種傾向:一種是以王禹俗為代表,學習白居易,提侶語言淺顯明白,有現實內容和社會意義的詩歌,稱為白體。年),是當時文壇領袖,他的品德、文才都很受後來歐陽修、蘇軾等人的推崇。西崑休的出現,最初對卑弱的唐末五代詩風是一種變革,「足以革當時風花雪月、小巧呻吟之病」(方回.((潦奎律謐》)。《西崑酮唱集》中有些詠史詩,如詠秦始皇、漢武帝,批判封建帝王的窮兵續武,迷信神仙,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也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但西崑體側重追求形式技巧,過多地搬弄典故,真正好作品不多。
  • 歐陽修:有才華就是好,長得醜也不妨礙他豪橫
    相貌平平的歐陽修,考不上狀元還能做官,而且還娶了上司的女兒 歐陽修在文學上的造詣極高,但其真實的樣貌和作品的風華及極其不符,不僅長得一般,還高度近視、齙牙,用"醜"來形容都不為過。
  • 腹有詩書氣自華,飛花令裡讀詩詞——100句(晚)篇
    《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唐·李白27、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春怨》 唐·劉方平28、 粉融香雪透輕紗。晚來妝面勝荷花。《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華》 宋·晏殊29、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浪淘沙九首(第四首一作張籍詩)》 唐·劉禹錫35、 念武陵春晚,雲鎖重樓,記取樓前綠水,應念我、終日凝眸。《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 宋·李清照36、 晚霞明處暮雲重。小橋東畔再相逢。《浣溪沙·過雨園林綠漸濃》 宋·趙彥端37、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 《清平樂》:私德不修,大文豪歐陽修真是這樣的人嗎?
    01.朝堂明星歐陽修敢於以小犯大,看誰做的不對,都敢於說出來當歐陽修還是一個「文藝青年」時,他年齡小官職小,卻批評過「大官」範仲淹。夏竦卻不放過他,誣陷石介是假死,是跑到契丹去找救兵去了。宋仁宗聽信夏竦讒言,命人開棺驗屍。歐陽修寫此詩,就是替石介哭泣鳴冤的。依歐陽修的性格,當然有可能做出逼仁宗賜對這樣出格的事情來。歐陽修手中有一支筆,不僅能夠替別人嗚冤,也能寫出絕世好文章。
  • 歐陽修:一個因為才華而為所欲為的「醜男人」
    ,還高度近視、齙牙,用"醜"來形容都不為過。當時,叔叔從歐陽修的身上看到了家族的希望,便對自己的嫂嫂說:"嫂無以家貧子幼為念,此奇兒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門,他日必定名重當世"。後來歐陽修帶著當時很紅的歌姬,衣衫不整氣喘呼呼的來到了酒樓,還把遲到的原因公開於眾,原來是歌姬在修整妝容前,卻找不到一個金釵,翻遍了所有的角落都沒有。為了趕時間赴約,歐陽修就拉著歌姬急匆匆的趕來。在席間,歌姬一直心不在焉,總是籲長嘆短。
  • 元稹給白居易的一首答詩,翻譯過來就是:我真的一點都不想你
    這首詩歌的題目的意思上面我們已經解釋了,就是白居易經常夢到元稹,但這裡還有一個「酬」字,表明這是一首回答的詩。這類詩也比較常見,像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王維的《酬張少府》,類似的還有「答」字,像歐陽修的《戲答元珍》等。 既然是酬答詩,那麼白居易的原詩是什麼呢?
  • 歐陽修的詩有哪些?歐陽修的詩詞全集161首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 從《清平樂》說起——淺談文壇盟主歐陽修,力挽狂瀾扭轉北宋文風
    最近《清平樂》熱播,不管劇情多麼火熱,而我關注的只有歐陽修,終於,到第四集,歐陽修出場了,但,一代文壇領袖的出場顯得不是那麼光鮮亮麗,一開局就落榜, 有點尷尬了。但這並不影響他在以後的時間裡成為一代文壇領袖。今天我們不討論劇情,而是帶大家看一下文壇盟主歐陽修,如何力挽狂瀾扭轉北宋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