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慶曆新政」開始操盤的時候,宋仁宗提拔了四位諫官,分別是歐陽修、餘靖、王素和蔡襄。諫官起到的是監督、提醒、提建議的作用,那為什麼是這些人呢。
究其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這四位都是敢說真話、為人正直的官員。
這四位當中,成就最高也最負盛名的當屬歐陽修,位列「唐宋八大家」,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02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廬陵沙溪人(今屬江西吉安永豐)。
歐陽修的橫空出世使得宋代文風煥然一新,他是韓愈倡導的古文運動的實踐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
蘇軾、蘇轍及曾鞏、王安石皆出自其門下,也就是說「唐宋八大家」中除了蘇洵和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其他四位都要喊他一聲老師,蘇洵也曾得到過歐陽修的指導和推薦。
除此之外,張載、程顥、呂大鈞等曠世大儒的出名也與歐陽修的學識、眼光和胸懷密不可分;包拯、韓琦、文彥博、司馬光,都得到過他的激勵與推薦。說他桃李滿天下也不為過,歐陽文忠公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礎。
歐陽修是家裡的獨子,幼年喪父,在母親的教育下苦讀成才。
天聖元年(1023年)和天聖四年(1026年)兩次參加科舉都意外落榜,直到天聖七年(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舉,歐陽修就試開封府最高學府國子監。三次考試中都奪得第一名,監元、解元、省元,也算是「連中三元」。
此時心高氣傲的歐陽修覺得在即將到來的殿試中自己肯定能中狀元,但結果是位列二甲進士及第。
當時的主考官是歐陽修的同鄉晏殊,據他後來說,歐陽修未能奪魁,主要是鋒芒過於顯露,眾考官欲挫其銳氣,促其成才。
03
歐陽修仕途的第一站是洛陽,在這裡遇到了頂頭上司錢惟演,這個錢惟演是納土歸宋的吳越王錢俶的兒子,也算是個有名的貴族。
錢惟演對待歐陽修很好,不僅在工作上全力支持,還出錢出力讓歐陽修吃喝玩樂。多年後歐陽修被貶官的時候,還深情地寫道: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可見在洛陽的時光真的是歐陽修的美好回憶。
錢惟演為人有點趨炎附勢,喜歡結交權貴,丁謂權勢遮天的時候,錢惟演跟他關係很好,還一起排擠寇準。後來丁謂被清算,錢惟演也跟著倒黴,政治失意,被迫離開了洛陽。歐陽修等人為錢惟演送行,雙方依依不捨。
歐陽修還與範仲淹等人交往頗深,後來範仲淹、富弼、韓琦上臺搞新政的時候,歐陽修是全力支持的,出任「四諫」之一。
04
新政失敗,範仲淹被貶,歐陽修也被牽連,開始了貶官生涯。先是貶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後又改知揚州、潁州(今安徽阜陽)、應天府(今河南商丘)。
歐陽修就任滁州太守時,寫下了他的名篇《醉翁亭記》。他的為政方正是「寬簡」,讓自己和百姓都過得輕鬆,滁州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條。歐陽修一直保持著飲酒遊山的愛好,經常帶著吏民出去遊玩,在山中野餐,喝醉了還迷迷糊糊地看著大家玩樂。
這就是宋代文人寄情於山水的典型。
歐陽修的官當得越來越大,他的詩詞也在社會上越來越流行,他本人成為那個時代的文壇領袖。
回京後,歐陽修做了翰林學士,開始修撰史書,主持修《新唐書》和《新五代史》,不久又主政禮部。
05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歐陽修擔任科舉主考官,為國家選拔人才,錄取了蘇軾、蘇轍、曾鞏等人。
在一次閱卷中,歐陽修對一份答卷很滿意,文章語言流暢,說理透徹。估計是自己學生曾鞏的,這種文風需要鼓勵,但畢竟是「自己人」,不好取第一,就把這份卷子取成第二。結果揭榜後,發現這篇文章的作者不是曾鞏,而是一位在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蘇軾。蘇軾的弟弟蘇轍也在這次考試中被錄取。
蘇軾中舉後,特地給歐陽修寫了一封感謝信。歐陽修被蘇軾的文風震住了,他對人說,讀蘇軾的文章:
「不覺汗出」
不禁感覺他自己也該避讓這後生三分。果不其然,慧眼識人的歐陽修沒有看錯人,蘇軾是繼歐陽修之後的千古文豪。
神宗熙寧五年閏七月二十三日(1072年9月22日),歐陽修卒於家,諡文忠。
申明:近期貼吧有網友反映騰訊旗下天天快報抄襲百家號文章,經查詢情況屬實,本百家號原創文章在百度發了半個小時後即被騰訊平臺抄襲,都是同一個團體所為。這個申明是給那些抄襲者看的,以後我會每天去舉報,你抄一篇我就舉報一篇,還順便幫助其他作者舉報了一些。
騰訊真是個靠抄襲起家的公司,希望各位朋友堅決抵制這種噁心的剽竊行為,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