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襄(1012—1067),字君謨,在中國文化中,更多的是以書法家的形象出現。他身居「宋四家」之列,書法作品一直被國人所寶,而以此也使他的書名蓋過了詩名,我們也往往忽視了他的詩文創作。在蔡襄的詩歌創作中,有一組詩七古詩,很值得一提,就是他的《四賢一不肖》詩。

詩歌的寫作背景是,北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任吏部員外郎的範仲淹上《百官圖》,藉以指斥時在相位的呂夷簡任人唯親,弄權謀私。呂夷簡惱羞成怒,反以離間君臣關係、結成朋黨之名,貶黜範仲淹到饒州。這事引發了一系列後續事件。餘靖為範辯護,被貶;尹洙以與範「義兼師友」,自求貶黜;歐陽修寫就《與高司諫書》,直斥司諫官高若訥趨附呂夷簡,不知廉恥,被貶。當時,很多忠賢之人被誣為「朋黨」,一時朝堂上下,鬥爭激烈。
而此時,年輕的蔡襄,出於義憤,寫出《四賢一不肖》,為範仲淹、尹洙、餘靖、歐陽修寫讚詞,稱其為賢人,而怒責高若訥,斥為不肖之徒。下面我們就分別來解讀這五首詩。
一、首先出場的就是範仲淹。詩曰:
中朝鶯鶴何儀儀,慷慨大體能者誰。
之人起家用儒業,馳聘古今無所遺。
當年得從諫官列,天庭一露胸中奇。
矢身受責甘如薺,沃然華實相葳蕤。
漢文不見賈生久,詔書曉落東南涯。
歸來俯首文石陛,尹以京兆天子毘。
名者翼翼郡國首,裡區百萬多佔辭。
豪宗貴幸矜意氣,半言主者承其頤。
昂昂孤立中不倚,傳經決訟無牽羈。
老奸黠吏束其手,眾口和附歌且怡。
日朝黃幄邇天問,帝前大畫當今宜。
文陳疏舉時密啟,此語多秘世莫知。
傳者籍籍十得一,一者已足為良醫。
一麾出守番君國,惜此智慮無所施。
吾君睿明廣視聽,四招邦俊隆邦基。
廷臣諫列復鉗口,安得長喙號丹墀。
晝歌夕寢心如疚,咄哉汝憂非汝為。

範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一生品行剛直,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尤其以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節操,砥礪世人,影響深遠。
這首詩,前四句贊範仲淹具有儒者精神,學貫古今。「當年得從諫官列」四句寫範仲淹當年就因諫言被貶,但他卻並不以此苦惱,反而「甘如薺」,並讚揚範仲淹「沃然華實相葳蕤」,道德文章內外皆美。「漢文」四句用漢文帝召回賈誼之典,寫範仲淹被召回,擔任了開封府尹。「名者翼翼郡國首」至「眾口和附歌且怡」寫範仲淹治事之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日朝黃幄邇天問」六句寫範仲淹作為皇帝近臣,為國家出謀劃策,並言範仲淹的所奏多為秘言,流傳出來的不多言論,也足夠為世人效法。最後八句,寫範仲淹再次被貶,惋惜他的謀略再難實行,也渴望國君廣視聽,辨賢愚,召回俊傑之士。如果像現在這樣,諫官禁口,真是讓人痛心。

整首詩從範仲淹的品行才能入手,最後歸於此次被貶,斥責了諫臣之鉗口依附呂夷簡,也表達了國君能重用範仲淹的渴望。
二、第二個出場的是為範仲淹上《論範仲淹不當以言獲罪》而遭貶的餘靖。詩曰:
南方之強君子居,卓然安首襟韻孤。
詞科判等屢得雋,呀然鼓焰天地罏。
三年待詔處京邑,鬥粟不足榮妻孥。
耳聞心慮朝家事,螭頭比奏帝曰都。
校書計課當序進,麗賦集仙來顯塗。
誥墨未乾尋已奪,不奪不為君子儒。
前日希文坐言事,手提敕教東南趨。
希文鯁亮素少與,失勢誰復能相扶。
嶄然安道生頭角,氣虹萬丈橫天衢。
臣靖胸中有屈語,舉嗌不避蕭斧誅。
使臣仲淹在庭列,日獻陛下之嘉謨。
刺史榮官雖重寄,奈何一郡卷不舒。
言非由位固當罪,隨漕扁舟盡室俱。
炎陬此去數千裡,橐中狼籍惟蠹書。
高冠長佩叢闕下,千百其群訶爾愚。
吾知萬世更萬世,凜凜英風激懦夫。

餘靖(1000—1064),字安道,一生正直敢言,竭忠報國,曾三使契丹,不辱使命,兩平蠻亂,功績卓越,寬以治民,清慎為官,曾怒斥帝國,唾濺君面,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
這首詩,先言餘靖為南方之君子,有孤高之胸襟,在京數年,不慕榮利,一心只為朝廷,為國家。此時他「校書計課當序進」,本來已經夠資格升遷,可以到好位置,卻升遷之詔剛定就被貶了。從「前日」句開始直陳貶官之由,述說了範仲淹被貶到餘靖忠諫的過程。範仲淹素來是耿介之士,一旦失勢被貶東南,救助者能有幾,而餘靖卻能首先站出來為範仲淹鳴不平,「氣虹萬丈橫天衢」正直之氣充盈東城,上凌雲霄,根本不顧及個人安危。

「使臣仲淹在庭列」四句寫如果範仲淹在朝,每日向朝廷進獻良策,雖然現在所做之官也很重要,但困於一地,讓他的才能無法施展。「言非由位固當罪」至最後,寫被貶後,餘靖南下,所行只有書籍相隨,可見清廉,同時斥責在朝的那些大臣。最後以「吾知萬世更萬世,凜凜英風激懦夫。」結句,讚揚餘靖的精神會千秋流芳,他的精神也會長久地激勵著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