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建設中,榜樣能夠促進學生進步。但是,當學生總是被號召向榜樣學習,自己永遠處於學習者地位時,榜樣的教育意義就會消減。如果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榜樣」,學生對自己就會產生信心,班級就會形成正向發展的氛圍。
我們班每一個孩子都很有特點,為了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自信心,我引領學生從學習者變身「榜樣」,實現「我向人人學習,人人向我學習」的班級文化。
以「榜樣」為示範,立足於改變
對小學生來說,遙不可及的「榜樣」不如他們身邊熟悉的同伴、老師或家長。小熙總是丟三落四,我就安排做事有條理的小睿與他同桌,不僅如此,就餐座位、宿舍床鋪、路隊、做操位置都安排在一起,小熙在小睿的耳濡目染下改掉了丟三落四的不良習慣。
「榜樣」能否真正起作用取決於觀察者——從內心接受「榜樣」,行為改變才可能發生。小航學習成績落後,說話衝、脾氣大,我安排一個態度和善、成績中等的小輝與他一起學習,小航有脾氣,小輝很有耐心,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兩個人不僅相處融洽,還經常在一起討論問題。
「榜樣」未必要品學兼優,只要在某一方面能起到示範作用即可。小明在班裡成績總在前五名,但他不喜歡運動,總生病。小豪貪玩,學習不上心。我讓他倆結對,共同約定每天一起寫作業,一起踢足球,這對於不喜歡運動的小明來說,小豪成了他的足球「教練」,而小豪因為教小明踢足球,開始變得自信起來,學習也有所進步。
以改變為基點,立足激勵
在「榜樣」的帶動下,學生行為有改變時,教師要給予積極的肯定,但評價要恰到好處,這樣才能起到激勵作用。
對於小學生來說,班主任的肯定會讓他們感覺到自己也能成為榜樣,因此變得信心十足。比如,小熙丟三落四的生活習慣有所改變,我就把他的床鋪拍照,張貼在班級明星欄;小航的作業書寫工整,我會給他加一顆星;我將小豪專心致志寫作業的照片發給他的媽媽,受到表揚的他更認真了。
另外,班主任應針對具體行為進行評價,讓學生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成為榜樣,哪些方面還有不足。比如,小明在小豪的帶動下開始喜歡運動了,我在班會上講小明球技提升的過程,並且當面說給家長聽。
以助推為目標,立足於發展
當學生因「榜樣」的帶動而改變時,不僅有了自信心,還會增強責任感。這一過程中班主任要起到助推作用。
當學習者轉變成「榜樣」時,很擔憂自己能否做好這個「榜樣」,此時班主任要及時幫助他建立自信。比如,我安排不講衛生的小亮向曾經丟三落四的小熙學習整理內務,小熙此時是小亮的「榜樣」,儘管小熙的物品整理能力比從前好了,但還是無法成為小亮的「榜樣」,這時老師利用放學或下課時間教小熙整理學習用具的方法,小熙再指導小亮,並在講解示範中提升自己規整物品的速度和質量,小亮也越來越佩服小熙,願意向他學習。小熙感受到自己的示範產生效果,從而更加努力改變和提升自己。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但同時又是不完美的,所以每一個學生都是學習者,又都是「榜樣」。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特點,為其成長創造條件,實現學生的互助成長,班級的自主管理。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濰坊市北海學校實驗學區)
《中國教師報》2020年10月21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