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足被取消註冊資格,67年輝煌雨打風吹去,一些遼足出來的前國腳都感到惋惜,李金羽就說,難以相信,也不願意相信,在接受採訪時,他表示,如果遼足有錢,早就在頂級聯賽奪冠了。
遼足解散,李金羽認為堪比此前科比離世,「很多人說帶走了與自己青春有關所有的回憶類似,遼足不存在了,也同樣帶走了幾代人的青春和往事。一個能夠為中國足球培養人才的搖籃,就這麼沒了。」
李金羽說,雖然遼足不算豪門,但有獨特的魅力和文化氛圍,絕對不會埋沒人才,「只要你真的有能力,就一定能夠踢出來。只要你真的有能力,就一定能夠踢出來。」在他看來,在遼足踢球很簡單,沒什麼複雜的人際關係,「只要把心思用在踢球上就行。」李金羽說。
當年,李金羽從法國回來後加盟遼足,1999年,他和球隊差點上演凱澤斯勞滕奇蹟。在遼足的5年,李金羽一共打進46球。2004年,他加盟魯能,三次獲得聯賽金靴,還和魯能一起三次獲得中超冠軍。
談到為何離開遼足?李金羽說了兩個原因,一是追求冠軍,二是自己「要養家」,而在當時,遼足的工資就發的不是很及時。
「從我踢球那個年代開始,就有拖欠工資的情況。」李金羽說,「但是遼寧隊這些年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只拖不欠,就是哪怕一年沒發,最後也會給你補上。」
李金羽說,自己從來沒埋怨過遼足,也理解,覺得還是有信用的,「就是確實經濟太困難了」。
1999年沒能奪冠,李金羽一直耿耿於懷,在他看來,「遼足如果有魯能這樣實力的贊助商,可能也早就在頂級聯賽奪冠了。」他表示,沒錢奪冠,只有當年深足做到過,但深足也不是像遼足那樣一直沒錢,「遼足就像窮人家的孩子,有實現偉大抱負的實力,但是又不得不面對現實,得先活著。」
遼足消亡,或者說宏運解散,外界一個說法是「賣血」的惡果,對此,李金羽說自己不好反駁,「確實這些年能賣的都賣了,但是又覺得遼足其實也有自己不容易的地方,中超這些年燒錢越來越厲害,然後又燒到中甲、中乙,對於宏運這樣一個地方企業來說,能夠堅持這麼多年也確實不容易。」
李金羽認為,俱樂部本身經濟實力不過硬,直接反應就是培養人難,留住人也難,「遼足以前打出天下靠的是自己有人,自己的子弟兵,就跟當年大連最強的時候一樣,有自己的造血功能,源源不斷輸送人才,有競爭有補充,可是當造血跟不上了,成績肯定慢慢就下來了。」
李金羽認為,遼寧足球要復興,必須得有人才,「青訓最重要的是要有更多人才,尤其是青訓教練,加上經濟的復甦,未來更強大的遼足可能真的會回來,期待那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