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到12日,首屆統一戰線學論壇在京舉辦。論壇由北京市社會主義學院和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合辦。來自山東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及浙江、重慶、廣州等地社會主義學院的學者及北京統戰系統研究人員約120人參加論壇。
在論壇上,中央統戰部原副部長陳喜慶指出,統一戰線學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力量的凝聚、關係黨的創新理論的豐富發展、關系統一戰線自身的鞏固壯大。加強統一戰線學建設,要充分發揮中央統戰部和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的牽頭協調作用、中央社院的主陣地作用、高校和有關專家學者的智囊團作用,特別是要發揮地方和基層的基礎性作用。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副會長安七一指出,統一戰線學建設是一項艱巨複雜的系統工程,既包括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構建,又包括課程建設、教科研隊伍建設、研究生教育培養等,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各方面共同努力。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戰理論教研部原副主任、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李小寧教授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統一戰線學的學科建設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隨著統一戰線學專業在更多高校開設,會有越來越多的科研人才投入到學科理論研究中。將統一戰線學理論化、科學化,使之為國際社會所接受,可能需要一兩代、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
統一戰線理論科學化是歷史任務
新京報:提到「統一戰線」,我們知道它是一個政治概念,如何理解「統一戰線學」?
李小寧: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奪取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勝利的一個重要法寶。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關於統一戰線的戰略思想運用於中國具體實踐,形成了一整套統一戰線理論。把統一戰線理論建成一門專門科學,是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中共七大上向全黨提出的任務。
1979年李維漢同志重申了這項任務。這項任務包括統一戰線理論的科學化和學科化兩個環節。科學化是指,要認識和把握統一戰線這種社會現象的本質和內在規律,形成關於統一戰線的系統的科學知識;學科化是指,要使關於統一戰線的科學知識成為整個哲學社會科學知識體系中的一個學術門類,同時作為培養專門人才的一個教學科目。科學化是學科化的基礎和前提,學科化是科學化的實現形式和制度保證。「統一戰線學」就是統一戰線理論的科學化和學科化,是關於統一戰線的系統化知識,是關於統一戰線本質和規律的科學。
新京報:統一戰線學學科建設現狀如何?
李小寧:當前,統一戰線學作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國是哲學社會科學大國,但目前在學術命題、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學術標準、學術話語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還不太相稱。要加強話語體系建設,要善於提煉標識性概念,打造易於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這項工作要從學科建設做起,要構建成體系的學科理論和概念。
目前,統一戰線學的學科建設正在推進中。2013年,中央社會主義學院與山東大學合作,在政治學一級學科下設立「統一戰線學」二級學科,並在中央統戰部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於2015年開始招收統一戰線學專業博士和碩士研究生。5年來,累計招收研究生130多人,已經畢業碩士34人、博士3人。與此同時,湖南、河南等地也有高校開設了統一戰線學專業,培養研究生。
政治實踐需要是學科發展的動力
新京報:統一戰線學的理論基礎、研究方法是怎樣的?
李小寧:統一戰線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同政治學、民族學、宗教學、社會學等學科密切關聯,需要借鑑並綜合運用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比如,政黨制度理論涉及政治學,民族理論涉及民族學,宗教理論涉及宗教學,知識分子和非公有制經濟理論涉及社會學。
另一方面,統一戰線學又有自身獨特的研究視角和理論依據。比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新型政黨制度,之所以不同於其他國家的政黨制度,就本質而言,是因為中國的各民主黨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結成了統一戰線。離開統一戰線,就無法解釋中國各民主黨派為何自願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何不以執政為目標。
在研究方法上,各學科的方法統一戰線學都可以拿來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變量分析、實證研究、歷史研究、比較研究等。
新京報:統一戰線學與政治的密切關係,對其學科化、學術化有什麼影響?
李小寧:馬克思說,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於理論滿足這個國家需要的程度。當代中國,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工作,統一戰線學與現實政治密切相關,統一戰線實踐對理論的需要程度是推動統一戰線學發展的動力。另一方面,理論來自實踐又高於實踐。統一戰線學作為一門科學,並不滿足於對實際工作經驗的總結,而是要在系統總結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統一戰線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抽象出一套概念、命題,並用邏輯的方法構建一套符合學術規範的知識體系。
新京報:如何讓統一戰線學成為易於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理論?
李小寧:聯盟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政治現象,統一戰線是一種特殊的聯盟。我們的目標是從中國共產黨領導統一戰線的特殊經驗出發,從當代中國的特殊問題出發,努力做到個別與一般相統一,特殊經驗與普遍意義相統一,中國本土學術與人類文明成果相統一,提煉出一套易於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範疇、新命題,揭示聯盟這種人類政治現象的一般本質和普遍規律。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看到,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14億人口完全擺脫貧困。今天中國發生的任何事情都具有世界意義,「中國的就是世界的」。我們要做好自己的事,講好自己的故事。我們自己愈強大,國際社會就愈容易接受我們的理論。這項工作可能需要一兩代、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
培養理論研究骨幹著手學科建設
新京報:統一戰線學的學科建設,為何從培養研究生開始而不是本科?
李小寧:目前階段,統一戰線學學科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培養理論研究的骨幹;培養本科生需要設立一級學科,準備工作比較多、難度比較大,而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設立二級學科即可,辦學上的準備工作也沒有那麼多。綜合考慮上述因素,就先從培養研究生開始了。
新京報:目前有培養統一戰線學本科生的計劃嗎?
李小寧:這是下一階段的任務。先要培養一大批統一戰線學研究人才,建立學科的理論體系,形成完整的教材體系。
新京報:為什麼目前統一戰線學的設立都是社會主義學院與高校合作的方式?
李小寧:統一戰線學是一個新學科,而且政治性、政策性和實踐性非常強,普通高校學科門類齊全、人才實力雄厚,但離統一戰線工作實踐較遠,不熟悉統一戰線理論和政策。各級社會主義學院同各級黨委統戰部關係密切,培訓對象又是統一戰線各方面的代表人物,更熟悉統一戰線理論和政策。社院與高校聯手合作,有利於發揮雙方的優勢,有助於統一戰線學學科的建立和更好的發展。
新京報記者 沙雪良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