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8年,丞相李斯滿門抄斬,為何《史記》中說他死得不冤?

2020-12-23 歷史sir123

公元前208年,這一天,一件事轟動了整個鹹陽城:大秦丞相李斯被滿門抄斬!

行刑之際,李斯淚如雨下,對自己的兒子說:「我的兒啊,我還想和你牽著大黃狗去打獵,看來是沒機會了。」

李斯作為秦朝的重臣,《史記》中對於他的死,卻評價為「諸侯已畔,斯乃欲諫爭,不亦末乎!」,為什麼司馬遷會在《史記》中認為,李斯死的一點也不冤呢?

公元前208年,丞相李斯滿門抄斬,為何《史記》中說他死得不冤?

據《史記》記載,「夫斯乃上蔡布衣,閭巷之黔首」,李斯是蜀國上蔡人,曾經在楚國做過小官。

有一次,李斯在廁所裡看到老鼠吃東西,見到有人來了馬上就逃走了。後來,他又看到了糧倉中的老鼠,不光吃得好,而且見了人依然不慌不忙。

李斯因為這件事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他認為「詬莫大於卑賤,悲莫甚於窮困」,於是,他決定去秦國發展,但是秦國丞相呂不韋非常賞識他,於是提拔他做了郎官。

從此以後,李斯進入了秦始皇的視線中,因為能說會道,李斯很快被提升為客卿,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李斯更是當上了宰相。

此時的李斯,可以說風光無限。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但是半路上病重,於是,趙高起草詔書,告知扶蘇火速回鹹陽,詔書還沒發出去,秦始皇就駕崩了。

當時胡亥也跟隨秦始皇出巡,秦始皇死後,趙高對胡亥說:「秘不發喪,你來繼位」。胡亥聽後滿心歡喜,但是又擔心丞相李斯阻撓,但是趙高卻陰笑道:「沒事,看我的!」

趙高找到了李斯,對他說:「如今皇上已死,遺詔立扶蘇繼位,但我的意思是讓胡亥繼位,其實不管立誰,都是咱們兩人一句話的事兒。」

李斯聽後大驚:「這可是篡位,你怎麼能動這種心思!」

趙高卻不以為然:「如果扶蘇繼位,那蒙恬必為丞相,你倆素來不和,你覺得自己能全身而退嗎?」

李斯思索良久,最終同意了,兩人合謀篡改聖旨,胡亥順利登基。

但是李斯卻低估了趙高的陰險和無恥。胡亥繼位後,有一天趙高對李斯說:「現在各地戰事緊急,皇上卻偏要建阿房宮,我有心勸諫,但只是個宦官,你身為丞相,應該去勸一勸。」

李斯不知是計,便同意了。後來,趙高找了一個時間,對李斯說:「皇上現在有空,你去吧」。李斯連忙進宮求見,但此時胡亥正在和妃子們尋歡作樂。

聽到李斯前來,心中非常不滿:「我閒著的時候他不來,非要敢這個時候,這個老東西分明是瞧不起我!」

身旁的趙高假裝制止道:「這話可不敢說,會大禍臨頭的!」

胡亥不解,趙高繼續說道:

「一,沙丘密謀,他也參與了。您做了皇上,他還是丞相,沒有裂土封王,非常不滿。二,陳勝是李斯老鄉,李斯之子李由作為三川郡守,不但不出兵,還與陳勝有書信往來。三,李斯的權力比您還大,世人只知丞相而不知陛下您!」

這三句話可以說句句要命!胡亥信了趙高的話,命人把李斯壓入大牢。

《史記》中記載:「斯所以不死者,自負其辯,有功,實無反心,幸得上書自陳,幸二世之寤而赦之。」

李斯以為憑自己的能言善辯,給皇上寫封信,皇上或許就會放過自己,但是這封信卻落到了趙高手中,同時李斯的這一舉動也提醒了趙高。

於是趙高派門客假扮御史、侍中輪番審問李斯,只要他敢翻供,立刻就往死了打,最終李斯屈服了,始終不敢據實陳奏。

結果,李斯被滿門抄斬,自己更是受了腰斬的酷刑。

這個故事,就記載於《史記》中,李斯被殺,趙高固然是有推不開的責任,但他的死絕不止因為此,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自身的貪念和欲望,所以《史記》中才會說他死得一點不冤。

俗話說,以史為鑑,通過李斯的這段故事我們不難發現,古人所經歷的事情,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借鑑和警醒。

其實,讀史就是如此,我們能從古人的行為中學到很多經驗智慧,這也是「讀史使人明智」的根本原因。

在我看來,《史記》中蘊含了深厚的歷史智慧,它不僅僅是一本史書,同時也是一本權謀之書、觀人之書。在二十四史中,我最愛讀的就是《史記》。這是因為《史記》是二十四史之首,是2000年從未被超過的史學巨著。從文學性來說,它有無韻之離騷之稱;從史學上來說,它奠定了24史的基本體裁。

歷史就像一面鏡子,不僅記錄著人類社會的成功與失敗、興盛與衰退,而且隱藏著無數盛衰存亡的道理、得失成敗的奧秘、可吸收借鑑的智慧,讓人生少走彎路。

很多人可能有這樣一個困擾,原版的《史記》通篇都是文言文,內容晦澀難懂,所以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這套白話文版的《史記》,其中不僅收錄了原著內容,還加入了白話文的註解和譯文,讀起來通俗易懂。

精裝版全4冊,原價298,現在只需要79,一頓飯錢,就可以讓你感受幾千年歷史長河中的興衰沉浮,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李斯為何在關鍵時刻選擇胡亥?史記中的一個小故事可以說明一切
    而李斯呢,原本是楚國一個小吏,學習多年後在秦國取代呂不韋,秦朝統一天下後,他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的第一個丞相,然,秦始皇去世後,他的人生也差不多走到了終點,機關算盡最後也算不過趙高,在與宦官趙高的鬥爭中敗北,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受盡五種酷刑摧殘後被腰斬於鹹陽,誅滅三族。
  • 和滿門抄斬有什麼區別?說文解字:族
    我們通過解釋追尋甲骨文,造字本意的內涵是與先人對話,不可以用已經僵化的概念再去解釋,那樣就失去了靈魂。了解了「族」的古今含義,我們再看看九族包括什麼:古代帝王權傾天下,生殺予奪全在自己一念之間,對於觸犯龍顏的臣子,動輒被夷三族、誅九族,甚至滿門抄斬、雞犬不留。
  • 李斯:胸懷動搖山河之志,腹藏經天緯地之才——血腥的丞相之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平定齊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一個幅員遼闊的大一統帝國。公元前213年,李斯已是六十四歲的老翁。遙想三十四年前,他初到鹹陽,在逆旅的屋頂上對自己鄭重許下誓言:出仕不為丞相,此生虛度。
  • 秦二世篡位離不開李斯幫助,事後被夷滅三族,為何沒人幫他?
    公元前208年,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大秦丞相李斯被腰斬於市,隨後以牽連罪誅滅三族,在赴刑場的時候,戀戀不捨,看著和自己一起奔赴刑場的兒子,突然間眷戀故土。李斯之所以被殺,他的罪名是謀反,而起因是因為他向秦二世建議暫停修建阿房宮、停止徵發徭役,結果在趙高的安排下稀裡糊塗的入獄,隨後趙高誣陷李斯打算謀反,在嚴刑拷打之下,李斯屈打成招。於是,立即處死與鹹陽,隨後夷滅三族。
  • 《大秦賦》中的李斯不甘墮落一步步改變自己的命運,成為秦國丞相
    李斯生於公元前284年死於公元前208年,河南上蔡人,曾經是一個郡縣的小吏,專門掌管文書。有一天他去廁所,看到廁所老鼠四處躲藏,長得又矮又小。當他來到米倉的時候看到那裡的老鼠一個個都長得非常肥大,而且看到人也沒有那麼的驚慌,反而變表現的十分的悠閒。
  • 王翦和李斯對秦朝有大功,為何王翦得以善終,李斯卻是慘死結局?
    秦朝在建立短短十幾年後就覆滅,李斯也是間接促成者,如果趙高沒有丞相李斯的支持,篡位計劃只能付之東流,李斯為了一己之私,勾結宦官趙高篡改詔書,賜死秦始皇長子扶蘇,擁立幼子胡亥即位稱帝,最終胡亥成為秦二世後,趙高掌握實權,李斯最終也被趙高陷害致死。接下來詳細看王翦和李斯為何有著不同的結局。
  • 從上蔡小吏到帝國丞相,《大秦賦》裡的李斯究竟是政治家還是政客
    臨死前,他才醒悟到自己其實是被當時秦王嬴政的心腹李斯給利用了。於是他詛咒著李斯將來也會落得和他一樣的下場,被腰斬於市。也許是一語成讖吧。大秦帝國二世皇帝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前丞相李斯因叛國罪處以三族,同日與小兒子一同腰斬於鹹陽市場。據觀刑的人說,李斯臨死前對兒子李由說:現在想跟你一起領著自家的黃狗出上蔡東門追野兔,還能行麼?父子二人相擁大哭,現場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 韓非之才不弱於李斯,為何不得韓王重用?
    韓非和李斯一樣都是荀子的學生,且二人都非常有才華,學成之後,一個奔赴秦國,一個選擇去自己的國家韓國。為何二人的命運大相逕庭? 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 韓非是我國戰國時期法家學派的集大成者,其思想融合了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言論著作。
  • 大秦首席輔臣李斯:與皇家聯姻、平步青雲,為何最終被腰斬於市?
    然而13年後,位高權重、權傾朝野的丞相李斯最終竟落得了一個被腰斬於市的下場,這究竟又是為何呢? 少時有志,終得佐於嬴政 李斯出生在戰國末年,本是楚國上蔡人士,出身低微的他幼時家貧,可以說李斯是個六親無靠的寒門之子。
  • 公元前196年,蕭何府大擺筵席,一瓜農前來搗亂:我給丞相弔喪
    無獨有偶,漢初丞相蕭何,大漢的奠基人也遭遇了這樣的猜忌,但是蕭何卻平安無事地躲了過去,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來看看《史記·蕭相國世家》的記載。公元前196年,蕭何府上大擺筵席。古代人不像現代,生活條件好,沒事就請朋友聚一聚擺兩桌。
  • 李斯是怎麼死的?李斯為什麼得不到秦二世的寵信
    李斯生於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被趙高陷害,腰斬於鹹陽。李斯小吏出身,師從荀子,後入秦為官。這是他一生輝煌的開始,輔佐秦王嬴政滅六國,推動秦朝廢分封設郡縣,李斯的政治主張的實施,使封建專制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
  • 朱元璋為何將嶽父滿門抄斬?6年後他自曝四個字,讓百官心生寒意
    我們今天說得朱元璋的嶽父,並不是靠裙帶關係從政的。他為朱元璋建立明朝做出了巨大貢獻,還被朱元璋賜免死鐵券。這個免死鐵券很厲害,可以免除一切死罪。但同時也是一塊廢鐵,只不過是帝王之術罷了。為何胡美會被滿門抄斬,他犯了什麼死罪?朱元璋的嶽父,原名胡廷瑞,後改名胡美。
  • 李斯被趙高陷害,判處腰斬並夷三族,為何滿朝文武無人為他求情?
    談秦說漢(348)李斯被趙高陷害,判處腰斬並夷三族,為何滿朝文武無人為他求情? 李斯與趙高謀,扶立胡亥為二世皇帝,賜死蒙毅與蒙恬,得罪了大部分朝廷大臣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的途中
  • 李斯為何不擁立扶蘇?不是擔心蒙恬取代自己,而是擔心當背鍋俠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在巡視天下時,病死於沙丘宮。根據史料記載,他在死前曾下達過一份詔書,召長子扶蘇回鹹陽主持自己的喪事。
  • 韓非之死:李斯千年之冤的邏輯、真相與感悟
    那麼,關於李斯嫉死韓非的質疑主要有哪些呢?一些尚存的質疑:韓非之死與李斯之冤第一、司馬遷埋下李斯嫉殺韓非的伏筆是「斯自以為不如非」這句話。可是,如果我們追根溯源的話,這句話是李斯與韓非在求學於荀子的時候說的。僅僅從時間上看,此時距韓非入秦至少已有十四、五年以上。
  • 李斯作為朝廷的一把手,為何鬥不過沒有實權的宦官趙高?
    公元前208年,被稱為「千古一相」的李斯以謀反的罪名被處死。而李斯卻是冤死的,他沒有謀反的心思,更沒有謀反的舉動,可是卻連申訴的地方都沒有。李斯悲慘的下場是拜他的政治「合伙人」——趙高所賜。李斯和趙高,一個是富有智慧手握政治實權的朝廷「一把手」,一個是只會溜須拍馬的宦官,誰都沒想到,朝廷的丞相居然被一個「指鹿為馬」的宦官壓得死死地。李斯為什麼始終鬥不過趙高呢?我們來品讀一下這段歷史。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病逝。趙高知道,自己獨攬朝政的機會來了。可前提是,必須讓他鼎力支持的秦二世胡亥繼位,否則公子扶蘇繼位之後,肯定任用他的親信蒙恬、蒙毅,自己肯定沒有好果子吃。
  • 開國功臣76歲告老還鄉,每天耕田種地,朱元璋卻下旨:滿門抄斬
    其中有一個人已經年過古稀、而且早就告老還鄉,最後還是沒能逃過一死,他就是李善長。李善長曾經跟隨朱元璋四處徵戰、出生入死,後來被封為韓國公,特賜免死鐵券,爵位子孫世襲,可以說是位極人臣,而朱元璋最後下旨將他滿門抄斬,主要有兩大原因。一、居功自傲,引起皇帝不滿。
  • 李善長年近八十,早已交權在家養老,朱元璋為何還對他滿門抄斬?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覺得疑惑,此時李善長已經是快接近80歲的老頭子了,又不在朝中做官,為何朱元璋一定要趕盡殺絕呢? 朱元璋剛當了幾年皇帝,就越發覺得相權對自己的皇權形成了嚴重威脅。尤其是時任左丞相的李善長,既是淮西集團的領袖,又是開國第一功臣,權力大、威望高,有時候說句話在他們中間很是管用。 這可就讓猜忌心十分重的朱元璋放心不下了,但偏偏這李善長在朝堂上人緣又好,行為舉止也是較為謹慎,雖然有些小的過錯,但朱元璋始終抓不到他大的把柄。
  • 荀子是李斯的老師,李斯為何焚滅其書,力薦「焚書坑儒」
    文 | 百川荀子,男,漢族,約公元前313年生,壽命約76歲。屬相猴,星座約為雙子座,河北邯鄲人。荀子是李斯的老師,李斯為何焚滅其書,力薦「焚書坑儒」?蘇軾的《荀卿論》曰:「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滅其書,大變古先聖王之法,於其師之道,不啻若寇讎。」
  • 李斯被腰斬,滿朝文武大臣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
    李斯是秦朝著名的丞相,偉大的政治家、書法家,秦王嬴政在位期間,他出謀劃策,深受賞識。 李斯對秦國中央集權的建立起了很大的作用,只可惜他「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因一念之差,不僅斷送了自己的性命,還牽連三族,毫不誇張地說,他的一念之差將秦朝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