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8年,這一天,一件事轟動了整個鹹陽城:大秦丞相李斯被滿門抄斬!
行刑之際,李斯淚如雨下,對自己的兒子說:「我的兒啊,我還想和你牽著大黃狗去打獵,看來是沒機會了。」
李斯作為秦朝的重臣,《史記》中對於他的死,卻評價為「諸侯已畔,斯乃欲諫爭,不亦末乎!」,為什麼司馬遷會在《史記》中認為,李斯死的一點也不冤呢?
公元前208年,丞相李斯滿門抄斬,為何《史記》中說他死得不冤?
據《史記》記載,「夫斯乃上蔡布衣,閭巷之黔首」,李斯是蜀國上蔡人,曾經在楚國做過小官。
有一次,李斯在廁所裡看到老鼠吃東西,見到有人來了馬上就逃走了。後來,他又看到了糧倉中的老鼠,不光吃得好,而且見了人依然不慌不忙。
李斯因為這件事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他認為「詬莫大於卑賤,悲莫甚於窮困」,於是,他決定去秦國發展,但是秦國丞相呂不韋非常賞識他,於是提拔他做了郎官。
從此以後,李斯進入了秦始皇的視線中,因為能說會道,李斯很快被提升為客卿,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李斯更是當上了宰相。
此時的李斯,可以說風光無限。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但是半路上病重,於是,趙高起草詔書,告知扶蘇火速回鹹陽,詔書還沒發出去,秦始皇就駕崩了。
當時胡亥也跟隨秦始皇出巡,秦始皇死後,趙高對胡亥說:「秘不發喪,你來繼位」。胡亥聽後滿心歡喜,但是又擔心丞相李斯阻撓,但是趙高卻陰笑道:「沒事,看我的!」
趙高找到了李斯,對他說:「如今皇上已死,遺詔立扶蘇繼位,但我的意思是讓胡亥繼位,其實不管立誰,都是咱們兩人一句話的事兒。」
李斯聽後大驚:「這可是篡位,你怎麼能動這種心思!」
趙高卻不以為然:「如果扶蘇繼位,那蒙恬必為丞相,你倆素來不和,你覺得自己能全身而退嗎?」
李斯思索良久,最終同意了,兩人合謀篡改聖旨,胡亥順利登基。
但是李斯卻低估了趙高的陰險和無恥。胡亥繼位後,有一天趙高對李斯說:「現在各地戰事緊急,皇上卻偏要建阿房宮,我有心勸諫,但只是個宦官,你身為丞相,應該去勸一勸。」
李斯不知是計,便同意了。後來,趙高找了一個時間,對李斯說:「皇上現在有空,你去吧」。李斯連忙進宮求見,但此時胡亥正在和妃子們尋歡作樂。
聽到李斯前來,心中非常不滿:「我閒著的時候他不來,非要敢這個時候,這個老東西分明是瞧不起我!」
身旁的趙高假裝制止道:「這話可不敢說,會大禍臨頭的!」
胡亥不解,趙高繼續說道:
「一,沙丘密謀,他也參與了。您做了皇上,他還是丞相,沒有裂土封王,非常不滿。二,陳勝是李斯老鄉,李斯之子李由作為三川郡守,不但不出兵,還與陳勝有書信往來。三,李斯的權力比您還大,世人只知丞相而不知陛下您!」
這三句話可以說句句要命!胡亥信了趙高的話,命人把李斯壓入大牢。
《史記》中記載:「斯所以不死者,自負其辯,有功,實無反心,幸得上書自陳,幸二世之寤而赦之。」
李斯以為憑自己的能言善辯,給皇上寫封信,皇上或許就會放過自己,但是這封信卻落到了趙高手中,同時李斯的這一舉動也提醒了趙高。
於是趙高派門客假扮御史、侍中輪番審問李斯,只要他敢翻供,立刻就往死了打,最終李斯屈服了,始終不敢據實陳奏。
結果,李斯被滿門抄斬,自己更是受了腰斬的酷刑。
這個故事,就記載於《史記》中,李斯被殺,趙高固然是有推不開的責任,但他的死絕不止因為此,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自身的貪念和欲望,所以《史記》中才會說他死得一點不冤。
俗話說,以史為鑑,通過李斯的這段故事我們不難發現,古人所經歷的事情,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借鑑和警醒。
其實,讀史就是如此,我們能從古人的行為中學到很多經驗智慧,這也是「讀史使人明智」的根本原因。
在我看來,《史記》中蘊含了深厚的歷史智慧,它不僅僅是一本史書,同時也是一本權謀之書、觀人之書。在二十四史中,我最愛讀的就是《史記》。這是因為《史記》是二十四史之首,是2000年從未被超過的史學巨著。從文學性來說,它有無韻之離騷之稱;從史學上來說,它奠定了24史的基本體裁。
歷史就像一面鏡子,不僅記錄著人類社會的成功與失敗、興盛與衰退,而且隱藏著無數盛衰存亡的道理、得失成敗的奧秘、可吸收借鑑的智慧,讓人生少走彎路。
很多人可能有這樣一個困擾,原版的《史記》通篇都是文言文,內容晦澀難懂,所以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這套白話文版的《史記》,其中不僅收錄了原著內容,還加入了白話文的註解和譯文,讀起來通俗易懂。
精裝版全4冊,原價298,現在只需要79,一頓飯錢,就可以讓你感受幾千年歷史長河中的興衰沉浮,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