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之才不弱於李斯,為何不得韓王重用?

2021-01-19 騰訊網

韓非和李斯一樣都是荀子的學生,且二人都非常有才華,學成之後,一個奔赴秦國,一個選擇去自己的國家韓國。為何二人的命運大相逕庭?

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

韓非是我國戰國時期法家學派的集大成者,其思想融合了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言論著作。

韓桓惠王十九年(前253年),27歲的韓非投奔了荀子門下,學習帝王之術,一起學習的還有後來的秦國丞相李斯,二人在當時都是荀子最得意的學生,韓非之學並不在李斯之下。學成之後,韓非回到韓國,本想著能在自己的國家大展鴻圖,但事與願違,這位韓王不信任真正有治世之才的韓非,反而信任當時手握重兵的大將軍姬無夜,但凡一個明君都要提防大臣位高權重,危及到王位,這位韓王不但沒有提防,反而把最喜歡女兒嫁給了他。

如果這還不夠,那麼韓王派遣水工鄭國去給秦國修渠足以說明韓王的智商,本想著以此來耗費秦國物力財力,結果此舉適得其反。讓秦國多了100萬畝農田,今後的戰爭秦國便再無後顧之憂!

那麼韓王為什麼會如此昏庸無能,連最基礎的選賢用能都做不到,其實這和一百年前的申不害變法有很大關係,申不害是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他主張「法治」,「術治」,術是一種駕馭大臣的方法,讓君主不要相信任何大臣,使得君主集權加強,限制了貴族的權力,後面的韓國君主也都紛紛效仿,但實行這種政策也產生了另一個後果,即「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

歸根結底,就是韓王這個人太昏庸,不能識韓非之才,能力再強的人得不到君王的賞識,才華也難以施展!

李斯(?-公元前208年)

相比之下,李斯走的道路就坦蕩許多,因為他所到之處是國力強盛的秦國,輔佐的是千年難得一遇的聖主秦王嬴政。李斯才華橫溢,秦王嬴政招攬天下之才,後為秦始皇出謀劃策,幫助他完成掃平六國,統一天下之大業。最初的一無所有,後一步步官至丞相,不過二十幾年。

賢臣需要明君,只有君主信任臣子,作臣子的才能創出一番豐功偉績!

相關焦點

  • 韓非之死只因他對韓國愛得深沉,怪不得秦始皇,也怨不得李斯!
    身懷大才無處用,嘔心瀝血著名篇 那麼,韓非為什麼會來到秦國?他又為何深陷牢獄?李斯又為何要將老同學置於死地呢?其中緣由,且聽我慢慢道來。
  • 秦始皇見到了恨不相逢的韓非,為何卻未信用?最後被李斯毒害
    傳統觀點認為是李斯嫉殺韓非,李斯與韓非同出荀子門下,韓非學識遠在李斯之上,李斯自認不如韓非,擔心韓非在秦受重用危及自身政治權位,因而進言讒殺韓非。 以上分析有一定根據,但仔細分析,則發現李斯並非韓非不被秦始皇任用的原因,秦始皇讚賞韓非著作而不知何人所作,還是李斯進言介紹韓非的,既主動薦名韓非又嫉殺韓非,邏輯上存有著矛盾,秦始皇之所以不用韓非,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二者的觀念分歧。
  • 韓非的悲慘人生:擁有才華得不到重視,被同學李斯陷害,含冤而死
    韓非是戰國時期韓國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他的文章寫得非常漂亮,這樣一個有才華的人,卻沒有得到韓王的重視,最後還落了一個含冤而死的下場,不得不說韓非子是一個悲劇人物。在昨晚播出的熱播劇《大秦賦》中,有這樣一個情節,韓國的老百姓將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給拋棄,都選擇去冶銅煉鐵,見此情景,韓非很擔憂,怒斥道,男人不去耕地,女人不在家紡織,貪圖眼前的蠅頭小利,是一種短見的行為,長久下去韓國一定會遭殃。
  • 職場之李斯與韓非:害你最深的人往往是你信任的人
    他倆均是不世之材,為何從最初的同窗好友走向反目成仇。李斯和韓非是大學同學,而且還是很要好的朋友,兩人都是荀子的得意門生。李斯主修法家家,他以商鞅為榜樣。韓非是韓國公子,他不像李斯能言善辯,甚至有時會口吃。但韓非的思想和文章,就連李斯都自愧不如。他不僅學習商鞅的「法」,還兼修了申不害的「術」,慎到「」勢」,形成了以法為中心,術勢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思想體系。
  • 李斯與韓非不同,秦王如何選?
    延尉李斯與韓國宗室韓非本是師兄弟此時的李斯已經官升延尉之職,延尉是負責司法的最高官員,有著實質的政治地位。李斯曾經給秦嬴政提過意見,批評秦王及秦王的下屬驅逐客卿的想法與做法。秦王不僅接受意見,收回了逐客令,而且還重用了李斯,將其任命為延尉。
  • 荀子門下最出色的兩個弟子:必死的韓非,找死的李斯
    荀子門下最出色的兩個弟子:必死的韓非,找死的李斯 《大秦賦》最近正在熱播,隨著劇情的推進,各方人物次序登場。眾所周知,大秦之所以能夠一統天下,根源在於兩點:變法,用人。變法我們都知道,商鞅變法,奠定了秦國富強的基礎,再來就是用人,秦國用人無國別之分,只有有才便給予高官厚祿。
  • 《大秦賦》:韓非作為李斯的同學,最終是什麼結局呢?
    韓非去趙國見春平君趙佾,他一席話點醒趙佾:「你趙國不缺將帥,缺的是治國理政的大才,而這個人就是呂不韋,他在秦國主政十餘載,對秦國了如指掌,而且他與嬴政分歧很大,他主張緩圖,而嬴政渴求急進
  • 韓非之死:李斯千年之冤的邏輯、真相與感悟
    在這裡司馬遷藉助秦始皇之口,對韓非之才大加讚揚,為後面李斯的妒賢嫉能加以鋪墊。在李斯答曰:「此韓非之所著書也」之後,司馬遷又以「秦因急攻韓,韓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結果韓非出使秦國後,「秦王悅之,未信用」。於是,李斯、姚賈害之,毀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
  • 集法家之大成的韓非,身懷蓋世奇才,為何挽救不了韓國的衰敗?
    韓非在思想、文學方面取得巨大的造詣,那麼他到底有何才能?懂不懂帝王之術呢?後人為何以他為主,撰寫了一本《韓非子·帝王之術》的書籍呢? 說到韓非對帝王之術的了得,不得不談到他的老師荀子。
  • 李斯遺藥殺韓非是真的存在嗎?李斯的書法作品,值得後世人士欣賞和學習
    韓非子原本忠於韓國,但韓國君主不採用他的發言,韓非受挫,看到同窗李斯受到秦王的重視,決定去試試。李斯一直執行的是老鼠哲學怕有人威脅他的地位。秦王本來就很欣賞韓非,而且韓非比李斯本領大,李斯怕韓非會威脅到他的前途,於是就在秦王面前咀嚼了韓非的舌根,而且韓非得罪了同樣受到秦王重視的姚賈,在兩人的陷害下,韓非不得已吃了李斯留下的毒藥,自殺而死。
  • 《大秦賦》:李斯的囂張,韓王的怯懦,兩個字道出原因
    《大秦賦》是大秦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曲,也是統一天下的收官之作,因此在這部劇裡面,哪怕是秦國經歷了嫪毐叛亂、呂不韋被趕出廟堂等事情,秦國仍然具備著一打六的蠻橫實力! 在最新一集裡面,觀眾們還看到了秦國朝臣們張狂的一面了,比如說陳馳在趙國策反頓弱,李斯在韓王面前的無限囂張!
  • 《大秦賦》他是嬴政欣賞的人,是李斯同窗好友,卻因才高八鬥被害
    一個是韓非與李斯。韓非死於李斯的下毒的說法,流傳最廣。原因據說是李斯嫉妒韓非的才華高過自己,於是向秦王嬴政進讒言,將韓非送入秦獄,又在第一時間下毒害死韓非,令秦王沒有後悔藥可吃。戰國時期的韓非是著名學者,他的著作影響極廣。甚至後世諸多朝代治理國家,大多不離他的理論框架。
  • 韓非一身才華卻死於小人之手,司馬光為何認為他是活該?
    公元前233年,秦國再一次攻打找過,這次韓國國王韓安害怕了,主動割讓徒弟,並且獻出了傳國之寶國王印信,並自降國格,承認自己的國家為秦國的附屬國,並且派出韓非到秦國晉見。 當時韓國,當權的官員們滿是顢頇,韓非十分痛心,國家優時啟用濫學無數的學者,而危難時就依靠那些平時被人冷落的武士,國家培養出來的人才根本用不上,也不中用。韓非這些年看到如此景象,悲憤之餘寫下了《孤憤》、《五蠹》、《內儲》、《外儲》、《說林》、《說難》等五十六篇巨作。
  • 畢生寫下傳世巨作,被秦始皇視為偶像,卻遭同窗李斯下令毒死
    之後李斯去了當時最為強大的秦國一展抱負,韓非則回到韓國,想為母國效力,於是廢寢忘食的編寫了《孤憤》、《五蠹》等著作,可惜的是,胸中有大才的韓非依然得不到韓王的重用,對他的建議和著作依然置若罔聞,韓非心灰意冷,後李斯來勸說韓非入秦的時候,身為韓國貴胄,一心只想著為母國效力,韓非果斷拒絕了,但託李斯將自己寫的書送給了秦王。
  • 天行九歌:李斯和韓非關係錯亂,是玄機的無心之失還是有意為之?
    本期文章給大家帶來的是,天行九歌:謎之操作,李斯和韓非究竟誰為師弟?是玄機的無心之失還是有意為之?,但不知道有誰注意到了這個問題,那就是他和李斯到底誰為師弟?在《天行九歌》開播之時,與之頗有關係的《秦時明月》第四部已經堪堪出完,在秦時第四部《萬裡長城》中,李斯曾經邀請過張良品茶,看似品茶,其實是在試探張良到底知道不知道,當年韓非掌握的關於蒼龍七宿的秘密,並屢次提及韓非是自己的同門師弟,而在後來的衛莊夜探相國府時,也曾經提及韓非是李大人的同門師弟。
  • 韓非子和李斯,到底誰更厲害,韓非子的死和李斯有多大關係
    不管是什麼時候,有不少人都對韓非子的書和理論有著不一樣的看法,而且經常會拿來和李斯放一起對比,有不少人認為,李斯的出生更不好,但是最後獲得了更高的權勢地位,深受秦王的喜愛。而韓非子在韓國並沒有得到太多的重視,從這點來看,李斯要比韓非子更好厲害,更重要的是,最後韓非子還是死在了李斯的手下,而李斯更是陪著秦王一統天下,登上了帝位,活得時間也更長,明顯李斯才是最後的成功者。確實,如果是這樣看的話,也更加符合我們平常人對成功的認知,畢竟大家努力工作賺錢,都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更長的壽命。要是能取得一定的成就,在大多數眼裡,就是已經是成功人士了。
  • 大秦賦:韓非客死,並非李斯逼迫,是他詆毀姚賈丟了最後救命稻草
    秦王便當著李斯的面痛罵李斯,是不是李斯有意保護韓非?同時說,韓非確實有才,如果他能為秦所用最好,如果不能,只要他不突破秦王的底線,便能容他。  這說明什麼?說明秦王要李斯通知六國派使臣到秦國表決心呢。  表什麼決心?表不合縱抗秦的決心。
  • 李斯被稱千古一相,位極人臣,與趙高三次交手為何無一獲勝?
    第一次交鋒,沙丘之變李斯被趙高牽著鼻子走,趙高對李斯一頓威逼利誘,拿他跟蒙恬做比較,擊破了李斯的心理防線。最終放棄氣節,與趙高一起篡改始皇帝遺照,逼死長公子扶蘇,擁立胡亥為帝,第一次被K.O。那麼李斯身為當朝丞相,位極人臣,為何會被趙高處處壓制呢?第一個是自身的原因,李斯本身就是追求權力的人李斯早期的一則故事,流傳極廣,他在上蔡做掌管文書的小吏,有一次在廁所看到吃大便的老鼠,看到人或者貓狗過來,就趕快逃走。
  • 專題 李斯殺韓非,暴秦信法家,這都不是真相
    韓非子在《外儲說右上》借晉文公與狐偃的對話表達法家為何「嚴而少恩」的深層緣由,晉文公問:「刑罰之極安至?」狐偃對曰:「不闢親貴,法行所愛。」施行刑罰的最高境界,就是在自己最親近的人違法犯規時鐵面無私、依法辦事,其目的就在於「明法之信」。如果一個人就連自己最親近的人犯法都不徇私,那麼誰還能懷疑他維持公正的決心和信念呢?人們自然真正從內心相信法律體現的是非、善惡觀念。
  • 大秦賦:被李斯下毒,被姚賈下套,韓非的家國大義,賺足眼淚
    本來嬴政很生氣,趕緊召回姚賈,親自質問他,而姚賈坦然承認此事,他說為了拉攏六國官員故意這樣做的,而且還讓六國的人都知道他貪汙,人們在咒罵他之時,也會咒罵被他賄賂的人,這樣引得六國人心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