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韓非客死,並非李斯逼迫,是他詆毀姚賈丟了最後救命稻草

2020-12-27 網易

2020-12-23 17:40:08 來源: 娛樂快遞哥哥

舉報

  電視劇《大秦賦》已播放至第67集。

  在最新劇集中,講到了秦王讓王翦退兵趙國,卻拐彎進攻韓國。

  為什麼?

  秦王是想以此逼迫韓王,把韓非交給秦國。

  為此,韓王在接到秦王停戰條件後,派韓非來到了秦國。

  

  韓非到秦國,是做好了死的準備的。

  到秦國後,韓非仍不停地與列國暗中聯絡,交換情報,並把自己在秦國的形勢判斷,傳達給列國,給秦王殲滅六國製造了一定阻力。

  而在最新劇情預告中,韓非在獲取姚賈又在周遊列國遊說,達到分裂六國合縱目的。為此,韓非直接跑到秦王跟前,諫言秦王,詆毀姚賈,意圖借秦王的刀,誅殺姚賈,從而讓六國合縱抗秦。

  

  之前,在劇情預告中,秦王獲得最新情報:其它五國的使臣皆已按照秦國的要求,趕往了赴秦的路上,唯獨韓國未動。

  秦王便當著李斯的面痛罵李斯,是不是李斯有意保護韓非?同時說,韓非確實有才,如果他能為秦所用最好,如果不能,只要他不突破秦王的底線,便能容他。

  這說明什麼?說明秦王要李斯通知六國派使臣到秦國表決心呢。

  表什麼決心?表不合縱抗秦的決心。

  

  而唯獨韓國沒有使臣前往秦國。這便是李斯沒有通知到位的結果了。所以,秦王說他在保護韓非。

  為什麼韓使不去秦國,便能保護韓非?

  因為,韓使不到,秦王就不知道韓王的意圖。至少,在面子上,秦王不好斬殺韓非。而如果韓使到秦國表明了韓王態度,那秦王誅殺韓非就有理由了。

  回到秦王說的能容韓非的底線問題。秦王的底線是什麼?

  就是韓非不再頻頻破壞秦王殲滅六國計劃。

  這就是秦王的底線。

  

  而在最新劇情預告中,韓非在得知姚賈遊說五國、致使五國不敢與韓交好,便使了最後一招:諫言秦王,意圖離間秦王與姚賈的關係,達到誅殺姚賈的目的。

  韓非聯合向秦王諫言什麼?

  必定是不利於姚賈的。之前,姚賈為遊說列國政要,已秦國國庫中支出大量資金,用於賄賂各國政要。

  此次,韓非必定是抓住這一點不放,以姚賈花了大量秦國的錢為由,詆毀姚賈中飽私囊,欺騙秦王。

  

  秦王卻不是這麼好離間的。韓非不知道,姚賈是什麼人?是秦王為逼呂不韋還權時,就已經「拜了把子」的人。

  穿一條褲子的。

  所以,秦王怎麼可能會被韓非隻言片語蒙蔽?

  而韓非這一冒險舉動,直接導致了秦王不能容他的結局。

  歷史上說,韓非死於韓國,是李斯逼迫韓非服毒自殺。

  

  從《大秦賦》劇情發展看,韓非之死,不在李斯,並非如史上所說,因韓非在秦王面前詆毀李斯、姚賈,李斯不能容他,而趁韓非下獄,逼迫韓非自殺。

  因為,如果李斯要殺韓非,那麼,之前,為何秦王痛罵李斯在保護舊友(韓非)?

  所以,韓非客死秦國,一是秦王下了詔命,要韓非死,只是,當時為了秦王的聲譽著想,反而把這個殺韓非的「鍋」,讓李斯背了;

  

  二是,韓非主動要求李斯殺死自己。為什麼?因為他本就沒有想著能活著回韓國。眼見,自己無能為力保護自己的國家,他心懷愧疚,以死謝「罪」。這與之前,韓非在韓國時的抱負是很吻合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韓非之死:李斯千年之冤的邏輯、真相與感悟
    韓非劇照在很多人看來,韓非之死是李斯所為,李斯為什麼這麼做呢?是因為他嫉妒韓非的才華。這在歷史上似乎已成定論,並影響深遠。第二、在秦王讀到韓非的文章後,發出「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感慨的時候,向秦王介紹作者是韓非的,不是別人,正是李斯。試問,秦王對韓非的著作作出了如此評價,李斯果真妒賢嫉能,為什麼會向秦王提及韓非這個人呢?難道他不知道,韓非來到秦國之後,秦王不重視韓非還好,萬一秦王重視韓非,對他又有什麼好處呢?這不正是吃力不討好嗎?
  • 韓非之死只因他對韓國愛得深沉,怪不得秦始皇,也怨不得李斯!
    當韓非的著作傳到秦國,嬴政看後竟然發出「如果能與他見上一面,便死而無憾了」的感慨。 據《史記》記載,為了讓韓非入秦,嬴政還特意派兵攻打韓國,韓王安無計可施便命韓非出使秦國。 然而,韓非來到秦國之後,並沒有得到嬴政的信任與重用,反而慘遭李斯和姚賈聯手陷害。嬴政聽從二人之言,將韓非下獄治罪。
  • 《大秦賦》:韓非作為李斯的同學,最終是什麼結局呢?
    韓王安五年(公元前233年),韓非子被韓王派遣出使秦國,秦王嬴政很喜歡韓非,但還沒有決定是否留用。韓非上《存韓》書,批評李斯,揭縱橫家姚賈之短(姚賈曾經破趙韓燕等五國合縱,韓非上書說姚賈奔走列國是為了中飽私囊,而非為秦國出力,欲使秦王不用姚賈)。由此得罪了李斯和姚賈。
  • 秦始皇見到了恨不相逢的韓非,為何卻未信用?最後被李斯毒害
    但是能否據此論證秦始皇就接受了韓非的觀念並付諸了實踐,則還需要做出進一步的歷史考察。 因為秦始皇見到韓非其人以後,卻並未信其言、用其人,在李斯、姚賈的進言後,秦始皇將韓非囚於秦,使得韓非遭李斯毒殺,後又後悔想赦免韓非。 以上史事使得秦始皇與韓非的關係顯得撲朔迷離。
  • 大秦賦:被李斯下毒,被姚賈下套,韓非的家國大義,賺足眼淚
    在秦國為質,但韓非依然心繫母國韓國,他不被嬴政的高官厚祿所誘惑,得知嬴政當下不是滅趙就是滅韓,他暗自操作韓趙結盟一起抗秦,他知道秦國上卿姚賈在破韓趙結盟,所以進諫嬴政,揭露姚賈貪汙一事
  • 韓非子和李斯,到底誰更厲害,韓非子的死和李斯有多大關係
    韓非子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可以說是現在四大鐵中的同過窗了,可是在最後韓非子卻死在了李斯的手上,這讓後人對他們的關係產生了很多的質疑,這兩人到底是什麼關係,是心心相惜還是心懷嫉妒,甚至都想至對方與死地。
  • 韓非子之死與李斯無關,而是咎由自取,另有其人
    喟然長嘆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跟他見一面,探討探討學問,死都不會後悔。其實呢,嬴政倒不必這麼沮喪,因為他不必死,不久之後,韓非子就到秦國來了,而且還是乖乖來的。寫過《五蠹》、《說難》,深諳遊說之道的智者韓非就是這麼的沒水平,挑人家工作當中的刺兒以及,拿人家的出身說話。其目的就是挑撥嬴政與姚賈的關係,讓姚賈背上不忠的惡名,殺了他。那麼,韓非子的目的達到了嗎。
  • 畢生寫下傳世巨作,被秦始皇視為偶像,卻遭同窗李斯下令毒死
    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意思是我如果能見到此人並與他交談,就算死也無憾了,可見秦王對韓非之才的喜愛,奈何韓非並不想為秦國效力,雖然在韓國得不到重用,但依然想著拯救韓國,不離不棄。眾所周知,秦國開啟滅國之戰的謀劃中,準備吞併的第一個國家就是近鄰韓國。
  • 《大秦賦》第61集:韓非正式出場,才華橫溢,但初次交鋒敗給姚賈
    韓非是法家的代表人,他的一生中有兩個人很重要,分別是姚賈和李斯。 姚賈隸屬秦國,是戰國時代最強外交官;李斯是嬴政心腹,和韓非師出同門。 而韓非的死就和姚賈和李斯有關。
  • 專題 李斯殺韓非,暴秦信法家,這都不是真相
    李斯妒才殺韓非,這只是部分真相韓非子之死帶有濃烈的悲劇色彩。傳統說法認為,李斯因嫉妒韓非子而殺之,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曾謂:「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 聯繫此前「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的暗示,韓非子之死並不排除李斯忌妒同門而欲殺之的可能性。
  • 李斯遺藥殺韓非是真的存在嗎?李斯的書法作品,值得後世人士欣賞和學習
    李斯師承荀子,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分析各諸侯的情況,決定為秦效力,李斯到秦後,他的思想很快得到秦宰相的認可,在秦當官,他有機會接近秦王,他對秦王說統一六國的戰略,離開六國的君主,然後一個一個地合併,秦王稱讚。後來秦王下趙高狼狽為奸,偽造遺書,強迫皇長子幫助蘇自殺,皇幼子胡亥為皇子,控制幼皇子,爭取更大的權利。
  • 電視劇大秦賦李斯結局是什麼 李斯最後死了嗎怎麼死的
    據悉,《大秦賦》的大結局中,是講到了呂不韋被貶,秦始皇嬴政拿回了所有的政權,真正的開始執掌天下,而那個時候李斯還沒死。李斯是後來被胡亥給賜死的,因為趙高想要當丞相,所以要除掉擋在自己前面的李斯,趙高妖媚惑主,胡亥完全被他欺騙。
  • 韓非的悲慘人生:擁有才華得不到重視,被同學李斯陷害,含冤而死
    韓非是戰國時期韓國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他的文章寫得非常漂亮,這樣一個有才華的人,卻沒有得到韓王的重視,最後還落了一個含冤而死的下場,不得不說韓非子是一個悲劇人物。韓非是一個非常熱愛自己國家的人,因為當時韓國的政治非常腐敗,而且改革不力,韓非多次上書韓王,但都沒用。就拿老百姓跑去煉鐵這件事來說,韓非進諫韓王,將拋荒不耕的壞處說給韓王聽,而韓王根本就不重視韓非,所以他的話也並沒有聽進去。
  • 荀子門下最出色的兩個弟子:必死的韓非,找死的李斯
    李斯,楚國人,跟隨荀子學習帝王之術,善權謀。 韓非,李斯,兩個曾經最要好的同窗,只因在滅六國的順序上有了衝突,便一生一死。韓非主張先伐趙而緩伐韓,畢竟韓國是其母國。
  • 《大秦賦》中甘羅的死法到底對不對?
    甘羅——身死殿堂 不過,在韓非參與的出使故事中,他卻不是使者。 此處的姚賈,正是在《大秦賦》中陪伴小甘羅出使趙國的姚賈。 姚賈出使四國後,圓滿地完成了出使任務!
  • 《大秦賦》四世重臣最強外交官姚賈,一張嘴皮平天下
    趙王準備讓趙偃代替太子入秦,趙偃得知消息和倡後、郭開等人籌備重禮送給姚賈,求他促使太子趙佾入秦。這三個人就是鐵憨憨了,即使他們不來姚賈也會想辦法讓趙王同意趙佾入秦,畢竟這就是他此行的目的,務必要不辱使命。姚賈樂呵呵收下重禮轉手送給了在趙國的秦國暗探們,作為以後的活動經費。
  • 韓非一身才華卻死於小人之手,司馬光為何認為他是活該?
    韓非珍惜這次機會,上書給嬴政說:「秦王地大物博,雄兵百萬,紀律嚴明,賞罰分明,有法可依,有規可矩,我今日來見大王,貢獻出破壞合縱同盟的計策,如果大王使用我的方案沒有幾百其他六國,那麼我自願受死。」
  • 秦丞相李斯之所以能成功,得益於「兩鼠論」的啟發,真是這樣嗎?
    李斯的上書非常有技巧,他列舉了四代秦王成功使用良臣的案例,如:秦穆公之百裡奚、蹇叔; 秦孝公之商鞅;秦惠王之張儀; 秦昭王之範雎,這四位賢名君王如果也下令逐客,秦國也沒沒有現代這麼強大了。秦始皇一想也對,立即取消了「逐客令」,對李斯更加寵信,再遷其官為廷尉(真正的高官)。
  • 《大秦賦》他是嬴政欣賞的人,是李斯同窗好友,卻因才高八鬥被害
    兩人曾是少年好友,有過最真摯的情誼,可在歷史進程中,太子丹策劃了荊軻刺秦王,最後在秦國的逼迫下,太子丹被父王殺死取了首級取悅於嬴政,死得極為慘烈。一個是韓非與李斯。韓非死於李斯的下毒的說法,流傳最廣。原因據說是李斯嫉妒韓非的才華高過自己,於是向秦王嬴政進讒言,將韓非送入秦獄,又在第一時間下毒害死韓非,令秦王沒有後悔藥可吃。戰國時期的韓非是著名學者,他的著作影響極廣。甚至後世諸多朝代治理國家,大多不離他的理論框架。
  • 職場之李斯與韓非:害你最深的人往往是你信任的人
    李斯和韓非是大學同學,而且還是很要好的朋友,兩人都是荀子的得意門生。李斯主修法家家,他以商鞅為榜樣。韓非是韓國公子,他不像李斯能言善辯,甚至有時會口吃。但韓非的思想和文章,就連李斯都自愧不如。他不僅學習商鞅的「法」,還兼修了申不害的「術」,慎到「」勢」,形成了以法為中心,術勢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思想體系。因此韓非在學術上高於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