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之死與李斯無關,而是咎由自取,另有其人

2020-12-14 斯文卿相

《史記》當中說: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

韓非子是李斯害死的,原因就是嫉賢妒能,生怕韓非子奪了自己的高位。然而對這個問題,《戰國策》另有一種說法,倒與韓非子的身份與當時所處的環境相互吻合,那麼,《戰國策》是怎麼說的呢?

韓非子

一:優秀的韓非

韓非子是韓國公子,韓王歇的兒子,因為出身尊貴的緣故,導致打小就有機會讀書,拜在大儒荀卿門下,和李斯做了師兄弟。

兩個人都很好學,很優秀,畢業之後,李斯四處求官,並最終經千辛萬苦到了秦國,韓非子呢,則沒這方面的困惑,優哉遊哉的回到家鄉。

一方面父親駕前參與政事,發表一些富國強兵的想法,一方面,靜下心來著書立說,寫出了許多爆款文章。

久而久之,偌大的名氣就傳到秦王嬴政的耳中,嬴政看了韓非子的文章,登時成了韓非子的鐵粉,成了鐵粉之後怎麼辦?

喟然長嘆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

跟他見一面,探討探討學問,死都不會後悔。

其實呢,嬴政倒不必這麼沮喪,因為他不必死,不久之後,韓非子就到秦國來了,而且還是乖乖來的。

嬴政

二:韓非子入秦

前233年,秦國攻打趙國,因為歷來三晉一體的緣故,韓國就開始非常恐慌,恐慌什麼?就怕秦國收拾趙國以後,順手把他也給收拾了,順手收拾他怎麼辦?

當然要防患於未然,出於上述高見,韓非子的哥哥,其時繼位僅八年的韓王安,就把韓非子派到秦國了。

派到秦國幹嘛?

一則探探風向,二來呢,也借韓非子與李斯的那點友誼,搞好秦韓之間的關係。國與國之間,無可奈何的時候,就經常會公事私辦,這也不是多了不起的事。

於是呢,韓非子就到秦國來了。

仰慕已久的賢人終於到了秦國,秦王嬴政當然就像是瞌睡遇到了枕頭,遇到枕頭怎麼辦?

當年孟嘗君出使秦國,秦昭襄王就將之扣押下來做了人質。

這種事兒秦國也不是幹了一兩回,有的是經驗,所以呢,就把韓非子扣押下來,每天好吃好喝的招待,就是不放你回國。

韓非子怎麼辦?

好辦,因為不久以後,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李牧

三:風向又變了

秦國攻打趙國,派出去的主將是後來反叛,逃亡到燕國,並最終獻出自己腦袋的樊於期,趙國呢,可了不得,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打的匈奴都望風而遁的李牧。

單從名字上看,小雜魚碰到了王炸,那還不給打的稀裡譁啦,打的稀裡譁啦怎麼辦?

趙國如何牛氣暫且不說,反正韓王安是傻眼了。

原本派韓非子出使秦國,前提是怕趙國打敗仗,可現而今,秦國打了敗仗,趙國氣焰正盛,正盛之下呢,趙王遷派出使者,遊說列國,打算大伙兒湊一塊找秦國的晦氣,並且很快得到楚國、魏國以及燕國的響應。

風向變了,原先是西風壓倒東風,可現而今,東風壓倒西風,韓王安不傻,趕緊順坡下驢,改變立場,假裝想起秦國的種種壞處,立馬跟趙、楚、魏、燕結盟。

如此一來,就有五國攻秦,當時局勢那個緊張。

秦王嬴政本來就不想放過韓非子,這下更不想了,放回去幹嘛,增加敵人的勢力嗎,現而今,韓非子的事兒放一放,考慮一下怎麼消弭五國攻秦之禍先。

姚賈

四:秦王的大度

事情到了這個份兒上,秦王嬴政還是很大度的,開始把韓非子當自己人,公然允許他參加秦國的國務會議,商討一下怎麼對付五國攻秦之禍。

而且,會上問的很直接,直接就說了:「四國為一,將以圖秦,寡人屈於內,而百姓靡於外,為之奈何?」

趙、楚、魏、燕四國準備聯合起來對付咱,可咱剛打了敗仗,國內士氣不振,財用不足,該怎麼辦呢?

秦王嬴政問話的時候,特地避開韓國,估計就是想給韓非子一點面子,不讓他的處境更尷尬,這也是不秦王嬴政的大度。

但,對嬴政的大度呢,韓非子來了個視而不見,國務會議上,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老和尚入定,如如不動。

他不動,秦國也不是沒人,名不見經傳的客卿姚賈就很開心的站出來,拍著胸脯保證:「賈願出使四國,必絕其謀,而安其兵。」

多大點事,交給我,我保證把他們的聯盟給攪黃了。

嬴政也沒有別的選擇,只能「資車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劍」,不但給了很多的錢,還將自己的衣服、帽子、寶劍都賜給了他,提高待遇,任命姚賈為全權大使,出使列國的時候,他就是秦國的王,可以便宜從事。

一介客卿,憑三寸不爛之舌就得到這樣的待遇,那麼,姚賈成功了嗎?

使者

五:韓非子的報復

姚賈成功了。

四國使者紛紛派使者入秦,著重重申與秦國的傳統友誼,並一再表示,所謂「四國為一,將以圖秦」說絕對是網絡上毫不負責的謠言。

事情到了這個份兒上,秦國的危機就這麼輕飄飄過去,姚賈呢,秦王嬴政立刻爵為上卿,賞賜千戶,使之達到人生巔峰。

姚賈是發達了,韓非子呢?

估摸著是非常氣憤的,氣憤什麼?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居然挽救了大秦,再一次將山東諸國置於危險的境地,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叔不可忍怎麼辦?

國務會議上一言不發的他,居然主動跑到秦王嬴政身邊,開啟了最瘋狂的報復。

他是怎麼報復的?

賈以珍珠重寶,南使荊、吳,北使燕、代之間三年,四國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寶盡於內。是賈以王之權,國之寶,外自交於諸侯,願王察之。且梁監門子,嘗盜於梁,臣於趙而逐。取世監門子,梁之大盜,趙之逐臣,與同知社稷之計,非所以厲群臣也。

總結下來,總共兩點:

一:姚賈出使期間,利用秦國的錢財和列國君王交好,顯然,是假公濟私,對大王不忠;

二:姚賈是魏國門官的兒子,曾經輔佐趙王,又被趙王趕走,他出身下賤不說,人品還如此卑劣,這樣的人登上高位,怎麼給諸多臣工做表率?

寫過《五蠹》、《說難》,深諳遊說之道的智者韓非就是這麼的沒水平,挑人家工作當中的刺兒以及,拿人家的出身說話。

其目的就是挑撥嬴政與姚賈的關係,讓姚賈背上不忠的惡名,殺了他。

那麼,韓非子的目的達到了嗎。

出手

六:姚賈出手了

韓非子說這些話的時候大約忘了,六國之中,秦最不擇手段,最不在乎出身。

他們自秦穆公時設客卿制,連百裡奚這樣的奴隸都可以加以高官,更何況,門監的兒子,門監怎麼了,大小也是個幹部啊。

韓非子不愧王族公子,縣級以下,就沒他看上眼的,秦王嬴政怎麼辦?

韓非子啊,大小也是個人物,他總不能讓捕風捉影吧,不能捕風捉影怎麼辦?

叫姚賈過來問個究竟。

姚賈一聽,那是微微一樂,曰:

太公望,齊之逐夫,朝歌之廢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讎不庸,文王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人之賈人也,南陽之弊幽,魯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百裡奚,虞之乞人,傳賣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盜,而勝於城濮。此四士者,皆有垢醜,大誹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與立功。使若卞隨、務光、申屠狄,人主豈得其用哉!故明主不取其汙,不聽其非,察其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者,雖有外誹者不聽;雖有高世之名,無咫尺之功者不賞。是以群臣莫敢以虛願望於上。

什麼意思?

出身低怎麼了?百裡奚、範雎還不如我呢,更何況,列國君王是看在秦國的面子上才與我交好,假如我對秦國不忠,失去君王的寵愛,便什麼玩意不是,他們還有必要巴結我嗎。

秦王嬴政一聽,就是這麼回事,原來是韓非陷害忠良,陷害忠良怎麼辦?

他的心始終向著外人,跟咱尿不到一個壺裡,既然如此,留他幹嘛,於是:復使姚賈而誅韓非。

對姚賈寵信如故,至於韓非,抓起來殺了。

所以,韓非子之死與李斯無關,而是咎由自取,另有其人

從中可以看出,這事兒跟李斯沒有半點關係,完全是韓非自己辦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但,也正因為韓非子自己砸自己的腳,人格才高大起來,為什麼這麼說?

李斯因嫉賢妒能而殺了韓非,就意味著,韓非原本一介王子,居然要背叛母國,投靠母國的敵人,可現在呢,為了母國,離間敵國君臣關係,削弱敵國朝廷的力量,雖然沒有成功,但他也總算盡了自己的努力不是,也許這樣的韓非子,才是歷史上真正的韓非子。

他就是一個永遠心念祖國,並願意為之付出生命的人。

參考資料:《史記》、《戰國策》

相關焦點

  • 韓非子和李斯,到底誰更厲害,韓非子的死和李斯有多大關係
    韓非子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可以說是現在四大鐵中的同過窗了,可是在最後韓非子卻死在了李斯的手上,這讓後人對他們的關係產生了很多的質疑,這兩人到底是什麼關係,是心心相惜還是心懷嫉妒,甚至都想至對方與死地。
  • 李斯害死韓非子,秦始皇為何沒有懲罰李斯?反而更加的信任他
    公子非為自己的國家考慮,想要學習變法讓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加強盛,而李斯學習的則是帝王之術,能夠幫助人實現一統天下的願望,兩個人的才能都十分顯著,所以在稷下學宮的學子中鶴立雞群,兩個人於是就成了好朋友。後來秦王嬴政登基之後,呂不韋想要替秦國招攬天下人才,於是就到了稷下學宮找到了李斯,並且請李斯跟他去秦國,李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到秦國,發展大秦不僅富庶而且政局也十分的清明,最關鍵的就是嬴政雄才大略有一統天下之心,於是就留在了呂不韋的府邸做了舍人。
  • 「帝王之術」的傳承者李斯與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韓非子的較量
    李斯和韓非子都是戰國時期的「縱橫遊說之士」,而且兩個人都是師出同門,都出自當時著名的思想家荀子之手。兩個人都曾獲得過秦王嬴政的欣賞,只是李斯更得秦王的信任。李斯與韓非子雖然為同門師兄弟,但他們二人的關係卻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好,李斯並沒有顧及他們是同門之誼,後來藉助秦王嬴政的手逼迫韓非子服毒自殺,不管是從《史記》還是《戰國策》中,都有記錄說韓非子的死亡與李斯有關,不過後來李斯也並沒有得到一個好的下場,同樣死於非命還被誅滅三族。
  • 韓非子這個人有多可怕?
    下面簡單說說韓非子其人,他的一生簡單幾句就可以概括。有關韓非子的記載很少,只知道他是戰國時期韓國的貴族,青年時期向韓王進言,但不被重用,只好自己著書。韓非子口吃,不善言談,但寫書卻很厲害,一肚子「壞水」,他太了解權力鬥爭,權謀之術。
  • 韓非之死:李斯千年之冤的邏輯、真相與感悟
    人生於世,固有一死,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所有人的死亡沒有差別。事實上,絕大多數人的死亡都是平淡無奇的,對他人、對社會影響甚微,但是有些人的死亡卻關係重大,影響深遠。比如戰國之末著名思想家韓非子,他的死史稱「韓非之死」一直以為頗受關注。說「韓非之死」影響深遠,指的是他的「死亡事件」關係到某些重大歷史事實的實情,關係到對某些歷史人物的了解和評價。
  • 專題 李斯殺韓非,暴秦信法家,這都不是真相
    李斯妒才殺韓非,這只是部分真相韓非子之死帶有濃烈的悲劇色彩。傳統說法認為,李斯因嫉妒韓非子而殺之,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曾謂:「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 聯繫此前「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的暗示,韓非子之死並不排除李斯忌妒同門而欲殺之的可能性。
  • 韓非之死只因他對韓國愛得深沉,怪不得秦始皇,也怨不得李斯!
    韓非是戰國末期法家代表人物,曾拜在荀子門下學習帝王之術,與輔佐秦始皇嬴政統一天下的李斯是同學。 眾所周知,韓非最終沒能善終,他在秦國的監獄中服毒自殺。據《史記》和《資治通鑑》記載,李斯是害死韓非的直接兇手。
  • 千古奇冤—李斯之死
    大家好我是小藝,今天講述的故事是李斯之死。李斯作為秦始皇朝有深遠影響的政治家,他的死無疑是令人感概的。 秦始皇第五次出巡,有已升任為左丞相的李斯和少子胡亥隨行,那個近侍趙高當然也在隨行人員之中。龐大的隊伍從鹹陽出發,出武關,沿丹水、漢水流域至雲夢,本來就體弱多病的秦始皇,平日裡又縱慾過度,加上旅途的勞累,走到平原津時,就得了重病。
  • 李斯與韓非不同,秦王如何選?
    延尉李斯與韓國宗室韓非本是師兄弟此時的李斯已經官升延尉之職,延尉是負責司法的最高官員,有著實質的政治地位。李斯曾經給秦嬴政提過意見,批評秦王及秦王的下屬驅逐客卿的想法與做法。秦王不僅接受意見,收回了逐客令,而且還重用了李斯,將其任命為延尉。
  • 韓非的悲慘人生:擁有才華得不到重視,被同學李斯陷害,含冤而死
    少年嬴政的年齡雖然被人詬病,但是,張魯一的演技不容置疑,他將秦始皇的隱忍、胸襟和霸氣演繹得淋漓盡致,還有那些配角,比如嬴異人的扮演者、冬兒的扮演者、郭開的扮演者、趙偃的扮演者等等,他們都將人物給演活了。在最新劇情中,有個人物大家都耳熟能詳:韓非子。
  • 李斯被趙高陷害,判處腰斬並夷三族,為何滿朝文武無人為他求情?
    李斯與小人趙高為謀擁立胡亥為二世皇帝,殺公子扶蘇及其兄弟姊妹而被嬴姓宗親所恨;殺蒙氏兄弟而得罪了所有朝廷大臣;到頭來李斯也得罪了小人趙高,被其陷害處以腰斬。可謂是人死了還被人唾棄,可悲! 李斯原本只是楚國的一個小吏,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向天下名儒荀卿學習帝王之術,畢業後來到秦國謀職。
  • 李斯的書法作品,值得後世人士欣賞和學習
    韓非子原本忠於韓國,但韓國君主不採用他的發言,韓非受挫,看到同窗李斯受到秦王的重視,決定去試試。李斯一直執行的是老鼠哲學怕有人威脅他的地位。秦王本來就很欣賞韓非,而且韓非比李斯本領大,李斯怕韓非會威脅到他的前途,於是就在秦王面前咀嚼了韓非的舌根,而且韓非得罪了同樣受到秦王重視的姚賈,在兩人的陷害下,韓非不得已吃了李斯留下的毒藥,自殺而死。
  • 李斯師從荀子畢業於稷下學宮,趙高一寺人,為何李斯鬥不過趙高?
    導語: 自古以來關於大奸與大賢的問題,總是被人們津津樂道,除了茶餘飯後的談資,我們是否能從這些人身上得到一些啟示呢?秦始皇在位期間,影響秦國命運的兩個人呢,一個是丞相李斯,一個是寺人趙高。所謂的寺人就是後人所說的太監。兩人身份的懸殊不可同日而語。李斯富有大才,心中裝有定國安邦之策。而趙高善於察言觀色,哄主子開心。
  • 李斯被腰斬之時,滿朝文武大臣,為何沒有一人站出來為他求情?
    丞相李斯被趙高誣為謀反,被腰斬於鹹陽市,並夷滅三族。李斯作為一國丞相被權臣趙高誣陷謀反,最終腰斬之時,但滿朝的文武大臣卻沒有一個人為其求情,這是為什麼呢?李斯之死其實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從其和趙高同流合汙,狼狽為奸之時已經為其死埋下了禍根。
  • 李斯兩次「直言進諫」結果大不同,一次飛黃騰達,一次身首異處!
    春秋戰國的時候,每個國家之間的競爭更像是如今大公司間的競爭,人才流動性是非常大的,李斯本來是楚國人,後來跟了荀子學習,並成為了荀子最出名的弟子之一,最終選擇了秦國作為效力的國家。而李斯直言進諫,寫了歷史著名的《諫逐客書》,秦王政看後幡然醒悟,果斷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取消了逐客令,並重用了李斯。秦王政為統一六國,到處籠絡人才,韓非子也正是其中之一,韓非子和李斯師出同門,同樣是荀子最著名的弟子之一,而且才華在李斯之上。
  • 電視劇大秦賦李斯結局是什麼 李斯最後死了嗎怎麼死的
    據悉,《大秦賦》的大結局中,是講到了呂不韋被貶,秦始皇嬴政拿回了所有的政權,真正的開始執掌天下,而那個時候李斯還沒死。李斯是後來被胡亥給賜死的,因為趙高想要當丞相,所以要除掉擋在自己前面的李斯,趙高妖媚惑主,胡亥完全被他欺騙。
  • 「走近鄭州歷史名人」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
    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子中國歷史的書寫,第一個大一統帝國秦的誕生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而戰國時期鄭國人韓非,正是秦一統六國帝業的有力推手。韓非本尊也因集法家之大成,在諸子百家的爭奇鬥豔中一枝獨秀,被尊稱為「韓非子」,其思想著作被戰國諸雄爭相閱讀、研究,掀起了法家學說的高峰。
  • 秦朝丞相李斯的悲劇人生:從「倉鼠之說」到「黃犬之嘆」
    無論哪種形式,腰斬刑的殘酷之處,都最在於受刑人不會馬上死去,而必然在極度痛苦中苦苦掙扎良久,才會因失血過多、主要臟器迅速衰竭而死。據說,最後一個被處腰斬的人,身體斷開後,上半身還痛苦翻滾得很激烈,並用手指蘸著自己的血,寫下七個「慘」字,才不能再動作,又煎熬了「大半刻」也就是超過15分鐘,才氣絕身亡。其情景令監刑官吏和觀刑眾人毛骨悚然,故聯合上請廢黜此刑,獲準。
  • 文章道歉聲明全文:都是我咎由自取 與任何人無關
    今日(3月31日)零點時分,深處「出軌」風波的文章打破沉默首度開腔,一個人攔下所有錯誤,稱一切是咎由自取,與任何人無關,並向妻女及外界誠懇說「對不起」。聲明中,文章還不斷自打嘴巴,稱自己的錯誤不配取得原諒,但願意彌補日後不再負人。滿篇的訊息顯示,文章意欲挽回和馬伊琍的婚姻,修補感情裂痕,而與情人姚笛的感情似乎要就此打住。
  • 誰是秦國最不堪之人,是假太監嫪毐還是真太監趙高?李斯:是我
    駱駝認為秦朝末年,有三個人最討厭,他們分別是扮做假太監入宮,禍(yin)亂宮闈的嫪毐,逼死扶蘇擁立胡亥,從而加速秦國滅亡的趙高,以及為了向上爬,而不擇手段的李斯。在這三人之中,駱駝認為李斯又是其中最最不堪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