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兩次「直言進諫」結果大不同,一次飛黃騰達,一次身首異處!

2020-12-17 萌叔說歷史

先秦百家爭鳴,是個大師輩出的時代,出了非常多的經典人物,最近熱播的《大秦賦》也正在演這段歷史。秦國最終在秦王嬴政的統領下,蕩平四海一統天下,而除了武將的功勞之外,眾多文臣也有著非常大的貢獻,李斯可以說是其中之一,但是在後秦始皇時代,李斯卻慘遭腰斬的命運,作為昔日秦國丞相,為何卻無人替其求情呢?

春秋戰國的時候,每個國家之間的競爭更像是如今大公司間的競爭,人才流動性是非常大的,李斯本來是楚國人,後來跟了荀子學習,並成為了荀子最出名的弟子之一,最終選擇了秦國作為效力的國家。

當年,秦王政決心統一天下,韓國擔心滅國,便派水利工程師鄭國來鼓動秦國修水渠,也就是後來著名的鄭國渠,其本意是消耗秦國國力,後來被秦王政發現了其真實目的,秉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原則,秦王政覺得「外國人」都靠不住,便下了逐客令。

而李斯直言進諫,寫了歷史著名的《諫逐客書》,秦王政看後幡然醒悟,果斷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取消了逐客令,並重用了李斯。

秦王政為統一六國,到處籠絡人才,韓非子也正是其中之一,韓非子和李斯師出同門,同樣是荀子最著名的弟子之一,而且才華在李斯之上。此時,倆人因為滅韓存韓的政見不和而起了矛盾,雖然早滅晚滅都是滅,但是韓非子還是想憑藉一己之力能讓韓國多存活幾年,李斯藉此向秦王政污衊其目的不純,只為謀求本國利益,秦王政一時惱羞成怒,將韓非子下獄,等秦王政氣消了反應過來的時候,韓非子已然被李斯逼死,就這樣李斯的勁敵韓非子就被他的這種小手段除掉了。

後來,秦王政以勢不可擋的力量統一六國,李斯也如願以償的當上了丞相,並多次隨秦始皇巡遊天下。但看似風光的他骨子裡仍然十分軟弱,因為出身貧寒的他一步一步爬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屬實不易,趙高正是看穿了他貪戀榮華富貴的特點,威逼利誘讓協助他篡改秦始皇遺詔,扶植秦二世胡亥上位。

說實話,對於謀朝篡位這種事兒,李斯心裡是拒絕的,但是在自己的榮華富貴面前,大義終究還是弱了一點,最終不僅篡改了遺詔,還一不做二不休的下令處死公子扶蘇及蒙氏兄弟。

李斯利令智昏,參與了沙丘政變,也為自己日後被滅門埋下了禍根。

秦二世時代,秦國大權已然落到了宦官趙高的手上,並留下了指鹿為馬這種極具諷刺性的事件,而李斯作為秦朝的開國元老,雖然性格有些軟弱,但終究還是有一顆為秦國效力的心。

面對秦二世的荒淫無度,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各地反秦勢力層出不窮,李斯便想再次「直言進諫」,勸秦二世減少徭役,緩解國內矛盾。

可惜,秦二世不是秦王政,秦二世不僅沒有聽取李斯的勸諫,反而將其下獄,趙高正好趁此時機誣陷其謀反,最終屈打成招,將其具五刑,腰斬於市,夷滅三族。

作為昔日丞相,為何因罪下獄卻無一人替其求情呢?原因其實顯而易見:

一、秦滅六國,李斯起到了重要作用,被六國人所憎恨;

二、李斯參與政變失節,害死公子扶蘇及蒙氏兄弟,為人所惡;

三、趙高獨攬大權,隻手遮天,無人敢替其出頭。

秦國統一天下的「棟梁之才」李斯因自己的一次關鍵失節將秦國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又因自己的「直言進諫」將自己和家人帶向了滅亡,可以說其是成也「直言進諫」,敗也「直言進諫」,但歸根結底還是自己作孽太多,終究沒有享受榮華富貴的福報。

相關焦點

  • 李斯:輝煌一生卻晚節不保,貪權過度誤己誤國!
    人的一生,若是不爭不搶安於現狀,也能如閒雲野鶴般安度一生;但若爭強好勝不服命運安排,或許也能飛黃騰達聲名顯赫。每個人的選擇不同,最終也走向了不同的終點,但結局誰好誰壞,卻未必如想像般差距大。他想起自己剛剛去上茅廁時,一隻老鼠畏畏縮縮的從角落裡探出頭來,身材瘦小又髒又臭,而眼下自己糧倉內正在偷吃的老鼠,個個膘肥體壯皮毛油亮,如此的「鼠生」相差太大了。於是他便長嘆:「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而。」意思就是,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 北魏「聖人」高允:直言進諫敢違皇命,五朝為官百歲善終
    和崔浩不同的是,此人雖然出道較晚,但身歷五朝,為官近60年,一生受寵不衰,直至98歲而終。而且,他死後,不但被朝廷追贈為侍中、司空公、大將軍,還受到豐厚的賞賜,創造了北魏歷史上的一個紀錄——「魏初以來,存亡蒙賚,皆莫及也。」
  • 《大秦賦》中精明無比的李斯,為何會死在一個宦官之手?
    張魯一的嬴政,段奕宏的呂不韋都沒有讓網友滿意,成了網友的主要吐槽對象,隨著劇情的發展,李斯也加入了被吐槽的行列,首先劇中的李斯出場有點早,如果這一階段的李斯便成為了秦始皇的心腹,那很難理解為什麼後面秦始皇下「逐客令」時要攆走他呢?再有這一版的李斯似乎每天都把自己有才華掛在嘴邊,生怕別人不知道,很難想像曾國潘口中「智力橫絕一世」的人會表現得這樣膚淺。
  • 李斯聽取趙高建議,結局慘被腰斬並夷三族,他究竟錯在何處?
    這五位英雄人物中,只有李斯存活的時間最長,他的師父可是當今儒家代表人物的荀子先生,是當時秦朝的一國之相,他的一輩子可是充滿傳奇。李斯本是一名掌管糧庫的小官,無意中發現兩隻不同處境的老鼠,所遭遇的事情各不相同,李斯這時才想到原來環境也可以改造一個人,然後他開始追尋自己的理想。
  • 人物 | 魏徵敢於直言進諫的故事
    隋朝末年農民起義風起雲湧,他先後參加李密瓦崗軍和竇建德起義軍,李建成被殺後,他又因直言敢諫,受到唐太宗的重用。 唐太宗常把魏徵召進宮內,叫他提些意見。李世民有不對的地方,魏徵能夠當面批評,甚至會弄得唐太宗一時下不了臺。 有一次,唐太宗根據右僕射(掌管奏章文書的官員)封德彝的建議,決定十八歲以上身體強壯還沒有服役過的男子都要去當兵。
  • 兩次參賽喜劇人,一次被剪輯,一次被燒餅誣陷
    孫建弘,是《笑傲江湖》第一季冠軍,是一個很有自己表演特色的喜劇人,多才多藝,屬於能文能武的主兒,按理來說,這樣優秀的人,應該是綜藝節目的寵兒才對,但不知為何,他參加了兩季《歡樂喜劇人》,一次被剪輯,一次被誣陷刨活,幾乎葬送了自己的喜劇生涯!
  • 大秦名相李斯,聰明一世,為何會身陷囹圄,敗於趙高?
    提起秦朝,可能大家的第一反應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呂不韋的足智多謀,但其實還有一個人,同樣有著很高的作為,他就是李斯。李斯可以稱得上是一代傳奇了,身為外國之人,能夠在他國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實屬不易。可是,在世人眼中,對李斯的成就並沒有記住多少,反倒是記住了他敗於趙高之手。直至今日還是會有人感嘆此事。或許曾經在歷史課本上的焚書坑儒中有李斯的身影,充滿負面評價,但終究是片面的,李斯實際上是歷史的推動者之一。
  • 趙繼偉G3被棄用真因曝光直言進諫和洋帥鬧翻,楊鳴舉動讓人寒心
    畢竟在上一場比賽結束之後,趙繼偉表現得非常憤怒,認為自己為遼寧隊掏心掏肺,結果關鍵時刻卻被雪藏。廣告重磅消息:兩大「利空」空襲殺傷A股,明日或面臨巨震而在G3比賽開始之前,遼寧隊教練組在研究戰術對策時趙繼偉直言進諫,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 趙繼偉G3被棄用真因曝光,直言進諫和洋帥鬧翻,楊鳴舉動讓人寒心
    畢竟在上一場比賽結束之後,趙繼偉表現得非常憤怒,認為自己為遼寧隊掏心掏肺,結果關鍵時刻卻被雪藏。而在G3比賽開始之前,遼寧隊教練組在研究戰術對策時趙繼偉直言進諫,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本身趙繼偉如此積極絕對是件好事,但是楊鳴卻非常糊塗地給了趙繼偉一次徹頭徹尾的打擊,這才有了趙繼偉賽後發表微博表示出了強烈的不滿。而整個事件,坐在球員席上的李洪慶始終沒有表明自己的態度。遼寧隊會出現今天的局面,讓人特別懷念郭士強在隊時的一團和睦。
  • 大秦賦:一代丞相李斯,被趙高連騙三次,晚年悽慘面臨滅三族
    一代丞相李斯,最終選擇背叛 李斯的崛起道路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快,他一開始也在後宮當中經歷了頗多挫折,甚至還被迫在後宮辛勞賣苦力。不過後來慢慢展示了自己的才華,成為了嬴政旗下的一員大將,他在接觸嬴政後慢慢開始揣摩幼年帝王的心思,最終在統一六國上起到了不可缺失的作用。
  • 李斯精明一世,為何在人生末期選擇勾結趙高,以致秦國走向敗亡
    ,這點令李思陷入了沉思,同樣都是老鼠,為何差別會如此之大,廁所裡的老鼠吃的不好還如此擔驚受怕,而糧倉裡的老鼠吃的是糧食,卻吃的這麼心安理得。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李斯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不同的生存環境決定了不同的生活狀態,然後他又進一步推鼠及人,聯想到自己,發出了「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的感慨,正是這幾隻小小的老鼠喚醒了李斯不甘平凡的心,讓他認清待在這小小的上蔡是永遠不可能有出頭之日的,於是他毅然的辭掉工作,告別妻兒,踏上了他的追夢之旅,李斯志向遠大,便投在了荀子門下學習帝王之術,憑藉過人的天分和努力
  • 千古奇冤—李斯之死
    在這些人中,職位最高的是李斯。於是趙高找李斯商量,要立胡亥為太子,李斯乍一聽到,大吃一驚,連胡亥本人都有些不敢,怕事情鬧出去沒有好下場。但是至高無上的皇位卻是人人覬覦的,胡亥馬上就同意了。李斯經過趙高的軟硬勸說,他本來骨頭就有些軟,也只好同意。於是,他們那封本來是要召扶蘇前來繼位的信毀掉,另寫了一封斥責扶蘇「無尺寸之功」、「不孝」,並令其自殺,還責備蒙恬「為忠」,同時「賜死」。
  • 王翦和李斯對秦朝有大功,為何王翦得以善終,李斯卻是慘死結局?
    秦朝在建立短短十幾年後就覆滅,李斯也是間接促成者,如果趙高沒有丞相李斯的支持,篡位計劃只能付之東流,李斯為了一己之私,勾結宦官趙高篡改詔書,賜死秦始皇長子扶蘇,擁立幼子胡亥即位稱帝,最終胡亥成為秦二世後,趙高掌握實權,李斯最終也被趙高陷害致死。接下來詳細看王翦和李斯為何有著不同的結局。
  • 李斯列傳(三)
    行大事不能過於小心謹慎,成大德不能謙虛禮讓,風俗習慣不同,百官功勞不一,所以只注重小節卻忘記大事業,以後肯定會有害;做事狐疑猶豫,以後肯定會後悔。決斷果敢行事的人,連鬼神都會避讓,只有這樣才有以後大功。希望公子痛下決心!」胡亥喟然長嘆道:「現在皇帝的死訊還沒有公布,國喪之禮還沒有個眉目,怎麼再用其他事情去麻煩丞相呢!」趙高說:「時光匆匆,來不及詳細謀劃!
  • 大秦賦:被李斯下毒,被姚賈下套,韓非的家國大義,賺足眼淚
    在秦國為質,但韓非依然心繫母國韓國,他不被嬴政的高官厚祿所誘惑,得知嬴政當下不是滅趙就是滅韓,他暗自操作韓趙結盟一起抗秦,他知道秦國上卿姚賈在破韓趙結盟,所以進諫嬴政,揭露姚賈貪汙一事
  • 歷史上的李斯是怎樣一個人?功在千秋,但統一天下與他沒多少關係
    今天夜讀史書就借這個話題來與各位聊聊歷史上的李斯是怎樣一個人。 《大秦賦》中的李斯足智多謀,即便在他還是一個小小郎官的時候,就幾乎能洞察朝野內外的所有大事,每次為秦王嬴政出主意都能直接切中要害。歷史上的李斯當然也是一位極有能力的人物,可是與《大秦賦》中的「李斯」還是有很大不同。
  • 大秦賦高潮,呂不韋和李斯的結局,段奕宏李乃文如何演繹
    大秦賦,呂不韋和李斯的結局,期盼段奕宏表情包和李乃文金句《大秦賦》中,秦始皇稱讚李斯是大秦最聰明的人,李斯曾說呂不韋堅持不放權,一半為大秦,一半為自己,是個自私的人。他和呂不韋明爭暗鬥,高手過招,他曾不止一次暗示呂不韋,太貪權的人沒有好下場。
  • 每天諺語:一次老,兩次小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天諺語:一次老,兩次小 2013-01-31 14:46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Once
  • 李斯的故事你知道嗎?思維導圖趣讀歷史人物
    然而,在戰國末年人人爭名逐利的情況下,李斯也是想幹出一番事業來。為了達到飛黃騰達的目的,李斯辭去小吏,到齊國求學,拜荀子為師,與韓非是同學。 當時,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張,學習的內容大多和「帝王之術」有關。學成之後,看到山東其他國家走下坡路,只有秦國在蒸蒸日上,於是到秦國謀求發展。
  • 內馬爾離開,巴薩狂撒7.6億,結果只換來兩次被逆轉,一次大潰敗
    巴薩奪得歐冠其實在上任的一年半他幹得不錯,重金引進禁賽期的蘇亞雷斯,從塞維亞挖來拉基蒂奇,挖掘22歲的特爾施特根,這些讓巴塞隆納在2014-2015年成就了隊史上的第二個「三冠王」,他們也是目前歐洲唯一一個能做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