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精明一世,為何在人生末期選擇勾結趙高,以致秦國走向敗亡

2020-12-26 我還是喜歡一個人

李斯被譽為千古一相,輔佐秦始皇一統了天下,他極力主張實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至此開啟了華夏兩千餘年的中央集權制,他提出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修馳道、車同軌的建議均被秦始皇採納,他還編制小篆,從此華夏大地雖然方言眾多,但文字永遠只有一種,他的成就足以令他名垂千古,但在晚年卻做了一件遺臭萬年的事情,在秦始皇死後,他勾結趙高篡改遺詔,逼死了扶蘇,扶了胡亥上位,此後短短三年大秦帝國便轟然倒塌,趙高和胡亥縱然是罪魁禍首,但李斯作為幫兇也同樣背上了千古罵名,李斯精明一世,為何在晚年卻會犯下這樣的錯誤呢?別著急,聽小編一一到來。

李斯本是楚國上蔡人,他家在當地雖算不上什麼豪族巨式,但也是個小康居家,婚姻美滿,家庭幸福,而且他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官府謀得了一份差事,官雖不大,但也算事業小成,原本這樣平靜愜意的生活會一直繼續下去,直到有一天幾隻老鼠點化了他,李斯在上廁所的時候發現廁所裡有幾隻老鼠,一有動靜就會東逃西竄,而他前幾日在糧倉也看到了幾隻老鼠,肥肥胖胖的,而且從不擔心外界的幹擾,總是從容不迫的吃著糧食,這點令李思陷入了沉思,同樣都是老鼠,為何差別會如此之大,廁所裡的老鼠吃的不好還如此擔驚受怕,而糧倉裡的老鼠吃的是糧食,卻吃的這麼心安理得。

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李斯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不同的生存環境決定了不同的生活狀態,然後他又進一步推鼠及人,聯想到自己,發出了「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的感慨,正是這幾隻小小的老鼠喚醒了李斯不甘平凡的心,讓他認清待在這小小的上蔡是永遠不可能有出頭之日的,於是他毅然的辭掉工作,告別妻兒,踏上了他的追夢之旅,李斯志向遠大,便投在了荀子門下學習帝王之術,憑藉過人的天分和努力,多年後李斯的名氣漸漸的傳到了各國。

恰逢秦相呂不韋派人到學宮招攬人才,李斯權衡之後認為當今天下只有秦國有實力完成大統,便先投到了呂不韋門下,很快便得到了呂不韋的器重,將他舉薦到了嬴政身邊為郎,至此有了接近嬴政的機會,李斯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順利博得了嬴政的注意,此後李斯提出「先滅韓,以恐他國」的吞併順序,嬴政下令驅逐一切外客,李斯給嬴政寫了一封信,力勸嬴政不要逐客,這就是有名的《諫逐客書》,也是因此李斯更是受到了嬴政的重用,此後他與嬴政雙劍合璧,劍指六國,最終成功輔佐嬴政,完成了天下大同。

嬴政也感於李斯的忠心和功勞,任命李斯為宰相,給予了他無上的恩賜和榮寵,李斯憑藉著自己的努力終於從默默無聞的上蔡小吏爬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秦宰相,實現了自己的人生逆襲,達到了人生巔峰。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沙丘,李斯幹了一件令他晚節不保的事,夥同趙高篡改了遺詔,逼死公子扶蘇,扶持胡亥上位,而他最終的結局和此舉也離不開關係,被趙高扣上了一個謀反的罪名,腰斬於市,夷滅三族,小編認為李斯這樣做的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名利心作祟

李斯其人有才華有想法,但還有一點就是太貪戀榮華富貴,李斯初為楚國小吏,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到達人生巔峰,他深知此地位的來之不易,但起初他對趙高是拒絕的,趙高對他說了一句「今釋此而不同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意思是說你李斯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要為你的後代子孫想想吧,如果說這樣還沒打動李斯的話,還有更為重要的一點,如果扶蘇繼位,那麼李斯不僅會丟掉丞相的地位,還會受到排擠。

因為扶蘇偏向於儒家思想,即使他上位後不會用儒家治國,很大可能也會用黃老無為治國或者儒法並用,而李斯卻是不折不扣的堅定法家思想,兩人的治國理念不同,所以扶蘇定然不會重用李斯,並且兩人在之前就結下了怨,要知道焚書坑儒是由李斯提出來的,而扶蘇對此是極力反對的,為此還向秦始皇冒死進諫,兩人不僅理念不同,還有舊怨,所以如果扶蘇上位,李斯的地位必然不保,從倉鼠變回到家鼠,這是李斯接受不了的,即使他可以接受,但是他的後代也可能會跟著變成家鼠,他一輩子的苦心經營終將化為泡影,所以李斯的此舉是為了一己之利,而不是為了實現胸中的抱負。

二、嚴重低估了趙高

李斯會選擇擁立胡亥肯定是有過考慮的,在這件事上他雖有私心,但還遠不至於因為一己私利而葬送大秦江山,在他看來,當時的胡亥從小在深宮長大,並且深得秦始皇寵愛,秦始皇也沒有刻意培養過,胡亥就如同一張白紙般乾淨,他有能力也有信心將之培養成才,他既然可以輔佐秦始皇一統天下,自然也可以輔佐胡亥治理天下,然而現實是殘酷的,他嚴重的低估了趙高,他本以為趙高就是讀過幾本律書,沒什麼真本事,並沒有將其放在心上。

但沒想到趙高的野心如此的大,手段會如此毒辣,更想不到的是胡亥會愚蠢到那樣的地步,將嬴氏宗親屠殺殆盡,並且整日不理朝政,朝裡朝外完全是趙高一人說了算,陷害忠良,禍亂朝綱,大秦帝國被趙高搞的烏煙瘴氣,待到李斯警醒時其實還不算晚,他完全有機會將趙高推下臺,憑他的地位和聲望,只要敢於扭轉局勢,必然會有人追尋,但他什麼都沒做,心中對胡亥還抱有一絲的幻想,但趙高卻是沒想放過他,設下圈套給他扣上了一頂謀反的罪名,最終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直至最後還是被趙高要挾,但他又一次選擇了妥協。

縱觀李斯的一生都在踐行法家思想,以傑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遠見輔佐秦王嬴政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秦朝建立後李斯又繼續輔佐秦始皇,在鞏固秦朝政權、維護國家統一、促進經濟文化的發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但在晚年因一時蒙蔽了心智,做了一件令他遺臭萬年的事情,大秦帝國二世而亡和他也有著莫大的關係。

相關焦點

  • 讓秦國走向速亡的,是李斯、趙高的精緻利己主義,還是胡亥的暴政
    今天咱們就來聊下大秦帝國,為何會「二世而亡」,這是因為秦二世胡亥在位時的暴政,還是因為李斯、趙高的精緻利己主義呢?那麼我們是否就可以說,秦國的早亡,是因為趙高和李斯的「精緻利己主義」在作祟呢?雖然他倆對秦朝覆亡的責任比較大,但駱駝認為,他們倆還不是秦朝早夭的根本原因。那麼駱駝認為的根本原因又是什麼呢?
  • 大秦名相李斯,聰明一世,為何會身陷囹圄,敗於趙高?
    可是,在世人眼中,對李斯的成就並沒有記住多少,反倒是記住了他敗於趙高之手。直至今日還是會有人感嘆此事。或許曾經在歷史課本上的焚書坑儒中有李斯的身影,充滿負面評價,但終究是片面的,李斯實際上是歷史的推動者之一。
  • 王翦和李斯對秦朝有大功,為何王翦得以善終,李斯卻是慘死結局?
    秦朝在建立短短十幾年後就覆滅,李斯也是間接促成者,如果趙高沒有丞相李斯的支持,篡位計劃只能付之東流,李斯為了一己之私,勾結宦官趙高篡改詔書,賜死秦始皇長子扶蘇,擁立幼子胡亥即位稱帝,最終胡亥成為秦二世後,趙高掌握實權,李斯最終也被趙高陷害致死。接下來詳細看王翦和李斯為何有著不同的結局。
  • 李斯為何鬥不過趙高?因為他犯了一個大多數人的通病
    正是因為這句話,李斯決定去實踐一下世界那麼大,我想出去看看這個夢想。 李斯來到了秦國,成為了鹹陽城的當紅炸子雞,因為李斯本身就非常有才華,而當時的秦國也正好需要有才之人為帝國效力,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這是相輔相成的。
  • 李斯師從荀子畢業於稷下學宮,趙高一寺人,為何李斯鬥不過趙高?
    秦始皇在位期間,影響秦國命運的兩個人呢,一個是丞相李斯,一個是寺人趙高。所謂的寺人就是後人所說的太監。兩人身份的懸殊不可同日而語。李斯富有大才,心中裝有定國安邦之策。而趙高善於察言觀色,哄主子開心。【一】李斯一代賢臣李斯是千裡馬,秦王是伯樂。李斯出生於戰國,祖籍是楚國人。
  • 李斯: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名相,為何會被小小的宦官趙高害死
    李斯是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得力助手,也是秦朝最著名的宰相,但最後卻被小小的宦官趙高害死,那麼名相李斯是如何幫助秦朝完成統一的,又為何鬥不過宦官趙高,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西行入秦不久李斯拜荀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學成後他見秦國強大,六國弱小,於是前往秦國,準備輔佐秦王一統天下。
  • 李斯被趙高陷害,判處腰斬並夷三族,為何滿朝文武無人為他求情?
    談秦說漢(348)李斯被趙高陷害,判處腰斬並夷三族,為何滿朝文武無人為他求情? 李斯與小人趙高為謀擁立胡亥為二世皇帝,殺公子扶蘇及其兄弟姊妹而被嬴姓宗親所恨;殺蒙氏兄弟而得罪了所有朝廷大臣;到頭來李斯也得罪了小人趙高,被其陷害處以腰斬。可謂是人死了還被人唾棄,可悲! 李斯原本只是楚國的一個小吏,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向天下名儒荀卿學習帝王之術,畢業後來到秦國謀職。
  • 大秦賦,從老鼠身上悟出人生哲理的李斯,最後敗在了趙高手上
    熱播劇《大秦賦》中,許多曾經出現在秦代歷史上,有名賢臣都已相繼出場,今天我們來講一講荀子的學生——秦國的丞相李斯。李斯為什麼選擇去秦國?他的老師荀子曾問他為何選擇去遙遠的秦國,李斯回答說:自己要成就一番事業,而秦國恰好能夠提供這樣的機會。抵達秦國以後,李斯先在呂不韋門下做事。剛好當時有個叫鄭國的人發被抓到是間諜,就因為這個間諜秦王政要把所有不是秦國的人趕出秦國。
  • 趙高不是太監你知道嗎?但是他確實用了這些手段讓秦國走向滅亡!
    大秦王朝統一了六國,卻為何在秦二世就走到了盡頭,我們知道這跟臭名昭著的趙高有很大的關係,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解讀趙高是怎樣將秦國禍害到亡國的呢?而趙高本來是趙國的貴族,趙高的父親被當作人質送到了秦國,在秦國生下了趙高。可見二人的經歷確實十分相似。
  • 趙高:一個學霸卻最終黑化,司馬遷說他世世卑賤,如何客觀評價他
    如果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沒有回到秦國,那嬴政在趙國的情況遠比趙高還要慘,但幸運的是,秦國足夠的強大,子楚又遇到了呂不韋,秦始皇的命運被徹底改變,相比之下,趙高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但趙高最終又以毀滅大秦的角色登場,這樣的巧合實在耐人尋味。
  • 李斯:三次跳躍,三封書信,一個辜負了人生真諦的功利主義者
    春秋末期至戰國,是我國古代史上學術思想空前活躍的黃金時代。在那個年代,智商不在線者很難有所作為,即便智商在線,要在眾才子中突出重圍,沒有「手段」也不行。呂不韋利用趙姬撬開了人生的權貴之路,但也敗在了趙姬身上。李斯憑藉自創的「老鼠哲學」苦心經營,一步步踏入秦朝政壇的權力中心區,但最終也沒逃脫一隻老鼠的終極命運。
  • 趙高與李斯只是背鍋俠,嬴政才是一手把大秦帶向覆滅的那個人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讓秦國走向滅亡的大人物也悉數登場。在最新的劇情中,趙高開啟了傳奇的逆襲人生。雖然,大眾都認為秦二世而亡主要原因是由趙高與李斯造成的。但個人而言,秦始皇嬴政才是秦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但嬴政最後赦免了趙高,並官復原職。從這個事情可以看出,趙高在嬴政面前得寵的程度可見一斑。嬴政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最為倚重的兩位肱股之臣會在自己崩天之後把秦國搞得烏煙瘴氣,最終滅國。這就是千古一帝的用人之道。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 李斯被稱千古一相,位極人臣,與趙高三次交手為何無一獲勝?
    秦朝丞相李斯,是秦始皇時期的重臣,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立下了突出的貢獻,先滅韓國,打通天下咽喉的建議就是他提出的。但是要真的把李斯上升到千古一相的高度,恐怕李斯承受不起。第一,秦滅六國時,秦國的丞相是王綰。
  • 胡亥、李斯、趙高,大秦帝國是如何毀在了這三個人手裡的?
    他當然要選擇前者:不能讓這個遺詔實行!而且,唯一的絆腳石蒙毅,剛好被秦始皇帝派出去,不在身邊,這不是天賜良機嗎?「天賜良機!」趙高不由得說出聲來。他要抓住這個機會。目前他要說服的就是兩個人,胡亥和李斯。趙高深信,利益所在,就是人生的選擇所在。自己如此,胡亥如此,李斯也是如此。他深信自己能夠說服胡亥和丞相李斯。 朦朧的月光下,趙高向胡亥的車子走去。
  • 李斯為何在關鍵時刻選擇胡亥?史記中的一個小故事可以說明一切
    而李斯呢,原本是楚國一個小吏,學習多年後在秦國取代呂不韋,秦朝統一天下後,他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的第一個丞相,然,秦始皇去世後,他的人生也差不多走到了終點,機關算盡最後也算不過趙高,在與宦官趙高的鬥爭中敗北,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受盡五種酷刑摧殘後被腰斬於鹹陽,誅滅三族。
  • 李斯作為秦國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什麼要和趙高合作?
    在秦始皇滅六國之後,秦國建立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王朝,實行郡縣制,秦始皇和李斯設計出了完整的一套行政機構,或許,那一刻,秦始皇做夢都笑醒,我家的天下肯定是萬無一失了。
  • 誰是秦國最不堪之人,是假太監嫪毐還是真太監趙高?李斯:是我
    駱駝認為秦朝末年,有三個人最討厭,他們分別是扮做假太監入宮,禍(yin)亂宮闈的嫪毐,逼死扶蘇擁立胡亥,從而加速秦國滅亡的趙高,以及為了向上爬,而不擇手段的李斯。在這三人之中,駱駝認為李斯又是其中最最不堪之人。
  • 秦國為什麼會二世而亡?
    相比創業的艱難,秦國統一後,僅僅十五年的時間就土崩瓦解,被項羽、劉邦帶領的各路諸侯推翻,其滅亡速度之快令人唏噓咋舌,到底為什麼大秦帝國這麼快就成為歷史的塵埃?在很多人看來,秦國亡於嚴苛的法律,亡於橫徵暴斂,但如果繼續深究就會發現,這些只是加速了秦國的滅亡,並不決定秦國的毀滅。真正導致大秦帝國崩潰的在於秦國統治階層的內鬥。
  • 《大秦賦》趙高上線,秦國六世餘烈,為什麼抵不過趙高的一人之力
    這裡面,胡亥可是皇帝呀,他的意見才是一言九鼎的,但是這件事他依然還是選擇相信了趙高,大臣們也能從這件事中看出來,現在這個皇帝跟始皇帝完全不一樣,他對趙高那簡直就是言聽計從。就是描寫趙高從小就是秦國的罪人身份,卑賤的身份和家族出身,讓他立志毀了不可一世的秦國,這樣的故事除了心理描寫需要杜撰之外,其他故事完全不需要編,歷史事實就是這個樣子。
  • 扶蘇是李斯的東床快婿,為何還要聽趙高的立胡亥為帝?有何陰謀?
    沙丘宮變在歷史上是一個很讓人痛恨、悲哀的事情,痛恨的是趙高小人弄權,篡改始皇帝遺詔,廢扶蘇,立胡亥為帝;悲哀的是,作為扶蘇老丈人的李斯竟然附逆,讓扶蘇慘死,傲視山東六國十幾年的秦帝國就此走上了下坡路,最後李斯自己還被腰斬於市。為什麼李斯會如此選擇呢?胡亥究竟比扶蘇好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