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後,秦國在強敵林立的戰國中一步步崛起,通過六代的努力,最終在秦始皇嬴政的帶領下,消滅六國,建立大一統的國家。相比創業的艱難,秦國統一後,僅僅十五年的時間就土崩瓦解,被項羽、劉邦帶領的各路諸侯推翻,其滅亡速度之快令人唏噓咋舌,到底為什麼大秦帝國這麼快就成為歷史的塵埃?
在很多人看來,秦國亡於嚴苛的法律,亡於橫徵暴斂,但如果繼續深究就會發現,這些只是加速了秦國的滅亡,並不決定秦國的毀滅。真正導致大秦帝國崩潰的在於秦國統治階層的內鬥。
秦始皇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儘管他推行嚴刑峻法,但依然牢牢掌控著朝政,掌控著全國的一舉一動,李斯、蒙恬、趙高等一般文臣武將均聽命於他。有秦始皇在,秦國就在。但壞就壞在秦始皇的突然暴斃,導致了公子扶蘇與公子胡亥之間的爭權奪利。
一是皇位的內鬥是秦國滅亡的開始。公子扶蘇的班底以蒙恬兄弟為主、胡亥的班底以趙高為核心,成功吸納了李斯的加盟,由於胡亥的班底恰好掌控秦國的權力中心,篡改遺詔,成功上位,並想法設法賜死公子扶蘇,陷害蒙氏兄弟,完成了政治清洗,初步掌控了秦國權力。
隨著胡亥的上位、扶蘇的自殺,秦國錯失了第一次國家治理轉向,錯失了由法家治國轉向儒家治國的機會,這偏離了秦始皇對秦國、對扶蘇的定位安排。
二是趙國與李斯及皇族的內鬥加速了秦國滅亡。李斯和趙高是秦二世上位的功臣,而隨著秦二世皇位的穩固,李斯與趙高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當李斯還抱有幻想之時,趙高開始了對李斯、對贏氏皇族的大清洗,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大集權,架空了秦二世,成為秦國的實際控制者。
趙高是法家出身,他對秦二世的治國理念就是強化嚴刑峻法,忽悠秦二世縱情聲色、大興土木,目的就是鞏固自己的權力,這使得百姓忍無可忍,爆發了農民起義。
三是趙高對章邯的懷疑,最終導致了秦國的滅亡。即使爆發農民起義也不是最可怕的,畢竟秦國正規軍的實力遠超起義的烏合之眾,可是趙高不能也不會用人,他沒有及時安撫好大將章邯。當章邯與項羽在巨鹿僵持不下之時,趙高竟想向章邯問罪,導致章邯倒向項羽,進而導致秦國失去了抵抗的力量,最後不得不走向滅亡。
可以說,秦國統一後還沒來得及對國家進行治理,就陷入了統治階層的內鬥,而內鬥自上而下傳導,導致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內鬥成為秦國滅亡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