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經過六百年的崛起,從西周的一個小附庸,到一統天下的大秦王朝,在這場群雄爭霸的角逐中最後取得了勝利,然而歷史將所有的讚美所有的功績都給了秦始皇嬴政。千古一帝的美譽流傳了幾千年,然而秦國的崛起絕非嬴政一人之功,而是歷代先祖的共同奮鬥才達到的結果。
其實秦國到嬴政手裡時,已經成為了戰國七雄中的翹楚,一統天下只是時間問題。而秦國早在幾十年前在秦昭襄王嬴稷時期,就已經有了一統天下的實力,只因為嬴稷做錯了一件事,導致將千古一帝的盛名送給了自己的曾孫嬴政,那麼嬴稷是怎麼樣將秦國變得如此強盛,又是如何錯失了一統天下的機會,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探究竟。
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嬴稷在位五十六年,是秦國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君王,乃至中國歷史上,他也僅次於雍正皇帝在位時。他在位時間這麼長,也是在他手裡,將秦國由一個中興之國,變成了一個超級大國,他對於秦國統一天下,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
嬴稷的繼位純屬偶然,他的哥哥秦武王力大無比,喜歡舉重和人比力氣,在一次舉鼎中被鼎砸死,因為他膝下無子。而他的弟弟嬴稷就成了唯一的合法繼承人,嬴稷在母親羋月和舅舅魏冉的擁戴下,順利坐上了帝王只位,然而他尚且年幼,國家大權皆有太后羋月和舅舅魏冉掌控。
嬴稷
這樣一位看似毫無大權的傀儡皇帝,但他骨子裡秦人的血性是與生俱來的,他不甘永遠在母親羋月和魏冉的光輝下,他重用名將白起,開始了他對其餘各國的連年徵戰。嬴稷文武雙全又是太后的親兒子,雖然手無實權,但是他做出的決定,太后也不過分阻攔,於是他開始了他人生中光輝時刻。
白起是四大名將之首,一生作戰七十餘場,無一敗績,而嬴稷正是看出了白起過人的軍事才能,將全國的兵力皆交於白起指揮。白起自然不辱使命,伊闕之戰,殺傷魏國十幾萬士兵,魏國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之戰,白起將四十餘萬趙軍圍殲,趙國險被亡國滅種,而就在這樣離勝利只有一步之遙時,秦昭襄王嬴稷犯了一個錯誤。
白起
國相範睢由於嫉妒白起的功績,像嬴稷進獻讒言,而嬴稷對於範睢更是言聽計從,於是將白起召回,從而失去了這樣絕佳的機會,這件事也導致白起和範睢將相失和,從而白起再不願出兵滅趙,嬴稷和白起產生了隔閡,在屢次作戰失敗後,更是對白起嫉恨起來,最後賜死了白起,這也導致秦國統一天下的機會失去了。
戰神白起
如果嬴稷不召回白起,那麼白起滅趙國如探囊取物,強大的趙國被滅,其餘各國肯定惶恐不安,士氣低落,趁機一鼓作氣,統一六國指日可待。可是就是在這樣的絕佳機會前秦昭襄王嬴稷沒有把握住,但是秦軍的戰鬥力還是有的,他們只能再等另一個名將出現,而這個人就是王翦,王翦雖不及白起,但是也位列四大名將之中,最終在嬴政時期統一了天下。
對於秦昭襄王嬴稷實在可惜,一統天下的絕佳機會就在眼前,可是他沒有把握住,從而只能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遺憾,若他統一六國,秦國必不會二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