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秦國統一六國打下堅實基礎的樗裡疾,和贏疾是同一個人嗎?

2021-01-19 散不盡眉彎

現在中國人的姓氏和名字都是很簡便的,前面是姓氏,後面跟著的是名字,簡單有明了,長久的時間下來人們都習慣這樣簡單的命名了,兩三個字的名字是最常見的,對於外國人的名字咱都不習慣,看起來複雜又麻煩,現在國內又興起了起四個字的名字,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是很稀奇的事,很多人也是才知道中國人還能起四個字的名字。但是其實中國古代的人名也是很複雜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哪一個才是他真正的名字,古人不僅有名還有字,有名氣的人還有封號,讓人懵了又懵。

秦國時代是一個備受矚目的時代,請始皇統一六國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其實如果沒有前人的鋪墊,嬴政想要完成統一大業也是不可能的。在應徵之前,還有皇帝和大臣都為後來的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實有一位大臣樗裡疾在其中的功勞可是不可忽視的,樗裡疾雖然為大臣,但是他和普通的大臣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樗裡疾其實也是秦國皇族的一員,樗裡是他的封地,他名為疾,姓贏,贏疾和樗裡疾就是同一個人,除此之外他還有別的稱呼,秦惠文王是樗裡疾的哥哥,在自己的哥哥繼位以後,樗裡疾一心輔助哥哥的皇位,對於當時的秦國的治理有很大的功勞。

在秦惠文王執政的時候,秦國的發展在當時所有的國家中是很矚目的,可是發展好的勢必會遭到別的國家的眼紅,秦國就是那一隻出頭鳥,讓別的國家聯合起來抵制它,這時候樗裡疾就做出了正確的戰術方針,對於離得近的俄國家,他們都是直接打過去,反正他們又打不過秦國,對於遠一點的國家就結交,使用正確的策略讓其他國家的結盟關係不復存在。這時候正確的帶領讓樗裡疾吸引了一批人才的跟隨,再加上他本身就是皇室的一員,自己的實力原來越大對於皇帝來說就是一個威脅。

後來樗裡疾的侄子秦武王繼位以後對樗裡疾就很是忌憚,在大臣的鼓動下他就給樗裡疾安了一個通敵叛國的罪名,這時候樗裡疾不得不掏出了秦國。幸好後來又重新任用了他,秦武王好武,樗裡疾在文方面補充了他的不足,兩相結合下秦國的版圖是越來越大了,後來秦昭王繼位以後,樗裡疾更是被重用,前後輔佐了秦國的三位皇帝,他的功勞可是無人能比的了。

知道後來嬴政再接再厲統一了六國,秦國成為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相關焦點

  • 贏疾為什麼叫樗裡疾?最後又是怎麼死的?
    贏疾,又叫做樗裡疾,是秦孝公的兒子,秦惠文王的弟弟,因為足智多謀被後世堪輿家尊之巍為樗裡先師,關於贏疾叫樗裡疾這個名字,裡面其實有很大的來頭,特別是封建社會階級制度很嚴格的社會,要是亂叫可是會被殺頭的,贏疾為什麼叫樗裡疾?最後又是怎麼死的呢?
  • 秦孝公為何立嬴駟為太子,而不是樗裡疾,他選對了嗎?
    秦國能統一六國,除了要好些秦始皇之外,還要感謝秦孝公,他是秦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君王,在他之前,秦國國力弱小,在他之後,秦國國力強盛,國民安居樂業,社會問題都得以解決。
  • 白起之前,秦國坐擁四位名將,得以抗衡山東六國!
    從此,秦的疆域擴展到了中原,而且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險,也即甘茂指揮的這場戰役,為秦國向中原地區擴張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三、樗裡疾樗裡疾(?―前300年),又稱樗里子、嚴君疾,嬴姓,趙氏,名疾,戰國時期秦國宗室將領,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異母弟,其母為韓國人。
  • 白起之前,秦國坐擁四位名將,得以抗衡山東六國
    眾所周知,秦國在商鞅變法後走向強大。而在這一過程中,秦國不僅打造了一支精銳之師,也為名將的登場提供了一個大舞臺。在白起崛起之前,秦國坐擁以下四位名將,憑藉著這些名將的南徵北戰,秦國逐漸在整體實力上超越了山東六國。換而言之,雖然白起個人能力卓越,不過,白起登場時,秦國已經比較強大了。而這,自然離不開白起之前數位名將的努力。
  • 羋月傳:原著中秦王深愛羋月,為何臨死之前卻交代樗裡疾,要殺了羋月?
    在羋月傳中秦王嬴駟是非常寵愛羋月的,在商鞅的忌日裡,他選擇帶羋月前去祭拜,在臨死前他選擇羋月來自己床前,交代著羋月若是以後秦朝有需要羋月的地方希望羋月不要推脫,既是信任也是託付。嬴駟可以說是一生為秦國付出,即使殺了商鞅也用了商鞅的變法,讓商鞅做到人亡法不亡,為秦國未來的強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秦國歷史上,嬴駟、嬴稷和嬴政哪個團隊更強?從秦國崛起得出答案
    武王取魏女為後,無子。立異母弟,是為昭襄王。昭襄母楚人,姓羋氏,號宣太后。武王死時,昭襄王為質於燕,燕人送歸,得立。」出自《史記·秦本紀》秦武王因自己爭強好勝意外而亡,但是官員孟說也為此倒了黴,被右丞相樗裡疾(是秦孝公庶子,也稱贏疾)追究責任,被五馬分屍,誅滅其族。
  • 秦孝公的庶子贏疾號稱「智囊」、庶子逆襲為丞相、他的預言也成真
    中國歷史著名武將100名,4/100——贏疾。前言:在秦朝有這樣一個人,他能言善辯,足智多謀,而且憑藉自己的智謀,在秦昭襄王元年,拜為右丞相。但哪成想他的出身只是秦孝公的庶子,家族的底層,他是一個鹹魚翻身逆襲的典型例子。這個人就是贏疾。正文:贏疾這個人還有一個名字很有意思。樗(chu)裡子。我們來講述一下這個名字的來歷。
  •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以能力和貢獻來排序,秦始皇團隊只能排第二
    秦始皇能夠橫掃六國一統天下,是因為歷代君主為秦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天咱們聊聊嬴駟團隊、嬴稷團隊和嬴政團隊哪個更強?秦惠文王嬴駟秦惠文王嬴駟(公元前356—前311年),秦孝公之子,秦始皇嬴政的高祖父。
  • 立嬴駟為國君,放棄勇敢多智的樗裡疾,秦孝公是怎麼考慮的?
    這是文章頭部  公元前338年,重病臥床的秦孝公拉著兒子嬴駟和多年好搭檔商君的手,語重心長地告訴兒子要繼承祖宗的遺願,帶領秦國走向強大;然後又用充滿真誠的雙眼看著商君,假若這個兒子不成器,商君可以自立為國君,嚇的商鞅趕快跪倒在地上。  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商君,辭不受。
  • 將帥傳 | 戰國秦國·樗里子
    司馬遷在《史記》中這樣介紹樗裡疾:"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與惠王異母。母,韓女也。"樗裡疾,名叫疾,是秦惠王的弟弟,與惠王同父異母。他的母親是韓國女子。樗裡疾待人接物能說會道,足智多謀,所以秦人都稱他"智囊"。
  • 樗裡疾能言善道,嬴駟殘暴,秦孝公為何選後者當國君?
    在秦獻公的時期,秦國就已經開始了沒落,在秦獻公去世了之後,秦孝公嬴渠梁就成為秦國的國君,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秦國就開始了徵途。本來國家的發展一直是在正途上,但是秦孝公的身體不好,所以找好找尋繼承人。在秦孝公離世後,嬴駟就登基為國君了。可是為什麼秦孝公要不選擇樗裡疾,而是選擇性格殘暴的嬴駟呢?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黃偉 ‖ 樗裡疾:治世奇才 嚴道封爵
    歷史上,作為秦惠文王嬴駟的弟弟,樗裡疾深得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王三位帝王及宣太后的器重,憑藉其出眾的才智,成為秦國第一名將,為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樗裡疾擅長外交、軍事。秦惠文王執政時,當時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之後,各方面實力正在一個上升期,各國皆眼紅秦國的日益興盛,故而結盟與秦國為敵,秦國因此陷入了群起而攻之的境地。
  • 秦國任用了哪些六國人才?
    商鞅是衛國人,起初在魏國做魏相公叔痤的門客,公叔痤在臨死前本來想要向魏惠王舉薦商鞅接任相國之職,但魏惠王看不起他,沒有接受公叔痤的建議而任用商鞅,於是商鞅便跑到秦國去效力。商鞅向秦孝公推銷霸道而被任用,在商鞅的一系列變法下,秦國逐漸由窮弱走向富強並一舉收復了河西地區,為秦國的強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二位:張儀。
  • 【方志四川 歷史文化】黃偉‖樗裡疾:治世奇才 嚴道封爵
    歷史上,作為秦惠文王嬴駟的弟弟,樗裡疾深得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王三位帝王及宣太后的器重,憑藉其出眾的才智,成為秦國第一名將,為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樗裡疾擅長外交、軍事。秦惠文王執政時,當時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之後,各方面實力正在一個上升期,各國皆眼紅秦國的日益興盛,故而結盟與秦國為敵,秦國因此陷入了群起而攻之的境地。
  • 《大秦帝國》系列中秦國的八大名將,哪位能夠排第一?
    說到秦國名將,估計很多人第一個想起的就是白起,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又叫公孫起,白起出身不高,幸運的是趕上了秦國在商鞅變法後推行的軍功爵制,使得他的才華沒有被埋沒。白起在秦昭王時徵戰六國,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為秦國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戰國系列77:秦楚大戰落幕 樗裡疾一戰封神
    點擊上方收聽音頻在上一期我們講到,楚懷王發現自己被張儀戲耍之後,是勃然大怒,不顧陳軫的勸諫,誓要和秦國拼個你死我活。公元前312年,秦楚大戰拉開了帷幕。秦國的三路大軍,魏章所帶領的中軍那是兵力最多的,但若是戰鬥力最強,那應該是樗裡疾率領的東路軍。在樗裡疾的率領之下,東路軍先是攻克了曲沃,與魏韓兩軍匯合,接著徑直撲向了楚國的景翠部隊。一番鏖戰之後,雙方是互有勝負。見短時間之內是無法擊敗景翠了,樗裡疾是當機立斷,讓魏韓繼續和景翠周旋,而自己則率軍悄悄地南下,偷襲正在丹陽和魏章交戰的屈匄部隊。這一招果然是高明。
  • 秦有銳士,誰與爭鋒:這四位出身老秦人的秦國名將,你都認識嗎?
    ,你都認識嗎?01樗裡疾樗裡疾,又稱樗里子,秦國宗室,為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異母弟,秦武王、秦昭襄王王叔,本名嬴疾,因被封為「嚴君」,後世又將其稱之為嚴君疾公元前318年,在秦國取得修魚之戰後,秦國東出大門被打開,於是,秦國的對外國策亟需調整。此時,秦相張儀提出攻略韓魏,當時剛剛被秦惠文王拜為客卿的司馬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張儀攻略韓魏之舉的風險,並且提出攻滅巴蜀,繼而依次為根基,建立秦國霸業的主張,被秦惠文王採納。公元前316年,司馬錯率軍入蜀,先後攻滅巴蜀兩國,佔領了巴蜀之地,為秦國打下了稱霸天下的堅實基礎。
  • 秦國統一六國絕非偶然,因為秦國掌握了六國沒有的黑科技
    公元前221年,秦國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終於在秦始皇時期,以秋風掃落葉的趨勢橫掃六國,終於完成了幾代先祖夙願,也結束了從西周末年以來整整五百多年的亂世,而這一次也是真正意義上的統一。而秦始皇嬴政統一了六國以後,力排眾議,廢除了分封制度,而改為對中央集權有利的郡縣制,由此奠定了古代中國皇權統一的基礎,同時,嬴政對後世影響最深遠的莫過於,統一了六國的文字,統一了度量衡。使得各國之間的文化與交流得到統一。對於秦始皇嬴政統一天下,大家都覺得是他的運氣很好,受到祖上的庇佑。
  • 秦國被忽略的一位名將,奪取漢中之地,卻被秦武王趕出秦國!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在戰國七雄中,秦國在商鞅變法後走向強大。特別是在秦惠文王這位君主在位時,秦國開始蠶食山東六國,為一統天下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這一過程中,秦國不僅需要一支精銳之師,更需要才能卓越的名將。提到秦國的名將,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白起和王翦。
  • 宣太后羋月,為什麼讓秦惠文王忌憚,在死前吩咐樗裡疾殺了羋月?
    宣太后羋月,為什麼讓秦惠文王忌憚,在死前吩咐樗裡疾殺了羋月?《羋月傳》相信大家都應該看過,是15年上映的一部爆火的電視劇,算是一部改編得比較成功的宮鬥劇。作為秦國國君,秦惠文王是不希望讓羋月沾染政治權力的,比較羋月的母國是楚國,然後羋月篡奪秦氏家族的權力,把秦氏家族的秦國變成羋氏家族的秦國,是不可能下令讓羋月輔政的。正是因為如此,羋月直到秦惠文王死亡,也只是一個八子而已。秦惠文王時期算是一夫一妻多妾治,按地位從高到低排次是: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八子也只能算是地位比較低的一個妾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