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有銳士,誰與爭鋒:這四位出身老秦人的秦國名將,你都認識嗎?

2020-12-18 古今興衰多少事

一提起秦國,你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什麼呢?

是統一天下?

還是「代代皆明君」?

亦或是「虎狼之國」?

筆者第一時間想起的是「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幹,死不休戰!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國恨,滄桑難平!天下紛擾,何得康寧!秦有銳士,誰與爭鋒!」,那首《大秦帝國之裂變》的主題曲。

拋開劇情不談,從「四代亂政」以來,秦國或者說古老的秦人部族,何嘗又不是在「共赴國難」?

到了秦獻公結束「四代亂政」,開始初步改革,秦孝公與商鞅在亂世中攜手,掀起了「商鞅變法」,這個古老的秦人部族正在裂變當中,正在用老秦人的熱血,重新鑄就一個「如日方升」的新秦國,一個「誰與爭鋒」的秦國。

每日一個#歷史小問題#

秦有銳士,誰與爭鋒,這幾位出身老秦人的秦國名將,你都認識嗎?

01樗裡疾

樗裡疾,又稱樗里子,秦國宗室,為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異母弟,秦武王、秦昭襄王王叔,本名嬴疾,因被封為「嚴君」,後世又將其稱之為嚴君疾。

嬴疾年幼之時便聰穎過人,秦惠文王即位之後,輔佐兄長處理朝政,被秦惠文王奉為「秦國智囊」。

秦惠文王在位時期,嬴疾曾擔任秦國右更、左庶長、上將軍等職,率領秦軍取得了修魚之戰、藍田之戰等戰役的大捷,為秦國取得了包括了重鎮曲沃、藺邑以及漢中在內的大片土地。

秦武王即位之後,隨著張儀的被迫離秦,秦武王將秦相權力分割,改設左右丞相,嬴疾被拜為右丞相,總領朝政,積極對外用兵,為秦國開疆拓土。

秦昭襄王即位之後,嬴疾再度被拜為丞相,主持朝政,而後又在垂沙之戰時,率軍從西線進攻楚國,取得大捷,可惜在此戰之中,嬴疾舊傷復發,不久便撒手人寰。

02司馬錯

司馬錯,秦國少梁人士,是太史公司馬遷的八世祖,戰國時期秦國名將。

司馬錯的一生歷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公元前318年,在秦國取得修魚之戰後,秦國東出大門被打開,於是,秦國的對外國策亟需調整。此時,秦相張儀提出攻略韓魏,當時剛剛被秦惠文王拜為客卿的司馬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張儀攻略韓魏之舉的風險,並且提出攻滅巴蜀,繼而依次為根基,建立秦國霸業的主張,被秦惠文王採納。

公元前316年,司馬錯率軍入蜀,先後攻滅巴蜀兩國,佔領了巴蜀之地,為秦國打下了稱霸天下的堅實基礎。

在秦武王、秦昭襄王兄弟在位時期,司馬錯多次坐鎮蜀地,鎮壓巴蜀動亂,而後又率軍攻打魏國、楚國,攻取兩國數十座城池。

03王翦

王翦,秦國頻陽人士,戰國後期秦國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王翦年少便酷愛兵書,喜歡軍事,隨後被選拔進入秦宮伴讀,侍奉秦王政左右。曾在秦王政剷除呂不韋、嫪毐兩大政治集團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秦王政所信賴。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派遣王翦攻打趙國重鎮閼與,取得了閼與大捷,而後,王翦又多次率軍攻打趙國。

公元前230年,內史騰滅亡韓國,拉開了秦滅六國之戰的序幕,王翦先後率軍攻打趙國、燕國,而後急流勇退,選擇了歸隱。

公元前224年,秦國攻楚戰事不順,秦王政再度請出了王翦,王翦率領舉國之兵南下攻打楚國,在經過了將近一年的相持之後,秦軍擊潰楚軍,滅亡了楚國。

在滅楚之戰告一段落後,王翦再度歸隱,得以善終……

04白起

白起,秦國郿邑人士,戰國後期秦國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早年因交好秦宣太后、穰侯魏冉,得以在秦國嶄露頭角,先是在新城之戰中取得大捷,而後又在伊闕之戰中全殲韓魏聯軍,使得天下震動。

在此後的三十多年時間裡,白起南徵北戰無往不利,先後取得了鄢郢之戰、華陽之戰的大捷,又在長平之戰中全殲趙軍主力,而後因範雎的嫉妒與秦昭襄王的猜忌,白起不得不班師還朝,從此之後與秦昭襄王、範雎的關係日趨惡化,最後在公元前257年,被賜死於鹹陽城外的杜郵。

以上就是出身老秦人的秦國名將,你都認識嗎?

相關焦點

  • 秦國四雄主:對秦國統一最重要的君王,是你心中所想的那四位嗎?
    由此,史家評定出了對秦國統一大業起了至關重要作用的四位君王,將他們並稱為「秦國四雄主」。我們今天的#歷史小問題#就是,這四位君王,是你心中所想的那四位嗎?秦孝公即位之初便因秦國地處西陲,又被魏國所壓制,山東諸侯皆不屑與秦國為伍,年輕的秦孝公深以為恥,加上河西故土的丟失,老秦人身上一直背負著奇恥大辱。秦孝公在這種情況之下,向天下廣發《求賢令》,以國士之禮接待入秦士子,商鞅便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來到了秦國。在與秦孝公一番促膝長談之後,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而後一場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在秦國開展了,史稱「商鞅變法」。
  • 白起之前,秦國坐擁四位名將,得以抗衡山東六國!
    在戰國時期,白起顯然可以稱之為秦國第一名將了。彼時,白起和王翦、李牧、廉頗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對於白起來說,熟知兵法,善於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關係很好。在此基礎上,白起輔佐秦昭襄王,屢立戰功。伊闕之戰,大破魏韓聯軍;伐楚之戰,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
  • 白起之前,秦國坐擁四位名將,得以抗衡山東六國
    伊闕之戰,大破魏韓聯軍;伐楚之戰,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消滅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當然,對於秦國來說,名將顯然不止白起這一位。特別是在白起崛起之前,秦國就已經出現了不少名將。眾所周知,秦國在商鞅變法後走向強大。而在這一過程中,秦國不僅打造了一支精銳之師,也為名將的登場提供了一個大舞臺。
  • 秦國的一位名將:輔佐四位秦王,戰功接近白起、王翦
    對於戰國七雄來說,最終是秦國一統天下,消滅了其他六個諸侯國。而秦國之所以能夠成為最後的贏家,自然離不開眾多名將的努力。其中,就白起和王翦這兩位名將,無疑為秦滅六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就白起來說,重創了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等諸侯國。而就王翦來說,則在戰國末期橫掃六國,攻下了大片的疆域。
  • 戰國四大名將是誰,為什麼是這四位?
    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秦國的白起,王翦和趙國的廉頗,李牧。這四人都是戰國後期的名將。其中白起堪稱一代殺神,一生戎馬,從無敗績,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尤其是長平之戰中,白起率領秦軍擊敗趙國,令趙國四十五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其中半數趙軍,皆是在投降之後,被白起活埋坑殺。
  • 戰國時期,這四位名將投奔趙國,結果都沒能東山再起!
    在此基礎上,趙國自然出現了不少名將,比如趙括的父親趙奢,再比如李牧、廉頗等人,都是戰國時期的頂級名將。除了本國出身的名將,趙國的強大,還吸引到一些其他諸侯國的武將。
  • 秦朝滅亡的時候,老秦人正在幹什麼
    這20多萬秦國軍隊隨項羽前往關中地區,但是路上經常被六國起義軍粗暴對待,原因是六國起義軍中很多人在關中地區服役的時候曾經被當地的老秦人粗暴對待,這次終於逮著機會報復了。這事兒被項羽聽到,認為秦軍降兵要造反,所以就把他們全都坑殺了,這20多萬秦軍降兵背後是二十多萬個老秦人家庭,按照一家五口人,影響到的是100多萬老秦人,大約佔到秦人總數的五分之一強!最後,劉邦攻打關中可不是一帆風順。
  • 秦國與楚國乃是世仇,為何楚人劉邦滅秦後,老秦人不奮起反抗?
    最終大秦帝國正是在劉邦和項羽兩路打擊下徹底崩潰,而劉邦和項羽,都是楚國人。秦被滅後,經歷了四年楚漢之爭,劉邦最終奪取天下,建立大漢王朝。但奇怪的是,作為楚國世仇且驍勇善戰的「老秦人」,並沒有奮起反抗劉邦的統治,而是甘心成為大漢帝國的子民。這是為何?
  • 戰國名將之秦國篇:在你的印象裡,秦國都有哪些名將?
    前幾天筆者發布過一篇關於歷數戰國七雄中各國傑出君王的文章,有一位讀者提出能否出一篇關於戰國七雄各國名將的文章。說實話,戰國時期的七雄中,各國都有哪些君王能被稱之為傑出君王,這其實很好數,也基本不會漏掉任何一個傑出君王,畢竟史書典籍對這些君王的事跡記載的都是比較清楚的,傑出君王的名氣也都比較大,沒幾個傑出君王在歷史上是默默無聞的。
  • NBA這5位半路出家的球星,卻都成了巨星,看看你認識誰?
    NBA這5位半路出家的球星,卻都成了巨星,看看你認識誰?大家都知道,籃球要想打得好,那得是從小就要開始練習,這樣體能、身體素質、球技才能比同齡人更強,很多NBA名將都是從小接觸籃球,才有如今的地位,當然,NBA裡不乏半路出家卻成為巨星的例子,那麼都有哪些人呢?你認識嗎?
  • 從陰晉之戰到雕陰之戰,六十年內,老秦人是怎麼爭奪河西的
    老秦人從歷史上看,老秦人是打不服的,誰要招惹了他,換來的 ,只有一次又一次無休止的報復。而這種報復,從陰晉之戰到雕陰之戰,六十年內,老秦人用爭奪河西的方式,表現的尤為明顯。但你知道,這一場場河西之戰,秦魏兩國又是怎麼打的呢。一:陰晉之戰陰晉之戰發生於公元前389年,秦國是秦惠公在位,魏國魏武侯則剛剛登基。當然,陰晉之戰也不是一下子就打起來的,前期還有個鋪墊,這個鋪墊,還得從三家分晉講起。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
  • 三國名將,關羽不敢和他爭鋒,活著橫行三國,死後被民間封「神」
    關羽在三國中的地位誰都清楚,以至於許多名將一聽關羽的名字都心裡打鼓。 就更不要說,敢小看關羽了,但甘寧卻豪言道:「關羽算啥? 急得魯肅立刻跟眾位將領商討怎麼辦? 其實這哪裡是商討,因為道理很簡單,關羽渡河你就阻擊。
  • 戰國中後期,曾兩次擊敗過秦國的名將,只有這三位!
    特別是在秦惠文王這位君主在位時,秦國開始對外擴張,和山東六國之間展開了激烈的較量。對於商鞅變法後的秦國,在整體實力上逐漸超過了山東六國,所以,秦國的對外戰爭,自然是勝多敗少。因此,可以擊敗秦國一次的武將,已經可以稱之為名將,比如趙括的父親趙奢,項羽的祖父項燕。但是,趙奢在閼與之戰擊敗秦國後,就去世,而項燕在擊敗李信後,又被王翦擊敗。
  •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都有哪些?
    秦國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獲封為諸侯,秦正式成為一方諸侯國。後秦穆公滅西戎十二國,秦孝公實行商鞅變法,至秦王嬴政攻滅六國,統一諸夏,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皇朝。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名將輩出,主要有以下9位戰將:1、白起白起(?
  • 三國一位名將,關羽不敢跟他爭鋒,活著是橫行三國,死後稱「神」
    二、關羽不敢爭鋒公元213年,曹操攻打濡須口,孫權親徵,給了甘寧三千人馬當先鋒。結果甘寧親選出一百兵士組成「敢死隊」,來了個夜襲曹營,如旋風一樣在曹營內橫衝直撞,無人敢擋。他要向最牛的名將關羽發起挑戰。關羽在三國中的地位誰都清楚,以至於許多名將一聽關羽的名字都心裡打鼓。就更不要說,敢小看關羽了,但甘寧卻豪言道:「關羽算啥?我咳嗽一聲,就嚇得他不敢渡河!」此事是發生在公元215年時。
  • 秦國時期最著名的十大名將
    一、白起白起,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名將,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是平民出身,秦國在商鞅變法後推行軍功爵制,白起在秦昭王時徵戰六國,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白起在伊闕之戰殲滅24萬魏韓聯軍,俘虜魏將公孫喜,在華陽之戰中斬殺13萬趙、魏聯軍,在伐楚之戰中攻陷楚國國都郢城,白起被封為武安君,名震天下,白起在長平一戰殲滅45萬趙軍
  • 戰國四公子名聲顯赫,為什麼沒有秦國,這才是秦國統一天下的原因
    比如說著名的戰國四公子,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他們這幾個人,都是出身高貴,功勞顯著,廣大門客一時風光無限的人。他們無一例外全是慘死,跟李牧之死效果差不多,每個國家都是痛失了國之棟梁,你是不是覺得昭烈君今天要說一個或者是幾個令人惋惜的故事呢。
  • 秦朝倒下非常快,老秦人的正規軍隊哪去了?秦倒下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那麼,曾經老秦人的正規軍哪去了,不是很牛嗎?不是銳不可當嗎?怎麼沒見到大批正規軍? 而統一六國後,完全不同了,南邊也好,北邊也好,都得大力防範。北邊的匈奴,曾經有秦、趙、燕各自防守,如今,大秦得自己來了。 南邊嶺南地區的統一和邊境控制,以前屬於楚國,現如今歸了大秦,也得自己來。 於是乎,所謂的正規軍分為了四部分。
  • 秦國四雄主是誰?秦國四雄主誰最厲害
    秦國四雄主是誰? 秦國四雄主是指戰國時期對於吞併其它六國起著重要作用的四個關鍵君主,那麼秦國四雄主是誰?即秦王政(秦始皇)、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
  • 秦國制度好,為何百姓還會往外跑?脫離目標談制度都是耍流氓!
    在嶽麓書院收藏的秦簡中,記載了這麼一種現象:秦國攻取楚國的部分土地後,這些土地上的楚人也就成了秦人,然而這些終於沐浴在秦國德政下的新秦人卻很不知足,他們不斷地向楚國逃亡,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不但這些新秦人逃亡,一些老秦人也在他們的鼓動下一起逃到了楚國。是這些楚人心念舊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