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大名將是誰,為什麼是這四位?

2020-12-14 安安派

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秦國的白起,王翦和趙國的廉頗,李牧。這四人都是戰國後期的名將。其中白起堪稱一代殺神,一生戎馬,從無敗績,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尤其是長平之戰中,白起率領秦軍擊敗趙國,令趙國四十五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其中半數趙軍,皆是在投降之後,被白起活埋坑殺。僅有兩百餘名年紀尚小的士兵被放回趙國。經此一戰,不僅奠定了秦國稱霸天下的基礎,更是坐實了白起的殺神之名。值得一提的是,據民國學者梁啓超先生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而有一半人都是死在白起手中。百萬人屠,就此得名。王翦的成名年代稍晚於白起,算是白起的後輩。

雖然起戰績不如白起那般輝煌,但卻是秦國統一天下的最大功臣。東方六國中,至少有五個是王翦和他的兒子王賁打下來了的,其中攻破趙國都城邯鄲,掃平三晉;攻破燕國都城薊,蕩平燕北,最後消滅楚國,平定荊湘,那都是由王翦領軍。而他也因為自己的功績,被秦始皇拜為太師,並封為武成侯。更值得一提的是的,王翦滿門忠烈,一家三代,皆是為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中王翦其子王賁幫助秦始皇一統天下,而其孫子王離,先是繼蒙恬之後於北疆鎮守長城,後又於起義大潮中率長城軍與章邯一同平叛,最終巨鹿一戰,秦軍為項羽所破,王離戰死沙場。當然了,任何一個強大的人物,都會有一個強大的對手來與之襯託。

在戰國後期,趙國是唯一可以和秦國掰一下手腕的勢力,而趙國的兩大名將廉頗和李牧,自然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首先廉頗是和白起同時代的名將,而當時的趙國也是一個軍事實力堪比秦國的強大國家。或者說當時就是一個秦趙爭霸的時代。而其他的國家,基本上就屬於被這兩個國家欺負的情況。都說當時白起是打遍六國無敵手,比如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大破楚軍,攻入郢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還有就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幫助秦國徹底取得秦趙爭霸戰爭的勝利。其實廉頗也差不了太多,除了打秦國戰績一般以外,其他五國,也都是被他暴打過。

特別是長平之戰後,趙國元氣大傷。曾和趙國有隙的燕國趁機率軍伐趙。結果廉頗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不僅守住了國家,還成功實現反推,一波打到了燕國都城,迫使燕國國君割地求和。至於李牧,他的成名時代比廉頗稍晚,基本上已經是戰國末期。當時秦國一統天下的趨勢愈發明顯,趙國在實力上與其相差甚遠。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李牧成了趙國存亡的唯一希望。在其統帥趙軍的十幾年裡,強大的秦國屢次伐趙,但都沒能佔到多少便宜。即使在秦王嬴政全面開啟統一戰爭的時候,王翦率領的秦軍依然忌憚李牧,不敢輕易攻擊。然而,李牧雖然沒有敗給秦軍,但最終卻敗在了自己人手上。

王翦使反間計,利用趙王近臣郭開進獻讒言,最終誣陷李牧,將其冤殺。李牧死,趙國亡。李牧一死,王翦便率軍攻趙,一路勢如破竹,一舉攻下趙國都城邯鄲。從上面的介紹看得出來,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也算得上是名副其實。但是,戰國紛爭數百年,名將如雲,戰績實力不輸這四人的大有人在。比如率領五國聯軍伐齊的樂毅,魏國名將吳起,齊國柱石田丹,甚至趙國大將趙奢,也就是趙括的父親。這些人都算得上是當世名將,都有資格名列戰國名將之列。那麼為何偏偏是他們四人?這個其實是有原因的。關於戰國四大名將這個說法,源出於南北朝時期周興嗣所編纂的經典韻文《千字文》,也就是和《三字經》、《百家姓》齊名的中國傳統蒙學三大必備讀物。

裡面有這麼一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說的是這四人,用兵很精妙,功勳卓著。《千字文》不是史書而是韻文,其需要押韻和對仗,要讀起來舒服。所以起翦頗牧是因為這個目的而選出來的。本身這一句的重點是李牧,一位後面那句「宣威沙漠」,就是指其在鎮守趙國北方邊境的時候,大破胡人的經歷。而在他的那個時代,白起、廉頗、王翦者三人無疑是能何他齊名的,所以被放在了一起。但是人家也沒說那就是戰國四大名將,只是由於《千字文》的傳播,使得這四人的出鏡率要更高,這才得了一個戰國四大名將的名頭。所以,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並不是說他們這四人就是戰國時期最牛的四位將領。

相關焦點

  • 《鎮魂街》同為四人組合,戰國四名將和項崑崙的四大戰將誰更強?
    在《鎮魂街》中有很多由多個守護靈組成的組合,比如劉羽禪的五虎將,白羅敷,李古柏等人的戰國四名將,項崑崙的風火山林等等。其中,戰國四名將和項崑崙的四大戰將又最為相似,他們都來自群英殿,都是將軍守護靈,而且數量都是四個,不過問題來了,都是四人組,誰更強呢?
  • 為什麼吳起不是戰國四大名將?筆者:亞聖不屑與小輩相提並論!
    很顯然,所謂的「兵家四聖」的含金量是遠高於「戰國四大名將」的。後人將「兵家四聖」分別給予以下稱號:孫武是兵聖,吳起是亞聖,韓信是兵仙,白起是殺神。「兵家四聖」的選材相比「戰國四大名將」是要廣泛得多的,所以「兵家四聖」要強於「戰國四大名將」也是不無道理的。在「兵家四聖」中只有吳起可以勉勉強強地稱作戰國人(吳起是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人物)。
  • 連下齊國七十城的樂毅為什麼沒有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那麼,問題來了,這幾位能夠入選戰國四大名將們可以理解,那麼為什麼有些武將也很強大,卻無法入選戰國四大名將呢?比如說樂毅,吳起。這是不是就說明樂毅等人不如戰國四大名將了呢?戰國四大名將的由來戰國四大名將出自於《千字文》。《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
  • 戰國四大名將:連吳起、樂毅都沒能入選,李牧憑什麼榜上有名?
    由此可見,哪些人能成為五子良將,哪些人是五虎上將,那些人是唐宋八大家,並不是單純因為這些入選的名將和文學家個人的原因。後人中的好事者,特別是執筆人陳壽和朱右對這段歷史、對這些文章的認知與認可,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哪些人能夠入選。同理,如果我們能找到戰國四大名將的出處,不就能找到為什麼是這四個人入選戰國四大名將了嗎?
  • 廉頗為什麼能擠掉吳起、樂毅和魏無忌,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當然歷史迷會不屑,誰不知道這些人的事跡?普通人還真不一定知道。廉頗知名度最高,可不代表能力和戰功比他們高!廉頗是這些人中武藝最高的人,八十歲還能開百擔之弓,但他是一個純粹的武將,是一個身經百戰的經驗老將,還達不到白起、王翦、李牧、吳起、樂毅和魏無忌的水平。
  • 齊國名將匡章四戰四勝,改變戰國格局,為何名聲不及戰國四大名將?
    這是《千字文》中宣揚戰國四大名將功績的經典語錄,他們分別是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 他們都生活在秦強而六國皆弱的時代,已處於戰國末期。但戰國初期的名將未必比他們差,齊國名將匡章更是四戰四勝,且每戰都改變了戰國格局,未能在史書上獲得濃墨重筆實在可惜。
  • 戰國四大名將,為什麼沒有連諸葛亮都誇讚的樂毅,原因主要有三點
    戰國時期徵伐不斷,所以有很多名將都從戰事中被發掘出來,而戰國四大名將主要分布在秦國和趙國這兩個國家,因為這兩個國家的戰事最為慘烈,那麼為什麼戰國四大名將中,為什麼少了差點一舉滅齊的樂毅呢,就連諸葛亮都對他誇讚不已,甚至把自己比作當代的樂毅。
  • 戰國四大名將,有沒有正面交鋒過的?答案讓人遺憾!
    戰國四大名將是指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將領分別為: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在戰國中後期,秦國和趙國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兩個諸侯國。因此,對於戰國四大名將來說,也出自這兩個諸侯國。
  • 戰國四大名將,秦趙各佔其二,看看你認識多少
    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戰國時期的四大名將。#戰國四大名將這句話提及到的起翦頗牧就是指中國歷史上戰國時期四位著名的將領,他們代表了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而這四位名將分別是誰呢?都有什麼功績呢?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首先是白起。提起白起,相信有不少人對這個名字頗為熟悉,他是戰國時期秦國人,同時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一生的功績可謂是輝煌的。
  • 戰國時期的吳起文韜武略戰無不勝,為什麼沒被列入戰國四大戰將?
    戰國時期波譎雲詭,列國之間兼併攻伐,合縱連橫輪番上演,戰爭規模擴大升級。戰爭的改變讓職業軍人在戰場上大放異彩。也由此出現了不少名將,比如著名的戰國四大名將,他們就是秦國的白起和王翦以及趙國的廉頗和李牧。
  • 戰國八大名將:廉頗排最後,王翦排第三,排前兩位的分別是誰?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  《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  這四位名將生活在秦強而六國皆弱的年代,他們戰功偉大,但沒有軍事著述。
  • 以弱勝強,幾乎滅掉齊國的樂毅,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說到這,就會有很多同學有疑問了,取得了如此驕人戰績的樂毅,為何沒能成為「戰國四大名將」呢?這其實是有多方面的因素的。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就是「戰國四大名將」這一稱呼是在多久出現,如何出現的。宣威沙漠,馳譽丹青」,因《千字文》後來從教導皇子的文稿成為了後世孩童們的啟蒙文章,漸漸傳播開來,久而久之,人們就因為周興嗣在《千字文》中所寫的這兩句話,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人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 王者榮耀:戰國四大名將王翦,會以王者榮耀新英雄的姿態登場
    戰國四大名將是指中國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將領分別為: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他們都是從軍中最基層的軍官做起,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長為秦、趙兩國最為倚重的大將,代表了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所選的四人都是戰國後期的名將,戰功都很偉大,卻沒有軍事著述。
  • 戰國四大名將誰更厲害,他們有過交手嗎?歷史給出了答案
    我們後人習慣眼中戰國後期有四大戰將,是當時最高軍事水平的代表,那麼既然他們是同一時代的人,是否有過交手記錄?一、白起和廉頗一個是秦國戰神,一個是趙國名將。這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兩個國家之間,必然存在一場生死之戰,而這場生死之戰的關鍵就是統帥之間的對決,究竟誰才是真正的軍事天才。
  • 田單擊敗燕國,恢復齊國,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呢?
    那麼,問題來了,田單擊敗燕國,恢復齊國,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一首先,就戰國四大名將來說,戰國四大名將是指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將領分別為: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
  • 諸葛亮視為偶像的樂毅,為何不在「戰國四大名將」之列?
    縱觀歷史,普羅大眾最熟知的莫過於三國時期,得益於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被廣泛傳播,製作成影視劇等,更多人熟悉了劉關張、諸葛亮、司馬懿陸遜孫權等人。 然而,在此之前還有一段非常重要和群雄輩出的年代,那就是春秋戰國時代。今天咱們不細數歷史長河,而是著眼於戰國時期的名將——樂毅。
  • 連廉頗都能入選戰國四大名將,一生未嘗敗績的吳起為何沒能入選?
    戰國時期,戰火連綿不絕二百餘年,在這期間名將輩出,後世的人挑選出其中四位佼佼者,列為戰國四大名將。兩百多年的歷史中只挑出來了四個人,爭議必然是很大的。打個比方,廉頗是否能與王翦、白起、李牧並列,一直都是惹人爭議的話題。
  • 戰國四大名將:誰的戰績最多?誰的貢獻最大?
    眾所周知,戰國是個群雄割據名將輩出的時代,在常年的戰爭中湧現了四位最傑出的將領。分別是秦國白起、王翦和趙國李牧、廉頗。那麼誰殺敵最多?貢獻最大呢?第二位是秦滅六國大功臣老將王翦王翦也是位功勳卓著的老將,不同於白起的是王翦主要貢獻在於平叛和滅六國。始皇剛初期嫪毐陰謀發動叛亂被始皇帝察覺 派遣王翦破滅了嫪毐陰謀奪權。
  • 戰國雙雄之一,趙國獨佔四大名將之二,卻為何還是國破家亡
    戰國狼煙,群雄並起,合縱連橫,逐鹿博弈,強秦東出,大趙覆亡。古人道:大國有賢臣,強國有名將。在大動蕩、大變革的時代,誰掌握了人才,誰就掌握了時代前進的方向。戰國七雄之中,最有實力的應該是北方的趙國和西邊的秦國,當時的趙國獨佔四大名將之二,卻最終沒能改變國家的命運。那麼趙國必亡的原因是什麼呢?
  • 戰國時期,這四位名將投奔趙國,結果都沒能東山再起!
    在此基礎上,趙國自然出現了不少名將,比如趙括的父親趙奢,再比如李牧、廉頗等人,都是戰國時期的頂級名將。除了本國出身的名將,趙國的強大,還吸引到一些其他諸侯國的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