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吳起不是戰國四大名將?筆者:亞聖不屑與小輩相提並論!

2020-12-18 阿柯講歷史

南北朝的周興嗣在撰寫《千字文》的時候,提到了這麼一句:

「起翦頗牧,用兵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

在後人的不斷流傳中,「起翦頗牧」也漸漸的成為了人們口中的「戰國四大名將」

唐朝的李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自古論兵,孫吳白韓為首,頗牧衛霍次之。」

在後人的不斷流傳中,「孫吳韓白」也漸漸的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兵家四聖」

很顯然,所謂的「兵家四聖」的含金量是遠高於「戰國四大名將」的。

後人將「兵家四聖」分別給予以下稱號:

孫武是兵聖,吳起是亞聖,韓信是兵仙,白起是殺神。

「兵家四聖」的選材相比「戰國四大名將」是要廣泛得多的,所以「兵家四聖」要強於「戰國四大名將」也是不無道理的。

在「兵家四聖」中只有吳起可以勉勉強強地稱作戰國人(吳起是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人物)。

那麼亞聖吳起為什麼不是戰國四大名將?

吳起是長輩

「起翦頗牧」都是戰國後期同一個時代最傑出的將領,而吳起卻是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將領,這麼看吳起算得上是「起翦頗牧」的長輩了。

《千字文》講究押韻對仗,言語嚴謹,白起、王翦是戰國後期秦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將領,而廉頗、李牧也是戰國後期趙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將領。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吳起沒有上榜也是理所應當。

吳起是亞聖

孫武著《孫子兵法》,被世人稱為兵聖;吳起著《吳子兵法》,被世人稱作亞聖。

吳起是與孫武齊名的人物,吳起是「聖」,如果還把吳起排到「將」裡面的話無疑是拉低了吳起的檔次,再者,吳起作為兵家亞聖,去搶名將的名額就有點過分了。

四大名將之所以是白起、王翦、廉頗、李牧,是因為四人都是職業軍人、專業將領。而樂毅和吳起之所以不在其中,是因為二人出將入相,文武兼資,既是名將,更是軍事家、政治家,僅僅以名將呼之,對二人來說反倒降了一個檔次。尤其是吳起,其著的《吳子》是我國古代重要的軍事、政治書籍,對兵家思想的發展有重大意義,提出了先圖國後作戰的思想,並且非常重視將領素質和士兵訓練,與《孫子》著眼於軍事鬥爭的思想更有格局。」——網友評論《如果重新評選戰國四大名將,上榜的應該是這四個……》

綜上所述,吳起不是戰國四大名將並不是空穴來風的,而是有理有據的。

點讚加關注,你會有好運~#戰國四大名將#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往期精彩

司馬空:割讓一半領土,可保趙國不滅。趙王:一派胡言!

如果重新評定戰國四大名將,上榜的應該是這四個人……

長平之戰廉頗為什麼不當趙括的副將?其實原因很簡單

老師不會告訴你,長平之戰其實是敗在廉頗之手

為何嶽飛北伐,河北義軍群起響應;孝宗北伐,中原百姓集體沉默?

相關焦點

  • 戰國時期的吳起文韜武略戰無不勝,為什麼沒被列入戰國四大戰將?
    但也有很多人比較好奇的一點就是,提到戰場上戰無不勝的存在,那吳起絕對是其中之一,為何吳起就沒有成為四大名將之一呢?要知道吳起的功績絲毫不遜於這四個人,甚至比他們還要優秀,但偏偏他不在四大名將之列,這又是為什麼呢?
  • 廉頗為什麼能擠掉吳起、樂毅和魏無忌,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看廉頗的代表戰吧,基本是軍級別的,而不是軍團級別的!廉頗也打過軍團級別的,那就是長平之戰,生生將戰國拖入了泥潭,無計可施!可見,廉頗做為一個純粹的武將,一個身經百戰的經驗老將,是有局限性的,也就是上限是一個極為優秀的軍長,而不是元帥!
  • 戰國四大名將:連吳起、樂毅都沒能入選,李牧憑什麼榜上有名?
    如果要從中國歷史上篩選一個戰亂最頻繁的時代,那麼戰國時代一定一枝獨秀。因此,戰國時期也是名將湧現最為頻繁的時代。而在眾多名將之中,為什麼是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人入選四大名將,而不是其他人呢?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疑問,那麼你對四大名將這個組合或許有些誤會。
  • 連廉頗都能入選戰國四大名將,一生未嘗敗績的吳起為何沒能入選?
    戰國時期,戰火連綿不絕二百餘年,在這期間名將輩出,後世的人挑選出其中四位佼佼者,列為戰國四大名將。兩百多年的歷史中只挑出來了四個人,爭議必然是很大的。打個比方,廉頗是否能與王翦、白起、李牧並列,一直都是惹人爭議的話題。
  • 吳起組建魏武卒,瞬間讓楚變強,為何不算戰國四名將?不算就對了
    戰國時,白起、李牧、廉頗、王翦合稱四大名將。講道理說,到了戰國後期,基本也就這4人最給力了,不過戰國初期時,也有吳起這樣的神一般的存在。說起吳起是神一般的存在真心一點不為過:論軍事,他可打造戰國著名的魏武卒,僅用5萬兵就可破50萬秦兵;講政治,他在楚進行了改革,瞬間就讓楚變強。
  • 連下齊國七十城的樂毅為什麼沒有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戰國時期,是一個諸侯混戰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百家爭鳴,人才薈萃,形成了一種又一種學派,也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名臣良將。其中戰國四大名將無疑是當時最耀眼的幾位,他們分別是白起、王翦、廉頗和李牧。那麼,問題來了,這幾位能夠入選戰國四大名將們可以理解,那麼為什麼有些武將也很強大,卻無法入選戰國四大名將呢?比如說樂毅,吳起。這是不是就說明樂毅等人不如戰國四大名將了呢?戰國四大名將的由來戰國四大名將出自於《千字文》。《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
  • 老師不會告訴你,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並不是那個時代最牛的武將
    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秦國的白起,王翦和趙國的廉頗,李牧。這四人都是戰國後期的名將。從上面的介紹看得出來,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也算得上是名副其實。但是,戰國紛爭數百年,名將如雲,戰績實力不輸這四人的大有人在。比如率領五國聯軍伐齊的樂毅,魏國名將吳起,齊國柱石田單,甚至趙國大將趙奢,也就是趙括的父親。
  • 戰國四大名將,為什麼沒有連諸葛亮都誇讚的樂毅,原因主要有三點
    戰國時期徵伐不斷,所以有很多名將都從戰事中被發掘出來,而戰國四大名將主要分布在秦國和趙國這兩個國家,因為這兩個國家的戰事最為慘烈,那麼為什麼戰國四大名將中,為什麼少了差點一舉滅齊的樂毅呢,就連諸葛亮都對他誇讚不已,甚至把自己比作當代的樂毅。
  • 戰國四大名將怎麼選的,為何被秦趙瓜分,原來出自一本兒童啟蒙書
    都知道戰國四大名將是:白起、王翦、廉頗、李牧,而且是秦國兩個,趙國兩個,秦、趙兩國瓜分了戰國四大名將,其他諸侯國是一個也沒有,這四將都是戰國中後期的將領,那麼你是否知道戰國四大名將是怎麼來的呢?排名的依據是什麼?
  • 戰國四大名將是誰,為什麼是這四位?
    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秦國的白起,王翦和趙國的廉頗,李牧。這四人都是戰國後期的名將。其中白起堪稱一代殺神,一生戎馬,從無敗績,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尤其是長平之戰中,白起率領秦軍擊敗趙國,令趙國四十五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其中半數趙軍,皆是在投降之後,被白起活埋坑殺。
  • 吳起5萬士兵大勝50萬秦軍,是什麼原因讓他沒有被選入四大名將?
    我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他一生未嘗敗戰,且在陰晉之戰中以5萬魏軍擊退50萬秦軍,但是這個人卻沒有被列入戰國四大名將,這個人就是吳起。吳起是誰?這一戰讓魏國從此名聲大漲,當時諸國誰也不敢去熱魏國,當時真的是獨霸一方,但是其中吳起也是功不可沒啊。但是就是這樣一個英勇善戰,善於用兵的吳起,卻為何沒有被列入「戰國四大名將」?
  • 起剪頗牧良莠不齊,戰國四大名將難以服人,只是文人自以為是而已
    在很多中國人印象中,戰國時代的名將非「起剪頗牧」四人莫屬,並將其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他們分別是秦將白起和王翦,趙將廉頗和李牧。這個說法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現在已經成了很多人的共識。然而我們翻閱戰國時候的歷史,卻發現這四人雖然在那個時代立下了赫赫戰功,卻不足以稱為所謂的四大名將。以戰國將領的軍事水平而論,有好幾位將領都不在此四人之下。
  • 戰國時的兩位名將,曾在三個國家擔任將領,他們分別是誰?
    當然,戰國時期的武將,往往也存在頻繁流動的情況。比如幫助齊國復國的田單,就在生涯後期來到了趙國,成為趙國的一員武將。再比如樂毅在燕國獲得了一番成就,結果因為燕惠王的猜忌,所以被迫離開燕國,投奔趙國。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兩位戰國名將,曾在三個國家擔任將領。那麼,問題來了,這兩位將領分別是誰呢?
  • 盤點戰國時期七國各國最強名將
    楚國楚國實在雖在七國之中排名靠前,但楚國名將卻不是很多,小編覺得楚國將領中能算的上名將的也就昭陽、項燕二人。昭陽曾先後率軍擊敗越國、魏國,為楚國開疆拓土,殺死越君,得魏襄陵八邑,威震齊、燕、趙、魏、秦、韓六國。因功被楚懷王賜予和氏璧(就是那塊完璧歸趙的和氏璧,也就是後來傳國玉璽的材料)。但此時的越國和魏國均已不是強盛之時,以強擊弱,不能顯其本領。
  • 在戰國群雄爭霸的年代,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能不能稱為強將?
    戰國四大名將為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其中王翦為秦將。著名的千字文作者,是與無敵戰將陳慶之同時代的南朝梁官員散騎侍郎周興嗣所著,其千字文寫道王翦四人用軍最精,馳譽丹青,形容他們的功跡。就名將字義拆開來講,王翦的確名垂青史、萬古流芳。
  • 戰國四大名將中,除了廉頗之外,還有一人不夠資格
    關於戰國四大名將,人們早已耳熟能詳,今天聊一聊其中最不夠資格的兩位名將。所謂戰國四大名將,源於南北朝時梁朝周興嗣編撰的《千字文》,書中有「起翦頗牧,用軍最精」這一句話,由於《千字文》流傳甚廣,於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就被約定俗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但戰國時代兵家天才輩出,說這四人「用軍最精」,實難讓人信服。
  • 戰國四大名將王翦,為何沒有白起、李牧出彩?不同時代與對手
    導言:戰國四大名將王翦,打仗為何沒有白起、李牧出彩?從戰爭認識、對手戰果不同,分析王翦為何不出彩?謹小慎微的性格,不同時代與對手風雲戰國,諸侯爭霸,戰爭頻繁,亂世出英雄,也正因如此,戰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將領也是層出不窮的;在那樣的時代,各諸侯國都在積極努力地尋找軍事方面的天才,以對戰爭的勝利有著更多的把握和助益,這個時期名將輩出,有王翦,李牧,吳起,廉頗等,本篇文章所要講的王翦,就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 戰國時代兩大戰神,吳起和白起,二人到底誰更厲害?
    我個人更偏向於吳起。春秋過,戰國至,強秦出,平天下。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戰爭不斷的戰國時代,名將輩出。其中吳起和白起二人,無疑是其中最為耀眼的兩顆將星。那麼若是吳起對上白起又是怎樣一番別開生面的場景呢?兩強相爭,或是兩敗俱傷,或是旗鼓相當,或是棋差一招。個人覺得覺得吳起的勝算相對較大。
  • 樂毅攻下齊國70餘座城池,為何不是戰國四大名將?原因並不複雜!
    那麼,問題來了,樂毅攻下齊國70餘座城池,立下赫赫戰功,為何沒有成為戰國四大名將呢?一首先,就戰國四大名將來說,戰國四大名將是指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將領分別為: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