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國群雄爭霸的年代,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能不能稱為強將?

2020-12-14 杯酒品歷史

戰國四大名將為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其中王翦為秦將。著名的千字文作者,是與無敵戰將陳慶之同時代的南朝梁官員散騎侍郎周興嗣所著,其千字文寫道王翦四人用軍最精,馳譽丹青,形容他們的功跡。

就名將字義拆開來講,王翦的確名垂青史、萬古流芳。他滅六國之戰表現亮眼,尤其在滅楚之戰,殺了項羽的爺爺!不過,戰國時代的個個著名將領,多不勝數。其中有吳起、孫臏、龐涓、伍子胥、樂毅等等,他們的故事,這兒也別多說。最令筆者好奇的只有一點,王翦能算強將嗎?

當初李信以二十萬兵力滅不掉楚國,還給昌平君與項燕來個倒頭栽不說,秦始皇好說歹說才請動了王翦這老將老臣消滅楚國,殺死項燕!以六十萬的龐大兵力才消滅六國之一的楚國,這會不會太誇張了吧!聯想到在曹操未滅袁紹前,袁紹是北方霸主,他以龐大的軍力才滅掉一個叫公孫瓚的群雄。

然不同時代、不同人物,不應做此比較,沒意義。回到問題點,王翦強嗎?他的戰功是有,卻無明顯的軍事著述,頂多就滅六國吧。很難說,況且趙國還有個李牧將軍。在滅趙時,李牧先逝世了。還活著的話,李牧K掉王翦,未必不可能。

若是說到白起(公孫起),他是在王翦未掘起前的秦之名將,是的,熟三國的人,應會知道陳壽給曹操下的評論,就提到白起,曹操=白起,史載,白起沒打過敗仗,是貨真價實的戰國無敵神話。他打了那麼多輝煌的戰役,名將戰神,當之無愧。

再提到廉頗,趙之名將,曾戰勝齊、魏、燕等國。他最著名的就是跟藺相如那檔事,大家都知道,也別說。史載,他活到高齡84歲。長平之戰,廉頗老將軍曾成功抵擋住秦軍,以一個狠角色來看,確是了不起!戰國四大名將,各有千秋,難分勝負。若真的實際上去打,未必不可。紙上談兵,從古至今,皆是如此,咱們的王翦大將軍配為強將嗎?

相關焦點

  • 戰國四大名將四大名將之一秦將王翦!
    王翦,戰國末期秦國名將,因為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與白起、李牧、廉頗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王翦一生最主要的成就就是攻滅燕、趙、楚,也因此和他兒子王賁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大功臣。
  •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帝師——王翦
    人物簡介王翦(出生年月不詳),字維張,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縣)人,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封爵武成侯,官職大將軍;太師。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急流勇退成善終王翦少年時就喜歡軍事,為人處世有謀略,後輔佐他的老闆秦始皇,跟著一起滅六國,拓疆土,是秦朝開國最大的功臣。他這個人雖說是個武將,但並非只是個只會打仗的莽夫。他做事沉穩,有謀略,很能揣測人心。
  •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王翦功勳蓋世,為什麼能夠得以善終?
    前文我們說到白起,也是戰國四大名將,而且是排在首位,他功勳卓著,但晚年悽慘,不得善終。
  • 連下齊國七十城的樂毅為什麼沒有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戰國時期,是一個諸侯混戰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百家爭鳴,人才薈萃,形成了一種又一種學派,也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名臣良將。其中戰國四大名將無疑是當時最耀眼的幾位,他們分別是白起、王翦、廉頗和李牧。那麼,問題來了,這幾位能夠入選戰國四大名將們可以理解,那麼為什麼有些武將也很強大,卻無法入選戰國四大名將呢?比如說樂毅,吳起。這是不是就說明樂毅等人不如戰國四大名將了呢?戰國四大名將的由來戰國四大名將出自於《千字文》。《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
  • 王翦是戰國四大名將中唯一一個得善終的將軍
    導語:在烽火連天的戰國時代湧現出諸如繁星一般的人才,其中便包括著名的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大名將無一不是戰功顯赫、聞名七國。戰神白起,橫掃千軍,中國歷史上由少勝多的戰役大都由白起所創造,但是最後卻被賜死杜郵。廉頗,相比是大家最為熟悉的,歷史上著名的負荊請罪,最後廉頗因不被趙王信任,無奈出逃,客死他鄉。
  • 戰國四大名將王翦,為何沒有白起、李牧出彩?不同時代與對手
    導言:戰國四大名將王翦,打仗為何沒有白起、李牧出彩?從戰爭認識、對手戰果不同,分析王翦為何不出彩?謹小慎微的性格,不同時代與對手風雲戰國,諸侯爭霸,戰爭頻繁,亂世出英雄,也正因如此,戰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將領也是層出不窮的;在那樣的時代,各諸侯國都在積極努力地尋找軍事方面的天才,以對戰爭的勝利有著更多的把握和助益,這個時期名將輩出,有王翦,李牧,吳起,廉頗等,本篇文章所要講的王翦,就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 王者榮耀:戰國四大名將王翦,會以王者榮耀新英雄的姿態登場
    戰國四大名將是指中國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將領分別為: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他們都是從軍中最基層的軍官做起,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長為秦、趙兩國最為倚重的大將,代表了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所選的四人都是戰國後期的名將,戰功都很偉大,卻沒有軍事著述。
  • 戰國四大名將是誰,為什麼是這四位?
    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秦國的白起,王翦和趙國的廉頗,李牧。這四人都是戰國後期的名將。其中白起堪稱一代殺神,一生戎馬,從無敗績,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尤其是長平之戰中,白起率領秦軍擊敗趙國,令趙國四十五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其中半數趙軍,皆是在投降之後,被白起活埋坑殺。
  • 戰國四大名將:連吳起、樂毅都沒能入選,李牧憑什麼榜上有名?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之下,戰國時代各國十分重視治軍、練軍、戰術,因此也湧現了眾多的名將。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僅僅單獨列傳的名將,就有田穰苴、孫武、吳起、伍子胥、白起、王翦、信陵君、樂毅、田單、廉頗等10人。當然,戰國時期的名將還遠不止於此。齊將田忌孫臏、匡章;趙將趙奢、龐煖、燕將秦開等人也都聞名於世。
  • 戰國時期秦國名將 : 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關中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東北)人,主要戰績: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
  • 戰國雙雄之一,趙國獨佔四大名將之二,卻為何還是國破家亡
    戰國狼煙,群雄並起,合縱連橫,逐鹿博弈,強秦東出,大趙覆亡。古人道:大國有賢臣,強國有名將。在大動蕩、大變革的時代,誰掌握了人才,誰就掌握了時代前進的方向。戰國七雄之中,最有實力的應該是北方的趙國和西邊的秦國,當時的趙國獨佔四大名將之二,卻最終沒能改變國家的命運。那麼趙國必亡的原因是什麼呢?
  • 王翦打仗都是以絕對的優勢壓倒對方,為何會被譽為四大名將之一
    戰國時期還有很多優秀的君主,他們將自己的國家發展強大,成為各國之間的魁首,比如秦國後期的那幾位君主,還有趙武靈王等人。當然七國之間的戰爭不斷,最不缺少的就是將領了,那個時期很多的將領都在歷史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後人還給戰國時期最優秀的將領做出了一個集合,那就是戰國四大名將,他們四人是戰國後期各國最優秀、最厲害的將領。其中秦國和趙國各佔兩位,秦國的白起和王翦,趙國有李牧和廉頗。
  • 戰國四大名將中,為何只有王翦得到善終?真的是因為嬴政?
    王翦戰功赫赫,秦始皇統一六國,數他的戰功最大。 此四將皆多次指揮大規模戰役,在戰術各有所長,且都能達到所向無敵的效果,因此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然而這四大名將,除了王翦以外,無一善終。 白起、廉頗、李牧到底是因何而死呢?王翦又是憑什麼成了唯一善終者呢?
  • 連廉頗都能入選戰國四大名將,一生未嘗敗績的吳起為何沒能入選?
    戰國時期,戰火連綿不絕二百餘年,在這期間名將輩出,後世的人挑選出其中四位佼佼者,列為戰國四大名將。兩百多年的歷史中只挑出來了四個人,爭議必然是很大的。打個比方,廉頗是否能與王翦、白起、李牧並列,一直都是惹人爭議的話題。
  • 以弱勝強,幾乎滅掉齊國的樂毅,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說到這,就會有很多同學有疑問了,取得了如此驕人戰績的樂毅,為何沒能成為「戰國四大名將」呢?這其實是有多方面的因素的。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就是「戰國四大名將」這一稱呼是在多久出現,如何出現的。宣威沙漠,馳譽丹青」,因《千字文》後來從教導皇子的文稿成為了後世孩童們的啟蒙文章,漸漸傳播開來,久而久之,人們就因為周興嗣在《千字文》中所寫的這兩句話,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人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 戰國四大名將中,白起與廉頗無爭議,那麼第二到底是李牧還是王翦
    由南北朝時期的史學家周興嗣在其作品《千字文》提出戰國四大名將的概念,在歷史上一直存在著諸多爭議,雖說戰國四大名將排名不分先後,可這四人的成就與能力,確實存在著高低之分。在眾多的評選中,白起第一的位置是比較穩的,而廉頗在四人裡面實力與成績都是最差的。那麼剩下的兩位,李牧與王翦到底該怎麼排呢?
  • 戰國四大名將唯一的直接對決,李牧對戰王翦,到底誰勝誰負?
    大家都知道,戰國有四大名將,嚴格來說,這四人所處的年代,其實相差不遠,尤其是白起和廉頗,以及王翦和李牧,但是這四人基本上沒有交過手,原本白起和廉頗在長平之戰當中是有機會交手的,但是最終趙國換帥,錯失了這一次機會,而四大名將唯一一次交手,便是王翦和李牧的井陘之戰了,那麼這一場戰爭,到底誰勝誰負呢?
  • 戰國八大名將:廉頗排最後,王翦排第三,排前兩位的分別是誰?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  《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  這四位名將生活在秦強而六國皆弱的年代,他們戰功偉大,但沒有軍事著述。
  • 戰國四大名將怎麼選的,為何被秦趙瓜分,原來出自一本兒童啟蒙書
    都知道戰國四大名將是:白起、王翦、廉頗、李牧,而且是秦國兩個,趙國兩個,秦、趙兩國瓜分了戰國四大名將,其他諸侯國是一個也沒有,這四將都是戰國中後期的將領,那麼你是否知道戰國四大名將是怎麼來的呢?排名的依據是什麼?
  • 戰國四大名將,有沒有正面交鋒過的?答案讓人遺憾!
    並且,在戰國中後期,秦國和趙國為了爭奪天下,還展開了多次較量,比如在長平之戰、邯鄲之戰等戰役中,秦國和趙國總共投入的兵力,顯然超過了100萬人。那麼,問題來了,戰國四大名將,有沒有正面交鋒過的?對此,在筆者看來,因為種種原因,戰國四大名將雖然參與了多場秦趙之間的戰役,卻沒能在正面戰場分出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