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帝師——王翦

2020-12-14 歷史狂迷

人物簡介

王翦(出生年月不詳),字維張,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縣)人,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封爵武成侯,官職大將軍;太師。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急流勇退成善終

王翦少年時就喜歡軍事,為人處世有謀略,後輔佐他的老闆秦始皇,跟著一起滅六國,拓疆土,是秦朝開國最大的功臣。他這個人雖說是個武將,但並非只是個只會打仗的莽夫。他做事沉穩,有謀略,很能揣測人心。正是他的聰明才智,才能使得他能安全退休,對於他這種牛人,在事業上取得很大成就的時候,整天考慮的就是怎麼安全退休,免得步入同事白起的後塵。

他在滅掉趙國,打殘燕國,正準備幹楚國,前途一片大好的時候,就提出要辭職提前退休回老家養老,他已經知道統一天下已經是妥妥的了,跟老闆推薦其他將領,讓他們去完成最後這一步。老闆就批評他年紀大人也慫了,實際上這是他保命的最好辦法,急流勇退。

公元前224年,老闆嬴政召集來各位小弟商討怎麼把楚國幹掉,王翦稱要60萬軍隊去打不然不幹!這時李信就跳出來說,給我20萬就可以,讓我去搞。老闆一聽很是開心,覺得幹仗這種事還是年輕人猛點,就給李信20萬給他去幹了。王翦看到老闆不聽自己的,也沒再說什麼了,裝病跑回了老家,心中已經打算好了一切。如果李信贏了,他就提前退休回家去,如果輸了,遲早還是要他上,到時候再退休也不遲。

果不其然,年輕氣盛還是容易輕敵,被楚軍包了餃子,秦軍大敗。秦老闆大為震怒,馬上開車追到王翦老家,跟他道歉哄他回來。王翦也沒有推辭,但堅決還是要60萬軍隊,秦老闆不想給又不能不答應了。

王翦帶著60萬秦軍出發,王翦的演技突然飆升,老戲骨正式登場。他在沒出發前就跟老闆要了很多錢,又讓老闆給他買房買地給他的後代,到了戰場上還不停歇,又連著五次從戰場快遞房屋合同書回去給老闆。王翦的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你是不是有點過分了?其實正是這些要求,老闆才放心他。老闆把全國的兵力都拿出來了,王翦如果不貪點財,老闆就會以為他也想當老闆了。現在他證明了自己只想要錢,其他啥也不要。

隨後,不負眾望,王翦破了楚軍逮了楚王回來,風光無限,被老闆封為武成侯,然後趕緊交辭職報告回家養老。

滅國專業戶

秦滅六國,除了韓,其他五個國家都是王翦王賁兩父子所滅的。

公元前228年,王翦攻下趙國的都城邯鄲。

公元前227年,王翦攻取了燕都城薊。

公元前223年,王翦活捉楚王負芻,滅掉楚國。

公元前222年,王賁滅掉燕國。

公元前221年,王賁滅掉齊國。

評價

王翦是秦國傑出的軍事家,秦國不可多得的大將之材。王翦一生徵戰無數,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謀,在當時殺戮無度的戰國時代顯得極為可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國兼併了所有的諸侯國,統一天下,王翦和蒙恬立的戰功最大。

最重要的是安全退休。hahaha。

相關焦點

  • 戰國四大名將四大名將之一秦將王翦!
    王翦,戰國末期秦國名將,因為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與白起、李牧、廉頗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王翦一生最主要的成就就是攻滅燕、趙、楚,也因此和他兒子王賁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大功臣。
  •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王翦功勳蓋世,為什麼能夠得以善終?
    前文我們說到白起,也是戰國四大名將,而且是排在首位,他功勳卓著,但晚年悽慘,不得善終。
  • 在戰國群雄爭霸的年代,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能不能稱為強將?
    戰國四大名將為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其中王翦為秦將。著名的千字文作者,是與無敵戰將陳慶之同時代的南朝梁官員散騎侍郎周興嗣所著,其千字文寫道王翦四人用軍最精,馳譽丹青,形容他們的功跡。就名將字義拆開來講,王翦的確名垂青史、萬古流芳。
  • 王者榮耀:戰國四大名將王翦,會以王者榮耀新英雄的姿態登場
    戰國四大名將是指中國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將領分別為: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他們都是從軍中最基層的軍官做起,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長為秦、趙兩國最為倚重的大將,代表了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所選的四人都是戰國後期的名將,戰功都很偉大,卻沒有軍事著述。
  • 王翦是戰國四大名將中唯一一個得善終的將軍
    導語:在烽火連天的戰國時代湧現出諸如繁星一般的人才,其中便包括著名的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大名將無一不是戰功顯赫、聞名七國。戰神白起,橫掃千軍,中國歷史上由少勝多的戰役大都由白起所創造,但是最後卻被賜死杜郵。廉頗,相比是大家最為熟悉的,歷史上著名的負荊請罪,最後廉頗因不被趙王信任,無奈出逃,客死他鄉。
  • 戰國時期秦國名將 : 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關中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東北)人,主要戰績: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
  • 連下齊國七十城的樂毅為什麼沒有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戰國時期,是一個諸侯混戰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百家爭鳴,人才薈萃,形成了一種又一種學派,也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名臣良將。其中戰國四大名將無疑是當時最耀眼的幾位,他們分別是白起、王翦、廉頗和李牧。那麼,問題來了,這幾位能夠入選戰國四大名將們可以理解,那麼為什麼有些武將也很強大,卻無法入選戰國四大名將呢?比如說樂毅,吳起。這是不是就說明樂毅等人不如戰國四大名將了呢?戰國四大名將的由來戰國四大名將出自於《千字文》。《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
  • 戰國四大名將王翦,為何沒有白起、李牧出彩?不同時代與對手
    導言:戰國四大名將王翦,打仗為何沒有白起、李牧出彩?從戰爭認識、對手戰果不同,分析王翦為何不出彩?謹小慎微的性格,不同時代與對手風雲戰國,諸侯爭霸,戰爭頻繁,亂世出英雄,也正因如此,戰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將領也是層出不窮的;在那樣的時代,各諸侯國都在積極努力地尋找軍事方面的天才,以對戰爭的勝利有著更多的把握和助益,這個時期名將輩出,有王翦,李牧,吳起,廉頗等,本篇文章所要講的王翦,就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 王翦打仗都是以絕對的優勢壓倒對方,為何會被譽為四大名將之一
    來源:網絡戰國時期的歷史就像是我們了解的三國一樣,諸侯割據,三國時期只有魏蜀吳三個國家,而戰國時期整整有七個國家,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之間的戰爭打了二百多年,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戰國時期還有很多優秀的君主,他們將自己的國家發展強大,成為各國之間的魁首,比如秦國後期的那幾位君主,還有趙武靈王等人。當然七國之間的戰爭不斷,最不缺少的就是將領了,那個時期很多的將領都在歷史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後人還給戰國時期最優秀的將領做出了一個集合,那就是戰國四大名將,他們四人是戰國後期各國最優秀、最厲害的將領。其中秦國和趙國各佔兩位,秦國的白起和王翦,趙國有李牧和廉頗。
  • 戰國四大名將中,白起與廉頗無爭議,那麼第二到底是李牧還是王翦
    由南北朝時期的史學家周興嗣在其作品《千字文》提出戰國四大名將的概念,在歷史上一直存在著諸多爭議,雖說戰國四大名將排名不分先後,可這四人的成就與能力,確實存在著高低之分。在眾多的評選中,白起第一的位置是比較穩的,而廉頗在四人裡面實力與成績都是最差的。那麼剩下的兩位,李牧與王翦到底該怎麼排呢?
  • 戰國四大名將中,為何只有王翦得到善終?真的是因為嬴政?
    王翦戰功赫赫,秦始皇統一六國,數他的戰功最大。 此四將皆多次指揮大規模戰役,在戰術各有所長,且都能達到所向無敵的效果,因此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然而這四大名將,除了王翦以外,無一善終。 白起、廉頗、李牧到底是因何而死呢?王翦又是憑什麼成了唯一善終者呢?
  • 戰國四大名將,他們的結局如何?為何只有王翦得以善終?
    戰國四大名將由此得名,他們分別是:秦國白起、王翦,趙國廉頗、李牧。他們都是從基層軍官開始做起,一步步成長為國之棟梁。 然而,即使他們曾經為國家衝鋒陷陣,攻城拔寨,立下赫赫戰功,可是,他們迎來的不止是封侯拜將,還伴隨著同僚的覬覦和君王的猜忌。
  • 戰國四大名將,有沒有正面交鋒過的?答案讓人遺憾!
    戰國四大名將是指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將領分別為: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在戰國中後期,秦國和趙國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兩個諸侯國。因此,對於戰國四大名將來說,也出自這兩個諸侯國。
  • 戰國四大名將中,為何只有王翦得到善終?
    戰國四大名將是指白起、李牧、廉頗、王翦。這其中,只有王翦得了善終。白起功高震主,個性也桀驁,和秦昭襄王在軍事上有分歧,不配合攻打趙國邯鄲,被秦昭襄王賜死;廉頗失了趙王的信任,先後出奔魏國和楚國,內心深處還是想為趙國效力,但因小人郭開作梗,未被趙國重新啟用,抑鬱而終。
  • 戰國八大名將:廉頗排最後,王翦排第三,排前兩位的分別是誰?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  《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  這四位名將生活在秦強而六國皆弱的年代,他們戰功偉大,但沒有軍事著述。
  • 戰國四大名將是誰,為什麼是這四位?
    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秦國的白起,王翦和趙國的廉頗,李牧。這四人都是戰國後期的名將。其中白起堪稱一代殺神,一生戎馬,從無敗績,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尤其是長平之戰中,白起率領秦軍擊敗趙國,令趙國四十五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其中半數趙軍,皆是在投降之後,被白起活埋坑殺。
  • 戰國四大名將怎麼選的,為何被秦趙瓜分,原來出自一本兒童啟蒙書
    都知道戰國四大名將是:白起、王翦、廉頗、李牧,而且是秦國兩個,趙國兩個,秦、趙兩國瓜分了戰國四大名將,其他諸侯國是一個也沒有,這四將都是戰國中後期的將領,那麼你是否知道戰國四大名將是怎麼來的呢?排名的依據是什麼?
  • 戰國四大名將唯一的直接對決,李牧對戰王翦,到底誰勝誰負?
    大家都知道,戰國有四大名將,嚴格來說,這四人所處的年代,其實相差不遠,尤其是白起和廉頗,以及王翦和李牧,但是這四人基本上沒有交過手,原本白起和廉頗在長平之戰當中是有機會交手的,但是最終趙國換帥,錯失了這一次機會,而四大名將唯一一次交手,便是王翦和李牧的井陘之戰了,那麼這一場戰爭,到底誰勝誰負呢?
  •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李牧被自家君王所殺,廉頗憂鬱而終,只有王翦全身而退
    來形容戰國時期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將領分別為: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而這四位將領中卻只有一人得以善終。    白起一生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燒其祖廟,共殲滅35萬楚軍,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  在伊闕之戰又殲滅韓魏聯軍24萬人,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
  • 戰國四大名將中,除了廉頗之外,還有一人不夠資格
    關於戰國四大名將,人們早已耳熟能詳,今天聊一聊其中最不夠資格的兩位名將。所謂戰國四大名將,源於南北朝時梁朝周興嗣編撰的《千字文》,書中有「起翦頗牧,用軍最精」這一句話,由於《千字文》流傳甚廣,於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就被約定俗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但戰國時代兵家天才輩出,說這四人「用軍最精」,實難讓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