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弱勝強,幾乎滅掉齊國的樂毅,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2020-12-18 古今興衰多少事

時勢造就英雄,英雄又攪動風雲,形成新的「時勢」,繼而造就另一批新的「英雄」,他們再攪動風雲,形成另一個全新的「時勢」,周而復始,歷史正是如此。

戰國,這是一個大爭之世,在這樣的「時勢」之下,湧現出了一批「英雄」,他們又在這個大爭之世中攪動風雲,形成了新的「時勢」。我們今天要說的便就是這其中的一位「英雄」——樂毅。

一提起樂毅,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就是那場直接改變戰國歷史走向的「樂毅伐齊」。在這場大戰之中,樂毅以聯軍統帥的身份,指揮秦、燕、趙、魏、韓五國聯軍與齊軍激戰於濟西,幾乎全殲了齊軍主力,而後五國一拍兩散,樂毅更是率領燕軍主力乘勝追擊,一舉攻克了齊國國都臨淄,迫使齊閔王君臣流亡別國,幾經輾轉後才去到了齊國「五都」之一的莒城,齊閔王在這裡被楚軍大將淖齒虐殺。

此時,樂毅已經率領燕軍連下齊國七十餘城,齊國僅剩即墨和莒城兩座城池尚未失陷,再加上齊閔王被殺,齊國幾近亡國。自此,燕國一雪三十年前險些被齊國滅亡的國恥,燕昭王更是親抵前線犒賞樂毅及其麾下三軍,而齊國遭此大劫,國力大損,從天下霸主的神壇跌落。

說到這,就會有很多同學有疑問了,取得了如此驕人戰績的樂毅,為何沒能成為「戰國四大名將」呢?

這其實是有多方面的因素的。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就是「戰國四大名將」這一稱呼是在多久出現,如何出現的。

在南北朝時期,南梁名臣、史學家周興嗣奉梁武帝之命,將此前梁武帝派人從王羲之碑文中拓下來的一千個字重新排列,使之成為便於背誦的文稿。在這種情況之下,周興嗣利用自己堅實的歷史基礎,編出了一篇朗朗上口的韻文,這便就是傳唱千古的《千字文》的由來。

在《千字文》之中,曾有這樣兩句話——「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因《千字文》後來從教導皇子的文稿成為了後世孩童們的啟蒙文章,漸漸傳播開來,久而久之,人們就因為周興嗣在《千字文》中所寫的這兩句話,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人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前面我們曾說到過,《千字文》是周興嗣應梁武帝所託,創作出來的一篇韻文,在這其中,排列「戰國四大名將」的順序以及人選,自然要從梁武帝派人拓印下來的一千個字中選取,而且押韻也是重要原因。

而在那兩句話之中,「宣威沙漠,馳譽丹青」本就是描寫李牧功績的,而提到了李牧,勢必就不能繞開與李牧合稱為「頗牧」的另一位趙國名將廉頗,這樣一來,還缺了兩位名將才能做到對仗和押韻。

而既然提到了戰國時期的名將,自然也就繞不開那位被稱之為「人屠」的一代殺神白起,這樣一來,還缺一位名將,放誰都不太合適,於是乎,周興嗣就將在太史公的《史記》之中與白起合傳的王翦給寫了進去,這就有了「起翦頗牧,用兵最精」的說法出現。

不得不說,這還真算得上是一個美麗的「巧合」。

不過,後世史家對戰國四大名將這一概念的詮釋,作為我們在前文提到的那個問題的「標準答案」會更合適。

那就是,白起、王翦、廉頗、李牧這四位名將生活的年代,都是秦國獨強而六國皆弱的時代,在這一時期中,主要是秦國與山東六國的對抗,這一時期的秦軍是最為強悍的。而如吳起、樂毅等人,他們在軍事指揮能力、戰略制定水平等方面未必就不及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人,但是因為生活年代以及所在國別的影響,他們均未曾與最為強悍的秦軍交過手,因而未能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相關焦點

  • 田單擊敗燕國,恢復齊國,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呢?
    田單為除掉最難對付的敵手樂毅,又派人入燕行離間計,詐稱樂毅名為攻齊,實欲稱王齊國,故意緩攻即墨,若燕國另派主將,即墨指日可下。燕惠王本就埋怨樂毅久攻即墨不克,果然中計,派騎劫取代樂毅。在此背景下,田單堅守即墨,以火牛陣大破燕軍,收復失地七十餘城,拜為相國,封為安平君。那麼,問題來了,田單擊敗燕國,恢復齊國,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 樂毅攻下齊國70餘座城池,為何不是戰國四大名將?原因並不複雜!
    在此基礎上,樂毅率軍在齊國攻下了70餘座城池,只有即墨和莒這兩座城池沒能攻破。經過樂毅伐齊後的燕國,也因此來到了自己的巔峰,在疆域面積上一度僅次於秦國和楚國。那麼,問題來了,樂毅攻下齊國70餘座城池,立下赫赫戰功,為何沒有成為戰國四大名將呢?一首先,就戰國四大名將來說,戰國四大名將是指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
  • 諸葛亮視為偶像的樂毅,為何不在「戰國四大名將」之列?
    縱觀歷史,普羅大眾最熟知的莫過於三國時期,得益於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被廣泛傳播,製作成影視劇等,更多人熟悉了劉關張、諸葛亮、司馬懿陸遜孫權等人。 然而,在此之前還有一段非常重要和群雄輩出的年代,那就是春秋戰國時代。今天咱們不細數歷史長河,而是著眼於戰國時期的名將——樂毅。
  • 廉頗為什麼能擠掉吳起、樂毅和魏無忌,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廉頗是這些人中武藝最高的人,八十歲還能開百擔之弓,但他是一個純粹的武將,是一個身經百戰的經驗老將,還達不到白起、王翦、李牧、吳起、樂毅和魏無忌的水平。戰績表現也能發現,廉頗的勝仗雖多,但規模均不大,「廉頗向東攻打齊國,破其一軍。」
  • 連下齊國七十城的樂毅為什麼沒有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戰國時期,是一個諸侯混戰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百家爭鳴,人才薈萃,形成了一種又一種學派,也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名臣良將。其中戰國四大名將無疑是當時最耀眼的幾位,他們分別是白起、王翦、廉頗和李牧。那麼,問題來了,這幾位能夠入選戰國四大名將們可以理解,那麼為什麼有些武將也很強大,卻無法入選戰國四大名將呢?比如說樂毅,吳起。這是不是就說明樂毅等人不如戰國四大名將了呢?戰國四大名將的由來戰國四大名將出自於《千字文》。《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
  • 戰國四大名將,為什麼沒有連諸葛亮都誇讚的樂毅,原因主要有三點
    戰國時期徵伐不斷,所以有很多名將都從戰事中被發掘出來,而戰國四大名將主要分布在秦國和趙國這兩個國家,因為這兩個國家的戰事最為慘烈,那麼為什麼戰國四大名將中,為什麼少了差點一舉滅齊的樂毅呢,就連諸葛亮都對他誇讚不已,甚至把自己比作當代的樂毅。
  • 戰國四大名將怎麼選的,為何被秦趙瓜分,原來出自一本兒童啟蒙書
    都知道戰國四大名將是:白起、王翦、廉頗、李牧,而且是秦國兩個,趙國兩個,秦、趙兩國瓜分了戰國四大名將,其他諸侯國是一個也沒有,這四將都是戰國中後期的將領,那麼你是否知道戰國四大名將是怎麼來的呢?排名的依據是什麼?
  • 戰國四大名將:連吳起、樂毅都沒能入選,李牧憑什麼榜上有名?
    一、名將的時代毫不諱言地講,戰國時代是個名將的時代。戰國時代200多年間,幾乎沒有一年沒發生戰爭。兵戈之聲頻聞,華夏大地幾乎被士兵的鮮血洗了一遍。兵者,國之大事。戰國名將都是打出來的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是實戰為主,連以戰術戰略全面聞名的吳起、樂毅二人都沒能入選,李牧這位連單獨的列傳都沒有的人為何入選了呢?
  • 齊國名將匡章四戰四勝,改變戰國格局,為何名聲不及戰國四大名將?
    這是《千字文》中宣揚戰國四大名將功績的經典語錄,他們分別是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 他們都生活在秦強而六國皆弱的時代,已處於戰國末期。但戰國初期的名將未必比他們差,齊國名將匡章更是四戰四勝,且每戰都改變了戰國格局,未能在史書上獲得濃墨重筆實在可惜。
  • 戰國四大名將中,除了廉頗之外,還有一人不夠資格
    關於戰國四大名將,人們早已耳熟能詳,今天聊一聊其中最不夠資格的兩位名將。所謂戰國四大名將,源於南北朝時梁朝周興嗣編撰的《千字文》,書中有「起翦頗牧,用軍最精」這一句話,由於《千字文》流傳甚廣,於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就被約定俗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但戰國時代兵家天才輩出,說這四人「用軍最精」,實難讓人信服。
  • 田忌以弱勝強,樂毅以少勝多,春秋戰國時期的經典謀略戰!
    熟讀春秋可以明大義,深讀戰國可以增智謀。歡迎來到小希讀歷史,我是小希,今天我們繼續共讀春秋戰國故事。我們都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打仗的時候通常都是兵強馬壯的那個國家獲得勝利,但有些時候勝利不一定屬於人多的一方,而是人少的一方,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 人物常識 | 春秋戰國時期十大名將
    樂毅少年聰穎,喜好兵法,趙國曾有人舉薦他出來做官。到了武靈王在沙丘行宮被圍困餓死後,他就離開趙國到了魏國。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後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趙國,被封於觀津,號為望諸君。7 、廉頗
  • 戰國名將田單:田單一即墨,掃地如旋風、曾用智謀擊敗名將樂毅
    前言:春秋戰國時期,也是名將輩出的時代。在當時的齊國有這樣一位名將,他軍事能力超凡,智謀超群,大局觀遠超常人。曾反敗為勝挽救齊國,施計不費一兵一卒擊敗樂毅,最終復國成功。他就是戰國名將——田單。正文:田單,生卒年不詳,史書也未記載。
  • 起剪頗牧良莠不齊,戰國四大名將難以服人,只是文人自以為是而已
    在很多中國人印象中,戰國時代的名將非「起剪頗牧」四人莫屬,並將其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他們分別是秦將白起和王翦,趙將廉頗和李牧。這個說法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現在已經成了很多人的共識。然而我們翻閱戰國時候的歷史,卻發現這四人雖然在那個時代立下了赫赫戰功,卻不足以稱為所謂的四大名將。以戰國將領的軍事水平而論,有好幾位將領都不在此四人之下。
  • 唐代追封名將六十四人,六位戰國名將上榜,你都知道嗎?
    當時武廟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張良為副祀,包含張良在內的歷代名將十人坐像分坐左右。到了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對於唐朝追封的古代名將六十四人,有不少來自於戰國時期。就戰國時期來說,共有齊將孫臏、趙信平君廉頗、秦將王翦、安平君田單,趙馬服君趙奢、大將軍武安君李牧這六位名將上榜,位列唐代追封的名將六十四人之中。
  • 從田單復國到齊國滅亡有58年,為何齊國在戰國晚期毫無存在感
    即使到了戰國時期,田齊取代了姜齊,齊國仍然是戰國七雄中強盛的國家,論國力,齊國可以在戰國七雄中排名前三,戰國第一個強大的國家是魏國,魏國就是被齊國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中打敗,從此國力衰弱走向沒落的。事實上,齊國在戰國前期和中期,完全是有能力和實力與秦國爭霸的諸侯國,齊湣王與秦昭襄王時期,齊國與秦國曾經互相約定稱定,這是戰國七雄中唯一一次稱帝,雖然後來又取消了,但無疑暴露了齊國想與秦國爭霸天下的野心,同時,野心是建立在實力基礎上的,沒有實力的野心是空洞的,而齊國無疑是有實力的。
  • 戰國名將輩出,每一個都是時代翹楚,大家都認可他們嗎?
    中國歷史就是一部戰爭是,周朝衰微後各自盤踞,成就了春秋五霸,後來晉國分裂為韓、趙、魏三家,從這裡開始正式進入了戰國七雄的局面,一般國家林立,強弱有別的時候就會出現不斷的攻伐和戰亂,而亂世出英雄,因為戰亂造就了很多名將,所以戰國時期名將是最多的,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戰國時期的十大名將,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可呢
  • 中國古代歷史人物:名將傳,樂毅
    今日我們說的是樂毅的平生。 樂毅,戰國後期趙國人,是戰國初年魏文侯手下的名將樂羊的後代。樂羊為魏攻伐中山國有功,魏文侯將靈壽(今河北靈壽縣)封給樂羊,樂氏遂世代定居於靈壽。中山復國後,趙武靈王再次滅掉中山國,靈壽就屬於趙地。樂毅出身於世代將門之家,成為戰國後期的著名將領。
  • 戰國名將錄——齊國名將匡章
    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上戰爭頻繁,因此誕生了很多不世出的名將,本期為您介紹的是齊國名將匡章。匡章(生卒年不詳),齊國著名將領,史稱「匡子」或「章子」。匡章或許不如白起、李牧、廉頗、王翦出名,但是在戰績上一點也不遜色。
  • 盤點戰國時期七國各國最強名將
    所以小編以為楚國第一名將當屬項燕!齊國齊國是周朝建立以後姜子牙的封國,當然戰國時期的齊國已經不是姜氏。那麼田氏代齊後的齊國又有哪些名將呢?第一名將又當屬何人呢?齊國名將有:匡章、田單、田朌、田忌等。但個人認為:齊國第一名將當屬匡章。雖然他沒有廉頗白起那麼有名,但是他也立下了赫赫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