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剪頗牧良莠不齊,戰國四大名將難以服人,只是文人自以為是而已

2020-12-14 驚心鳥

在很多中國人印象中,戰國時代的名將非「起剪頗牧」四人莫屬,並將其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他們分別是秦將白起和王翦,趙將廉頗和李牧。這個說法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現在已經成了很多人的共識。然而我們翻閱戰國時候的歷史,卻發現這四人雖然在那個時代立下了赫赫戰功,卻不足以稱為所謂的四大名將。以戰國將領的軍事水平而論,有好幾位將領都不在此四人之下。而在這四人之中,他們本身水平也都是良莠不齊的。因此在熟知戰國歷史的人眼裡,這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就是笑話。

戰國四大名將的說法並非中國古代歷史典籍中延續的,而是在近代百年之間的民間百姓中流傳。「起剪頗牧」說法的起源最早可以上溯到中國古代的啟蒙讀物《千字文》,在這裡面有著「起剪頗牧,用軍最精」的說法。而後在一些文人的讀書筆記中也沿用了這種說法,使得他們在戰國名將中頗具名聲。尤其是在黃易的穿越小說《尋秦記》大行其道後,很多年輕人都接受了這種說法,這四人便成了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然而在真正懂點戰國歷史和軍事的人看來,這四人雖然都是軍界宿將,但要排入戰國名將前四還是頗具爭議的。

從《千字文》的編著歷史來看,文章中對軍事的評價本就是不專業的。《千字文》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啟蒙讀物,由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蕭衍下旨編纂。承擔這個任務的是當時的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目的是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出一千個漢字作為啟蒙教學之用。《千字文》承擔的最重要作用就是進行啟蒙教育,教小孩子識字寫字,其次才是科普一些基礎的知識。它本就不是專門的軍事著作,裡面對「起剪頗牧」的說法不能成為權威。而編纂負責人周興嗣本人只是普通的文人,並非徵戰沙場的宿將,對軍事的評價也無權威性。

他們是戰國末年秦趙爭鋒時期的風雲人物,也是徵戰沙場多年的宿將,可是就軍事水平而言卻稱不上戰國時代最好。《千字文》中引用他們,是作者作為史學家的角度對歷史故事進行科普,而非進行軍事評論。從前文「假道伐虢」和後文「百郡秦並」的故事看,很顯然作者是在講述從春秋戰國到秦朝統一六國的歷史,而非專門評價戰國軍事將領。因此以《千字文》為論據,將「起剪頗牧」稱為戰國四大名將是站不住腳的。古代的很多文人藉此推「起剪頗牧」為戰國四大名將,一方面是歷史知識匱乏,另一方面也是啟蒙讀物帶來的先入為主。

如果說要評價戰國時代最好的四位將領,我認為候選人會在樂毅、吳起、孫臏、信陵君、司馬錯、白起和趙武靈王之中產生。除了長期積弱的韓國外,戰國七雄的六個都有強盛一時的將領。《千字文》中的四名將中只有白起能夠入選這個名單,其主要還是在於他殺遍六國的威名。他稱得上是戰國將領中殺人最多的,除了秦趙長平之戰坑殺四十萬趙軍以外,在秦楚、秦魏的大戰中也奪取了大量土地,殺死很多投降的敵國將士。他的功績是足以位列戰國四大名將地位,後世被評為武成王廟十哲也是如此。

然而殺人並不是戰爭的主要目的,每場戰役都有自己的目標。以殺人多少作為評價名將的標準,那刑場上的儈子手比軍隊的將領殺得還多,豈非都是一代名將?顯然上述說法是荒唐的,將殺人多少看作名將標準也只是軍盲瞎吹的結果。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只要能達到政治目的,是否採用軍事手段或者戰爭手段,是由具體情況而定的。在這方面樂毅和吳起兩人走在了其它將領的前面,他們的用兵和政治的改革息息相關。他們能夠在強大本國國力的同時,通過軍事和政治的手段奪取對敵國的勝利。

吳起先後在魏國和楚國進行了軍事改革,不但讓這兩國國力大增,還曾一度上在軍事上能夠與秦齊兩大強國對峙。應該說他在軍隊建設、戰略布局、戰術執行上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其著作《吳子兵法》也是兵家必讀的課本之一。可惜的是他的改革觸動了公卿貴族的利益,最終沒有延續下去,自己也在楚國被殺。樂毅在軍事上做出的功績堪稱奇蹟,幾乎滅了整個齊國。他以弱小的燕國統領五國聯軍,打敗強大的齊國,連下七十餘城,就連諸葛亮都當其為偶像。如果不是燕王突然去世,樂毅被新王調回,齊國就徹底滅國了。

可以說吳起和樂毅不僅是軍事家,還是政治家。他們把握住了「軍事是政治延續」這個規律,將用兵之道發展到了極高的層次。他們的用兵都是謀定而後動,先在政治上做準備,然後才進行戰爭的手段。無論是吳起的軍事改革,還是樂毅的軍事外交,都是為了後期的戰爭做準備。這種手段是遠高於戰國時代其它將領的,因此他們在後世被列入武成王廟十哲毫無爭議。相對於他們二人,王翦、李牧、廉頗等人只能在別人規劃好的政治層面進行用兵,顯然格局就低了不少。這也是他們只能進武成王廟名將榜,而無緣十哲的原因。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在戰國時代非常有名,他的軍事改革也為秦趙相爭奠定了基礎。在趙武靈王當政時,趙國憑藉強大的騎兵部隊能夠與秦國對峙,甚至能力壓一頭,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功不可沒。然而趙武靈王在政治上的低能,讓他的軍事改革沒能完全發揮出來,也為後來趙國被滅國留下隱患。從這個角度看,趙武靈王應該是一位軍事改革家而非軍事家,因此列入戰國四大名將還是有些牽強的。再加上他在政治層面的低能讓趙國陷於內亂,不僅自己死於內亂之中,也讓趙國受到很大打擊,所以也頗受爭議。

孫臏、信陵君、司馬錯三人既能在軍事戰略上有獨到之處,具體指揮打仗方面也是戰功赫赫,其能力上與白起應該是不相上下的。白起因為殺人最多,在受到推崇之時,也頗受爭議。宋太祖趙匡胤便以此理由將其踢出了武廟十哲,可見殺人不是軍事家考慮的第一重點。《千字文》四名將中,李牧、王翦也與孫臏等人相似,在戰略和戰術上都頗有建樹。然而從整體的政治格局上看,李牧又輸了其它幾人一籌。尤其是李牧在趙國面臨滅國之危時,還在糾結於代郡的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問題,這不是軍事家該有的行為。

廉頗是上述將領中能力最弱的,列入戰國四大名將純粹靠運氣。從個人能力而言,廉頗更擅長防守反擊時的打法。與對手打野戰,或者攻城戰,他的建樹都有限。尤其是在長平之戰前半部分,兩個月不能增援到上黨地區,讓趙國失去戰爭的先手,秦國奪取和後勤補給線,他才是長平戰敗的真正元兇。等到在長平建立防線時,面對秦將王齕的近攻,接連丟失關外有利地勢,讓戰爭越發不利。這種情況下讓接班的趙括如何能反殺名將白起?因此廉頗徵戰一生,可稱宿將,稱良將都很勉強,與名將是完全沒有關係的。

評價戰國將領以中肯的態度來看,樂毅、吳起是必定入選前四的。白起、司馬錯、孫臏、信陵君、王翦五人是同一檔次,可取其二作為名將。趙武靈王、李牧都有自己在政治上的的缺陷,難以與前面幾人相比。廉頗在具體的戰術上都有欠缺,更別談道德品質的低下和政治上的幼稚,比趙奢、龐涓、王齕、田單等人都頗有不足,更加難入名將行列。當然上述只是本人的一家之言,別的網友也會有不同的看法。但無論怎麼說,「起剪頗牧」是不足以做戰國四大名將的,也難以代表戰國時代軍事的最高水平。

相關焦點

  • 《千字文》名句賞析:起翦頗牧用軍最精,戰國四大名將風流千古
    《千字文》中「起翦頗牧,用軍最精」這句,說的是戰國時期的四大名將,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名將,就是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位。白起、王翦是秦國的名將,廉頗、李牧是趙國的名將。白起,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列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有「戰神」之稱。
  • 為什麼吳起不是戰國四大名將?筆者:亞聖不屑與小輩相提並論!
    在後人的不斷流傳中,「起翦頗牧」也漸漸的成為了人們口中的「戰國四大名將」。唐朝的李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自古論兵,孫吳白韓為首,頗牧衛霍次之。」「兵家四聖」的選材相比「戰國四大名將」是要廣泛得多的,所以「兵家四聖」要強於「戰國四大名將」也是不無道理的。在「兵家四聖」中只有吳起可以勉勉強強地稱作戰國人(吳起是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人物)。
  • 戰國四大名將中,除了廉頗之外,還有一人不夠資格
    關於戰國四大名將,人們早已耳熟能詳,今天聊一聊其中最不夠資格的兩位名將。所謂戰國四大名將,源於南北朝時梁朝周興嗣編撰的《千字文》,書中有「起翦頗牧,用軍最精」這一句話,由於《千字文》流傳甚廣,於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就被約定俗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但戰國時代兵家天才輩出,說這四人「用軍最精」,實難讓人信服。
  • 戰國四大名將是誰,為什麼是這四位?
    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秦國的白起,王翦和趙國的廉頗,李牧。這四人都是戰國後期的名將。其中白起堪稱一代殺神,一生戎馬,從無敗績,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尤其是長平之戰中,白起率領秦軍擊敗趙國,令趙國四十五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其中半數趙軍,皆是在投降之後,被白起活埋坑殺。
  • 老師不會告訴你,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並不是那個時代最牛的武將
    值得一提的是,據民國學者梁啓超先生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而有一半人都是死在白起手中。百萬人屠,就此得名。後來白起因和秦昭襄王在是否再次攻趙的問題上發生分歧,權勢旁落,最終被賜死杜郵。王翦的成名年代稍晚於白起,算是白起的後輩。雖然起戰績不如白起那般輝煌,但卻是秦國統一天下的最大功臣。
  • 以弱勝強,幾乎滅掉齊國的樂毅,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說到這,就會有很多同學有疑問了,取得了如此驕人戰績的樂毅,為何沒能成為「戰國四大名將」呢?這其實是有多方面的因素的。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就是「戰國四大名將」這一稱呼是在多久出現,如何出現的。宣威沙漠,馳譽丹青」,因《千字文》後來從教導皇子的文稿成為了後世孩童們的啟蒙文章,漸漸傳播開來,久而久之,人們就因為周興嗣在《千字文》中所寫的這兩句話,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人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 戰國四大名將,秦趙各佔其二,看看你認識多少
    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戰國時期的四大名將。#在《千字文》中,有著這樣一句話:起翦頗牧,用軍最精。這句話提及到的起翦頗牧就是指中國歷史上戰國時期四位著名的將領,他們代表了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而這四位名將分別是誰呢?都有什麼功績呢?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首先是白起。提起白起,相信有不少人對這個名字頗為熟悉,他是戰國時期秦國人,同時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一生的功績可謂是輝煌的。
  •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並非秦始皇手下大將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並非秦始皇手下大將秦始皇統一全國,除了自身的能力之外,還有前人打下的基礎,戰國四大名將光秦國就佔了兩個,白起和王翦之中,白起又身為四大名將之首。提到白起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坑殺的四十萬趙兵,而且秦始皇統一全國有加上白起的名氣,人們總是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白起是秦始皇嬴政手下的大將,然而這只是一種錯覺。
  • 戰國四大名將怎麼選的,為何被秦趙瓜分,原來出自一本兒童啟蒙書
    其實戰國四大名將的說法最早是出自南北朝時期梁朝的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的《千字文》,這是一本教兒童識字用的啟蒙教材,由一千個不重複的漢字組成的四字押韻文,其中有關於戰國四大名將說法的韻文如下:《千字文》: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這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秦將白起、王翦,趙將廉頗、李牧,帶兵打仗最為高明。
  • 戰國四大名將:連吳起、樂毅都沒能入選,李牧憑什麼榜上有名?
    為什麼是李牧與白起、王翦、廉頗並列戰國四大名將,而不是其他人入選呢?二、四大名將是怎麼來的?關於這個問題,很多人從戰術特點、國籍、戰功等很多方面進行了猜測,然而子負責任地告訴你,這都是無稽之談。後人中的好事者,特別是執筆人陳壽和朱右對這段歷史、對這些文章的認知與認可,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哪些人能夠入選。同理,如果我們能找到戰國四大名將的出處,不就能找到為什麼是這四個人入選戰國四大名將了嗎?首先,我們看看戰國時期的史書。
  • 戰國四大名將,有沒有正面交鋒過的?答案讓人遺憾!
    戰國四大名將是指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將領分別為: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在戰國中後期,秦國和趙國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兩個諸侯國。因此,對於戰國四大名將來說,也出自這兩個諸侯國。
  • 他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打戰喜歡用「耗」,先後耗垮兩個大國
    「戰國四大名將」中,秦國與趙國各佔一半。王剪,作為秦國白起之後的又一位名將,他一生中建立的功勳絕不亞於白起。在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過程中,除了懦弱的韓國以外,其餘五國都是被王剪父子滅掉的。他武功之盛,前所未有。
  • 戰國四大名將四大名將之一秦將王翦!
    王翦,戰國末期秦國名將,因為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與白起、李牧、廉頗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王翦一生最主要的成就就是攻滅燕、趙、楚,也因此和他兒子王賁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大功臣。
  • 田單擊敗燕國,恢復齊國,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呢?
    田單為除掉最難對付的敵手樂毅,又派人入燕行離間計,詐稱樂毅名為攻齊,實欲稱王齊國,故意緩攻即墨,若燕國另派主將,即墨指日可下。燕惠王本就埋怨樂毅久攻即墨不克,果然中計,派騎劫取代樂毅。在此背景下,田單堅守即墨,以火牛陣大破燕軍,收復失地七十餘城,拜為相國,封為安平君。那麼,問題來了,田單擊敗燕國,恢復齊國,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 【榜樣】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的傳奇一生
    -公元前257年),《戰國策》作公孫起, 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出自羋姓。楚國白公勝後裔,唐代許多白氏墓志銘詳言,其祖先是楚平王孫白公勝。《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白乙丙之說已考證為以誤而錯。中國戰國時代軍事家、秦國名將,兵家代表人物。白起善於用兵,與來自楚國的秦宣太后異父同母的長弟——穰侯魏冉的關係很好。
  • 齊國名將匡章四戰四勝,改變戰國格局,為何名聲不及戰國四大名將?
    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 這是《千字文》中宣揚戰國四大名將功績的經典語錄,他們分別是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 他們都生活在秦強而六國皆弱的時代,已處於戰國末期。
  • 戰國四大名將:四大名將之首——殺神白起
    網圖白起,戰國時期秦國著名將領,被封武安君。與廉頗、李牧、王翦合稱戰國四大名將,並位列四大名將之首。白起與秦宣太后的弟弟魏冉關係很不錯,在秦昭襄王時為秦國徵戰六國,戰功赫赫。同時派人繞到趙軍後方襲擊糧道,正面部隊逐漸分兵向趙軍兩翼包抄,最後形成一個巨大的口袋陣,繞道趙軍後方奇軍最後再封口,幾十萬趙軍全部被包圍。之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趙軍被圍困,糧道被斷,突圍也突圍不出去。在堅持了幾十天以後,幾十萬趙軍投降,可惜這些人全部被白起下令殺死,至此趙國元氣大傷,再也沒有崛起。
  • 盤點戰國時期四大名將排名
    ——鬼谷子 戰國時期,七雄紛爭,是一個烽火狼煙的時代,也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好戰。 那麼你知道戰國著名的將領有哪些嗎?今天小二為大家帶來了戰國四大名將排名。
  • 他是戰國名將,為國御邊屢次重創秦兵,卻被小人陷害慘遭殺害
    戰國時期最為著名的將領無疑是被譽為「戰國四大名將」的白起、王剪、廉頗以及李牧了。其中秦國與趙國各佔其二。在戰國末期,秦國綜合實力與東方六國已經遠遠地拉開了。嬴政統一六國近在眼前。於是他就在前線建立起堅固的防禦工事跟秦軍長期對峙起來。而秦軍主帥採取誘敵的計策想要把李牧的軍隊調出來,然後再一舉殲滅。結果,李牧卻不吃桓齮的那一套,任由秦軍攻打肥下。當與李牧對峙的秦軍疏於戒備的時候,李牧對桓齮發動了雷霆一擊,使得秦軍大敗。而李牧也因為擊敗秦軍而被趙王封為了武安君。
  • 連下齊國七十城的樂毅為什麼沒有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戰國時期,是一個諸侯混戰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百家爭鳴,人才薈萃,形成了一種又一種學派,也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名臣良將。其中戰國四大名將無疑是當時最耀眼的幾位,他們分別是白起、王翦、廉頗和李牧。那麼,問題來了,這幾位能夠入選戰國四大名將們可以理解,那麼為什麼有些武將也很強大,卻無法入選戰國四大名將呢?比如說樂毅,吳起。這是不是就說明樂毅等人不如戰國四大名將了呢?戰國四大名將的由來戰國四大名將出自於《千字文》。《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