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戰國時期秦國著名將領,被封武安君。與廉頗、李牧、王翦合稱戰國四大名將,並位列四大名將之首。白起與秦宣太后的弟弟魏冉關係很不錯,在秦昭襄王時為秦國徵戰六國,戰功赫赫。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下城池70多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長平之戰」,坑殺趙軍四十萬降卒,使得「殺神」之名為天下人所知。
一、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要說的話得從白起打敗趙、魏聯軍說起,公元前274年,白起率軍攻打救援韓國的趙、魏聯軍,大破聯軍於華陽。秦國開始攻打韓國上黨郡,之後白起率軍接連攻佔韓國南陽太行道和野王,斷絕了上黨郡與韓國國都之間的聯繫。韓桓惠王命令上黨郡守馮亭將上黨郡獻給秦國,希望秦國能夠停止攻打韓國。馮亭不願投降,便向趙國求救,願意依附趙國。趙王答應了,派平原君去接受上黨,並派廉頗在長平駐軍以防秦國。
公元前261年,秦國大將王齕攻克上黨,與趙軍在長平相遇。剛開始秦軍勢如破竹,趙軍損失慘重,趙將廉頗分析敵我雙方態勢,決定全軍後退自丹河以東構築防線,實行堅守戰略。秦軍怎麼都突破不了趙軍防線,形成了對峙局面,戰爭持續了三年。
趙國的經濟實力沒有秦國強大,三年的對峙戰爭,幾十萬大軍的消耗使得趙國的經濟變得很差,趙王急於結束戰爭。加上之前閼與之戰,趙奢大敗秦軍,使得趙王認為如果全力一戰,秦軍不一定不能被打敗。於是趙王命廉頗主動出擊,可是廉頗還是堅守不出,最後趙王以「紙上談兵」的趙括(趙奢的兒子)替換廉頗。
趙國更換主將對抗秦軍的時候,秦昭襄王也秘密派遣白起為上將軍,奔赴前線領軍。白起剛開始採取誘敵深入的戰法,在正面戰場不斷示敵以弱,趙軍進攻時,假裝兵敗後撤。同時派人繞到趙軍後方襲擊糧道,正面部隊逐漸分兵向趙軍兩翼包抄,最後形成一個巨大的口袋陣,繞道趙軍後方奇軍最後再封口,幾十萬趙軍全部被包圍。
之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趙軍被圍困,糧道被斷,突圍也突圍不出去。在堅持了幾十天以後,幾十萬趙軍投降,可惜這些人全部被白起下令殺死,至此趙國元氣大傷,再也沒有崛起。
二、為何被人稱作為「殺神」
白起一生徵戰三十多年,打過的仗不計其數,可以說是死在他手裡的敵軍不下百萬。伊闕之戰,斬首韓魏聯軍24萬人;鄢郢之戰,淹殺楚國鄢城百姓數十萬;華陽之戰,斬首魏趙聯軍15萬;陘城之戰,斬首韓軍5萬人;長平之戰,斬首坑殺趙軍45萬人,這還是比較大的幾次戰役。
雖然古代軍隊人數動輒幾十萬,可能統計不準確。但是據後人考證,戰國時期共死傷兩百萬人左右,其中至少有一半是死在白起手下。由此可見一斑,「殺神」一名果然名不虛傳。小編認為白起殺人很多主要和他的軍事思想有關,白起一向主張不以攻城拔寨為目的,而是全力殲滅敵軍的有生力量,尤其擅長殲滅戰和為達到殲滅目的的追擊戰。什麼是殲滅敵軍的有生力量?當然就是殺光敵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