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大名將:四大名將之首——殺神白起

2021-01-09 同一片天空下的曾經
網圖

白起,戰國時期秦國著名將領,被封武安君。與廉頗、李牧、王翦合稱戰國四大名將,並位列四大名將之首。白起與秦宣太后的弟弟魏冉關係很不錯,在秦昭襄王時為秦國徵戰六國,戰功赫赫。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下城池70多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長平之戰」,坑殺趙軍四十萬降卒,使得「殺神」之名為天下人所知。

一、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要說的話得從白起打敗趙、魏聯軍說起,公元前274年,白起率軍攻打救援韓國的趙、魏聯軍,大破聯軍於華陽。秦國開始攻打韓國上黨郡,之後白起率軍接連攻佔韓國南陽太行道和野王,斷絕了上黨郡與韓國國都之間的聯繫。韓桓惠王命令上黨郡守馮亭將上黨郡獻給秦國,希望秦國能夠停止攻打韓國。馮亭不願投降,便向趙國求救,願意依附趙國。趙王答應了,派平原君去接受上黨,並派廉頗在長平駐軍以防秦國。

網圖

公元前261年,秦國大將王齕攻克上黨,與趙軍在長平相遇。剛開始秦軍勢如破竹,趙軍損失慘重,趙將廉頗分析敵我雙方態勢,決定全軍後退自丹河以東構築防線,實行堅守戰略。秦軍怎麼都突破不了趙軍防線,形成了對峙局面,戰爭持續了三年。

趙國的經濟實力沒有秦國強大,三年的對峙戰爭,幾十萬大軍的消耗使得趙國的經濟變得很差,趙王急於結束戰爭。加上之前閼與之戰,趙奢大敗秦軍,使得趙王認為如果全力一戰,秦軍不一定不能被打敗。於是趙王命廉頗主動出擊,可是廉頗還是堅守不出,最後趙王以「紙上談兵」的趙括(趙奢的兒子)替換廉頗。

趙國更換主將對抗秦軍的時候,秦昭襄王也秘密派遣白起為上將軍,奔赴前線領軍。白起剛開始採取誘敵深入的戰法,在正面戰場不斷示敵以弱,趙軍進攻時,假裝兵敗後撤。同時派人繞到趙軍後方襲擊糧道,正面部隊逐漸分兵向趙軍兩翼包抄,最後形成一個巨大的口袋陣,繞道趙軍後方奇軍最後再封口,幾十萬趙軍全部被包圍。

之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趙軍被圍困,糧道被斷,突圍也突圍不出去。在堅持了幾十天以後,幾十萬趙軍投降,可惜這些人全部被白起下令殺死,至此趙國元氣大傷,再也沒有崛起。

網圖

二、為何被人稱作為「殺神」

白起一生徵戰三十多年,打過的仗不計其數,可以說是死在他手裡的敵軍不下百萬。伊闕之戰,斬首韓魏聯軍24萬人;鄢郢之戰,淹殺楚國鄢城百姓數十萬;華陽之戰,斬首魏趙聯軍15萬;陘城之戰,斬首韓軍5萬人;長平之戰,斬首坑殺趙軍45萬人,這還是比較大的幾次戰役。

網圖

雖然古代軍隊人數動輒幾十萬,可能統計不準確。但是據後人考證,戰國時期共死傷兩百萬人左右,其中至少有一半是死在白起手下。由此可見一斑,「殺神」一名果然名不虛傳。小編認為白起殺人很多主要和他的軍事思想有關,白起一向主張不以攻城拔寨為目的,而是全力殲滅敵軍的有生力量,尤其擅長殲滅戰和為達到殲滅目的的追擊戰。什麼是殲滅敵軍的有生力量?當然就是殺光敵人了。

相關焦點

  • 秦國四大名將——白起
    秦朝作為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可是秦朝的建立其實困難重重,經歷了無數的腥風血雨和爾虞我詐,今天開始我們就來介紹秦朝以前的秦國四大名將,先來介紹第一位,白起。提起白起,估計很多年輕人第一個印象是這個,戰坦請走上路,不過我們要說的可不是遊戲裡的白起,而是歷史上的白起,他其實是長這樣的,長眉丹鳳眼,畫像裡的白起看起來甚至有些清秀,絕對符合戰國時的主流審美,妥妥的愛豆苗子。
  • 【榜樣】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的傳奇一生
    郵箱:baishishangwu@163.com歷史上有很多白氏先人赫赫有名,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其中有戰神之稱的白起。白起(?-公元前257年),《戰國策》作公孫起, 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出自羋姓。楚國白公勝後裔,唐代許多白氏墓志銘詳言,其祖先是楚平王孫白公勝。《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白乙丙之說已考證為以誤而錯。
  •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並非秦始皇手下大將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並非秦始皇手下大將秦始皇統一全國,除了自身的能力之外,還有前人打下的基礎,戰國四大名將光秦國就佔了兩個,白起和王翦之中,白起又身為四大名將之首。提到白起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坑殺的四十萬趙兵,而且秦始皇統一全國有加上白起的名氣,人們總是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白起是秦始皇嬴政手下的大將,然而這只是一種錯覺。
  • 戰國四大名將是誰,為什麼是這四位?
    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秦國的白起,王翦和趙國的廉頗,李牧。這四人都是戰國後期的名將。其中白起堪稱一代殺神,一生戎馬,從無敗績,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尤其是長平之戰中,白起率領秦軍擊敗趙國,令趙國四十五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其中半數趙軍,皆是在投降之後,被白起活埋坑殺。
  • 白起憑什麼位居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他有哪些拿得出手的戰績?
    白起,戰國時期秦國名將,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之一。周興嗣在《千字文》當中將他與王翦、廉頗、李牧三人列為「戰國四大名將」,並且將其列為四大名將之首。那麼,問題來了,白起憑什麼位居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他都有哪些拿得出手的戰績呢?
  • 大秦帝國·人物誌·戰國四大名將之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羋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作為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名列武廟十哲。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平生指揮大小70餘戰,無敗績。
  • 盤點戰國時期四大名將排名
    ——鬼谷子 戰國時期,七雄紛爭,是一個烽火狼煙的時代,也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好戰。 那麼你知道戰國著名的將領有哪些嗎?今天小二為大家帶來了戰國四大名將排名。
  • 戰國四大名將,秦趙各佔其二,看看你認識多少
    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戰國時期的四大名將。這句話提及到的起翦頗牧就是指中國歷史上戰國時期四位著名的將領,他們代表了戰國時期實戰的最高水準。而這四位名將分別是誰呢?都有什麼功績呢?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首先是白起。提起白起,相信有不少人對這個名字頗為熟悉,他是戰國時期秦國人,同時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一生的功績可謂是輝煌的。
  • 為什麼吳起不是戰國四大名將?筆者:亞聖不屑與小輩相提並論!
    很顯然,所謂的「兵家四聖」的含金量是遠高於「戰國四大名將」的。後人將「兵家四聖」分別給予以下稱號:孫武是兵聖,吳起是亞聖,韓信是兵仙,白起是殺神。「兵家四聖」的選材相比「戰國四大名將」是要廣泛得多的,所以「兵家四聖」要強於「戰國四大名將」也是不無道理的。在「兵家四聖」中只有吳起可以勉勉強強地稱作戰國人(吳起是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人物)。
  •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白起,為什麼被趙匡胤移出武廟,原因很現實
    《大秦賦》的熱播,帶火了戰國時期的歷史,同時連帶著《大秦帝國》前面幾部也再次走進人們的視線,很多人都直呼,原來還有這麼良心的歷史劇。作為《大秦帝國》的最後一部,《大秦賦》開始的時候,秦國的實力已經非常強大了,已經超越了東方六國,而東方六國也把秦國視為最大的威脅。
  • 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為何沒列入武廟十哲?趙匡胤:白起殺降
    武廟始建於唐朝唐肅宗時期,供奉的是武成王(武聖)姜子牙,以歷代良將為十哲象坐侍;後在唐德宗時期,在禮儀使顏真卿的建議下,又在武廟中列古今名將六十四人圖形,在宋朝時擴增為七十二人,與文廟相呼應。沒錯,從唐朝到宋朝時,張良、白起和吳起不見了,管仲、郭子儀和範蠡了進來。那張良、白起和吳起幹嘛去了呢?其實這三人是一升兩降,張良向上升了一級,成了配,陪伴在姜子牙太公旁邊,地位比十哲還高一籌。那白起呢?白起差點被直接移出武廟,後以圖形的形式存在,地位比起十哲來,還是差了很多。是白起在能力不夠還是戰績不夠?
  • 以弱勝強,幾乎滅掉齊國的樂毅,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說到這,就會有很多同學有疑問了,取得了如此驕人戰績的樂毅,為何沒能成為「戰國四大名將」呢?這其實是有多方面的因素的。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就是「戰國四大名將」這一稱呼是在多久出現,如何出現的。宣威沙漠,馳譽丹青」,因《千字文》後來從教導皇子的文稿成為了後世孩童們的啟蒙文章,漸漸傳播開來,久而久之,人們就因為周興嗣在《千字文》中所寫的這兩句話,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人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 老師不會告訴你,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並不是那個時代最牛的武將
    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秦國的白起,王翦和趙國的廉頗,李牧。這四人都是戰國後期的名將。尤其是長平之戰中,白起率領秦軍擊敗趙國,令趙國四十五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其中半數趙軍,皆是在投降之後,被白起活埋坑殺。僅有兩百餘名年紀尚小的士兵被放回趙國。經此一戰,不僅奠定了秦國稱霸天下的基礎,更是坐實了白起的殺神之名。值得一提的是,據民國學者梁啓超先生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而有一半人都是死在白起手中。百萬人屠,就此得名。
  • 揭秘秦國名將白起:是「殺神」還是「戰神」?
    白起,又名公孫起,秦國上將,「戰國四大名將」(白起、廉頗、王翦、李牧)之首。
  • 廉頗何德何能可以與戰神白起齊名,躋身「戰國四大名將」之列
    廉頗能夠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自然是有他的實力的。
  • 諸葛亮視為偶像的樂毅,為何不在「戰國四大名將」之列?
    縱觀歷史,普羅大眾最熟知的莫過於三國時期,得益於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被廣泛傳播,製作成影視劇等,更多人熟悉了劉關張、諸葛亮、司馬懿陸遜孫權等人。 然而,在此之前還有一段非常重要和群雄輩出的年代,那就是春秋戰國時代。今天咱們不細數歷史長河,而是著眼於戰國時期的名將——樂毅。
  • 戰國四大名將中,除了廉頗之外,還有一人不夠資格
    關於戰國四大名將,人們早已耳熟能詳,今天聊一聊其中最不夠資格的兩位名將。所謂戰國四大名將,源於南北朝時梁朝周興嗣編撰的《千字文》,書中有「起翦頗牧,用軍最精」這一句話,由於《千字文》流傳甚廣,於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就被約定俗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但戰國時代兵家天才輩出,說這四人「用軍最精」,實難讓人信服。
  • 戰國四大名將,有沒有正面交鋒過的?答案讓人遺憾!
    戰國四大名將是指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將領分別為: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在戰國中後期,秦國和趙國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兩個諸侯國。因此,對於戰國四大名將來說,也出自這兩個諸侯國。
  • 戰國四大名將怎麼選的,為何被秦趙瓜分,原來出自一本兒童啟蒙書
    都知道戰國四大名將是:白起、王翦、廉頗、李牧,而且是秦國兩個,趙國兩個,秦、趙兩國瓜分了戰國四大名將,其他諸侯國是一個也沒有,這四將都是戰國中後期的將領,那麼你是否知道戰國四大名將是怎麼來的呢?排名的依據是什麼?
  • 戰國四大名將四大名將之一秦將王翦!
    王翦,戰國末期秦國名將,因為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與白起、李牧、廉頗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王翦一生最主要的成就就是攻滅燕、趙、楚,也因此和他兒子王賁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