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秦國名將白起:是「殺神」還是「戰神」?

2021-02-13 象棋殘局天下

  白起,又名公孫起,秦國上將,「戰國四大名將」(白起、廉頗、王翦、李牧)之首。白起善於用兵,史書記載他「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他一生徵戰37年,未嘗一敗,打得六國無人敢掛帥迎敵,為秦國的統一大業立下不世之功;但卻因長平之戰中坑殺趙國40萬降卒,而被正統史家永遠打入「冷宮」,不得立於名將之列。

  是百戰百勝的「戰神」,還是殺戮無度的「殺神」?人物的解讀有不同角度,而史實卻是唯一的。透過千年變幻的歷史煙雲,回到那個「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的戰國時代。白起,這個有血有肉的關西漢子,向我們走來……

  關西大將,一戰成名

  「關東出相,關西出將」,這句話,或許正是源於白起。白起是今陝西眉縣常興人,當年這裡是秦國關西故地,百姓與羌胡等族雜居,崇尚勇力、精於騎射。

  白起的檔案在公元前294年前是一片空白,史書上沒有關於他的任何記載。公元前294年,在韓國的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外,白起第一次亮劍,以左庶長(相當於中級將領)的身份指揮新城之戰。他一戰告捷,初步展示了自己的軍事才華。

  此時,距離商鞅開啟的變法時代,剛剛過去62年。接下來的37年,秦國進入了白起的徵戰時代。

  新城之戰,打開了秦國東進的大門。韓國當然咽不下這口氣。為了奪回新城,韓國找到魏國幫忙。24萬聯軍聚集在伊闕(今洛陽龍門),向白起叫板。

  秦軍人數不及對方一半,唯一的可趁之機是韓、魏兩軍各有私心。白起繞到了魏軍的背面,突襲得手,再掉過頭來,全殲韓軍,俘獲了主將公孫喜。

  這是戰國時代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24萬聯軍化為烏有,韓、魏兩國被擠出了強國俱樂部,5座城池歸於秦國。第二年,一聽說白起又要出兵,魏軍聞風而逃,61座城池拱手相讓。

  至此,韓、魏已不堪一擊,秦國開始把主攻方向改向南方的楚國。公元前279年,對楚國的戰爭打響。在這個老牌的南方大國面前,白起的進展出乎意料地順利,先是連下5城,接著輕而易舉攻陷都城。楚國的國都,一夜之間變成秦國的南郡,楚王倉皇逃走。

  消息傳到鹹陽,秦昭王大喜過望,封白起為武安君,「以武安民」。

  長平之戰,千古罪證

  秦國剩下的宿敵只有一個:趙國。在戰國七雄中,最有可能和秦爭奪統一權的,也是趙國。

  秦國商鞅變法完成之後,趙國也開始了「胡服騎射」的改革。秦趙兩國的勢均力敵,從「戰國四大名將」就可見一斑:白起戰廉頗、王翦對李牧,他們分屬秦趙兩國,是彼此畢生的勁敵。

  公元前262年,白起再度攻打韓國,奪取野王城,切斷了韓國的上黨和都城的聯繫。上黨郡守馮亭和老百姓商量說:「通往都城的道路切斷了,韓國肯定沒法管我們。秦軍逼近,韓國不能接應,我們不如歸附趙國。趙國如果接納了我們,秦國肯定會攻打趙國。趙國受到武力威脅,必定和韓國結盟。這樣一來,就能阻擋秦國了。」

  上黨的歸附,在趙國引起了一場爭議。有人預見到了禍害,有人垂涎一郡之地。最後,趙王還是決定接納上黨。

  兩年後,秦國的報復來了。秦將王齕奪取上黨,上黨軍民紛紛逃往趙國。趙國在長平駐軍,接應上黨的百姓。這給秦國落下了攻趙的口實。

  長平之戰是一場兩國的生死大戰。趙國派出了王牌將軍廉頗。在長平,廉頗堅壁清野,三年不出,迫使秦軍陷入僵持戰。無可奈何的秦國,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場反間計就此上演——秦相範雎派人帶著千兩黃金,進入趙國,「間諜」逢人就說,秦軍不怕廉頗,廉頗有什麼本事,只會守不會攻,秦軍就怕趙奢的兒子趙括。

  趙王果然中計,立即把趙括調往前線。趙括只會紙上談兵,卻不懂臨陣應變。秦國反間計得逞,立即啟用白起為主將,王齕調為副將。同時下令:「任何人敢洩露武安君擔任主帥的秘密,斬!」趙括準備好的一套應對王齕的策略,完全落空了。

  長平之戰以白起的勝利告終。趙括走投無路,被秦軍射死,40萬士兵投降。白起卻做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決定——為防降兵暴動,除了派240名年幼的趙國小兵回國報信外,40萬人全部坑殺!

  趙國震驚,七國震驚。這也成為白起在史書上留下的濃重的一筆,縱然有一生不敗的戰功,但坑卒40萬,成了白起萬世難辯的罪證。

  君王猜忌,悲劇結局

  長平之戰過後,是秦國滅趙的最好時機,白起當然希望一勞永逸。但一報還一報,趙國也想到了反間計。

  公元前259年,大名鼎鼎的說客蘇代,受趙王委託,帶上豐厚的禮物入秦,問秦相範雎:「武安君擒殺了趙括嗎?」

  「是。」

  「秦國就要圍攻趙都邯鄲了嗎?」

  「是。」

  蘇代於是說:「滅了趙國,秦國稱王,武安君必然位列三公,他為秦國奪取了70多座城池,就是歷史上周公、召公的功勞,也不過如此。到時候,您就要屈居其下了。」

  蘇代接著說:「上黨的百姓寧可歸附趙國,也不向秦投降,可見天下百姓不願做秦國的臣民。如果秦國滅了趙國,趙國北方的人會投奔燕國,東邊的歸入齊國,南面的跑去韓國魏國,秦國能得到的百姓又有多少呢?不如趁著趙國驚恐之際,叫趙國割地求和,別再讓武安君建功立業了。」

  這段話說到了範雎的心坎上,他果然勸秦昭王和談。白起大失所望。一年後,等秦昭王再次意欲攻趙時,時機已然錯過了:趙國從重創中喘息過來,白起的身體也大不如前。

  秦昭王首先派王陵出兵,大敗。於是去請白起,白起斷然拒絕:「邯鄲不是那麼容易拿下的,何況各國的救兵紛紛開進趙國,他們對秦國的怨恨何止一日兩日?長平一戰,趙軍雖然死了40萬,但秦軍也折損了一半,我們國內空虛,還要遠徵別國。趙軍以逸待勞,各國援軍裡應外合,秦軍必敗。」

  昭王不聽,強行派兵。不久,第二員大將王齕果然遭遇了趙楚魏三國聯軍的夾擊。白起不免自鳴得意:「不聽我的話,如今怎麼樣啊?」這句話傳到昭王的耳朵裡,昭王惱羞成怒。那好,你白起上陣吧!國相範雎親自去請,但白起犟如黃牛,偏不從命。一個將軍,既然不能為王所用,就只能為王所棄。

  公元前258年,白起被奪官、削爵、降為士兵、遷居他鄉。由於病情反覆,白起無法遠遷。他滯留在鹹陽的3個月裡,正是秦軍節節敗退之時。顏面掃地的秦昭王,不想讓他繼續得意,更不想讓他看到自己決策的失敗,便勒令他離開。

  白起才走,秦昭王就和範雎商量:「白起心懷怨誹,不如處死。」在鹹陽城外十裡,白起接到了賜死的命令。剛烈的白起拔出劍:「我有什麼彌天大罪,何至於這個下場?」良久,他又嘆息道:「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國40萬人投降,我欺騙了他們,把他們都活埋了,這足夠死罪。」說罷,他舉起了那把鮮血浸染過的戰劍,刺向了自己。

  白起的悲劇,源於他的性格。昭王明知必敗仍強令出徵,這已經不是對白起軍事能力的考驗,而是對他聽命與否的檢測,白起偏偏看不到這一點,一而再,再而三地抗命。此後秦國的另一位名將王翦就很好地接受了白起的教訓,在殘暴的秦始皇手下得到善終。

  在後人的眼中,白起更多是以「殺神」的形象出現;然而當年,他是秦國真正的「戰神」,他的軍事才能無人能敵。秦國最終能一統天下,和他徵戰數十年取得的赫赫戰功關係密切——這是歷代史學家都不會否認的事實。

相關焦點

  • 秦國四大名將——白起
    秦朝作為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可是秦朝的建立其實困難重重,經歷了無數的腥風血雨和爾虞我詐,今天開始我們就來介紹秦朝以前的秦國四大名將,先來介紹第一位,白起。白起出生時秦國就已經很強大了,秦國是按照軍功封賞的,白起的軍事才能自小就逐漸顯現,所以憑藉軍功慢慢的做到了左庶長。他後來和穰侯魏冉關係不錯,魏冉做了丞相以後推薦白起攻打韓國和魏國。
  • 戰國四大名將:四大名將之首——殺神白起
    網圖白起,戰國時期秦國著名將領,被封武安君。與廉頗、李牧、王翦合稱戰國四大名將,並位列四大名將之首。白起與秦宣太后的弟弟魏冉關係很不錯,在秦昭襄王時為秦國徵戰六國,戰功赫赫。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下城池70多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長平之戰」,坑殺趙軍四十萬降卒,使得「殺神」之名為天下人所知。一、長平之戰長平之戰要說的話得從白起打敗趙、魏聯軍說起,公元前274年,白起率軍攻打救援韓國的趙、魏聯軍,大破聯軍於華陽。秦國開始攻打韓國上黨郡,之後白起率軍接連攻佔韓國南陽太行道和野王,斷絕了上黨郡與韓國國都之間的聯繫。
  • 同為秦國名將為何白起自刎而王翦善始善終?
    戰神白起 在此秦國崛起的過程中,秦國自然也湧現出了驍勇善戰的名將以及治世之能臣或者賢臣,明君,名將,賢臣,能臣的結合國家的強盛便是必然的,不管是哪個時代,只要這四者結合起來
  • 【鹹陽陵紀】7:白起墓‖戰神與殺神:那個殺了一百萬的人,最後一個殺的是自己
    戰神&殺神‖白起 鹹陽號稱大秦故都,但是截至目前,鹹陽境內雖然發掘了上百座秦墓,但沒有發現一座秦王陵,也沒有確認任何一位秦國(朝)的王公顯貴墓,除了一位將軍,一位號稱「戰神」的將軍——白起。白起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平生百戰竟無一敗績,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白起(?—公元前257年),郿邑(今寶雞眉縣)常興鎮白起村人。
  • 秦朝的三大將軍:殺神白起、戰神蒙恬、軍神王翦
    白起則一向被人們所熟知,因為他殺人最多,長平之戰坑殺趙軍四十萬人,被稱作殺神。有道是「殺一是為罪,屠百是為雄。屠得九百萬,是為雄中雄。」白起雖然沒殺夠九百萬,但他的業績也足以被後世好武之人傳揚。 然而王翦,這個輔佐秦始皇平定六國的最大功臣,卻不為大眾所知,或許,是因為他的名字難寫難讀?
  • 歷史上「殺神」白起和羋月關係如何?他一生殺了多少人?
    白起,(?—公元前257年),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中國古代著名的將領、軍事家,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人們稱白起為戰國第一「殺神」,外號「人屠」。他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經粗略估算,白起一生殺了至少140萬人。
  • 秦時明月中用兵如神的三大將,軍神、殺神、戰神個個豐功偉績可惜...
    軍神李牧軍神李牧,執掌名劍鎮嶽,為趙國名將,曾以一人之力將十萬匈奴拒之雁門關外,被稱為「獵狼人」,也曾在漳水戰場上使秦國軍隊無法踏過趙國邊境土地一寸,蒙恬的祖父評價李牧為「軍陣之神」,是秦時明月中三大用兵如神的戰將之一。
  • 秦國的白起和王翦都是戰神,為何白起被殺,而王翦卻得以善終
    秦國的強大,是通過歷代君主一代接一代打基礎,才漸漸發展起來的,最終統一六國。秦國統一六國離不開眾多將臣的貢獻,尤其是白起和王翦兩大戰神為秦國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兩人的最終命運卻是截然不同。白起和王翦同樣是戰功顯赫,但最後白起死於非命,王翦卻安度晚年,是什麼原因造成兩人有著這麼大的反差?
  • 白起和王翦,秦朝時期的兩位戰神,原來都是他的弟子
    在這段歷史中,殺神白起和戰神王翦秦是「大秦帝國」中最耀眼的將軍,是最終的勝利者。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白起和王翦是師兄弟,他們的老師是春秋戰國時期最著名的人物——鬼谷子。鬼谷子一生研究天人,精通數百門學問,在七個領域取得了最高成就:道教、法家、軍事家、陰陽家、縱橫家和教育家。
  • 戰國名將白起的一生
    白起出生於秦國眉縣,從小兵到秦國主將,與冉候和宣太后關係親近,在中國所有的名將裡,白起稱「戰神」第二,絕無人敢稱第一。最後的責任都推到白起頭上,黑鍋只能自己背,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白起的屠殺或許也不無道理:首先,如果這些人放回去,回來還是會被召集起來抗秦。至於當作俘虜收編,且不說有可能產生混亂,幾十萬人的口糧都是問題。到時候秦軍不是被打垮,而是被吃垮了。
  • 項羽破釜沉舟,瓦解秦國最後武力,教會項羽的,卻是秦國戰神白起
    巨鹿之戰,項羽以少勝多,一舉擊敗秦國最後的主力兵團章邯,使秦國徹底失去了抵抗之力。大家都知道的是,項羽為了激勵將士們死戰,採用破釜沉舟的辦法,斷掉大家的退路,只有這樣才能讓所有人全力以赴,最終也確實取得了勝利。從此有了「破釜沉舟」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不顧一切也要幹到底的決心。
  • 古代打仗最厲害5大名將,白起墊底,第一無人不服
    在古代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王朝不斷的更替,尤其是王朝末期的亂世,戰爭接連不斷,猛將如雲,名將輩出。但是要論最能打仗的名將,還是下面這5位,白起只能墊底,第一毫無爭議,無人不服。
  • 「兵仙」韓信為什麼看不起戰神「白起」?
    白起,也稱公孫起,其人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257年。白氏祖先為秦國公族,故與秦國王姓贏氏一脈相承。白起是戰國中後期秦國名將 。
  • 他是不敗戰神,也是冷麵殺神
    他是不敗戰神,也是冷麵殺神,他祖上曾是貴族,但中道沒落,到父輩已成一介平民。好在他生逢其時,趕上商鞅變法。平民可以靠軍功得到提拔參軍入營後,他一路摸爬滾打,當上了左庶長,小有名氣頗受秦國宰相魏冉的賞識。彼時,秦軍東進,遭遇韓魏聯軍的阻擊。
  • 不敗軍神白起:殲敵百萬被稱「殺神人屠」,難道他真的嗜殺如命嗎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期間湧現出了無數名垂青史的名將,在那個風骨不息的年代,各國連年交戰,致使共計200多萬人血灑疆場,但其中有一個名叫白起的人,一個人就致使120餘萬人命喪黃泉,位列四大戰國名將之首,伊闕之戰,斬殺韓魏聯軍24萬,三攻楚廟,破楚都焚廟宇,迫使楚國遷都,共計殲敵35萬,長平之戰戰殺20萬,坑殺40萬,這就是白起的成績單
  • 中國古代十位戰神,韓信、白起上榜,其中四位一生不曾一敗
    要評選古代「戰神」,首先要對「戰神」二字有一個準確的定義,什麼叫「戰神」?戰神,最重要的就是能打,率軍守土開疆,徵戰沙場。小言之,勇冠三軍,身先士卒;大言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戰神和名將的區別就是,「戰神」是無限接近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人,而名將是可以敗的,是可以屢戰屢敗的。
  • 歷史上各朝各代的名將代表,除了秦國白起,你還知道誰?
    首先我們先從大秦帝國選出這個時代最出名的大將吧,在戰國時期有我們所熟知的四大名將,他們分別是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其中有兩名都在秦國,他們兩個人在秦國是頂尖的武將,我們從白起和王翦這兩個人之間選的話,我更加支持白起,因為白起是四大名將之首,並且他的戰績和功勞也是最大的,所以秦國的名將代表就是「戰神」白起。
  • 秦國第一名將竟然是他!
    摘要 : 如果票選秦國第一名將,王翦的老謀深算,白起的戰神本色,無疑得分都不少,可是卻有這樣一位名將,戰功並不耀眼,疆場搏殺亦非所長
  • 有關戰國第一戰神白起的評價,是諸葛亮說的對,還是李世民說的對
    另外在這場大戰的趙國參與者,前有「尚能飯否」的廉頗,後有「紙上談兵」的趙括,可謂流量十足,而且還有白起這個大「殺神」。據記載,白起在這場大戰中,曾坑殺了數十萬人(史書說前後死了四十五萬,坑殺的那部分估計要佔大頭),秦國在此戰之後,聲名再次大振,而白起的「惡名」也開始世人皆知。
  • 白起之前,秦國坐擁四位名將,得以抗衡山東六國!
    在戰國時期,白起顯然可以稱之為秦國第一名將了。彼時,白起和王翦、李牧、廉頗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對於白起來說,熟知兵法,善於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關係很好。在此基礎上,白起輔佐秦昭襄王,屢立戰功。伊闕之戰,大破魏韓聯軍;伐楚之戰,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