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出生於秦國眉縣,從小兵到秦國主將,與冉候和宣太后關係親近,在中國所有的名將裡,白起稱「戰神」第二,絕無人敢稱第一。因白起每次作戰,戰必求殲,以殲滅對方有生力量為主要目的,整個戰國期間軍隊共戰死200萬人左右,白起一人就殲滅了160萬人,無一敗績,被時人稱之為「人屠」,後世稱其為「死神」。什麼廉頗李牧,在他面前都弱爆了!
白起是平民出生,他也是從一個小兵當起。不過,白起初入軍營中就顯與眾不同,他一路摸爬滾打,終於當了將軍。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白起的成功,離不開他的伯樂:魏冉和秦昭王。
秦昭王是個野心家,他有雄心壯志,他渴望稱霸天下,渴望成為最強者,所以他用人不看出身。白起的出現,也剛好滿足了他的野心。
要說白起,不得不提及他的代表作:長平之戰。在這場白起指揮的戰役中,秦軍俘虜敵軍四十五萬,但是這四十五萬降兵最後只有240個小孩被秦軍送回了趙國,才活了下來,據不完全統計,白起殺害的人大概有100萬人之多。白起的「人屠」之名,也因此而來。
關於白起的這次屠殺,歷史上一直很有爭議:這麼多士兵,該不該殘忍的殺掉?
其實白起並不想屠殺他們,因為他的妻子也是趙國人,因為軍中糧草不多,現在又加上45萬俘虜要吃飯,白起只能不斷向秦國催發糧草,但是此時秦昭王聽信範睢古惑,糧草遲遲不到,發了一道空字昭。最後的責任都推到白起頭上,黑鍋只能自己背,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白起的屠殺或許也不無道理:首先,如果這些人放回去,回來還是會被召集起來抗秦。至於當作俘虜收編,且不說有可能產生混亂,幾十萬人的口糧都是問題。到時候秦軍不是被打垮,而是被吃垮了。
其次,長平之戰時趙國就敗在後勤,秦國其實也差點撐不住。所以不如殺了乾脆。正是因為人口的喪失,沒了壯年男子,其他國家才會越來越弱,沒有機會翻盤。雖然這樣的做法很殘忍,但白起為秦國一統六國謀局深遠。
縱觀白起一生:徵戰36年,百戰不殆。他驍勇善戰,更善於分析情況來制定作戰計劃。他只要一上戰場,就像戰神附體滿血復活,令人聞風喪膽。他打得六國無人敢掛帥迎敵,為秦國的統一大業立下不世之功。
同時,白起也是世界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敗績的神話!注意,是世界歷史上!因此,白起的「世界戰神」之名當之無愧。
那麼,白起晚年為何會自殺呢?據說,當初秦昭王聽了範睢的建議,先議和後復戰,搞得耿直戰神白起很不痛快。他稱病不掛帥,在秦兵落敗後又冷嘲秦昭王的用人不善。勃然大怒的秦昭王,將白起貶為士卒。
但白起畢竟聲名在外,難以駕馭。一直嫉恨白起功勞的範睢,對秦昭王說了9個字:「其意怏怏不平,不足言」。秦王想讓白起再掛帥攻打趙國,於是特意去見白起,白起說長平之戰,發了一張空昭,還讓夫人來軍營,看著自己的同胞被屠,王上讓白起心寒,我不是狗,為什麼要我這樣做?
後範睢從中古惑,秦昭王又賜白起一把劍,讓他自行了斷了。
白起臨終前,望著遠方說了一句話:我把趙國幾十萬投降的士兵殺了,也該死了!這句話,著實讓人不寒而慄。
位於現在鹹陽西郊的秦武安君白起墓
白起自刎,秦人無不憐惜,現在還有人修繕和紀念白起,世界級戰神就此隕落,他的一生是對是錯,還是他失望或者無奈,只能留予後人評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