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追封的十大名將,戰國三人人選,除了白起還有誰?

2020-12-22 騰訊網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尊太公望為武成王祭典與祭孔子相同。太公尚父廟更名成武成王廟,簡稱為武廟,以此和文廟(孔子廟)相對應。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唐朝最早立武廟,是平定安史之亂後,一要對平叛將士論功行賞,二要對那些安史降將盤踞的藩鎮加以籠絡,因此唐朝才設立武廟,通過褒揚歷代名將武之忠義,以示朝廷對武將的重視,從而穩定唐朝各地的藩鎮將領。

在唐朝的武廟中,包含張良在內的歷代名將十人坐像分坐左右。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

右列: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郡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

由此,對於武廟十哲來說,可謂唐朝追封的十大名將。對於這十大名將來說,既包含了李靖、李勣等唐朝時期的名將,也包含了唐朝之前的名將,比如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諸葛亮,西漢開國功臣張良。至於名將更為輩出的戰國時期,則有三人入選唐朝的武廟十哲,分別為白起、吳起、樂毅。以下,就來重點說說這三位戰國時期的名將。

白起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縱觀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名將,能夠做到沒有敗績的,顯然是屈指可數了。對於白起的一生來說,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鄢郢之戰中,白起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並且,對於白起這位戰國名將,不僅幫助秦國攻城略地,還成功通過殲滅戰的方式,以此最大程度的削弱了山東六國的有生力量。比如在長平之戰中,45萬趙國士卒的陣亡,成為趙國由盛轉衰的重要原因。

所以,據梁啓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而白起一人就率軍殲滅了100萬人左右,也即佔據二分之一。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在戰國時期,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對敵人發起毀滅性的進攻。換而言之,白起不僅冷靜沉著,還能做到知己知彼,從而達到百戰百勝的效果。如伊闕之戰中,白起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白起率領秦軍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全殲敵軍,都是軍事歷史上堪稱教科書般的戰役。

吳起

相對於白起只為秦國效力,吳起的一生則在三個國家證明了自己。早在戰國初期,吳起一開始在魯國為官。公元前412年,齊宣公發兵攻打魯國。魯穆公任命吳起為將,率軍大敗齊軍。後來魯穆公對吳起產生了懷疑,免去了吳起的官職。所以,吳起由魯國前往魏國。在戰國初期,魯國和齊國之間的實力差距是非常大的。所以,吳起可以率領弱小的魯國擊敗強大的齊國,已經證明了自己。來到魏國後,吳起獲得了一個更大的舞臺。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萬攻打魏國的陰晉。吳起親自率領其中沒有立過軍功的五萬人,外加戰車五百輛、騎兵三千大敗秦軍,這就是著名的陰晉之戰。

後來,吳起投奔楚國後,楚悼王任命吳起為宛城太守,一年後升任令尹。在楚國,令尹相當於丞相一職,也即吳起不僅可以上馬打天下,也可以下馬治天下。在成為楚國令尹後,吳起開啟了「吳起變法」。經過吳起變法後的楚國國力強大,向南攻打百越,將楚國疆域擴展到洞庭湖、蒼梧郡一帶。因此,相對於白起,吳起不僅戰功赫赫,一生未嘗敗績,還在治國上具有卓越的才能,也即吳起是一位「出將入相」之才。

樂毅

在戰國歷史上,五國伐齊和長平之戰一樣,都是重要的歷史轉折點。自五國伐齊後,山東六國貌合神離,尤其是齊國,更是對其他五國見死不救,任由秦國蠶食天下。而指揮五國伐齊之戰的,就是樂毅這位戰國名將。公元前284年,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五國伐齊後,樂毅因為遭到猜忌而投奔趙國,對此,意識到樂毅重要作用的燕惠王,把樂毅的兒子樂間封為昌國君;而樂毅往來於趙國、燕國之間,與燕國重新交好,燕、趙兩國都任用他為客卿。最終,樂毅死於趙國。

相關焦點

  • 唐代追封名將六十四人,六位戰國名將上榜,你都知道嗎?
    當時武廟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張良為副祀,包含張良在內的歷代名將十人坐像分坐左右。到了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對於唐朝追封的古代名將六十四人,有不少來自於戰國時期。就戰國時期來說,共有齊將孫臏、趙信平君廉頗、秦將王翦、安平君田單,趙馬服君趙奢、大將軍武安君李牧這六位名將上榜,位列唐代追封的名將六十四人之中。
  • 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為何沒列入武廟十哲?趙匡胤:白起殺降
    很多人可能會說封王拜相,當然,封王拜將已是極致,再想向上估計就只有造反一途了;但是除了當皇帝外,對於武將而言,還有一個至高成就,那就是入選武廟。武廟始建於唐朝唐肅宗時期,供奉的是武成王(武聖)姜子牙,以歷代良將為十哲象坐侍;後在唐德宗時期,在禮儀使顏真卿的建議下,又在武廟中列古今名將六十四人圖形,在宋朝時擴增為七十二人,與文廟相呼應。
  • 盤點歷史上四名武安君,都是戰國名將,除了白起還有誰
    今天就盤點歷史上四名武安君,都是戰國名將。一、白起(?—公元前257年),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人。戰國時期名將。秦昭王時期,秦國國力強大,圖謀天下,急需人才。秦昭王開始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也被提拔。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擔任左庶長,領兵攻打韓國新城(今河南伊川縣)。
  • 不以成敗論英雄,戰國十大名將終極排名
    歷史上越是諸侯爭霸的亂世,越是名將輩出的年代,古往今來莫不如此。作為中國歷史上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的戰國時期同樣也是將星璀璨。其實要從中挑選出10人除了廣為人知的戰國四大名將之外,其餘六人還真不好選擇,所以先剔除幾個人選:第一,司馬錯。
  • 戰國名將白起
    白起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秦昭王時期曾經多次率部出徵,為秦統一六國做出了重要貢獻。公元前294年,在軍隊中因作戰勇猛而累功升為左庶長,進而被秦國權臣穰侯魏冉所賞識,成為其心腹愛將;公元前293年:因伊闕之戰大勝而升為左更、國尉,進入秦軍領導層;公元前278年:因安邑之戰大勝再升為大良造,成為秦軍最高指揮官;公元前257年8月:因破郢之戰大勝被封為武安君,這是戰國時代一個軍人能得到的最高爵位。白起一生致力於為秦國徵戰,從史料記載中找不到他的敗仗記錄。
  • 戰國十大名將排名,第一名來歷神秘,曾當過戰神白起的老師
    而戰國時期呢,戰事就開始由職業將領支配,他們為任何僱傭他們的國家拼死作戰,爭奪領土和資源,一旦涉及領土資源,真是為了並國奪地,一出手就把人往死裡打,戰爭當然就殘酷的多,將領職業化,當然就出現不少名將,其中最傑出的十個是:十:趙奢,生卒年不詳,馬服君,趙國人,與趙王室同宗,戰國後期趙國名將,封國尉,閼與大戰中重挫強秦,使其多年不敢小視趙國。
  • 戰國四大名將是誰,為什麼是這四位?
    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分別是秦國的白起,王翦和趙國的廉頗,李牧。這四人都是戰國後期的名將。其中白起堪稱一代殺神,一生戎馬,從無敗績,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尤其是長平之戰中,白起率領秦軍擊敗趙國,令趙國四十五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其中半數趙軍,皆是在投降之後,被白起活埋坑殺。
  • 唐朝追封名將六十四人,東吳四位武將上榜,除了陸遜還有誰?
    當時武廟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張良為副祀,包含張良在內的歷代名將十人坐像分坐左右。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對於唐朝追封的古代名將六十四人,有不少來自於三國時期。就三國時期的武將來說,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關羽、張飛、張遼、周瑜、呂蒙、陸遜、鄧艾、陸抗而已。
  • 【榜樣】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的傳奇一生
    郵箱:baishishangwu@163.com歷史上有很多白氏先人赫赫有名,今天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其中有戰神之稱的白起。白起(?-公元前257年),《戰國策》作公孫起, 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出自羋姓。楚國白公勝後裔,唐代許多白氏墓志銘詳言,其祖先是楚平王孫白公勝。《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白乙丙之說已考證為以誤而錯。
  • 唐朝武廟十哲:戰國三人入選,三國僅諸葛亮入內
    田穰苴(生卒不詳),是繼姜尚之後一位承上啟下的著名軍事家,曾率齊軍擊退晉、燕入侵之軍,因功被封為大司馬,子孫後世稱司馬氏。後因齊景公聽信讒言,田穰苴被罷黜,未幾抑鬱發病而死。由於年代久遠,其事跡流傳不多,但其軍事思想卻影響巨大。 唐肅宗時,入選武廟十哲。宋徽宗時,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吳起(前440年—前381年),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 戰國四大名將:四大名將之首——殺神白起
    網圖白起,戰國時期秦國著名將領,被封武安君。與廉頗、李牧、王翦合稱戰國四大名將,並位列四大名將之首。白起與秦宣太后的弟弟魏冉關係很不錯,在秦昭襄王時為秦國徵戰六國,戰功赫赫。一、長平之戰長平之戰要說的話得從白起打敗趙、魏聯軍說起,公元前274年,白起率軍攻打救援韓國的趙、魏聯軍,大破聯軍於華陽。秦國開始攻打韓國上黨郡,之後白起率軍接連攻佔韓國南陽太行道和野王,斷絕了上黨郡與韓國國都之間的聯繫。韓桓惠王命令上黨郡守馮亭將上黨郡獻給秦國,希望秦國能夠停止攻打韓國。馮亭不願投降,便向趙國求救,願意依附趙國。
  • 歷史上各朝各代的名將代表,除了秦國白起,你還知道誰?
    首先我們先從大秦帝國選出這個時代最出名的大將吧,在戰國時期有我們所熟知的四大名將,他們分別是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其中有兩名都在秦國,他們兩個人在秦國是頂尖的武將,我們從白起和王翦這兩個人之間選的話,我更加支持白起,因為白起是四大名將之首,並且他的戰績和功勞也是最大的,所以秦國的名將代表就是「戰神」白起。
  •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白起,為什麼被趙匡胤移出武廟,原因很現實
    《大秦賦》的熱播,帶火了戰國時期的歷史,同時連帶著《大秦帝國》前面幾部也再次走進人們的視線,很多人都直呼,原來還有這麼良心的歷史劇。作為《大秦帝國》的最後一部,《大秦賦》開始的時候,秦國的實力已經非常強大了,已經超越了東方六國,而東方六國也把秦國視為最大的威脅。
  • 大秦帝國·人物誌·戰國四大名將之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羋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作為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名列武廟十哲。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平生指揮大小70餘戰,無敗績。
  • 人物常識 | 春秋戰國時期十大名將
    廉頗,嬴姓,廉氏,名頗,山西太原人。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使其與白起、李牧、廉頗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4、李牧李牧,嬴姓,李氏,名牧,柏仁人,戰國時期的趙國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
  • 唐朝設「武廟」供奉歷代名將,「武廟十哲」是哪十位名將?
    導語:唐玄宗設武廟,專門供奉歷代名將,最初供奉的除主祀太公望以外,其餘還有十大名將,是哪十位名將呢?包含張良在內的歷代名將十人坐像分坐左右。唐朝之前有無數名將,那麼究竟是哪十位被唐玄宗欽點,配享武廟呢?
  • 戰國名將白起的一生
    白起出生於秦國眉縣,從小兵到秦國主將,與冉候和宣太后關係親近,在中國所有的名將裡,白起稱「戰神」第二,絕無人敢稱第一。因白起每次作戰,戰必求殲,以殲滅對方有生力量為主要目的,整個戰國期間軍隊共戰死200萬人左右,白起一人就殲滅了160萬人,無一敗績,被時人稱之為「人屠」,後世稱其為「死神」。什麼廉頗李牧,在他面前都弱爆了!白起是平民出生,他也是從一個小兵當起。不過,白起初入軍營中就顯與眾不同,他一路摸爬滾打,終於當了將軍。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 戰國四大名將中,除了廉頗之外,還有一人不夠資格
    關於戰國四大名將,人們早已耳熟能詳,今天聊一聊其中最不夠資格的兩位名將。所謂戰國四大名將,源於南北朝時梁朝周興嗣編撰的《千字文》,書中有「起翦頗牧,用軍最精」這一句話,由於《千字文》流傳甚廣,於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就被約定俗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但戰國時代兵家天才輩出,說這四人「用軍最精」,實難讓人信服。
  • 唐朝歷代名將,你覺得誰應該排第一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一個時代,同時也是中國名將薈萃的的一個王朝,得益於《隋唐演義》、《說唐全傳》等一些小說書籍,一個個鮮明生動的武將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如衛國公李靖、陳國公侯君集、英國公徐世績、遼西郡公薛仁貴、臨洮郡公王忠嗣、汾陽王郭子儀、臨淮王李光弼、西平王李晟、南康王韋皋、涼國公李愬等更是被列為唐朝十大名將。李靖軍功卓越。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為唐朝的統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同時,他治軍、作戰又積累了一套成功的經驗,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我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
  • 唐朝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西漢八位名將上榜,他們分別是誰?
    當時武廟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張良為副祀,包含張良在內的歷代名將十人坐像分坐左右。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對於唐朝追封的古代名將六十四人,有八位來自於西漢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