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一生屠敵超百萬,為何最出名的卻是趙括?看看白起怎麼說的

2021-01-18 Hei白歷史

在戰國時期,為了爭霸天下,各國之間戰火連綿,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是誕生了一大批名將;但這些所謂的名將在「殺神」白起面前,都要略遜一籌,為何?因為這白起在世之時,正值秦國崛起之際,雖然秦國經過了秦孝公和秦惠文王的勵精圖治,但國力終究還是不如之後那般能以一敵六。

當時的趙國、魏國和楚國,實力不弱,尤其是趙國,在經過趙武靈王和趙惠文王治理下,國力僅遜秦國一籌而已,國內更有一批戰功赫赫的名將。而魏國雖然已經雄風不在,但底子還在,也不是能隨意欺辱的。最後就是楚國,不論楚國君王如何,但地盤大、人口多就是王道,不論何時,楚國都不是能隨意欺辱的。

而秦國想要擴張,必然繞不開趙國、魏國和楚國,就算是韓國,雖然弱小,但韓國弓弩甲天下,加上有其他諸侯援助,所以秦國想要擴張,也是很困難。而就在這時候,魏冉和白起這對好搭檔出現了,魏冉不僅是秦昭襄王的舅舅,而且還是扶持秦昭襄王上位的功臣,所以在秦昭襄王在位前期,朝政大權都是由魏冉掌控的。

魏冉一生四任秦相,黨羽眾多,深受宣太后寵信;魏冉不僅自身才能了得,而且還頗能識人,白起就是被他提拔起來的,為什麼說白起就非要說魏冉呢?因為這和白起將來的悲劇結局有莫大的關係。白起得魏冉提拔後踏足軍界,開始了自己的傳奇人生;白起一生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被譽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而當時秦國最強大的敵人——趙國、魏國和楚國,就是被白起削弱的。

這裡大概的說下白起一生的戰績,首先是公元前293年,白起率秦軍在伊闕同韓、魏、東周聯軍展開戰爭,此戰斬首韓魏聯軍24萬人,史稱「伊闕之戰」。公元前292年,白起發兵攻魏,一舉奪取了魏城大小六十一座。公元前291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錯聯合攻下垣城。公元前286年,白起攻打趙國,奪取光狼城。

公元前281年,白起伐楚,楚軍敗,割上庸、漢水以北土地給秦求和。公元前280年,白起再次伐楚,奪取鄢、鄧等五座城池,而後秦軍越過秦楚邊境山區,自斷後援,分三路快速突進楚境,直圍楚國的都城郢都。之後爆發了「鄢郢之戰」,白起攻破楚國都城郢、別都鄢,焚毀楚國的宗廟和夷陵,重創楚軍,淹殺楚國鄢城百姓數十萬。

公元前273年,白起、魏冉率秦軍在韓國華陽一帶同魏國、趙國的軍隊發生戰爭。魏趙兩國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魏國大片城池,此戰共斬首魏趙聯軍15萬,史稱「華陽之戰」。公元前264年,白起率秦軍攻佔韓國陘城等9座城邑,此戰斬首韓軍5萬人,史稱「陘城之戰」。公元前263年,白起伐韓,攻佔韓國野王。

因為韓國的野王被秦國攻佔,導致韓國的上黨郡與本土的聯繫完全截斷;韓桓惠王十分驚恐,派陽城君到秦國謝罪,請求獻出上黨的土地以求秦國息兵。上黨郡郡守馮亭不願降秦,同上黨郡的百姓謀劃利用趙國力量抗秦,把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趙國接受上黨,引起秦國的不滿,秦國決定出兵攻趙,因此,「長平之戰」爆發。

起初長平之戰的對手是秦國左庶長王齕和趙國上卿廉頗,但廉頗面對王齕的進攻那是節節敗退,無奈之下只得採取守勢;但趙國的國力耗不起啊,加上趙國自身昏招頻出,以至於其他諸侯都選擇觀望,沒有援助趙國。趙孝成王越來越心急,最終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從未上過戰場的趙括換掉了廉頗,而秦國卻用白起換掉了王齕。

可能趙孝成王是希望趙括能重現他父親趙奢的榮光,但,誰都不知道秦國已經秘密換將,如果秦軍統帥還是王齕,或許趙括還有機會,但是面對白起這麼一尊天才名將,趙括真的是一點機會都沒有了。趙括敗了,連帶著趙國的降卒也被白起盡數坑殺,此戰,白起總計滅掉趙國四十五萬將士,趙國自此一蹶不振,而趙括,也成了一個笑話,還衍生出了「紙上談兵」這個成語。

白起擔任秦國主將三十餘年,攻城七十餘座,滅敵超過百萬,倒在白起屠刀下的名將也是有不少,但最出名的卻是初出茅廬的趙括;或許現在很多人都嘲笑趙括知兵法卻不懂兵,但真的是這樣嗎?看看白起是怎麼說的,白起對長平之戰的評價是:「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可見,白起打得也不容易,如果趙括真的無能的話,那白起應該是零戰損,或者以極低傷亡取勝才對,可見,白起內心對趙括的評價應該是極高的。

相關焦點

  • 白起的功勞那麼大為何昭襄王還會殺他,殺神白起的一生從超神到隕落
    ——《過白起墓》唐.曹鄴 現在說起白起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王者榮耀裡的那個坦克,但是歷史上的白起可不是王者峽谷裡那個拿著大鐮刀的大風車。 白起出生不詳,秦國白氏,名起,陝西人,戰國時期名將,傑出的軍事家," 兵家「代表人物。
  • 白起真的懼怕廉頗?為何等到趙括換下了廉頗,白起才參加長平之戰
    在白起擊敗趙括圍住邯鄲以後,我們會發現,信陵君魏無忌竊符救趙,聯合楚國、魏國的兵馬擊退了秦軍。如果他再準備充分一點,或許就能聯絡上六國大軍,到時候秦國可是要吃不了兜著走的。01不到關鍵時刻,白起是不能露面的。
  • 白起一生中遇到第一狠的對手不是別人,正是那''紙上談兵''的趙括
    白起,被稱為戰國四傑之一,有殺神之稱,若我們從史書上統計,戰國時有多達百萬以上的人直接死於他手中。大部分人被他所指揮的秦軍擊斃。尤其在長平一戰中,白起更是令人坑殺趙國的四十萬降卒,這回是連刀也不用,直接上鋤頭。因此說他是戰國四將之首,也是實至名歸。
  • 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不懂兵法?那為何白起與之較量還損失巨大?
    趙括被視為無能的將領,主要原因就在於古代文人的專業知識較為有限。圖片:趙括帶兵劇照3、趙括的情況趙括時代的趙國,遭遇到秦國的進攻,而攻打趙國的秦軍將領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白起,白起在中國歷史上有個別號:人屠。
  • 趙括打不贏白起不是很正常嗎,長平之敗,此人更應該背鍋!
    其中長平之戰最為人津津樂道,趙國敗將趙括幾乎承擔了全部責任,被指責為「紙上談兵」。趙括根本不可能紙上談兵,最多也就是竹簡上談兵而已。長平之戰的失敗全部歸咎於趙括是不符合實際的,試問戰國時期名將眾多,又有幾個人能保證打贏白起?孫武、吳起或許可以一戰,但都不是同時代的人;趙國最後的名將李牧當時年紀小還不是主將,即使出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 白起
    其次,趙「西壘壁」,指以天險空倉嶺(今山西高平與沁水交界處)為中心的南至武神山、北達丹朱嶺的南北防線,系長平之戰初期廉頗所構築的,當時趙在上黨地區能夠控制的最西方的首道防線,因稱「趙西壘」,一稱「西長壘」。至白起一趙括最後決戰之時,白起出奇兵插到敵後搶佔的,不是趙「西壘壁」,而是橫亙於長平古戰場最東北的百裡石長城(由高平、長子交界處的丹朱嶺迤東南直至壺關、陵川交界處的馬鞍壑)背後一線。
  • 長平之戰:秦國和趙國的巔峰對決,為什麼白起能戰勝趙括?
    戰國時期最有名的戰役當屬長平之戰,白起一戰殲滅趙軍四十萬人,至今仍舊威名赫赫。為什麼趙國和秦國會在長平展開巔峰對決?戰爭的起因是上黨之爭,為什麼兩國要爭上黨?為什麼秦國能戰勝趙國?今天我們詳細看一下長平之戰。 上黨的重要性
  • 假如沒有這支王牌部隊,給白起100個膽,也不敢圍攻趙括!
    可以說,假如沒有這支王牌部隊,給白起100個膽,也不敢圍攻趙括!中國的古人比較講究仁義和儒雅,尤其是春秋之時,個個都是禮儀之邦。這樣的國度,一般是很少有職業軍隊的。農耕民族一般都是「閒時為農,戰時為兵」,他們既要在農忙時屯田,又要在有戰事時保家衛國。這樣的業餘,也就註定了他們戰鬥力的低下。
  • 長平之戰中,秦國為何一開始讓王齕指揮,而不是白起呢?
    由此,在長平之戰,秦軍一開始的主將,不是白起,而是王齕。也即等到長平之戰的後期,秦國才派遣白起來指揮秦軍。那麼,問題來了,長平之戰中,秦國為何一開始讓王齕指揮,而不是白起呢?一首先,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前264年),白起攻打韓國的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
  • 【榜樣】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的傳奇一生
    白起善於用兵,與來自楚國的秦宣太后異父同母的長弟——穰侯魏冉的關係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時徵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
  • 戰國名將白起
    《史記·白起列傳》記載了白起一生為秦國徵戰立下的所有戰功:昭襄王十四年,「白起為左更,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華陽,走芒卯,而虜三晉將,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沉其卒二萬於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韓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 戰國名將白起的一生
    白起秦昭王是個野心家,他有雄心壯志,他渴望稱霸天下,渴望成為最強者,所以他用人不看出身。白起的出現,也剛好滿足了他的野心。要說白起,不得不提及他的代表作:長平之戰。在這場白起指揮的戰役中,秦軍俘虜敵軍四十五萬,但是這四十五萬降兵最後只有240個小孩被秦軍送回了趙國,才活了下來,據不完全統計,白起殺害的人大概有100萬人之多。白起的「人屠」之名,也因此而來。
  • 千古第一戰神——白起
    白起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秦昭王時期曾經多次率部出徵,為秦統一六國做出了重要貢獻。        《史記·白起列傳》記載了白起一生為秦國徵戰立下的所有戰功:昭襄王十四年,「白起為左更,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華陽,走芒卯,而虜三晉將,斬首十三萬。與趙將賈偃戰,沉其卒二萬於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韓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 白起為何下令殺掉二十萬趙國俘虜?又為何被說成大忠大義
    白起為何下令殺掉二十萬趙國俘虜?又為何被說成大忠大義?秦昭襄王集結國家所有兵,下令讓將軍率領四十萬大軍,去攻打趙國上黨地區,趙孝成王聽到這事情之後,馬上派遣自己手下將軍廉頗前去迎戰,至此之後也就改變了歷史上的進程,開啟了一場大戰。
  • 王者榮耀坦克「白色死神」—白起的人屠一生
    上期給大家講解了傳奇人物鬼谷子的一生,這一期給大家帶來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白色死神—白起的傳奇人生。伊闕之戰中大敗韓魏聯軍,擊殺敵人24萬餘人,徹底清除了秦國向東擴張的障礙,大敗出國軍隊,甚至攻打進楚國都城,比楚國遷都,從此楚國一蹶不振,在與趙軍決勝之戰中,於長平大敗趙軍,活埋敵軍40餘萬人,梁啓超曾經統計,戰國時期戰死的士兵共計200餘萬,而死於白起手中的就有100萬人,因此,人們又將白起稱為「殺神」「人屠」,更為傳奇的是,白起在其一生經歷大小戰役70餘場
  • 殲滅戰人屠大師——武安君白起,殺神的名頭白白背了幾千年
    前段時間研究了孫皓暉老師的《大秦帝國》成功地被三個人吸粉,一個是跛子張儀,一個是武安君白起,最後一個是滅六國的王翦。實際上心裏面最喜歡的還是武安君白起,雖然他的身上背著殺神的名頭,還有人屠的稱號,不過我研究了很久,覺得無端的將他定義為一個殺人狂魔似乎不是那麼準確。
  • 為什麼說白起才是古代殲滅戰的天花板?
    武安君白起,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中國古代最傑出的殲滅戰軍事家。秦昭襄王贏稷時代傑出軍事將領之一。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譽名。故白起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他的成名史就是一場場血淋淋的屠殺史。...其明年,白起為左更,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又虜其將公孫喜,拔五城。
  • 揭秘秦國名將白起:是「殺神」還是「戰神」?
    白起善於用兵,史書記載他「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他一生徵戰37年,未嘗一敗,打得六國無人敢掛帥迎敵,為秦國的統一大業立下不世之功;但卻因長平之戰中坑殺趙國40萬降卒,而被正統史家永遠打入「冷宮」,不得立於名將之列。  是百戰百勝的「戰神」,還是殺戮無度的「殺神」?人物的解讀有不同角度,而史實卻是唯一的。
  • 為何秦昭襄王要殺掉白起?白起的死因,秦王逼迫其自殺實屬無奈
    白起(未知?—公元前257年),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資料圖片來源網絡)對於白起這個歷史人物,大家聽到他的名字必毛骨悚然,因為他是戰神,一生大大小小徵戰無數卻從無敗仗,殺人無數。
  • 「戰神」白起自盡的真相:成也應侯,敗也應侯
    白起是一位優秀的政治軍事家,與廉頗、王翦、李牧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之首,作為戰功輝煌的將軍,身份顯赫的大將,他徵戰沙場30餘年,六國軍隊只要聽見他的名號就會嚇得望風而逃,他被稱為「戰神」,為秦國的統一大業立下了不朽之功。但他卻最終含恨引劍自殺,結束了不平凡的一生,他為何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