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與李斯只是背鍋俠,嬴政才是一手把大秦帶向覆滅的那個人

2020-12-23 輕鬆聊娛樂

正在熱播的《大秦賦》已經到了嬴政帶領大秦吞併六國的階段。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讓秦國走向滅亡的大人物也悉數登場。

在最新的劇情中,趙高開啟了傳奇的逆襲人生。

雖然,大眾都認為秦二世而亡主要原因是由趙高與李斯造成的。

但個人而言,秦始皇嬴政才是秦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

下面,就隨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嬴政的那些騷操作吧!

01用人不當

嬴政確實是千古一帝,但在看人、用人上的水平只能說是一般般。

首先來聊聊丞相李斯,對李斯的發掘,是嬴政在還未親政前,每天無所事事的他在翻看奏摺時發現了李斯的文章,李斯的見解很符合少年嬴政想要迅速推進天下一統的想法。因此,在呂不韋把李斯送到章臺宮後,李斯迅速成為嬴政所倚重的之人。

李斯有沒有能力?答案是肯定的,作為大思想家荀子的得意門生,眼光、政見還是比較獨到。每每談起自己的能力,都自誇空有治國之道。卻無報國之門。

但實際上呢,我覺得李斯最大的能力就是察言觀色,溜須拍馬屁,同時,搞一些小動作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嬴政在扳倒呂不韋的過程中,李斯的作用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在嫪毐之亂中,李斯脅迫嬴虞到嫪毐團隊充當臥底,然而,嬴虞這個臥底沒多久就徹底反水,成功幫助嫪毐接管驪山大營的兵權。要不是王翦冒死回援救駕,估計大秦真的要改換門庭了。

在明知嫪毐要反水的情況下,李斯為什麼不及時派人通知在驪山大營的蒙武將軍早作打算。把驪山大營的控制權牢牢地掌握在嬴政一系的手中?

在得知嫪毐淫亂後宮之事後,李斯也未曾向嬴政匯報過,究其原因,不外乎怕惹火燒身。

這也是平定嫪毐之亂後,李斯未得到任何的封賞的原因。

而李斯唯一的貢獻可能是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力薦廢分封,行郡縣制。這也是李斯能夠博得秦始皇嬴政的讚賞的地方。他能準確揣摩出聖意,想皇帝之所想。無論何時都站在嬴政這邊。

但是,在李斯心中,根本沒有是非曲直,眼中有的只是對權力的渴望。這也是在嬴政死後,在趙高的攛掇下,他不分是非黑白的與趙高同流合汙,篡改詔命,擁立胡亥為帝。

為了權力,他不惜拋棄大秦下一位賢君扶蘇、拋棄自己的女婿。

其次,對趙高的青睞是嬴政的又一敗筆。

趙高是怎樣入了嬴政的法眼的?

史事記載不詳,但在《大秦賦》裡,解決嫪毐之亂後,嬴政在亭子裡工作時,不經意間瞥見了一位小太監在大殿外的石階上奮力勞作著。

就是這一瞥,嬴政叫郎官前去探查,原來這位叫著趙高的小太監在那兒奮力的洗著石階上的血跡,因為水一幹血跡又復現。嬴政在得知這一切之後,便決定任用趙高為內侍。

正是嬴政這一錯誤的決定,讓趙高成長為封建王朝宦官專權的第一人。

同時,嬴政本可以糾正自己的錯誤,在趙高犯事過後,蒙恬判處趙高死刑。但嬴政最後赦免了趙高,並官復原職。

從這個事情可以看出,趙高在嬴政面前得寵的程度可見一斑。

嬴政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最為倚重的兩位肱股之臣會在自己崩天之後把秦國搞得烏煙瘴氣,最終滅國。

這就是千古一帝的用人之道。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02國策操之過急

為什麼秦二世而亡?除了上文中提到的用人失誤,最為重要的還有大一統過後的一些國策的抉擇導致了秦國加速走向滅亡。

首先,「焚書坑儒」的執行引起了願六國的文人墨客大舉反抗,而太子扶蘇也因反對「焚書坑儒」之策而惹怒嬴政,失去太子之位。

在後春秋戰國時期,思想的開放程度之高,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思想的解放也滋生出了各個不同的治國流派。而嬴政和秦國宰相李斯崇尚法制,為了堵住悠悠眾口,故實施這一統一思想的政策。

然而,在思想解放的春秋戰國時代,統一思想的難度可想而知。暴秦的名號便由此而來。

其實,在統一六國過後,大秦不應該再以法家思想以硬抗硬。更應該做的是施以仁政,讓六國子民在秦國能夠感受到善待。這樣在潛移默化之下,讓原六國子民看到新生的希望。這樣秦國就算朝中有些奸佞之臣,都不會影響國之根本。

其次,秦統一六國後,築長城、修驛道等基礎設施,這樣一來,讓剛剛經歷過戰火之苦的庶民還沒喘口氣,就又得開始艱苦的勞役生活,一時間,天下庶民苦不堪言。

俗話說的好,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大秦的這些政策讓廣大人民群眾與朝廷離心離德。加之以趙高為首的奸佞之臣當道,秦國能夠長久才怪呢!

03嬴政的性格缺陷

雖說大秦在嬴政這一代完成了秦國大一統的宏願,但除了嬴政本身能力之外,他最大的優勢便是秦國歷代先王為他打下了強大的基礎,包括呂不韋監國的10多年,為大秦積累了大量的財力,物力。

可以說,當時的秦國,換作任何有志之士做秦王,都能夠完成統一六國的壯舉。

雖然嬴政完成了一統天下的霸業,但人無完人,任何一個人都有一定的缺點。

而嬴政的缺點也是導致秦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

第一,急功近利是嬴政的一大弱點。從嬴政12歲登基開始,作為一個小屁孩,天天都想想著東出統一六國。幸好當時有呂不韋把持著朝政,不然秦國定會在嬴政手中慢慢因為戰亂而羸弱下去。

同時,在統一六國過後,急功之弱點體現的更勝,一系列的國策制定都體現了嬴政想要建立千秋萬代的秦朝的急切心情。然而,他忽略的最重要的一點: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步子邁大了容易摔跟頭。

這也是他統一六國後造成怨聲載道,民心背離的原因。

失了民心的王朝註定不會存活太久。

第二,信奉鬼神亂力之說。 嬴政對封建迷信的信奉我覺得在帝王之中那也是首屈一指。

在嫪毐之亂時,明知嫪毐要造反起事,我們的始皇帝並沒有迅速行動,安排驪山大營兵權的爭奪,反而去往了華陽太后寢宮,讓華陽太后佔卜了一卦,得到華陽太后對此次行加冠之禮一行是大吉之兆後,便輕車從簡的去往雍城行加冠之禮了。

要不是王翦冒死救駕,我想雍城就會是嬴政的最後一站了。

在嬴政生命的後期,天下一統後,嬴政開始追求長生不老之法,當時的秦朝,很多術士蜂擁而至,言曰可煉成仙丹,實則騙吃騙喝騙官位。

我想嬴政50而亡的一大原因就是對術士們練出的仙丹服用過多導致慢性中毒身亡的。

一個人如果沉浸在長生不老這些虛無縹緲的幻想中,那他還有心思去做正事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因此,在小編看來,秦朝二世而亡真得不能只怪罪趙高、李斯等奸佞之臣,嬴政才是加速秦朝滅亡的最根本原因。

相關焦點

  • 大秦賦:趙高將華麗登場,李斯大難臨頭,王綰喜從天降
    呂不韋下線領盒飯也就不遠了,因此趙高將會華麗登場了,就是不知道此劇中的趙高,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出現,因為大反派呂不韋下線了,如果《大秦賦》還想要一點宮鬥劇的戲份的話,以目前的狀況,李斯不可能是大反派,因此很有可能接替的就是趙高。
  • 《大秦賦》他是嬴政欣賞的人,是李斯同窗好友,卻因才高八鬥被害
    原因據說是李斯嫉妒韓非的才華高過自己,於是向秦王嬴政進讒言,將韓非送入秦獄,又在第一時間下毒害死韓非,令秦王沒有後悔藥可吃。戰國時期的韓非是著名學者,他的著作影響極廣。甚至後世諸多朝代治理國家,大多不離他的理論框架。
  • 大秦賦:趙高突兀上線?嬴政一眼相中?宿命的選擇?大秦帝國危矣
    本文,我們以【大秦賦】中嬴政在趙高登場後第一眼就立即相中他做內寺的精確抉擇的劇情做案例淺述。在平定嫪毐之亂後,嬴政對叛亂中的有功之臣進行了全方位的賞賜,大大的激勵了因叛亂而有些渙散的朝臣之心。這樣專注的神情和認真姿態,讓嬴政留意了好久,恰巧蒙恬在身邊,就讓他去詢問了那個有些奇怪的寺人!待蒙恬來到那位寺人身邊,先是隨意的問道「你在這裡作甚?」
  • 大秦首席輔臣李斯:與皇家聯姻、平步青雲,為何最終被腰斬於市?
    李斯是秦始皇時期的丞相,他不但因鞍前馬後地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而倍受器重,而且一直忠心耿耿地操持國事,不僅為始皇帝出謀劃策,還一手構建了大秦帝國初創之時的一系列頂層設計。
  • 大秦賦:嬴政才是秦朝二世而亡背後的最大推手
    正在熱播的《大秦賦》已經到了嬴政帶領大秦吞併六國的階段。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讓秦國走向滅亡的大人物也悉數登場。 在最新的劇情中,趙高開啟了傳奇的逆襲人生。 雖然,大眾都認為秦二世而亡主要原因是由趙高與李斯造成的。
  • 《大秦賦》「災星」趙高上線,野心不輸嫪毐,李斯結局早已註定!
    #文/羅小可由張魯一、段奕宏、朱珠、鄔君梅、李乃文等領銜主演的古裝劇《大秦賦》正在熱播中,該劇是《大秦帝國》系列第四部,講述了傳奇歷史人物秦始皇嬴政滅六國一統天下的故事。最新的劇情裡,秦國「災星」趙高上線了,他精明圓滑,深諳察言觀色之道,野心不輸長信侯嫪毐,輕而易舉地成為了嬴政身邊最信任的人之一。無論是歷史長河中,還是在劇版裡,趙高這個人物毫無疑問是反派角色,他堪比大秦帝國的掘墓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扶持胡亥腰斬李斯,親手將秦王嬴政打下的江山毀於一旦。
  • 電視劇大秦賦李斯結局是什麼 李斯最後死了嗎怎麼死的
    據悉,《大秦賦》的大結局中,是講到了呂不韋被貶,秦始皇嬴政拿回了所有的政權,真正的開始執掌天下,而那個時候李斯還沒死。李斯是後來被胡亥給賜死的,因為趙高想要當丞相,所以要除掉擋在自己前面的李斯,趙高妖媚惑主,胡亥完全被他欺騙。
  • 大秦賦高潮,呂不韋和李斯的結局,段奕宏李乃文如何演繹
    大秦賦,呂不韋和李斯的結局,期盼段奕宏表情包和李乃文金句《大秦賦》中,秦始皇稱讚李斯是大秦最聰明的人,李斯曾說呂不韋堅持不放權,一半為大秦,一半為自己,是個自私的人。他和呂不韋明爭暗鬥,高手過招,他曾不止一次暗示呂不韋,太貪權的人沒有好下場。
  • 大秦賦:嬴政的子孫為何都死絕了?現在還有姓嬴的人嗎?
    正在熱播的《大秦賦》,相信很多朋友都在追劇,作為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的終結篇,《大秦賦》講述了秦始皇嬴政統一天下的過程,原來,嬴政滅六國是這麼不容易,他每滅一國都不是一蹴而就,都是集合了秦人的智慧和勇氣,稱嬴政是千古一帝也是實至名歸。
  • 李斯精明一世,為何在人生末期選擇勾結趙高,以致秦國走向敗亡
    ,在秦始皇死後,他勾結趙高篡改遺詔,逼死了扶蘇,扶了胡亥上位,此後短短三年大秦帝國便轟然倒塌,趙高和胡亥縱然是罪魁禍首,但李斯作為幫兇也同樣背上了千古罵名,李斯精明一世,為何在晚年卻會犯下這樣的錯誤呢?
  • 大秦賦:最受期待的角色,呂不韋死後才出現,李斯都是他手下敗將
    實在是看得鬧心,也就不奇怪豆瓣開分8.9一路跌到了現在的8分,所以《大秦帝國》系列劇的口碑就要被《大秦賦》給毀了嗎?好在是嬴政快要親政了,想必屆時的東出才會付諸於行動了吧,只不過那時的呂不韋也就應該要下線領盒飯去了,雖然是有些舍不德段奕宏的表演。但歸根結底,呂不韋的結局是註定的。
  • 大秦「毒瘤」趙高:權傾朝野指鹿為馬,三招搞垮大秦帝國
    趙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監宰相,他出身貧賤飽受欺凌,這也使得他從小便看透了世間人情冷暖,認為只有出人頭地才有活路,所以便對權力產生了熾熱的欲望,趙高非常聰明,又精曉司法,秦始皇便提升他為中車府令,掌管皇帝車輿、兼行符璽令事,還將其派到了胡亥身邊,讓他教導胡亥,學習秦法,趙高擅長鑑貌變色,奉承討好,很快便博得了秦始皇和胡亥的信任和好感,為日後大秦帝國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 大秦名相李斯,聰明一世,為何會身陷囹圄,敗於趙高?
    提起秦朝,可能大家的第一反應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呂不韋的足智多謀,但其實還有一個人,同樣有著很高的作為,他就是李斯。李斯可以稱得上是一代傳奇了,身為外國之人,能夠在他國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實屬不易。而秦二世竟選擇相信李斯謀反的事實,最終導致李斯落得腰斬於市、三族被滅的下場,李斯本是朝廷重臣,於大秦社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樣傳奇的人物,沒有死在邦交遊說之路,也沒有死在沙場之上,卻最後終結於閹宦之手。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一位足智多謀、善於權術的智者敗於他人之手呢?
  • 李斯師從荀子畢業於稷下學宮,趙高一寺人,為何李斯鬥不過趙高?
    導語: 自古以來關於大奸與大賢的問題,總是被人們津津樂道,除了茶餘飯後的談資,我們是否能從這些人身上得到一些啟示呢?秦始皇在位期間,影響秦國命運的兩個人呢,一個是丞相李斯,一個是寺人趙高。所謂的寺人就是後人所說的太監。兩人身份的懸殊不可同日而語。李斯富有大才,心中裝有定國安邦之策。而趙高善於察言觀色,哄主子開心。
  • 《大秦賦》中精明無比的李斯,為何會死在一個宦官之手?
    近期電視劇《大秦賦》登陸央視,播出的前幾集引起了很多「大秦粉絲」的大量好評,可惜好景不長,隨著張魯一扮演的嬴政登場,該劇的口碑直線下滑,評分也跌倒了7.9分,網友紛紛開啟了吐槽模式,幾位主演無一倖免。張魯一的嬴政,段奕宏的呂不韋都沒有讓網友滿意,成了網友的主要吐槽對象,隨著劇情的發展,李斯也加入了被吐槽的行列,首先劇中的李斯出場有點早,如果這一階段的李斯便成為了秦始皇的心腹,那很難理解為什麼後面秦始皇下「逐客令」時要攆走他呢?再有這一版的李斯似乎每天都把自己有才華掛在嘴邊,生怕別人不知道,很難想像曾國潘口中「智力橫絕一世」的人會表現得這樣膚淺。
  • 《大秦賦》中的嬴政顛覆了我對始皇的印象,大秦,就這?
    導語:《大秦賦》中的嬴政顛覆了我對始皇的印象,大秦,就這?《大秦賦》雖然有很多令人倒胃口的情節,但是好歹也看了這多麼多集了,總得把秦王親政的情節看完再說,但是剛更新的那幾集,真的是讓人倒胃口,所以俺先棄劇了,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 《大秦賦》:嬴政一統天下中這3個男人,一個比一個重要
    《大秦賦》正在熱播中,在仙俠劇橫行的年代能夠出現這樣一部佳作著實讓人稱讚! 作為《大秦帝國》的終章篇,《大秦賦》無論是畫質、配色、道具、服裝,還是主演、配角、群演等都表現的張弛有度,大型戰爭畫面也讓人賞心悅目。
  • 李斯聽取趙高建議,結局慘被腰斬並夷三族,他究竟錯在何處?
    這五位英雄人物中,只有李斯存活的時間最長,他的師父可是當今儒家代表人物的荀子先生,是當時秦朝的一國之相,他的一輩子可是充滿傳奇。李斯本是一名掌管糧庫的小官,無意中發現兩隻不同處境的老鼠,所遭遇的事情各不相同,李斯這時才想到原來環境也可以改造一個人,然後他開始追尋自己的理想。
  • 李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最終的歸宿:具五刑,腰斬,夷三族
    看到自己的老闆覆滅了,李斯露出了得意的微笑。大秦的舞臺,該由學歷更高的李斯同學來導演。 為了升官,李斯決不錯過任何一次面見秦王的機會,每次,他都賣力地表演。不得不說,李斯同學真的有實力,他很快得到了秦王的賞識,當了長史,成了嬴政身邊的助理。
  • 從上蔡小吏到帝國丞相,《大秦賦》裡的李斯究竟是政治家還是政客
    最近熱播的古裝電視劇《大秦賦》裡有這樣一個情節,參與嫪毐叛亂的秦國宗室公子贏虞在政變失敗後被判處腰斬之刑。臨死前,他才醒悟到自己其實是被當時秦王嬴政的心腹李斯給利用了。於是他詛咒著李斯將來也會落得和他一樣的下場,被腰斬於市。也許是一語成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