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監宰相,他出身貧賤飽受欺凌,這也使得他從小便看透了世間人情冷暖,認為只有出人頭地才有活路,所以便對權力產生了熾熱的欲望,趙高非常聰明,又精曉司法,秦始皇便提升他為中車府令,掌管皇帝車輿、兼行符璽令事,還將其派到了胡亥身邊,讓他教導胡亥,學習秦法,趙高擅長鑑貌變色,奉承討好,很快便博得了秦始皇和胡亥的信任和好感,為日後大秦帝國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打造出了一個空前強大的大秦帝國,無論是農業還是軍事等各個領域都非常的強大,但為何在他死後短短三年,大秦帝國就轟然倒塌,這其中緣由固然有秦始皇虐政的累積效應,但首要原因當屬真正掌握朝政的趙高,甚至能夠說亡秦者,趙高也,趙高致使秦亡的原因,小編總結出以下三點:
一、篡改遺詔,胡亥繼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病重死於沙丘,但他生前並沒有立下太子,彌留之際才立下遺詔,讓大皇子扶蘇回鹹陽繼位,還沒來得及發出遺詔便撒手人寰,此時真正的遺囑只有趙高一人知道,他便起了不法之心。
一是因為扶蘇速來與他不親不近,並且扶蘇為人正直,一旦上位,日後朝中將再也沒有他趙高的立足之地;
二是輔佐扶蘇的蒙氏兄弟和他有仇;
有一次趙高犯下重罪,蒙恬之弟蒙毅要遵照律法處死他,最終秦始皇出面才赦免了他,從這時起,趙高就對蒙氏兄弟起了懷恨之心,於是趙高便夥同胡亥、李斯篡改了遺詔,稱皇位繼承人是胡亥,在此之前因怕扶蘇抗旨兵變,所以密不發喪,隱瞞了秦始皇的逝世,將大量的鹹魚放置在秦始皇攆車的周圍用來掩蓋屍臭,同時他又偽造了一封聖旨給扶蘇,令扶蘇和蒙恬自殺。
得知扶蘇身死的消息,才將秦始皇病逝的消息公之於眾,他害死扶蘇將胡亥推上帝位的行為是導致大秦覆滅的開端,扶蘇為人正直,樂善好施,向來推崇實施仁政,曾多次向秦始皇建議給人民減輕賦稅,讓人民休養生息,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扶蘇更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秦始皇治國時期刑法嚴酷,賦稅沉重,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扶蘇能看到這點,並且深知其中利害,反觀胡亥十足的敗家二世祖,最終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三年便將大秦敗光了,如果沒有趙高篡改遺詔,扶蘇順利的當上了皇帝,相信他一定是一位仁德之君,大秦也不會這麼快走向滅亡。
二、誅殺忠良,禍亂朝綱
因趙高篡改遺詔,擁護胡亥為帝,所以便得到了胡亥的寵信,便開始肆意專橫,擅殺與他有仇怨的人,他又擔心朝中大臣會像秦二世接發禍及自己,便開始蠱惑胡亥,天子就應該隨時保持自己的威儀,令群臣只聞其聲不見其形,這樣才能讓百官心生敬畏,又建議胡亥不必臨朝,只要身居深宮就可決斷天下大事,胡亥聽後十分高興,他本就不喜歡上朝,樂得在宮中肆意享樂,便不再臨朝。
自此趙高完全獨攬大權,朝中事無論大小都要過問,為了鞏固地位,怕其他皇子公主領頭造反,蠱惑胡亥幾乎殘殺了所有的兄弟姐妹,朝中忠臣被誣陷致死的更是數不勝數,不僅如此,趙高還惦記上了李斯的丞相之位,設計誣陷李斯,以謀反的罪名將李斯腰斬並夷三族,沒多久趙高就坐上了李斯丞相的位置,完全壟斷了朝廷權力。
這其中還有個「指鹿為馬」的故事,趙高野心勃勃,但他不知道朝中大臣哪些聽他的,哪些不聽他的,於是便想出了一個辦法,上朝之際命人將一隻鹿抬到大殿上,並對胡亥說這是一匹千裡馬,胡亥不解,認為趙高看錯了,趙高便對胡亥說是陛下看錯了,問一問群臣就知道了,大臣中有的不敢忤逆趙高的意思,都說是馬,而敢於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後來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
趙高還鼓動二世徵調全國農民修建阿房宮和驪山墳場,除了常年的無償勞役外,農民的稅務負擔也日益加重,秦朝本就賦稅嚴重,加之胡亥的肆意妄為,更是讓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在這樣的壓迫之下,終於陳勝吳廣起義爆發了,全國各地紛紛舉起義旗響應,在這樣的情況下,群臣竟然連胡亥的面都見不著,全被趙高擋了下來,趙高對胡亥說,只是小股流寇不足為慮,最終導致起義的烈火越燒越旺。
趙高的所作所為先是將大秦內部腐蝕殆盡,又蠱惑胡亥廣修阿房宮、驪山陵墓,讓負擔本就沉重的農民身上雪上加霜,導致了農民大爆發,他殘害忠良,導致朝中無人可用,面對起義大潮第一時間沒有採取措施,任其發展,導致局面一發不可收拾。
三、逼降章邯,毒害皇帝
大秦帝國危在旦夕,但此時的朝中早被趙高折騰的烏煙瘴氣,竟沒有一個能擔大任的將領,這個時候章邯站了出來,章邯在秦始皇時期就是一名優秀的將領,但在胡亥上位後卻讓其脫下戰袍做了個少府,負責掌管漁業稅務的徵收,章邯一心為國,千方百計只為見趙高一面,見到趙高后不惜放下身段,只為能夠領兵平叛保家衛國,這是何等的可悲可嘆。
終於章邯如願以償,帶領一幫勞役組成的軍隊出發了,章邯一路高歌猛進,屢戰屢勝,自出函谷關,滅張楚、剿魏王、殺齊王、斬項梁,名動四海威震天下,章邯的百戰威名對各諸侯形成了極大的威懾力,但在這個時候趙高不樂意了,他擔心章邯功勞太大,從而威脅到自己的地位,便在朝中一再施壓,不僅派人到軍中監軍,還剋扣秦軍的補給,不斷給前線的章邯增加壓力。
巨鹿一役,章邯被項羽打敗,手中還有20萬兵馬,雖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但章邯明白這20萬兵馬是遠遠不夠的,邊派司馬欣前往朝廷向皇帝匯報軍情,請求增援,按理說前線戰況告急,朝廷應該非常關注,但沒有想到的是,司馬欣到鹹陽以後,不僅沒有見到胡亥,就連趙高也是避而不見,被趙高晾了三天,不管不問,心灰意冷的司馬欣無奈之下只得返回軍中,但司馬欣在歸途中因為迷路換了一條路線,這讓司馬欣僥倖逃過了一劫,原來趙高在半路設劫企圖殺掉司馬欣,這個舉動實在是令前線的將士們心寒。
此時的趙高已然完全不顧前線的將士們,只想著自己如何能夠活下來,眼看天下反秦聲勢越來越大,已經到了無法抵擋的地步,為了平息天下人的怒火,趙高命人逼殺秦二世胡亥,因怕遭到章邯的報復,派人到軍中招章邯回京述職,想要將章邯騙回京城處死,但他不知道的是,章邯已得知了胡亥被害死的消息。
趙高的這個舉動徹底激怒了章邯,隨後章邯便率領20萬大軍投降了項羽,秦國滅亡已成定局,趙高自然深知這一點,便找到了流落在民間的皇室子嬰,想要拿子嬰來當替罪羔羊,子嬰是秦始皇的孫輩,被立為秦王,但卻不稱秦三世,秦國倒退回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至此,不待劉邦項羽入鹹陽,秦朝實際上已經終結了,趙高最終被子嬰設計殺死。
趙高亡秦的教訓讓我們重溫了一句名言,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帝國的頂梁柱一個個被他殘害殆盡,沒有支柱,帝國自然就崩塌了,實乃亡秦者,趙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