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始皇名字的由來看大秦帝國的興衰

2021-02-13 黃梅雨竹軒

聽讀完《大秦帝國》後,塵封在那遙遠歷史長河裡的金戈鐵馬一下子凸顯在眼前,那首古老誓言: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縈繞在耳畔迴蕩。那是一個國家的國魂,一個民族的脊梁 。它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亞於現在的國歌,那種浩然正氣是怎樣掀起了波瀾壯闊大秦帝國崛起的序幕!

當秦獻公戰死疆場,丟失河西,山東六國揚言要一口氣瓜分掉秦國。這時的秦國外憂內患,積貧積弱,民風彪悍、粗莽,私鬥成風。在這樣風聲鶴唳之時,秦孝公贏渠梁繼位。

此時秦孝公力挽狂瀾危難中的秦國,於是在議事堂立了個《國恥》的血碑,這塊石碑是贏渠梁斷了根手指的血刻下的,以告示老秦人:上下同心,雪我國恥!並發出了「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的誓言,聲音振聾發聵,餘音繞梁。

贏渠梁立即頒布求賢令,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侍,招來了一個衛國布衣士子衛鞅。

這時的衛鞅,二十出頭,比秦孝公小一歲,一襲白色的士子服,英俊瀟灑、風流倜儻,明明就是一介書生,能有驚世的學問嗎?贏渠梁持懷疑態度。殊不知衛鞅的到來成了秦國由弱變強的分水嶺,他們君臣配合默契,勵精圖治,經過近二十年的奮發圖強,徹底的變法,使秦國慢慢由貧弱走向富強,大大增強了秦國的國力,使秦國在戰國七雄中逐漸崛起,並且擁有一定的話語權!

這裡面有秦孝公鼎力支持,篤定的信任才使衛鞅有施展自己抱負的機會,才有了戰國時期的一個曠世奇才橫空出世。

後因收復河西得到封地在商於就改叫商鞅。

商鞅變法後,是頒發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法令的第一人,沒有人能凌駕與法令之上(以至後來的太子在十三歲時犯法,執法時割了他老師鼻子,宣太后執政時失策後自裁了)。

商鞅的到來,秦國民風開始大變,人人遵紀守法,崇尚入伍建功,農人勤勞耕作,再也沒有痞民了。

他開啟了華夏法家學的文明,商鞅可以說是現代法律學科的鼻祖,為秦國滅六國,統一華夏奠定了磐石之基。

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贏駟繼位,商鞅以身護法,克己奉公,自己選擇車裂而死!

白起老秦人,少年就從軍,嶄露頭角是在秦武王死後,他臨危受命,到燕國接回做人質的王子贏稷。箇中的艱難是可想而知的,每次遇到困難,他就和士兵一起喊出那句誓言: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激勵著將士們。

從這次不辱使命完成任務,宣太后看到了白起的篤實的性格,超凡的膽識、縝密的智慧、還有不驕不躁的軍事作風。得到了宣太后的賞識,從士兵做到武安君,大大小小打了七十多次仗,沒有一次失敗,山東六國的將士只要聽說是白起帶兵都望風喪膽,被稱為戰國時期的戰神,為秦國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著名戰役長平之戰大獲全勝後,白起建議秦王贏稷一鼓作氣拿下趙國,可惜贏稷聽了範睢的計謀班兵回師,錯過了滅趙國的最好時機。

贏稷後來知道錯了,又叫白起去攻打趙國,白起認為趙國已經緩過神來了,他們會拼命地抵抗。這時很難打敗趙國了,為了保存秦國的軍事實力,愛惜士兵,不作沒有勝算的流血犧牲,白起不顧個人的安危抗命,結果肯定是被贏稷賜死。

後在丞相呂不韋當政時昭雪,老百姓記住了這位為秦國殫精竭慮,胸懷坦蕩的長勝將軍,在秦國很多地方立了武安君的祠堂!應了現在的一句話:金杯、銀杯,趕不上百姓的口碑!

贏政八歲隨母親從趙國回秦,十三歲繼位,一直到加冠後執政,親政後首先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平定嫪毐叛亂。第二件事:免去呂不韋丞相之職,因呂不韋在嫪毐叛亂事件的失策受牽連。第三件事:大興水利工程,完善了呂不韋時期修的都江堰,後又修築了鄭國渠。

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為滅六國儲備了充足的物質基礎。

經過將近二十年的努力,終於在贏政三十九歲之際消滅六國,一統華夏。

贏政締造皇皇之偉業,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餘年分裂、割據的局面。大臣們認為贏政的豐功偉績蓋過了古代的三皇、五帝,他的雄才大略遠遠超越古時所有領袖,所以就囊括三皇五帝的稱號,取尊號為始皇帝!

從此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統治者的稱號為皇帝。

統一華夏後,這時的秦國百廢待興,怎樣將這樣的一個民族帶向文明富強。贏政集思廣益,開歷史的先河實行中央集權制,以郡、縣制劃分行政管理,廢除舊的分封制。所以我國延用到現在省、縣的行政劃分。為了將南海融為華夏一體,派大將軍王翦領五萬老秦人紮根南海,所以才有現在的南海屬於中國。

他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統一交通道路,為防外患修築舉世聞名的萬裡長城!

在這統一後的近十年裡,秦始皇是馬不停蹄,從不敢懈怠勤政,每天只睡二、三個小時,大大地透支了他的身體。為防患六國舊貴族復闢,他巡視九原蒙恬駐紮的秦軍,想去看看長公子扶蘇磨礪得怎樣,好確立儲君!

秦始皇在巡狩到沙丘紮營,當天晚上突然狂風大雨,颶風旋轉起了營帳,大將大喊保護皇帝,將士們齊心協力圍個圈不讓風掀翻秦始皇的帳篷。

這時再次響起那古老的誓言:「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當李斯衝進始皇帝行宮時,只看見趙高和胡亥撲在皇帝身上大哭,趙高說:始皇帝在寫詔書時,老病復發實然倒地!

秦始皇留下一卷沒寫完的詔書突然駕崩,給秦國廟堂留下權力的真空期,沒有立太子,秦國此時遇到了史無前例的劫難,讓李斯和趙高製造了亙古的權力黑洞。

倆人狼狽為奸,李斯擬假詔書,殺長公子扶蘇,殺忠臣蒙氏一族,將憨厚無能的皇子胡亥推上皇位,趙高改法令殺光贏氏王族。

李斯和趙高同流合汙,徹底動搖了秦國廟堂的政治中樞,這時大大摧毀了秦國根基。

以至於農民軍陳勝、吳廣揭杆起義,到後來起義軍風起雲湧,直到項羽進鹹陽殺秦王子嬰,一把火燒鹹陽三個月,最後秦國被起義軍徹底滅亡。

一代雄才偉略的始皇帝贏政締造的秦國只執政了十五年就轟然崩塌了,他英明一世,失策一時,只知人於明,不知人於暗,只知人的善良一面,不知人邪惡的一面。當李斯和趙高邪惡佔上風時,智慧就是邪惡的幫兇,李斯以一己私慾把自己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架上了,泯滅人性的太監趙高更是遺臭萬年,以至延用到現在的諺語:「指鹿為馬」就是對趙高當時權力的詮釋。

秦國走向滅亡,李斯是推卸不掉的罪魁禍首,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秦國的實然崩潰無不讓人感嘆,怎不令世人痛惜!

秦國的崛起,承載了幾代秦王的嘔心瀝血,幾代有識之士智慧的結晶,幾代將士們的流血犧牲,更是無數老秦人用熱血和生命澆灌起來的大秦,當王離帶九原大軍在彈盡糧絕作最後拼殺時,軍營最後一次響起「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全軍將士拼死在戰場,多麼悲壯的一幕!

那是最後一次氣壯山河的誓言,全軍覆沒,這次戰役的失敗,將徹底喪失了秦國最後的軍事力量,他們為國捐軀,在歷史的長河裡留下了一個可歌可泣的民族!

是這樣一批肝膽相照、光明磊落、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有志之士為秦國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給幾千年中華文明史添上了厚重的一章!

讀聽完本書後,大大顛覆了我以前的觀點,以前有些史料記載的贏政是位暴君,在當時焚書坑儒事件中,面對洶湧而來的舊貴族復闢,受大勢所迫釆用的手段是有失策之過。但到臨死前贏政卻說對不起贏氏皇族,因為他做皇帝以後,廟堂的權力中樞幾乎沒有贏氏皇族一人擔任重要官職。

對不起老秦人,這時他們幾乎都被派到守邊去了!對不起趙高跟隨他幾十年鞍前馬後的侍服,所以臨死前封他做郎中令一職!可這一仁慈就釀成了千古浩劫!

以前認為商鞅是個酷吏,然而他只是維護國家的法令時鐵面無私,面對死亡時他卻大義凜然。這樣的錚錚鐵漢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他面對趕來陪刑的妻子白雪時 ,淚流滿面,肝腸寸斷,倆人演繹了一段盪氣迴腸,動人心魄的愛情篇章!

歷時幾個月聽讀完這本書,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為無數老秦人和有識之士歷經千辛萬苦而鍛造的秦國,在短短十五年之後就轟然坍塌而扼腕痛惜。為書中英雄豪傑跌宕起伏的人生而同喜同悲。時而是感動得熱淚盈眶,時而悲催的潸然淚下。由於篇幅有限,悠悠幾百年的《大秦帝國》我只能選上三個人物代表,一個文官商鞅,武將白起,和千古始皇帝贏政。感謝這本書讓我們了解了更多的中華文明史!

作者簡介:一束陽光,湖北省黃梅縣人,文學愛好者。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大秦帝國,開啟了封建社會的序幕
    當然,也不是所有國家都好戰,而是國力強大的國家總想著繼續擴大國家規模,擴大人口,進而統一其他大國,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統一帝國。但是沒想到的是,一個位於偏北方的國家秦國,一步步吞併了東周,吞併了其他國家,做到了統一六國,成為這個國家最高的宗主國,大秦。而此時的秦國,也被稱之為大秦帝國。
  • 大秦帝國之天下改名為大秦賦,這裡面包含了什麼深意?
    大秦帝國這是最近幾年中國人對於秦朝的一個新的認識,過去的我們都是批判秦朝的暴政,把秦朝看成是一個無惡不作的朝代,但後面我們知道了歷史遠非那麼簡單,就從最近幾年的大秦帝國變化來說,一開始是以秦孝公和商鞅為主的秦國崛起史,到後面則是秦惠文王的東出歷史,到秦始皇時代終於一統天下,而今天所說的這部劇—《大秦賦》就是敘述的秦始皇統一前夕的壯麗歷史,而這部恢弘大作卻經歷了一個由
  • 秦人為什麼喜歡說「彩」,和《大秦帝國》的「嗨」一樣令人困惑!
    大秦賦:秦人為什么喝「彩」,和《大秦帝國》裡的「嗨」一樣令人困惑!歷史劇要尊重歷史,讓今天的我們通過耳熟能詳的文藝作品去了解前聖先賢,了解那些幾乎要消失在歷史煙塵中的文化傳承。看《大秦賦》,發現很多時候他們在喊「彩」,從場景推斷是出於讚許和肯定的意思,類似於我們今天說的叫好,或者喝彩。那麼秦人喊「彩」是不是就是喝彩的由來呢?喝彩最早是源於賭博的時候擲骰子,呼喝作勢,希望中彩。彩是骰上的標記,賭博的時候擲骰子一面擲一面大叫「彩」「彩」,希望能夠投中。後來用喝彩表示大聲叫好。
  • 2020年電視劇收官之作《大秦帝國:天下》
    但沒想到鵝廠聯合西安曲江大秦帝國影業和中國三環音像社,又推出了一部年度「王炸」電視劇——《大秦帝國:天下》。 可能是「帝國」這兩個字容易造成歧義,前段時間這部電視劇正式更名為《大秦賦》,並且定檔於12月1日在CCTV-8黃金檔和鵝廠全網首播。
  • 富大龍演霸氣秦始皇,張魯一被無辜中傷,網友:《大秦賦》該挨打
    「大秦帝國系列」經歷11年終於迎來終章,作為已經形成強大IP影響力的作品,它有著不錯觀眾基礎,還有著不錯的演員陣容,幾乎在沒有開播之前便已經被觀眾「好評預定」。目前,《大秦賦》正在熱播,這部作品主要講述秦始皇掃六合實現大一統的故事,伴隨著關注度的提升,該劇卻沒有收穫像前幾部作品一樣的好口碑,呈現出兩極分化的態勢。畢竟前作過於優秀,觀眾對電視劇的期待值也在繼續攀升。而《大秦賦》在製作方面算得上高水準,臺詞和劇情卻在好評中有了質疑,不少觀眾懷念原來的臺詞,認為這部劇臺詞過於直白。
  •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他是如何治理大秦帝國的?
    現在大秦帝國統一了天下,在這之後如何治理天下就是首要的問題了,秦始皇打天下可以,守天下是否一如既往地厲害?下面我們就揭開歷史的篇章,來看看秦始皇是如何治理天下的? 並且秦始皇平常做事,手段極為毒辣殘忍,眼光超群,自從秦國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後,隨之取代了周氏王朝,秦始皇更加日益驕橫猖狂,貪心不足,於是他想出很多提高他威望的新奇方法。 這天,秦始皇索然無事,坐在宮中在思考一件事,自古至今,天子的名稱多有不同,例如三皇氏稱「皇」,五帝稱為「帝」,隨之夏商周三個朝代他們都稱為「王」。
  • 大秦帝國收官之作:大秦賦
    12月1日,《大秦賦》正式上線,在央視播出。這部劇是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下》,現分成上下兩部,改名為《大秦賦之東出》、《大秦賦之天下》。大秦帝國是孫皓暉創作的小說,小說參考了大量資料,完美呈現出大秦帝國的風貌。恆古帝國,始於裂變2009年,大秦帝國第一部播出:《大秦帝國之裂變》。原作者孫皓暉擔任編劇。
  • 【帝國時代三部曲之大秦帝國】始皇大帝之死:孤單悲愴的沙丘之夜
    作此猜想的根據,除了後文將要提到的臨終遺詔之外,還有「扶蘇」這個頗為特別因而很能引後人聯想到一點什麼的名字。流傳至今的《詩經·鄭風》中有一首詩,題為《山有扶蘇》。當然也有可能當年給扶蘇起名時,並沒有想到過這首詩。但也不能排除另一種可能,這首詩與扶蘇生命的孕育有著一段因緣關係,其中隱含著一個美好的故事,這個故事秦始皇自然早忘了,此刻在他即將離世時,卻又突然跳了出來。
  • 無論叫《大秦賦》還是「大情婦」,都不屬於《大秦帝國》系列
    要說年底最火的電視劇,《大秦賦》首當其衝,因為這部劇曾被認為是《大秦帝國》系列的第四部,此前該劇名叫《大秦帝國之天下》。在宣傳階段也是以該系列完結篇做宣傳的,沒想到開播後卻改名叫做《大秦賦》,讓人有些莫名其妙。
  • 「大秦帝國」背後,秦始皇 「嬴政」與秦武王「嬴蕩」 的歷史對決
    「大秦賦」的背後,秦始皇 「嬴政」與秦武王「嬴蕩」 的對決,大秦「震(政)蕩」的一生,這段歷史是你所不知道的!「當今天下七國,大秦最強,定能滅掉其餘六國,使天下成為一國,天下歸一,你要知道,天下之大,你的志向要延伸到天的盡頭,你要知道這萬民之眾,你的胸懷要包涵這千萬的生靈,這就是王者,是秦國的王,是天下的王.......。」
  • 如果秦始皇不死,劉邦和項羽兩人合作還有可能取大秦帝國代之嗎?
    這話確實是真的,秦始皇嬴政只要不死,哪怕是癱在床上,只能通過臣下發號使令,僅憑著他的餘威,那整個天下,也沒人敢造反。何況,這秦始皇死時,手下蒙家、王家那正是將星燦爛之時,整個大秦帝國尚有100萬鐵騎,造反,那簡直就是找死啊。
  • 想看懂電視劇《大秦賦》?這些書幫你了解秦王朝和秦始皇
    不多讀點書,恐怕連彈幕都看不懂  浙江在線12月13日訊 電視劇《大秦賦》正在熱播,這是 「大秦系列」四部曲的終結篇。
  • 歷史---大秦帝國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下載圖書【提取碼:ifqw】大秦帝國內容提要:周朝時,秦部簇崛起於西方而最終一統天下
  • 大秦帝國四部曲的關係你捋順了嗎?《大秦賦》成完美終結篇
    續集大多口碑撲街,但是「大秦帝國」系列卻是一個例外。《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三部劇豆瓣評分都在8.5分以上,《大秦賦》作為「大秦帝國」的終結篇,也算是迎來了口碑的開門紅。《大秦賦》講述的是秦始皇嬴政(張魯一飾演)在呂不韋(段奕宏飾演)等人的輔佐之下,成就天下霸業的故事。
  • 大秦帝國之天下講述了什麼故事好看嗎 大秦帝國之天下結局是什麼
    現在的世界是以前古代人慢慢演變而來的,很多導演拍出古裝電視劇向現在人展現歷史的精髓,但是不管劇情、人物、服裝都深受觀眾喜愛,那麼在最近播出的大秦帝國之天電視劇,是由張魯一、李乃文、朱珠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那麼大秦帝國之天下好看嗎?這部劇結局是什麼?大家一起看一下。
  • 《大秦賦》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終章,為什麼敗得如此徹底?
    前幾天,終於粗略地看完了《大秦賦》,縱使是沒怎麼看過歷史劇的我,也突然懂了從9.0分變成5.8的心路歷程。先簡單說說《大秦賦》,原名是《大秦帝國之天下》,是大秦系列的最後一部,前三部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和《大秦帝國之崛起》,看過一些文章和觀眾的評論,評價都是非常可觀的。
  • 《大秦賦》口碑持續走低,孫皓暉發話《大秦帝國》明年重拍
    《大秦帝國》系列第四部《大秦帝國之天下》(又名《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與此同時《大秦帝國》原著作者孫皓暉發話《大秦帝國》從第二部開始就背離原著精神。到第四部時拒絕讓製作方使用《大秦帝國》名稱。孫皓暉進一步談到《大秦帝國》明年開始重拍,未來還將拍攝4部《嬴政大帝》。既然目前播出的《大秦賦》背離原著精神,將太多精力用在宮鬥戲上,所以重拍是最好的選擇。
  • 原來這才是秦始皇
    秦始皇很厲害,因為他統一文字和度量衡。但是歷史從不是那麼片面,只要你開始了解,就會明白,事情絕對都不是一個好,一個壞就可以評判的。而這本薄薄的,一杯下午茶的時間就可以看完的《秦始皇:大秦帝國啟示錄》確實可以作為了解秦始皇,了解那個時代的入門書。01 陳舜臣是誰?
  • 古代中東的新亞述帝國與東亞的大秦帝國,兩國有哪些相似點?
    古代稱雄中東的新亞述帝國(前935年至前612年)和統一華夏、稱霸東亞的大秦帝國(前770年至前207年),兩大帝國雖然種族不同,所處地理區域不同,各自所存在的時間年代也不同,但兩個帝國還是有很多共同點的。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分析一下,古代中東的新亞述帝國與東亞的大秦帝國,兩國有哪些相似點?
  • 《大秦賦》熱播,嬴政功過兩極化,真實的秦始皇被誤解了二千多年
    歐洲數十個小國林立,而我們中國之所以幾千年來一直以華夏帝國的形式屹立於國家之林,必須歸功於秦始皇兼併六國一統天下,讓大秦以後的歷朝歷代都有一個中國「大一統」的國家模式,也就是說一統天下成了歷朝歷代的「及格線」。秦始皇滅六國統一華夏,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帝王,對未來中國的走勢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