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這是最近幾年中國人對於秦朝的一個新的認識,過去的我們都是批判秦朝的暴政,把秦朝看成是一個無惡不作的朝代,但後面我們知道了歷史遠非那麼簡單,就從最近幾年的大秦帝國變化來說,一開始是以秦孝公和商鞅為主的秦國崛起史,到後面則是秦惠文王的東出歷史,到秦始皇時代終於一統天下,而今天所說的這部劇—《大秦賦》就是敘述的秦始皇統一前夕的壯麗歷史,而這部恢弘大作卻經歷了一個由天下到賦的轉變,那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深意呢?
慢工出細活,歷史必大作
歷史是不容懈怠的東西,過去的我們拍攝歷史大劇太過於浮躁了,一個歷史人物靠的不是那流量效益,靠的也不是所謂的人氣和追捧,更多的時候我們是要給後世營造一個中正的形象,今天我們敢污衊秦朝的歷史,用戲謔的態度去拍攝,誰又能保證自己的歷史不會被後人捏造,所以我們說尊重歷史就是尊重未來的自己。
大秦賦可以說是近幾年以來耗費時間最長,資金最多,道具復原最齊全的一部電視劇了。劇本是一個電視劇的靈魂,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劇本,那這部電視劇即使出產也就是增加了中國電視劇行業的覆審工作量罷了,大秦賦在劇本方面十分的平靜,沒有因為大秦帝國前幾部系列的備受好評而急於推出新劇,只是沉下心來打磨了八年。
拍攝的時間花費了235天的時間,這235天裡面,拍攝工作者和演員們不斷的替換拍攝場地,據統計光是場地就意搭建了1000多處。對於秦軍的盔甲更是重視,考慮到秦朝是中國歷史上軍隊制度最開始全面組建的時代,裡面的細則都讓盔甲製作人員十分頭疼。歷史之中的數十萬秦軍雖然無法做到盔甲完全還原,但還是製作了4000多套秦軍盔甲,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用一樣的群眾演員去不斷的串演各國軍隊,極大地避免了穿幫的存在。對於大秦賦之中要出現的六國華夏各種人物,劇組也是製作了11000多套服裝。
為什麼改名叫天下?
如果我們從前面幾部來看,第一部叫做大秦帝國之裂變,第二部叫做大秦帝國之縱橫,第三部叫做大秦帝國之崛起,第四部叫做大秦帝國之天下?一開始的的話的確是這樣想的,這裡面可以組合成為一個順序,就是秦國從秦孝公時代開始變法崛起,然後秦惠文王率領秦軍東出,其次到秦昭襄王時代六國聯合抗秦,這一部部實則就是對於秦國由西垂小國崛起成為西方大國,再到後面一統天下的歷史,所以我們就覺得到了秦始皇時代統一天下必定要將這個劇命名大秦帝國之天下。
這是中國人的一種慣性思維,前面的劇名都是十分押韻,我們要求最後一部秦劇命名為天下也就是這種心理在作怪。畢竟我們祖先寫文作詩了幾千年,這裡面的押韻和對稱都是一種要求,最後一部秦劇沒有命名為天下讓很多人感到遺憾,覺得導演沒有做到這個大秦帝國系列的協調統一,但我只能說這樣改變自然有他的道理。天下雖然好,那我們中國人對於秦朝的看法是不是也該變一變了呢?
大秦賦代表著中國人對秦朝看法的轉變
我們一直以來對於秦朝太不公平了,自漢朝建立以後我們就稱秦朝為暴秦,批判秦朝就是一個虐民的王朝,但這樣的看法是不是太過於偏激了,我們批評秦朝修建長城勞民傷財,使得無數的百姓死於這沉重的勞役之下,但我們是不是忽略了北方匈奴在秦始皇時代已經完成了統一?如果沒有橫亙萬裡的長城防線,後面的漢人真的能夠穩坐長安城之中談笑風生的寫文作賦嗎?
諺語說的好:喝水不要忘記挖井人,我看我們把這些都給忘記了,秦朝滅亡的太慘了,以至於漢人沒有時間去思考秦朝何至於滅亡如此之速度,楚漢的崛起也太過迅速了,以至於如司馬遷一般的作者也只能把秦朝滅亡之後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裡面天下易主三次歸於天命,第一次是秦二世到西楚霸王項羽,第二次是項羽到漢高祖劉邦,這些沒有先祖積累的劉邦布衣是如何成為天子的,天命為什麼繼承著秦朝的制度還要去污衊秦朝呢?
像當時被焚燒之後的鹹陽城是真的被項羽給浪費掉了,漢朝不得不在旁邊重新修建起長安城諸多宮殿,秦朝的律法也並沒有傳說之中的那麼嚴酷,越來越多的考古證據已經開始為秦法正名,漢朝也並不是真的只是如同成語故事之中那般只有約法三章,漢朝的系統法律叫做漢九律,可以說就是從秦法裡面照搬,然後改了一個名字而已,漢武帝時代北出擊敗匈奴走的還是秦始皇時代修建的秦直道。
珠江水系至今還因為秦朝修建的那一條靈渠而受惠,四川盆地就更不用說了:一條戰國時代秦國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改變了巴蜀之地的土地,使得原來夏商周時代的不毛之地變成了天府之國,土地肥沃了兩千多年,再說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確立的大一統制度深入人心,秦朝雖然二世而亡,但大一統制度和郡縣制是不是一直用到了現在?
後世不管中國如何分裂,但中國內鬥所產生的新強者必將會重新建立起來新的,更強的大一統國家,在這個國家裡面,一切都是遵循的秦始皇遺志,天下文字,度量衡必定要統一,所以中國沒有歐洲那樣的分裂,中國人始終是團結在一起的,內部有一點小矛盾可以關起門來自己解決,但面對外敵的時候什麼事情都得放下。一個為我們創造了如此多普世價值觀,可以流傳萬年制度的秦朝為什麼還是被我們罵了兩千多年,我們是不是該反思反思?
秦朝其實是沒有錯的,只是錯在一切都操之過急,後人不應該因為秦二世和趙高而否定整個秦朝。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業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還是這首詩說得好,我們是時候該對過去對秦朝的看法作出自我反思了,定義為大秦帝國之天下固然可以讓我們覺得是對前面幾個大秦帝國的繼承,固然可以讓我們覺得這是在致敬前輩,固然可以讓我們的強迫症得到完美解決,但大秦賦卻改出了一種新的高度,《爾雅》裡面曾經說過:賦者,歌功與德也!《說文》裡面也解釋過:賦者,改觀易新,篆文傳萬世也!
大秦賦代表著中國人對於秦朝看法的改變,我們自此以後,再也不會言秦必暴了,我們對於秦法,秦制,秦史都將翻開一個新的篇章,我們將客觀地看待秦朝的利與弊。秦始皇時代的夢想是整個天下,未來中國人的夢想將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