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開播的古裝大劇《大秦賦》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老戲骨主演的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一經開播,就贏得了開門頭彩,網絡熱度不斷攀升。該劇講述了始皇帝嬴政順應歷史潮流統一天下、奠定中華文明根基的故事,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CTV-8晚黃金時段、愛奇藝同步全網首播。
《大秦賦》第一集主要的情節是呂不韋帶嬴政之父公子異人逃離趙國回到秦國。中間穿插若干攻城、對陣的戰場大戲。
重大歷史題材的影視化創作歷來難度頗大,如何將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拍得既尊重歷史,又能呈現出故事飽滿、引人入勝的藝術觀感,一直是此類作品不斷探尋的命題。昨晚已正式開播的《大秦賦》顯然是大秦團隊在十五年的歷史正劇「摸爬滾打」中為觀眾呈交的一份滿意答卷。
孫信宏實力演繹開國名將 再現歷史英雄人物風採
在電視劇《大秦賦》中,孫信宏飾演秦國十大開國名將之一辛勝,再現歷史英雄人物的風採。作為秦王嬴政的得力幹將,在荊軻刺殺秦王失敗之後,辛勝衝鋒陷陣攻打燕國,並且在易水之西獲得大勝。
據史料記載,此次由孫信宏詮釋的辛勝是一名驍勇善戰的將軍。而孫信宏一直以來也在堅持練習巴西柔術、泰拳等,健碩的外表加上他在話劇舞臺多年的沉澱,定能展現出辛勝的勇猛,在螢屏上重現歷史人物的雄姿。
劇中對於戰爭的表現相當硬核,服化道具也超出前幾部遠矣。《裂變》戰爭戲,騎將的馬上無影腳有些雷人,道具也略欠考究,但從場面到群演卻都很有力道;《崛起》中的長平之戰比《裂變》裡的戰場規模大了很多,然而卻顯得凌亂倉促,完全沒法看。
《大秦賦》裡的秦軍士兵裝束則完全依照兵馬俑形象,甲衣也上了漆。趙軍騎兵追殺呂不韋、公子異人,遇秦軍結陣的場景,亦著意突出了趙人「胡服騎射」的成果。在趙軍騎射「放風箏」的戰術之下,秦軍立刻折損大半。
這一集中的戰場戲,除了表現自己「錢多」且「有考證」的特點,也試圖讓場面奇觀與主角建立聯繫。除了前面所說的「騎兵追殺」一場戲,攻城的場面也與追殺逃亡的主線相穿插。
可惜這種對照在第一集中用了至少兩次——第一次用能體現用心,第二次再用就顯得技窮和乏味了。
《大秦賦》第一集中呂不韋帶公子異人出趙國,可以對照《裂變》中白雪等人救衛鞅出魏國。呂不韋、白雪都是商人,一為史實人物、一為虛構人物,但卻用了相同的故事套路。所不同的是,《裂變》中除了完成劇情任務之外,還不忘表現戰國古道俠烈之風——看守衛鞅的魏國官員艱難做出抉擇後,決定放走衛鞅,然後自盡;《大秦賦》則是完全的簡化,呂不韋在城門口一番口舌,城門令便放他出了城——瀆職的城門令被隨後趕來的趙國追兵拿下。
實際上,故事到此,本不必如此倉促。呂不韋是商人,多錢善賈、長袖善舞,離開趙國,自可以有更巧妙的辦法供創作者想像。實際上對應此節的原著小說《大秦帝國·陽謀春秋》裡,處理方式也是大大好於目前我們所看的結果。
後來成為秦孝文王的安國君有子名「傒」,在史書上幾無事跡。《大秦賦》第一集讓他出場,要他作為公子異人的對手,上演一場奪嫡大戲。目前來看,這種情節的出現,似乎也有偷懶的嫌疑。
當然在各種帝王戲裡用爛了的「奪嫡」戲碼倒並非不可以再用,比如《軍師聯盟》講曹丕與曹植的奪嫡戲,就頗為清新。
至於公子傒與公子異人的權鬥,是糟爛還是清新,還要等看過後面幾集再做評判。
《大秦賦》第一主角無疑是嬴政,但第一集在大量的戰場戲,以及呂不韋一行被追殺-陷入絕境-遇到救兵的循環套路之外,對嬴政的著墨委實不多。
這也能理解,在他成年之前,第一主角的任務,還是得由段奕宏的呂不韋來承擔。
但這樣看,第一集的問題卻更加明顯。
這一集結尾處,呂不韋、公子異人一起望向鹹陽城牆,呂不韋向他承諾,要幫他拿下整個天下。如此看來,兩人之間的關係,除了傳統史書中所言的「奇貨可居」之外,還有建立在然諾、共勉基礎上的朋友情誼。
可惜這部分情誼,卻在燒錢的戰場大戲、追殺逃亡的循環套路,乃至虛構的奪嫡布局中,被稀釋掉了。
最後補充一句,歷史上的秦都鹹陽城,可能是沒有城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