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秦帝國》到《大秦賦》,為什麼我印象中糾糾老秦的那股勁沒了?

2021-01-12 騰訊網

糾糾老秦,共赴國難!

血不流幹,誓不休戰!

不論十二年前的《大秦帝國之裂變》,還是時下剛完結不久《大秦賦》,都是一時風頭無兩的熱播劇,擁有大量的粉絲。

但是在二刷完《大秦帝國之裂變》後,正在追的《大秦賦》突然不香了,就我個人的感覺而言,再也找不到《大秦帝國之裂變》中老秦人的那股勁了。

明與暗,是兩個不同的感覺

也許是十二年前條件所限,《大秦帝國之裂變》中整體氛圍是偏暗的,這樣的場景是符合歷史發展小現實和當時秦國處境的,對於觀看者的我而言,更能將我帶入到那個極度不發達的年代。

在《大秦賦》中,大量先進燈光設備和技術的運用,讓電視劇整體氛圍顯的更加明亮,這個亮度在進行對比的時候,會讓我不時感慨,100多年的時間,「奮六世之餘烈」,秦國照明技術比國力的的進步更加明顯。

過分追求亮,對於有承接性影視劇來說可能會過猶不及,同一個系列的故事整體色調變化較大,可能會影響整體的觀影體驗。

但是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太暗了其實整體的觀影體驗也會受到影響,這個可以參考《權遊》最後一季第三集,雖然我知道故事發生在中世紀,但是黑乎乎的畫面也只能看了個寂寞。

精與拙,是兩個時代的物件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獨特的陳設,這個是跟歷史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但是現在大多數古裝劇都在追求陳設和道具的精美程度,這些在歷史架空題材的影視劇中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在現實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中,符合歷史發展進程的陳設和道具更能讓人有帶入感。

比如《大秦帝國之裂變》中用的造型粗獷的瓶瓶罐罐、鍋碗瓢盆,破舊的村寨和崎嶇的山路,都在說明老秦人窮、老秦國窮的現實,也從側面印證了秦國變法的迫切性和緊迫性,畢竟留不住人、吸引不來人。

但是《大秦賦》中,陳設道具的精美程度以那個年代的技術發展水平大多數是無法實現的,即使能做到也勢必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對志在統一六國的秦來說,太奢侈了!

精美道具和陳設確實會讓畫面更精美,更迎合2020年代審美的標準,但是超越現實太多個時代的道具真的會有一點跳戲。

實景與CG,真實與虛幻的差異

在《大秦帝國之裂變》中,戰鬥畫面更多的是實景和真人演出,在一些戰鬥場面中,雖然人數不多,但是秦人的氣勢和戰鬥的慘烈表現的更真實一點。

但是《大秦賦》中,新技術的發展帶來的是更加精美的細節,人數不夠CG來湊,戰場的宏大規模有了,戰鬥的細節特寫有了,但是在滅國之戰中那種慘烈和真實的感覺卻喪失了,每次一打仗總有一個聲音在告訴我「太假了!」。

當然,我在看的過程中,還受到了部分演員塑造的其他角色的影響,比如侯勇老師在《人民的名義》中塑造的小官巨腐的趙德漢,張魯一老師在《美麗新世界》中塑造的鐵林,都是非常成功的,也為網友提供了非常多的彈幕素材和歡樂的源泉。

這兩部電視劇中任何一部單拎出來,都是非常優秀的電視劇,但是在對比之後,就個人而言,十二年前的《大秦帝國之裂變》更符合符合秦國形象和秦人形象的塑造,以及我個人對歷史劇的感覺。

另外,《大秦賦》還在持續追劇,並沒有棄劇,雖然看見秦始皇就能想到中藥不斷的鐵林。

相關焦點

  • 從《大秦帝國》到《大秦賦》,為什麼我覺得老秦人的那股勁沒了?
    糾糾老秦,共赴國難!血不流幹,誓不休戰!不論十二年前的《大秦帝國之裂變》,還是時下剛完結不久《大秦賦》,都是一時風頭無兩的熱播劇,擁有大量的粉絲。但是在二刷完《大秦帝國之裂變》後,正在追的《大秦賦》突然不香了,就我個人的感覺而言,再也找不到《大秦帝國之裂變》中老秦人的那股勁了。明與暗,是兩個不同的感覺也許是十二年前條件所限,《大秦帝國之裂變》中整體氛圍是偏暗的,這樣的場景是符合歷史發展小現實和當時秦國處境的,對於觀看者的我而言,更能將我帶入到那個極度不發達的年代。
  • 大秦帝國收官之作:大秦賦
    12月1日,《大秦賦》正式上線,在央視播出。這部劇是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下》,現分成上下兩部,改名為《大秦賦之東出》、《大秦賦之天下》。這部劇讓我記住了一句話,「糾糾老秦共赴國難!」2013年,第二部,《大秦帝國之縱橫》播出。這部其實才是我第一次看的,衝著富大龍去看的。這部劇簡直是神仙選角!
  • 《大秦賦》中的嬴政顛覆了我對始皇的印象,大秦,就這?
    導語:《大秦賦》中的嬴政顛覆了我對始皇的印象,大秦,就這?《大秦賦》雖然有很多令人倒胃口的情節,但是好歹也看了這多麼多集了,總得把秦王親政的情節看完再說,但是剛更新的那幾集,真的是讓人倒胃口,所以俺先棄劇了,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 大秦帝國之天下改名為大秦賦,這裡面包含了什麼深意?
    大秦帝國這是最近幾年中國人對於秦朝的一個新的認識,過去的我們都是批判秦朝的暴政,把秦朝看成是一個無惡不作的朝代,但後面我們知道了歷史遠非那麼簡單,就從最近幾年的大秦帝國變化來說,一開始是以秦孝公和商鞅為主的秦國崛起史,到後面則是秦惠文王的東出歷史,到秦始皇時代終於一統天下,而今天所說的這部劇—《大秦賦》就是敘述的秦始皇統一前夕的壯麗歷史,而這部恢弘大作卻經歷了一個由
  • 從《大秦帝國》三部曲到《大秦賦》,看秦國一統天下的強國之路!
    《大秦賦》以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57年著名的「邯鄲之戰」開篇,可謂是吸引了不少影迷的關注,然而影迷們本以為《大秦賦》的豆瓣評分會一路扶搖直上,卻沒有想到該劇在維持了一段時間的8.3分後,驟然降到了7.7分。不管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大秦賦》得不到更多影迷的認可,值得肯定的是,《大秦賦》是《大秦帝國》三部曲的延續,完成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最後拼圖。
  • 《大秦賦》口碑持續走低,孫皓暉發話《大秦帝國》明年重拍
    《大秦帝國》系列第四部《大秦帝國之天下》(又名《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目前更新到53集。可惜該劇隨著播出口碑持續走低。在豆瓣網從開局4993人評價高達8.9分,到4萬6千多人評價時7.4分,到目前7萬8千人評價評分降低到6.4分。根據目前形勢來看評分還要進一步降低。與此同時《大秦帝國》原著作者孫皓暉發話《大秦帝國》從第二部開始就背離原著精神。到第四部時拒絕讓製作方使用《大秦帝國》名稱。
  • 大秦賦不是大秦帝國第四部
    大秦帝國天下改名大秦賦其實這名字也是蠻有韻味的但是看了30多集叫大秦婦或者大情婦也許更加合適30多集的內容如果是叫大情賦顯然,編劇對主要故事的改編方向就錯了前期嬴異人談判打算「拋家棄子」的那一段可以說是前30多集最耀眼的一場戲然而,整部劇在張魯一上線以後,質量可以說直線下滑。第一,張魯一過早出場。錯誤地給觀眾一種期待。那就是嬴政來了,6國要滅了。
  • 好戲|《大秦賦》變「大秦負」,到底是誰的鍋?
    而現在,只有6.1分了…… 作為「大秦」系列電視劇的收官之作,《大秦賦》非但沒能畫上一個比較精彩的句號,反而狠狠跌了一跤,可謂遺憾。 好吧,歷史上的大秦帝國二世而亡,至少電視劇撐到第四部才徹底崩壞了不是麼;就,也不容易了……(手動狗頭) 哎,從2009年的《大秦帝國之裂變》,2013年的《大秦帝國之縱橫》,到2017年的《大秦帝國之崛起》,再到2020年的《大秦賦》,「大秦」系列足足跨越了11年,確有「奮六世之餘烈」的野心。
  • 一言難盡《大秦賦》
    寫這部劇的時候,《大秦賦》已經播到了六十七集,評分也從最初的9.2一點點掉到了現在的6.1。 按理說,這部劇剛播出的時候就應該推薦。當時的口碑,還沒有現在這麼槽糕。我還想著,等播完再聯繫前幾部作品對比一下,即便拍得沒那麼好,也可以把亮點和缺點放在一起寫寫。結果追到現在,只剩下了一言難盡。
  • 解讀《大秦賦》:看到了帝國之壯美,卻歌頌得語無倫次
    《大秦賦》開播已有半月,作為本年度最熱的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前三部《大秦帝國》的珠玉在前和當下優秀影視作品的貧乏給了觀眾太多期待和關注的理由,豆瓣評分也一度高達8.9,離封神僅一步之遙,可惜隨後一路跳水,迅速跌破8分紅線,今日更是到了大失所望的6.9分。
  • 大秦帝國四部曲的關係你捋順了嗎?《大秦賦》成完美終結篇
    #張魯一、段奕宏的《大秦賦》延續了「秦系列」的好口碑,目前這部劇的豆瓣評分8.9分,觀眾對其評價也是非常高的。續集大多口碑撲街,但是「大秦帝國」系列卻是一個例外。《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三部劇豆瓣評分都在8.5分以上,《大秦賦》作為「大秦帝國」的終結篇,也算是迎來了口碑的開門紅。《大秦賦》講述的是秦始皇嬴政(張魯一飾演)在呂不韋(段奕宏飾演)等人的輔佐之下,成就天下霸業的故事。
  • 《大秦賦》:戰國為何人才輩出?一句「先生教我」說明了一切
    爭議可能主要來自對《大秦帝國》不了解的新觀眾,爭議也多是些關於細節的挑剔,比如吐槽《大秦賦》的人物造型,還有馬蹬等似乎不符合史實的高科技產物。挑剔是對於一部作品的嚴格要求,但太過吹毛求疵則完全沒必要,否則哪部歷史劇沒有瑕疵呢?哪部歷史劇能做到人人讚頌?
  • 《大秦賦》和《大秦帝國》劇情脫節,實際上是《羋月傳》續集吧?
    先不談論歷史上的秦始皇嬴政和歷史上的秦昭襄王嬴稷,就只說說《大秦賦》裡張魯一演的這個滿40減27的呂政和《大秦帝國之崛起》的嬴稷。對比上一部裡的秦昭襄王的畫風。上一部宣太后羋八子也就最開始幾集插手了一下政事且此時決定權依然在秦昭襄王手中、後來又管理了一下後宮之事,此外各項國事戰事均由秦昭襄王本人定奪。說白了這部《大秦賦》簡直就是集洗腦包之大成者,完全拋開上一部劇情,大搞「秦昭襄王傀儡論」,這拍的是《羋月傳》的續集吧!
  • 《大秦賦》豆瓣8.0評分突然崩了,只因爛尾成「宮鬥大秦婦」
    《大秦賦》在首播的當天,口碑炸裂,豆瓣評分曾飆升到9.0,但是就在昨天,因為劇情的爛尾,豆瓣評分突然降低到6.5的評分。熟悉歷史的讀者不經疑問,這麼輝煌的史詩,為什麼評分可以如此之低?眾所周知,熱播劇《大秦賦》改編自孫皓暉的原著小說《大秦帝國》,既然熱播劇《大秦賦》成為了爛劇,那麼對秦歷史感興趣的讀者,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原著《大秦帝國》是如何歌頌秦國歷史的。為什麼秦始皇可以一掃六合?為什麼當年那麼強大的齊國那麼強大的楚國沒有成功?而這個驚天偉業在秦始皇手上實現了。
  • 《大秦賦》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終章,為什麼敗得如此徹底?
    前幾天,終於粗略地看完了《大秦賦》,縱使是沒怎麼看過歷史劇的我,也突然懂了從9.0分變成5.8的心路歷程。先簡單說說《大秦賦》,原名是《大秦帝國之天下》,是大秦系列的最後一部,前三部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和《大秦帝國之崛起》,看過一些文章和觀眾的評論,評價都是非常可觀的。
  • 選角失敗《大秦賦》,信用降級張魯一
    六國使者以斬首趙姬、嬴政要挾嬴異人,命其籤下割地辱國條約,他不卑不亢地說道,「今日你若殺我妻兒,來日我一定親率秦軍,攻破邯鄲,毀你宗廟,凡天下趙氏之人,皆要為我死去的妻兒償命。」字字高燃催淚,心懷糾糾大秦共赴國難的悲壯。開播第二天,《大秦賦》「換劇本論」甚囂塵上。
  • 大秦無賦大漢有賦,漢賦就是拍馬屁嗎?
    從《大秦帝國之裂變》中決意變法的秦孝公、到《大秦帝國之縱橫》裡的虎狼之君秦惠文王,再到《大秦帝國之崛起》裡的戰國大魔王秦昭襄王,秦帝國從西北邊陲孱弱小國到一統天下的百年歷史也就此緩緩鋪陳開來。同理可見,如果沒有「秦王掃六合」,那「六世之餘烈」也顯得不夠激動人心。這可能也是觀眾們對大秦系列如此長情的原因之一。終於,2020年12月1日,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大秦系列收官之作,在央八及網際網路視頻平臺同步開播。然而……原定劇名《大秦帝國之天下》,在開播之後卻悄悄改名為《大秦賦》了。
  • 大秦帝國:始皇帝率群臣大宴秦文明園
    始皇帝大秦文明園,一個把秦文明刻畫地淋漓盡致的地方。今有幸前來拜謁,鄙人對大秦帝國及大秦文明非一般之嚮往。那是一種熱血沸騰,艱苦樸素,創造奇蹟,開疆拓土,超一流自信的文明淵源。眾群臣大秦文明,那是一段被人遺忘卻又神秘感十足的華夏文明。沒有秦的一統,何來漢的繼承和發揚光大。在這個大秦文明園裡,以水圍繞的廣場,處處演繹著以水徳的秦帝國風水。
  • 熱劇《大秦賦》代入感特別強《大秦帝國之天下》
    12月1日開播的古裝大劇《大秦賦》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老戲骨主演的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一經開播,就贏得了開門頭彩,網絡熱度不斷攀升。該劇講述了始皇帝嬴政順應歷史潮流統一天下、奠定中華文明根基的故事,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CTV-8晚黃金時段、愛奇藝同步全網首播。
  • 富大龍的背書能拯救《大秦賦》崩壞的口碑嗎?
    近來,針對觀眾們利用富大龍在《國家寶藏》中飾演的嬴政一角來踩《大秦賦》。為此,富大龍老師親自在微博寫了一封長文來澄清,我們一起來看看。我把整個長文都讀完了,富大龍老師確實是一個有演技、有藝德而且還坦誠的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