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糾老秦,共赴國難!
血不流幹,誓不休戰!
不論十二年前的《大秦帝國之裂變》,還是時下剛完結不久《大秦賦》,都是一時風頭無兩的熱播劇,擁有大量的粉絲。
但是在二刷完《大秦帝國之裂變》後,正在追的《大秦賦》突然不香了,就我個人的感覺而言,再也找不到《大秦帝國之裂變》中老秦人的那股勁了。
明與暗,是兩個不同的感覺
也許是十二年前條件所限,《大秦帝國之裂變》中整體氛圍是偏暗的,這樣的場景是符合歷史發展小現實和當時秦國處境的,對於觀看者的我而言,更能將我帶入到那個極度不發達的年代。
在《大秦賦》中,大量先進燈光設備和技術的運用,讓電視劇整體氛圍顯的更加明亮,這個亮度在進行對比的時候,會讓我不時感慨,100多年的時間,「奮六世之餘烈」,秦國照明技術比國力的的進步更加明顯。
過分追求亮,對於有承接性影視劇來說可能會過猶不及,同一個系列的故事整體色調變化較大,可能會影響整體的觀影體驗。
但是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太暗了其實整體的觀影體驗也會受到影響,這個可以參考《權遊》最後一季第三集,雖然我知道故事發生在中世紀,但是黑乎乎的畫面也只能看了個寂寞。
精與拙,是兩個時代的物件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獨特的陳設,這個是跟歷史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但是現在大多數古裝劇都在追求陳設和道具的精美程度,這些在歷史架空題材的影視劇中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在現實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中,符合歷史發展進程的陳設和道具更能讓人有帶入感。
比如《大秦帝國之裂變》中用的造型粗獷的瓶瓶罐罐、鍋碗瓢盆,破舊的村寨和崎嶇的山路,都在說明老秦人窮、老秦國窮的現實,也從側面印證了秦國變法的迫切性和緊迫性,畢竟留不住人、吸引不來人。
但是《大秦賦》中,陳設道具的精美程度以那個年代的技術發展水平大多數是無法實現的,即使能做到也勢必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對志在統一六國的秦來說,太奢侈了!
精美道具和陳設確實會讓畫面更精美,更迎合2020年代審美的標準,但是超越現實太多個時代的道具真的會有一點跳戲。
實景與CG,真實與虛幻的差異
在《大秦帝國之裂變》中,戰鬥畫面更多的是實景和真人演出,在一些戰鬥場面中,雖然人數不多,但是秦人的氣勢和戰鬥的慘烈表現的更真實一點。
但是《大秦賦》中,新技術的發展帶來的是更加精美的細節,人數不夠CG來湊,戰場的宏大規模有了,戰鬥的細節特寫有了,但是在滅國之戰中那種慘烈和真實的感覺卻喪失了,每次一打仗總有一個聲音在告訴我「太假了!」。
當然,我在看的過程中,還受到了部分演員塑造的其他角色的影響,比如侯勇老師在《人民的名義》中塑造的小官巨腐的趙德漢,張魯一老師在《美麗新世界》中塑造的鐵林,都是非常成功的,也為網友提供了非常多的彈幕素材和歡樂的源泉。
這兩部電視劇中任何一部單拎出來,都是非常優秀的電視劇,但是在對比之後,就個人而言,十二年前的《大秦帝國之裂變》更符合符合秦國形象和秦人形象的塑造,以及我個人對歷史劇的感覺。
另外,《大秦賦》還在持續追劇,並沒有棄劇,雖然看見秦始皇就能想到中藥不斷的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