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指鹿為馬」,古代的鹿和馬到底有多像?

2020-12-27 史趣

趙高「指鹿為馬」,古代的鹿和馬到底有多像?

「指鹿為馬」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原文如下:

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什麼意思呢?趙高想要造反時,恐怕群臣不聽他的話,於是事先驗證一下。趙高獻給秦二世胡亥一頭鹿,說這是馬。胡亥說,丞相錯了,這是鹿啊。周邊的人,要麼沉默不語,要麼說是馬順從趙高。

今天我們看來,將鹿說成馬,這太荒誕了。趙高想要造反,這技法也太拙劣了。畢竟,混淆鹿和馬,就好比說皇帝沒穿衣服一樣,只能是童話故事裡面的情節。

但是在古代,這鹿和馬確實有讓人分不清的可能。《爾雅翼·釋獸》載:「荊楚之地,其鹿絕似馬,當解角時,望之無辨。土人謂之馬鹿。」

趙高獻給胡亥的是不是就是荊楚之地的鹿呢?不排除這種可能,他可以割去鹿的角,混淆馬鹿,也能達到檢驗人心的效果。不過,這不是重點。

沙丘之變後,趙高官被封郎中令,成為了胡亥最親信的決策者。此後,他引導胡亥一邊到處旅遊觀光,享受人生;一邊捏造罪名,嚴刑峻法,將「有罪之人」連坐誅族。在這一背景下,秦國王室的諸多公子和公主以及很多大臣被誣陷致死,李斯父子也落了個腰斬,夷滅三族的下場。

趙高這麼搞,是要大權力獨攬的。李斯死後,趙高如願得到了丞相之位,而此時的胡亥對趙高也是完全信任。趙高曾說,自己最為擔心的就是李斯父子。趙高則安慰道,有我在,有誰敢動你。得到權力的趙高更加肆無忌憚,權力越來越向他集中。及至後來,趙高獨斷專行,甚至不把胡亥放在眼裡。胡亥後來才意識到了。不過,此時已經晚了。

歷史上「指鹿為馬」的事情便發生了。

「指鹿為馬」並沒有結束。眾口一詞的「馬」說讓胡亥惶恐不安,胡亥以為衝撞了神靈,趕緊找人來個自己算命,還真是糊塗到家了;而那些堅持是「鹿」說的人則被趙高就地正法。眼看,胡亥造反的時機已經成熟。

不過,此時的大秦已被折騰得窮途末路,起義不斷,胡亥最後也被逼自殺於望夷宮。就在趙高準備登基之時,現實給了他重重一擊。文武百官要麼反對,要麼低頭不語,趙高只好將玉璽傳給了王室成員子嬰。

歷史上謀反得先驗證人心,看看大家的意願,或者甄別自己的支持者。趙高「指鹿為馬」後的一千多年,朱溫指著一棵大榆樹說,這樹適合做車頭,眾人一片附和。朱溫又說,柳樹怎麼可以做車頭呢,榆樹才可以。朱溫比趙高聰明,他將諛佞他的人全都殺死了。相對而言,朱溫還是比較理性的,畢竟他知道表明的順從才是最危險的存在。後來,朱溫通過禪讓的形式代唐稱帝,建立了後梁。

相關焦點

  • 歷史新解:趙高沒有欺騙大家,「指鹿為馬」是真的馬
    但是,經過後來大量的考古發現和歷史記載,發現真相併非如此:論據一:古代馬鹿難辨1975年,在湖北雲夢縣睡虎地的秦墓中出土的秦簡記載:《日書·盜者》:午,鹿也。而荊楚之地有些鹿又非常像馬,特別是鹿到夏天脫角的時候,看起來更像馬,所以有時候就有點馬鹿「傻傻分不清楚」 了。
  • 趙高為何要「指鹿為馬」?
    趙高本為秦廷宗室遠親,曾任中車府令(古代執掌乘輿之官即掌管宮中車馬的官),兼行符璽令事(掌皇帝符璽),「管事二十餘年」,深得秦始皇嬴政和二世胡亥的寵信。趙高從一名宦官起家,依仗著秦始皇、尤其秦二世胡亥對他的寵信,把秦朝暴虐施政推向了頂峰,從而加速了秦的滅亡。(宦官是中國古代專職服侍帝王及其家族的官員。宦官在先秦和西漢時期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官宦則全為被閹割後失去性能力的人擔任。)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趙高還是秦漢時期的書法大家。北魏·王情《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漢、吳三朝書法家五十九人,中有趙高。
  • 趙高為什麼要指鹿為馬?秦二世胡亥,他真的看不出來這是鹿嗎?
    首先從史記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秦二世已經看出來這是鹿,並笑著對趙高說「丞相你在開玩笑吧,你怎麼把鹿指成馬呢?」,說明此時的秦二世並沒有聽信趙高指鹿說馬的胡言亂語。當然趙高做的這些並不是給秦二世看的,而是給此時在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看的。當秦二世說這是鹿的時候,趙高並讓群臣來說這到底是什麼?
  •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指鹿為馬
    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這裡面我們可以知道趙高為了奪取更高的政權所做的事:「指鹿為馬。」後來當我們提到「指鹿為馬」,我們會想到奸臣趙高蓄意謀反、殘害忠良的歷史故事,也會聯想到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的言語指涉。在「指鹿為馬」這個故事中藏著十分有趣的問題,為什麼趙高要拿「鹿」和「馬」說事兒?
  • 指鹿為馬,權傾朝野,一代佞臣趙高最後有著怎樣的結局?
    胡亥暴虐性情的養成與趙高不無關係。秦始皇和胡亥都對趙高信任有加,在立遺詔的時候,都是趙高在場。但是胡亥是秦始皇最疼愛的幼子,不過在秦始皇的子嗣當中,扶蘇才是能夠繼承大統之人。於是秦始皇原本打算將其帝為傳給扶蘇。而趙高藏匿了秦始皇的遺詔,而擁立胡亥為皇帝。因為胡亥自小便在趙高的培養之下成長,趙高對齊了如執掌,此後若要執掌朝中大權,這樣也會得心應手。
  • 趙高為什麼要指鹿為馬?如果他不這樣做會怎樣?
    趙高指鹿為馬的目的。我們都知道趙高為了奪取皇位,可謂是用心良苦、煞費心思,而指鹿為馬這一環是非常必要的。因為趙高不知道當時的朝堂上能有多少人是站在自己身邊的,有多少人是站在自己這邊的。因此,他便想出了指鹿為馬的辦法來檢驗一下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反對自己的大臣,並在日後的日子裡將其殺掉,為自己篡取皇權掃清障礙。
  • 成語故事-指鹿為馬
    拼音zhǐ lù wéi mǎ解釋指著鹿,說是馬。近義詞識龜成鱉,指皂為白,張冠李戴反義詞循名責實,是非分明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 說文解字:學習成語「指鹿為馬」的思考與啟發
    說文解字:學習成語"指鹿為馬"的思考與啟發 文/成長新視點 我們中國的文字裡面,有一個特殊的群體,那就是成語,很多的成語都是由一個歷史故事演變而來。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指鹿為馬這個成語,帶來的思考和啟發。
  • 鹹陽典故之指鹿為馬
    秦朝有一個大奸臣,名叫趙高。他出身卑微,其父因犯重罪,不僅自己被處以宮刑,而且也連累其母罰沒為官家奴婢,後來其母與人野合而生下趙高。趙高就是在秦滅亡趙國後,作為閹宦被擄入秦的。由於他身體強壯,又粗通法律,很快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被任命為中車府令。秦始皇死後,擔任中車府令的宦官趙高,和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串通起來,並且威脅丞相李斯,偽造遺詔,由胡亥繼位,稱為秦二世。
  • 趙高專權而誕生一成語,卻不料成了日本的國罵
    假使王朗能多會些罵人的詞彙,也不至於慘死於諸葛亮的口舌之下。相比「呀路」而言,「八嘎」的罵人口氣則更要重一些,也經常單獨使用。「八嘎」意為蠢蛋,而其詞彙意則為馬鹿。在日本帝國時代,海軍(薩摩藩閥勢力)與陸軍(長州藩閥勢力)不和,亦常互相責罵對方為「馬鹿」。馬鹿一詞,其實源於我國《史記》中秦相趙高「指鹿為馬」的典故。
  • 今日成語-指鹿為馬
    【成語】指鹿為馬 【拼音】zhǐ lù wéi mǎ 【英語】point at a deer, call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
  • 大秦「毒瘤」趙高:權傾朝野指鹿為馬,三招搞垮大秦帝國
    趙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監宰相,他出身貧賤飽受欺凌,這也使得他從小便看透了世間人情冷暖,認為只有出人頭地才有活路,所以便對權力產生了熾熱的欲望,趙高非常聰明,又精曉司法,秦始皇便提升他為中車府令,掌管皇帝車輿、兼行符璽令事,還將其派到了胡亥身邊,讓他教導胡亥,學習秦法,趙高擅長鑑貌變色,奉承討好,很快便博得了秦始皇和胡亥的信任和好感,為日後大秦帝國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 成語故事丨指鹿為馬
    《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混餚是非  顛倒黑白是非分明現代社會,顛倒是非、指鹿為馬的做法是行不通的。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
  • 《大秦賦》趙高上線,秦國六世餘烈,為什麼抵不過趙高的一人之力
    一個完全憑一人之力毀滅了秦朝的人,一個留下了指鹿為馬這種惡名昭彰成語的人,一個如此討厭的人,究竟是如何憑一己之力毀了大秦的呢?(01)真假宦官《大秦賦》有點高開低走的意思,尤其是裡面的宮鬥戲有點多,很多人調侃說這個簡直可以改叫「大情婦」。
  • 面臨「指鹿為馬」時,你會怎麼說?
    「指鹿為馬」的成語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說的是趙高獻給秦二世一隻鹿,說:「臣得了一匹好馬,特來獻給陛下。」秦二世說:「這分明是一頭鹿,怎麼是馬呢?」趙高回答:「這確實是一匹好馬,您若不信,不妨問問左右大臣,看他們怎麼說。」左右大臣有的說是馬,有的說是鹿。事後凡是說鹿的都被陷害,從此百官懼怕趙高,再也不敢說真話了。這個故事是否真實發生過我們不做深究,我想知道的是如果你處於這種情況下,你會怎麼說?
  • 指鹿為馬的趙高是不是太監?只因這兩個詞,誤會了幾千年
    很多人知道趙高是因為「指鹿為馬」這個成語,也是作為一名權奸能混到的最高境界,明目張胆顛倒黑白而無人敢駁。很多文學作品影視劇中趙高的形象幾乎就是一副宦官模樣,長相陰險狡詐,沒有鬍鬚,如果要給中國最有名的奸臣們排個座次,趙高應該穩坐前幾把交椅。
  • 太監門的祖師爺,指鹿為馬的趙高只用了幾年就毀掉了秦人數代心血
    秦始皇任命趙高為中車府令,專管刑獄,這個工作直接面對的就是人命。而在秦朝刑法的嚴酷,是歷朝之最。而趙高正是在這種學習中,懂得了如何去折磨別人,如何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去讓別人屈服。在刑罰體系內,古往今來都掩藏著無數的黑暗和骯髒,清白的人進去都難免會染黑,更別提像趙高這種身體殘缺,早就有著深層的自卑感和報復心理的宦官了。
  • 古代三大奸臣,個個都遺臭萬年,一人留下一個成語,如今人盡皆知
    縱觀中國古代的歷朝歷代,幾乎都會存在著那麼幾個奸邪小人,他們欺君罔上,危害王朝,是社會的蛀蟲。今天,筆者就為大家盤點一下中國古代著名的三大奸臣,這三人禍國殃民,所做之事令人不齒,死後被牢牢地釘在了恥辱的十字架上。
  • 那些和鹿相關的成語,你認識幾個??
    於是他只好放棄,就當作自己做了同樣的夢罷了2、心頭撞鹿【釋義】心裡像有小鹿在撞擊。形容驚慌或激動時心跳劇烈。【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一回:「王慶看到好處,不覺心頭撞鹿,骨軟筋麻,好便似雪獅子向火,霎時間酥了半邊。」3、群雄逐鹿【釋義】群雄:舊指許多有軍事勢力的人。
  • 一天一個漢字 ——鹿 lù,在古代被視為神物,能給人們帶來吉祥幸福和長壽.
    形較為簡單,以一角顯示,全以側立之形呈現。金文第一例承自甲文第一例,顯而易見;第二例省略身、尾,不影響其音、義。戰國文字二例,都上像角,中像頭,下像兩腳。篆文上像角,中像頭,下像身、兩腳,而頭的右筆向下拖長,使形體為之訛變,然不失為象形。字經隸書,體變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