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央視熱播的電視劇《大秦賦》,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
說到李斯,他是大秦帝國的丞相,秦天下第二人。沒有李斯,就不會有後來的秦帝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李斯。
首先通過一張思維導圖了解他的一生。
(點擊看大圖)
01
簡介
戰國末年,李斯出生於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他出身貧寒,是一介布衣,於公元前208年去世,他一生主要活動在秦朝,是秦朝著名的丞相,他不僅助秦始皇統一中國,還奠定了中華帝國長達兩千年的政治模式,至今仍發揮著影響。
02
經歷
李斯年輕時做過掌管文書的小吏。然而,在戰國末年人人爭名逐利的情況下,李斯也是想幹出一番事業來。為了達到飛黃騰達的目的,李斯辭去小吏,到齊國求學,拜荀子為師,與韓非是同學。
當時,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張,學習的內容大多和「帝王之術」有關。學成之後,看到山東其他國家走下坡路,只有秦國在蒸蒸日上,於是到秦國謀求發展。
不得不說李斯的眼光還是很毒辣的,才華固然重要,但機遇和環境也很重要,人一定要找到一個好的落腳點,才能施展才華。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佐於嬴政
李斯來到秦國後,成為丞相呂不韋的門客,憑著自己卓越的才幹,很快得到了呂不韋的賞識,當了一個小官,有了接近秦王的機會。
在接觸秦王時,李斯建言用離間計離間各國國君,還提出了「先滅韓,以恐他國」的吞併順序,於是得到了秦王嬴政的賞識,隨後提拔他為長史。當李斯的戰術計謀得到成功後,他又被封為客卿。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正當李斯躊躇滿志,準備繼續向上時,一起間諜案差點斷送了他的美好前程。
韓王曾派間諜鄭國來秦國修建水渠,美其名曰發展水利,實則是為了拖垮秦國的財政。計劃敗露後,鑑於呂不韋和鄭國的教訓,嬴政下了逐客令,驅逐所有在秦國工作的外國官員,李斯作為楚國人,自然也在被驅逐的名單中。
隨後,李斯寫下千古名文《諫逐客書》給秦王,說明驅逐令將對秦國大有不好。秦王也是明理是非,便聽從李斯的建議,收回逐客令。
李斯繼續得到秦王重用,還被封為廷尉。也就是秦國的司法部長。李斯輔佐秦王二十多年,嬴政統一了天下,李斯也成了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沙丘之變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遊在沙丘去世,宦官趙高脅迫李斯發動「沙丘之變」,他們合謀篡改了始皇的傳位詔書,廢太子扶蘇,改立胡亥為新帝,為秦二世。
好景不長,胡亥上位後貪圖享樂,整個國家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秦二世為了修建阿房宮,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導致整個秦國風雨飄搖。
李斯為改變當前局勢,想要勸阻秦二世。但被趙高迷惑的秦二世,反而怪罪李斯。最後李斯被趙高陷害,腰斬於市,並夷其三族。
(圖片來源於網絡)
像李斯一樣的文人,沒有壞心機,但終究抵不過小人的暗算。
03
成就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天下一統。這一年,嬴政三十九歲,而李斯已接近六十。君臣用十二年時間統一了中國,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個嶄新的王朝。
在李斯的謀劃下,秦國廢分封,行郡縣,統一文字小篆、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修馳道、車同軌。可以說,是他奠定了了中華民族近兩千年的政治文化制度。
04
軼事典故
觀鼠有感
民間流傳了這麼一個故事:有一次李斯在廁所看見幾隻老鼠,一個個瘦小枯乾,見到人嚇得趕緊逃跑,之後他在糧倉裡又見到幾隻老鼠,吃得肥頭大耳也不怕人。李斯就感慨:同樣的動物,卻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境遇,這都是因為所處的環境不一樣。於是李斯立志,要做一隻米倉之鼠。
黃犬之嘆
李斯與他的二兒子一起上刑場,回頭對他的二兒子說:「我想和你再牽著黃犬,到上蔡東門追逐狡兔,還能這樣嗎?」於是父子相哭,終於被滅三族。這就是「黃犬嘆」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