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前蘇聯作家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撰寫的長篇自傳體小說,本書講述了阿廖沙(高爾基乳名)從三歲到十歲時期的童年生活,藉助孩子的視角描述了高爾基苦難的童年,生動再現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以往為了更好地記憶書籍的片段或整理文章脈絡,會將整個段落摘抄下來製作讀書筆記,伴隨著思維導圖工具的出現不少小夥伴更加熱衷於藉助思維導圖來製作讀書筆記。思維導圖製作筆記的方式相比於傳統段落式摘抄可以更好地展現文章中存在關係的內容,使各內容之間的關係更加清晰明了,幫助閱讀和理解內容。但我們該如何用思維導圖做童年讀書筆記呢?
製作童年讀書筆記思維導圖時首先要確立好一個主題,例如「童年讀書筆記」、「童年讀書筆記人物關係」、「童年讀書筆記主要內容」等。有小夥伴可能就要問:「這三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給思維導圖確立主題就相當於給定一個範圍,而思維導圖的下級內容只能是以此能基礎進行拓展。例如童年讀書筆記可以包含人物關係和主要內容,但童年讀書筆記人物關係卻不能包含童年讀書筆記。有關思維導圖範圍的相關知識可以參考《怎麼做思維導圖更簡單?學習簡單製作技巧》。
從《思維導圖範圍示例》看到「童年讀書筆記」可以含有好句摘抄、中心思想、精彩主線和人物關係,但「童年讀書筆記人物關係」只能是與人物關係相關的內容,而不能出現中心思想、精彩主線等內容。
例如我們要製作一份「童年讀書筆記人物關係」思維導圖,在《童年》小說中主要出現了父親、母親、繼父、外祖父、外祖母、大舅舅、小舅舅、舅母、表哥、夥伴、老匠人、保姆和房客。這些人物都可以作為第二層級在思維導圖中展現出來(第一層級是思維導圖主題(童年讀書筆記人物關係))。
接著可以在人物關係思維導圖中把各人物關係的名字和性格體現出來。在童年讀書筆記人物關係思維導圖中看到每一層級的內容都是對應的:主題--關係--名字--性格特點。
期間還可以使用「關係線」把各人物之間存在的關係體現出來,例如外祖父和外祖母的關係是「夫妻」。
對於內容較多的思維導圖會出現找不到內容的情況,這時可以利用搜索功能對關鍵詞進行搜索查找內容。
以上就是使用思維導圖製作童年讀書筆記的技巧,如果你想了解思維導圖的其它作用及特點可以參考《思維導圖的作用及優點詳解》,希望能夠幫助到有需要的小夥伴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