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PG4已經發布半年多了,但讓我現在重新注意到它的原因卻是季後賽喬治對它的棄用。喬治在本賽季不止一次棄用PG4了,很多時候他寧願去選擇PG1完成比賽。作為一名職業籃球運動員,對自己的籤名鞋棄用肯定是球鞋性能難以滿足需要了。
早在半年前PG4發布時就暴露出了很多問題,無數人用「為所欲為」這個不太好聽的詞來形容耐克。事實上擁有大量資源的耐克確實產品設計越來越不走心了,很多鞋款出道即巔峰,後面一代不如一代。就球鞋而言有人褒有人貶,還是那句話千人千腳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但拋開輿論來說PG4算是一雙合格的籃球鞋或者說耐克用心去做了嗎?
直接了當的告訴你:不算。被嘲諷為足力健不是沒有原因的,就這樣的設計你說它作為一雙跑步鞋我還能接受,但作為籃球鞋是不是太勉強了。不防滑、抗扭性差、防側翻保護不到位,這些本應該是籃球鞋設計重點的地方卻完全沒有拿出應有的誠意。在上市後甚至出現了氣墊鼓包的致命性問題。
靠著二級市場四百左右的售價和大量的配色,PG4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這樣的價格去買到一雙球星籤名鞋香嗎?香。但實話實說在國產品牌產品越來越好的背景下,耐克拿出這樣的設計確實寒了不少支持者的心。
李寧的韋德之道正代可以說是國產的頂峰了,其搭載的配置和用料可以說傾其所有,最為關鍵的是那樣的產品一看就是用心之作。安踏的KT系列雖然在配置上弱於韋德之道,但從設計到配色到選材你都能看到其誠意。匹克的閃現同樣拿出了自己全部的實力,連配色也都是用心去設計的。
在材料緩震大肆發展的今天國產品牌湧現出了許多高性能的新品,其中李寧的䨻、匹克的態極、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這只是一種正常的發展趨勢,但映射出今天越來越多的品牌願意去用心做產品了,它們願意去聘用頂級設計師設計外形;願意投入大量經費研發新技術。最終呈現給消費者的是李寧韋德之道自五代以來一代比一代強;安踏KT一代比一代能打。
反觀耐克在球鞋產品上越來越不走心,氣墊的組合搭配就能推出一款新品。氣墊好嗎?好,在籃球比賽中氣墊的軟是材料緩震難以比擬的。但是有弊端嗎?有,氣墊難以提供充沛的回彈感,並且在物理極限上要輸於材料緩震。
說實話近年來耐克的球鞋越來越讓人提不起興趣,當你充分體驗過氣墊給你帶來的感受後你就很難再被它吸引了。如果外觀不能使人眼前一亮,那麼產品是很難吸引人的。而就外觀設計來說耐克近年來都沒有使我眼前一亮的產品,唯一讓我覺得比較特別的還是威少一代。威少一代有弊端—不透氣,但作為一雙籃球鞋來說它是合格的,可以看出耐克用心做了。
耐克擁有著無數的明星代言人,可以說依靠這些人的流量就能交出一份滿意的銷量成績單。但作為消費者我們更願意看到的是為產品買單而不是為情懷去買單。產品可以不好但請用心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