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郴州在轟轟烈烈承接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之時,本地企業也在進行一場鳳凰涅槃般的轉型升級。
面對三十六灣的亂象,譚聰聖十分痛心,數次轉型,物流是他轉型的領域之一。
撰文|暮 雲
編輯|曹曉波
攝影|譚麗平
正文共2776個字,預計閱讀8分鐘▼
2018年5月30日,譚聰聖來到郴州湘南國際物流園,巡查他規劃了近十年的有色金屬倉儲物流及檢測平臺項目的建設情況。他在這裡置地近200畝,打算建成中南地區最大的有色金屬倉儲物流基地。
在接受鳳凰網湖南採訪時,他回憶起了自己三十年來走過的路,從偏僻的三十六灣礦區到郴州市區,身份則從農民、礦工到有色金屬貿易商,再到湖南金煌實業集團董事長和省第十二、十三屆人大代表。
他的事業發展,也成為三十六灣礦區從重度汙染到集中整治,再到生態恢復的背景下,一部分礦業企業轉型的樣本。
正如報告文學《國家戰略:郴州承接產業轉移紀實》對譚聰聖的專訪所言:郴州在轟轟烈烈承接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之時,本地企業也在進行一場鳳凰涅槃般的轉型升級。
湖南金煌實業集團董事長譚聰聖
「 揮別甘溪河的黑水黃沙 」
坐在位於郴州市湘南物流園的辦公室裡,譚聰聖打開手機相冊,翻開他曾拍下甘溪河被汙染的照片,整個河道被黑砂灌滿。
「觸目驚心。」他說著十多年前三十六灣的樣子,那是他決定離開臨武縣到郴州市再創業的原因。
1967年出生的譚聰聖,生在礦上,長在礦上。由於家裡貧困,中學畢業後,他就在離家不遠的三十六灣礦區打工。
三十六灣不僅在臨武縣名氣大,在郴州市乃至全國範圍內,名氣也不小。讓這裡名聲遠播的是有色金屬,以及一夜暴富的神話,濫挖濫採帶來的詬病。
這個在明朝時就已頗具規模的礦業開採區,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受當時「有水快流」、「先上車後補票」發展思路影響,周邊地區採、選企業「異軍突起」。
譚聰聖便是這個時候來到礦區的,先是在礦上打工,幫別人做有色金屬加工的工作。但他發現,很多小礦浪費嚴重,就開始動員礦主把不要的廢礦賣給自己,他再集中加工,將有色金屬一一提煉出來,變廢為寶。
但是,這樣做並不能徹底改變礦石採選後浪費嚴重的普遍現象,更不能遏制這一產業給他的家鄉帶來的汙染。
他說,那時候,非法採選和環境汙染,已經讓他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緊迫感和危機感。
尤其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三十六灣採礦進入鼎盛時期。山體峭壁布滿蜂窩似的礦洞,梯級選礦工廠傍山而建。礦工居住歇息的工棚鱗次櫛比,數十條索道將一座座山頭串起,鬥車裝載著礦石往返穿梭。
最多時,這裡曾聚集了來自河南、貴州、江西等9省的10萬淘礦大軍。白天人聲鼎沸,機器轟鳴,晚上人來車往,燈火通明,髮廊夜市燈紅酒綠。「小香港」的稱謂,就此傳開。
沒人清楚,這裡到底給淘金者們帶來了多大的財富。但與巨額財富伴生的「災難」,卻很明顯。遍地堆放的廢石、廢砂、廢渣在雨水的衝刷下,鋅、鉛、錫、砷等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的濁流,經三十六灣兩江口奔瀉至湘江、珠江支流甘溪河。
他還記得當時的情景:「下雨時,甘溪河裡黑水橫流,氣味刺鼻;天晴時,山腳下粉塵瀰漫,黃沙漫天,走在裡面都要眯著眼睛。」
譚聰聖意識到,郴州的有色金屬產業必須轉型升級,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這是譚聰聖多年前偶經甘溪河拍下的照片,彼時甘溪河已經受到嚴重汙染,粉塵瀰漫,黃沙漫天。
6月1日,如今的甘溪河,水清植綠,周邊的水土已經固化。
「 礦業轉型,轉向哪裡?」
然而,礦業的轉型該去往什麼方向?這個問題,譚聰聖考慮了很久,「我希望家鄉的環境可以好起來」,他說:「另一方面,今天粗放開採可能給我帶來一塊錢收益,明天的汙染可能就要花掉國家十塊錢去治理,而且還葬送了後代人的生存環境。」
最終,他決定離開重汙染行業。
2005年,譚聰聖轉型做有色金屬貿易,礦產採選、冶煉業務逐漸被抽離。為此,他從農信社貸款幾萬元,在臨武縣註冊了自己的公司。
就在譚聰聖首次轉型的第二年,郴州颳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礦業整治風暴,「休克式」的集中整治和資源的重新整合,在三十六灣礦區展開。
那時的郴州無疑是憂傷的,給地方經濟帶來重創,傳統的礦產企業需要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好在,汙染也因此得到初步遏制。
2008年,譚聰聖走出臨武縣,在郴州市註冊了公司,深耕有色金屬貿易行業,並決計再次轉型。
「我雖然在有色金屬貿易行業佔有了一席之地,但是資源是有限的,總有一天會枯竭,想要謀求更大的發展,必須轉型。」他將這次轉型的方向定在了清潔能源領域——經營管道燃氣。
2012年,譚聰聖收購一個管道燃氣項目20%的股份,進軍清潔能源領域,後來,他又全資控股了這一項目,並於之後的幾年中,成立了多個管道燃氣公司,2018年成立了金煌燃氣總部。
在這一時期,與譚聰聖一樣,三十六灣礦區的大批礦主轉型。
2013年,包括三十六灣礦區在內的湘江流域保護與治理被納入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
2014年,三十六灣礦區及湘江支流陶家河流域汙染治理被列入湘江流域五大重點整治區域之一,編制了三十六灣重金屬汙染綜合防治實施方案,啟動三十六灣地區綜合治理項目30個。
2015年,三十六灣礦區交出的成績單是:礦區流域河流水質從全線超標到短期季節性超標,部分尾礦庫安全隱患突出問題基本得到解決,部分重金屬汙染區域農村安全飲水問題和水利設施問題得到解決。
如今,驅車行駛在三十六灣區,放眼望去,如果沒有不時出現的遺棄建築藏在茂密林木深處,陌生人或許想不到那裡曾經歷過一段波瀾壯闊的治汙歷程。
金煌物流董秘黃琢鑌
「 擁抱資本,邁向上市之路 」
轉型後的譚聰聖,取得了足以讓人驚嘆的成績:近十年中,金煌實業集團為社會公益事業捐資2000萬元,累計上繳稅收過10億元,僅2017年就完成產值30億元,稅收近億元。
但譚聰聖並不滿足於此,他希望自己可以幫助家鄉的中小礦產企業轉型,或者,至少可以進一步減少礦產資源的浪費,減輕對環境的汙染。
一次調研中,譚聰聖發現,郴州雖然是全國聞名的「中國有色金屬之鄉」,礦產資源多達70餘種,但物流業並不發達。
郴州有很多有色金屬的中小微企業,大多資金不足千萬,沒有資金建立自己的倉儲,這導致大量開採出來的礦產被隨意堆放,這不僅不安全,還影響產品質量,造成資源浪費,更有甚者,部分礦產露天堆放,遇到下雨天,肆意衝刷後導致水土汙染。
這時,他了解到郴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做大做強有色金屬產業的要求,並計劃對有色金屬產業進行全方位扶持。
於是,譚聰聖有了建立一個綜合性有色金屬產業倉儲物流基地的想法,為中小微礦企提供高質量、低成本的倉儲物流服務,解決倉儲問題的同時,也減少浪費與汙染。
2012年,金煌物流成立。
2014年,譚聰聖主動向郴州市政府相關部門提出,在自己的企業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好後供全市物流企業共同使用。
在他看來,剛起步時是做企業,追求的是經濟效益;企業做大後,便成了做事業,講求的更多是社會責任感與社會價值。
金煌物流董秘黃琢鑌介紹,金煌物流將依託即將建成的17萬平米倉儲,向中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解決其融資難、資金周轉效率低的問題。
正如譚聰聖所說:「我是從三十六灣礦區走出來的。企業發展穩定後,在有色金屬倉儲與物流方面,就要在我能力範圍內幫助三十六灣乃至為臨武縣、郴州市的礦業轉型。」
2016年,金煌物流完成倉儲建設10萬平米,並成功掛牌新三板。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71億元,淨利潤1130萬元,上繳稅收達1500萬元。
他們的目標是是三到五年內成功轉板登陸滬深交易所上市,「實體經濟要與資本市場相融合,以便更有效的將資本和資源帶給郴州的有色金屬產業。」譚聰聖說。
製圖|徐鳴軒
推薦閱讀
「一湖四水·新湖南」郴州篇專題
郴州市長劉志仁:放大生態「磁場效應」 要留得住鄉愁|專訪
金貴銀業:環保是生命線,轉型升級發力消費銀
雄風環保:「吃幹榨盡」有色金屬冶煉廢渣
南方礦業:經處理後的採礦汙水可用於生活生產用水
鳳眼話題▼
對於譚聰聖的轉型之路,你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