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卦」初六爻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破解

2020-12-17 子夏故壇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無咎。

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一)釋字(詞)

《禮記·王制》:「祭天地之牛,角繭粟;宗廟之牛,角握;賓客之牛,角尺。」鄭玄注曰:「握,謂長不出膚。」孔穎達疏、「《公羊傳》曰:『膚寸而合』,鄭注《投壺禮》云:『四指曰扶,則膚也』。」

古人並四指以量牛角長短,角長不盈四指而可握持曰「一握」。「角握」之牛用以祭宗廟,這是禮制,後以祭宗廟之牛稱為「一握」。「角繭粟」是指牛角象蠶繭粒一般長度,不足握持,這樣的小牛可用以祭天地;「角尺」是指牛角盈尺,這樣的大牛則一般不用於祭祀,而只可用於饗宴賓客。

指拖長聲音大聲呼叫,其聲如大風,故一般取象於巽。巽為風也,故能呼號。這裡指原始人類在宗教活動中的呼喊聲。

笑是一種表情符號,除表示嘲諷和看不起別人外,主要表示喜悅、滿足或舒暢的心情。《同人卦》:「同人先號咷而後笑」。

對別人表示同情、擔憂和關心。

(二)釋象

《萃卦》是由《觀卦》變化而來的。《觀卦》先變為《萃卦》,然後再變為《習坎卦》。《觀卦》有「神教」之象。《觀卦·卦辭》曰:「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觀卦·彖傳》曰:「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迷信觀念從最原始的時代開始,在人們的頭腦中逐漸形成民族的神。當階級還沒有產生的時候,這些神靈大都為部落全體成員所共有。也就是說,人們所信奉的是共同的神,神平等地保佑著每一個部落成員,所以遠古的祭祀是一種集體宗教活動。

由於當時還沒有私有觀念,無論是財產、配偶,還是神靈,都屬於全體氏族成員所共有,所以大家對神靈只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敬畏和崇拜,卻沒有討好、賄賂神靈以使神靈私下眷顧自己的意識。「盥而不薦,有孚顒若」,反映的正是這種情況。人們崇敬神靈而不私賄,故曰「盥而不薦」;神對大家的仁愛是平等無私的,是一種博愛,故曰「有孚顒若」。「顒」在這裡是博大的意思,《詩·小雅·六月》:「四牲修廣,其大有顒」。《小畜卦》九五爻辭曰:「有孚攣如,富以其鄰。」其《象傳》釋曰:「有孚攣如,不獨富也。」其實,「有孚顒若」和「有孚攣如」是一個意思,都體現原始共產制「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博愛精神。

當《觀卦》變為《萃卦》後,私有化已經達到一定程度,《萃卦·卦辭》所謂「王假有廟」、「用大牲吉」就明確地體現了這一點。宗廟的建立是私有家庭的標誌,「用大牲吉」反映了對祖宗的崇拜和私賄。《觀卦》變為《萃卦》的過程,反映了人們從氏族全體成員對共同的神靈的崇拜轉變為家族成員對各自祖宗的崇拜,神靈的博愛也轉變為祖宗對子孫後代的私愛。這種愛的轉變,深刻反映了社會的變革。氏族公社遭到破壞,階級不斷分化,人與人的關係重新組合,故曰「有孚不終,乃亂乃萃」。「亂」指原始共產制的氏族公社被破壞;「萃」指階級關係的重新組合以及私有家族的形成。「公天下」與「家天下」,其志不同,故《象傳》釋曰:「(有孚不終),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萃卦》是由《觀卦》變化而來的。《觀卦》上卦體為巽,「巽為風」,故能「號」;卦變後,巽體變成了兌體,「兌為說」,「說」通「悅」,故為「笑」。《萃卦》九四原為《觀卦》上九,《觀卦》上九在巽體,故曰「若號」;而《萃卦》九四則在兌體,故「若號」又變為「笑」。

在《觀卦》中,初六與六四敵應,象徵人人平等,情無私屬。當《觀卦》變為《萃卦》時,《觀卦》上九下行而成為《萃卦》九四,而《萃卦》初六與九四有了應的關係,說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發生了變化,初六有了私屬。《萃卦》初六為坤體初爻,「坤為子母牛」,故坤體初爻取象為子牛,故《萃卦》初六有子牛之象。《萃卦》九四為艮體主爻,「艮」取象為廟,故有以子牛祭家廟之象。又「艮為手,為指」,一般地,艮體主爻取象為「手」,而艮體陰爻取象為「指」。《萃卦》九四與初六組成一個長艮體,這個艮體共有三個陰爻,象為三指,不盈四指,故曰「一握」。「一握」之牛,利用為祭祀宗廟。《禮記·王制》:「祭天地之牛,角繭粟;宗廟之牛,角握;賓客之牛,角尺。」這就是說,初六為牛,其角長為「一握」,正好利用為宗廟祭祀。

原始人群祀神,其形式多為樂舞,眾人踏著節奏舞蹈,口裡往往喊著號子,表現出一種原始的野性,故謂之「號」。而階級社會祭祀宗廟,其形式多為供奉祭品,而且「用大牲吉」,祭品越豐盛,心裡越感到滿足,故自然流露出喜悅的微笑,表現出一種私有者的滿足感,故言「笑」。《觀卦》變為《萃卦》反映了祭祀從「號」到「笑」的過程,故曰:「若號,一握為笑。」

原始公產制經濟轉化為私有制,眾人平等的生產關係轉化為階級等級制,這是歷史進步的必然,宗教信仰也隨之打上了私有化的烙印,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故曰:「勿恤,往無咎。」

(三)義理

「有孚不終,乃亂乃萃」,反映了「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原始共產制社會正走向滅亡,階級社會正在形成,原來的母系氏族公社正在被父權家長制社會所取代,人們「各親其親,各子其子」,以家為單位聚在一起。過去崇神,群舞若號,如今以「一握」之牛祭祀祖宗為滿足而笑」,反映了父權家長制形成後,人們立廟祭祀祖宗,並以大牲祭祀為滿足的情況,說明社會私有化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社會的進步,故曰「勿恤,往無咎」。《萃卦》初六作為「一握」之牛,見證了私有制和階級產生的歷史過程。

相關焦點

  • 易經-人生 45.澤地萃卦(上)
    「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無咎。六二:引吉,無咎;孚乃利用禴。六三:萃如,嗟如,無攸利。往無咎,小吝。九四:大吉,無咎。九五:萃有位,無咎,匪孚。元永貞,悔亡。上六:齎諮涕洟,無咎。
  • 萃卦:匯聚萬物精粹
    萃卦:序卦傳第四十五卦。萃升互綜,一聚一升。萃,聚也,匯聚,薈萃之意。姤者,遇也,遇必有所聚,故受之以萃。萃卦,上兌下坤,兌為澤為湖水,坤為地,澤地萃,有湖水匯聚滿溢之象。兌為悅為說,坤為柔順,有相聚喜樂之象,有人才匯聚之象,有富有聚財之象,有人事調整之象。
  • 白話講易經,第四十五卦,澤地萃卦,聚合有道,如何處之
    上一講我們講解了姤卦,「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事物相遇之後,就會萃聚在一起。所以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萃卦,它將會教給我們怎麼樣才能進行優秀的、有效的聚合。來看一下萃卦的卦象,上卦為兌卦,兌為澤,下卦為坤卦,坤為地,所以萃卦的全名就叫做澤地萃卦。 澤在地上,湖澤本來是要比地面低的,可是由於匯聚、萃集,澤水高出了地面,這便是聚集的大形象。另一方面,上卦兌為喜悅,下卦坤為柔順,外表喜悅內裡柔順,才是人與人良好交往、得以聚合的必要條件。
  • 《易經》萃卦:有始無終,註定一事無成
    在《易經》萃卦初六爻之中,古哲先賢們為我們談到了類似的問題,我們去看看古人是怎麼面對和處理這種問題的,也好讓我們能夠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萃卦初六爻: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無咎。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 《周易全解》之萃卦(一)
    鹹卦說「觀其所感」,強調的是情之通,恆卦說「觀其所恆」,強調的是情之久,萃卦說「觀其所聚」,強調的是情之同。三卦雖各有特點,但是各有自己的規律在起作用卻是共同的。萃卦講天地萬物之聚。物聚的規律是同,王弼說的「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情同而後乃聚,氣合而後乃群」,正是這個意思。
  • 周易解讀:萃卦說什麼
    【爻辭】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無咎。簡單釋義:初六以陰柔居於卑微無位之地,內心不堅定,本來和九四有應,應該相萃聚,但是又覺得尊位的九五好,對九四的信賴發生動搖,故曰「有孚不終」。如《爾雅》云:孚,信也。
  • 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分析「萃卦」之卦圖
    彖傳: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王假有廟,致孝享也。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命也。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爻辭及其象傳: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無咎。
  • 重整旗鼓——《易經.萃卦》解讀
    《易經.萃卦》講得就是亂了後聚的道理。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初九: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無咎。六二:引吉,無咎,孚而利用禴。六三:萃如嗟如,無攸利,往無咎,小吝。九四:大吉無咎。九五:萃有位,無咎,匪孚,元永貞,悔亡。
  • 三曜說易:澤地萃 易經第45卦
    《萃》者,聚也卦象中,溪流行走於大地之上。最終必然會匯流而成河。故而卦名為萃上一卦是天風姤,姤代表著相遇, 眾人相遇,必會聚集,故而後一卦便是萃卦。這一卦,上卦為兌,為金屬,創傷,下卦為坤,為女主人。因女主之事而受傷當年韓信被呂后所忌, 卜得此卦,後果被其殺。本卦為六月卦,春季得之則吉,夏主口舌,秋冬平常。
  • 《周易》萃卦隨筆:聚時千般好,散時無恩義
    整個人類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無咎。握手這個動作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第一次見面的禮儀,它代表了友好。「一握為笑」這個詞有點小美好,他可以是匯聚友善的象徵,也可以是化幹戈為玉帛時的動作,還可以是人類高興時的情緒表達。有此美好,自當「勿恤」大膽前行。六二,引吉,無咎,孚乃利用禴。引,代表了我們沒有能力或者能力不足的時候需要做的事,求助。
  • 27.讀易經體會之萃卦同學聚會的眾生相
    萃卦,萃是草木叢生,很茂盛的樣子。人才薈萃,指的是精英聚集,人才濟濟。高中化學裡有萃取實驗,就是兩種互不相容的化合物,利用溶解度不同濃縮分離提純。因此,萃有聚集的意思。澤地萃,四面八方的水不斷匯集到湖泊裡就是萃卦的易象。推及人事,是指各個地方的人聚集到一起開大會。同學聚會也是萃,不要小看同學聚會哦,裡面有很多學問,百個同學百面人生,接下來讓我們剖析一番。
  • 「萃卦」六二爻辭「引,吉、無咎,孚乃利用禴」破解
    六二:引,吉、無咎,孚乃利用禴。象曰:引吉無咎,中未變也。(一)釋字引《說文》:「引,開弓也。從引,臣弦等曰』『象引己之形』」。那《萃卦》六二爻為什麼又說「孚乃利用禴」呢?這與《萃卦》六二所充當的角色有關,也與《萃卦》所處的歷史階段有關,這裡不再詳述,下面會具體談到。(二)釋象《萃卦》是由《觀卦》變化而來的,《觀卦》先變為《萃卦》,然後《萃卦》再變而為《習坎卦》。
  • 「萃卦」之卦辭破解
    (上接「二、象辭破解」)三、卦辭破解卦辭曰: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一)釋字(詞)亨亨者,通達也。順乎天時,則事通達也。卦辭言乎「亨」,多指所事順乎天時,合乎天道。「艮為閽寺」,《易》中常引申取象為「廟」。《觀卦》九五為艮體主爻,故有君王立廟之象。《觀卦·卦辭》就曰:「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盥而不薦」的含義暗指君王立廟,但祭祀儀式尚未正式開始,象徵王權世襲制還沒有最後確立。「盥而不薦」的表面意思就是手已洗淨,準備祭祀,但祭品還沒有上薦;有孚顒若,反映了祭祀者準備祭祀的迫切心情。有廟未祭,正是「家天下」局面形成前的真實歷史狀況。
  • 易經 第四十五卦 萃卦
    萃卦卦象:澤地萃 兌上坤下組合:事情不可預見。事情無方向,無目的。卦辭: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卦意:事情不可預見,沒有方向。萃指的是草木茂盛,意思是事情像茂盛的草木一樣,雜亂無章,不可預見,看之不透,不知道怎麼出現的,不知道接下來會有什麼變化,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因此雜亂無章的事情,在發展過程中,只有亨通。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的,說不上是否有收穫和感悟,要看事情會如何發展。
  • 《易經》萃卦:「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寓示怎樣的萃聚之道
    《序卦傳》:「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說的就是從姤卦的人與人之間的相遇交往,逐漸發展為萃卦的聚集。《萃》卦象徵著聚集,有順利亨通的意思,寓示著環境或局面越來越好,向前發展,會獲得順利亨通。《萃》卦的下卦是坤卦為地,上卦是兌卦為澤,為地上有湖之象,喻示涓涓細流從四面八方不斷地向湖中匯入的情形,表示聚集、聚合;在大量的人員的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必然會出現混亂繁雜,難以管控的情況,因此君子要修繕準備好棍盾等兵器,以防止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 「夬卦」初九爻辭「壯於前趾,往不勝為咎」破解
    (上接「四、彖傳破解」)五、爻辭破解爻辭曰:初九:壯於前趾,往不勝為咎。象曰:不勝而往,咎也。上六:無號,終有兇。象曰:無號之兇,終不可長也。(一)總體分析《夬卦》反映的是母系氏族社會解體時的社會現象和狀況。
  • 「萃卦」九四爻辭「大吉無咎」破解
    (一)釋字(詞)大這裡的「大」指大者、大人。「大吉」不是說很吉祥,而是指大者吉,或大人吉。吉這裡指吉禮,古代五禮有吉、兇、軍、賓、嘉,吉禮就是有關祭祀的禮儀。(二)釋象《萃卦》九四為剛爻,《易》以陽剛為大,陰柔為小,九四剛而為大,故曰「大」。《萃卦》九四為艮體主爻,「艮為門闕,為寺」,《易》常引申取象為「廟」。有宗廟就有祭祀,祭祀之禮曰「吉」,故曰「吉」。《萃卦》九四有祭祀宗廟之象,故曰「大吉」。「大吉」者,大者之吉也,大者行吉禮也。
  • 解讀萃卦六三爻辭,全面布局,大幹實幹
    解讀萃卦六三爻:萃卦,卦、爻、文字萃卦大地之秋,謀劃未來,推動復興。初六,一見衰頹之象就馬上採取措施。六二,主動出擊、打破僵局、保護幼苗。那六三呢?六三,萃如嗟如,無攸利;往無咎,小吝。萃如嗟如——消滅頹勢(萃),掀起聲勢浩大(口)的群眾性(羊)實踐(工)。
  • 「萃卦」象辭「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破解
    (上接「一、卦圖破解」)二、象辭破解象辭曰:澤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古代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四兩為卒,卒乃百人。「卒」為軍隊編制名,古代軍隊以百人為卒。「卒」乃百人,引申指眾多,軍隊排兵布陣,人數眾多而聚擁在一起,很壯觀。「萃」的本意是指草木象軍卒一樣,數量眾多而聚擁在一起,故「萃」應當解釋為「草簇擁貌」。「萃」又引申而泛指聚積在一起,故《易·序卦傳》曰:「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萃卦·彖傳》亦曰:「萃,聚也」。
  • 周易 卦辭 爻辭
    上九:有孚威如,終吉。睽:小事吉。初九:悔亡,喪馬勿逐,自復;見惡人無咎。九二:遇主於巷,無咎。六三:見輿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無初有終。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厲無咎。六五:悔亡,厥宗噬膚,往何咎。上九:睽孤,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