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印度在我國的邊境地區便屢屢有所挑釁,尤其是到了五十年代末期,我國在西藏地區取得了平叛勝利之後,打掉了藏獨分子的分裂陰謀,也粉碎了各方中外反動勢力企圖藉機製造「西藏獨立」的陰謀。如此一來,一直野心勃勃,對中國領土有所圖謀的印度,幻想能夠搞出「緩衝國」的企圖自然而然也就成為了泡影。
在持續的外交談判中,印度人屢次拒絕我國外交部的和平請求,且越發的狂妄。1962年,更是派遣部隊直接入侵我國領土,正所謂忍無可忍,無需再忍,我軍在中央軍委的指示之下,開始了對印反擊戰爭,消滅了印度在我國境內非法設置的據點,同時也收復了被印方非法侵佔的領土,最終取得了中印邊境戰爭的勝利,讓印度人看到了中國軍隊的強悍。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印度人的野心又一次膨脹了,在中印邊境又開始了新一輪挑釁,頻頻製造事端。而且在不少印度人看來,如果再與中國打一仗,他們絕對是勝利的一方,那麼問題來了?印度人在經歷過中印邊境的大敗後,憑什麼有如此的底氣認為能夠戰勝中國呢?
客觀上來說,儘管印度存在種族問題,以及工業發展不行等一系列問題,但是他們的軍事實力以及綜合國力確實有著較大的提升,尤其是他們的軍事實力,已經屬於世界級的軍事大國,這確實是值得重視的問題。不過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後的數十年飛速發展,軍事實力同樣今非昔比,印度和中國之間的實力差距和當年相比其實更大,如果真打起來,最終的結局不難想像。
當然印度既然敢挑釁中國,也不是毫無準備的。當年的戰敗,印度人也吸取了教訓,在他們看來,當年之所以失敗,是因為自己的軍隊缺乏在高海拔作戰的能力,而當時的敵人中國軍隊,尤其是中國陸軍那可是王牌中的王牌。因此印度軍隊輸給中國軍隊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所以針對印度軍隊缺乏高海拔作戰經驗的弱點進行加強,組織訓練了能在高海拔地區進行有效作戰的山地打擊師團,極大地增強了他們在高海拔地區作戰的實力。
除此之外,印度人在戰爭失敗後,自然不會承認自己是錯誤的一方,反而是不斷宣揚自己在這次戰爭當中的合法性與正義性,強烈污衊指責中國。從而能夠挑撥民族情緒,讓印度普通民眾對中國懷有恨意,如此一來,一旦印度準備對中國有所動作的時候,不會引起國內的強烈反對,反而會獲得國內民眾的支持,在這種支持以及仇恨的情緒加成下,印度軍隊會有更強的戰鬥力。
印度軍隊通過近乎不計代價的前提下,從美國、俄羅斯等國家進口了大量的先進軍事裝備,組建了一套非常龐大且相當先進的作戰體系。在印度軍方的認知中,這套作戰體系已經遠遠勝過中國軍隊,中國軍隊已經從裝備落後於印度,如此情況下,中國軍隊怎麼可能打得過印度軍隊,最終勝利肯定是屬於印度一方。
總而言之,印度之所以又在中印邊境搞事情,是認為中印雙方即使爆發戰爭,在他們充分積極地備戰下,最後勝利一定屬於印度人。當然話又說回來,中國軍隊也不是吃素的,印度人近來頻繁的挑釁,頻繁的搞事情,中國軍隊也同樣會有著積極的準備,再者說,雙方的綜合實力差距擺在那裡,印度想要從中國身上佔便宜,顯然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